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做大的12字箴言
6944700000035

第35章 “义”字箴言:仁义两字值千金(4)

李嘉诚对香港医疗事业的热心捐献,也广为香港市民所称道。在1984年6月间开业的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李嘉诚专科诊疗所,就是李嘉诚捐赠0.3亿港元兴建的。港督尤德主持了该专科诊所开幕典礼。这间诊所楼高4层,拥有49间检查及诊疗室和整套现代化的医疗仪器设备。尤德说:“这座新专科诊所是香港当局扩展新市镇医疗服务区计划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李嘉诚为此做出了贡献。

1987年李嘉诚在香港还捐资0.5亿港元兴建了在跑马地等的3间老人院。1988年至1989年李嘉诚还捐资0.12亿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并对亚洲盲人基金、香港肾脏基金、东华三院都有可观的捐赠。这方面总额超过重亿港元。

李嘉诚热心捐赠医疗事业,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吾亲以及人之亲,痛吾痛以及人之痛。”一是基于他对“体之健康,益于社会”的深刻认识,二是他痛感昔年父亲因失之贫穷和医治不及而过早辞世的切身之痛,早已在青年时期就立志当发达之日,一定要发展医疗事业造福社会的夙愿。

李嘉诚对香港的社会福利和文化艺术事业也十分关心和热心,多有捐赠。在这方面捐赠的项目,包括有香港公益金、警察福利基金、惩教处福利基金、消防署福利基金、麦理浩基金、邓坚慈善基金、尤德爵士基金、消防署福利基金、麦理浩基金、香港女童军、圣雅各福群会,扶康会、香港路德社会服务处,皇家香港警务处退役同僚协会有限公司、香港皇家员佐级协会、星岛报业、在港的多间潮州机构以及香港文化艺术基金、香港芭蕾舞学院、合一堂、香港管弦乐团、香港经济发展协会有限公司、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写字楼等25个,捐资数超过1亿港元。

李嘉诚先生还捐资助建香港的佛教堂、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等。至于李嘉诚在香港不时扶危济困、抚恤孤寡的事例更是不胜其数。他从来都是默默地做着好事,从不张扬。

李嘉诚说过:“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据悉,他还有一本“私帐”,那是“扶危济困、抚恤孤寡、帮助亲朋”的“账本。”逢年过节或者一月一季,他的手下就会按名字、地址、数目寄去款项。李嘉诚对寄发对象、寄发时间、寄发数目有一个清晰记忆。对这件事,他就像在履行“义务”那样认真地去做着。

从1977年以来,李嘉诚每年都以“匿名”方式,用一亿元港币,帮助香港和大陆发展医疗教育事业。

当然,也不要误解“李嘉诚挥金似土。”他是精明细致的,很讲“钱”如何用得有意义,有社会效益。他是绝不允许“奢侈”和“浪费”的。因此,众多的香港市民也夸奖李嘉诚“会用钱,会使钱。”

李嘉诚深知,在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里,“没钱是办不成事的”,但“金钱却也不是万能的”、“对有些地方、有些事,就是有了钱也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他多次说过:“我生平最高兴的,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当完成这些许诺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5.追求财富,造福百姓

李诚曾说:“香港是我的家乡,在哪里有哪棵树,我阖上眼便知。”李嘉诚在经济上的丰功伟业固然将令他排进富豪名人堂;而他对乡土的念兹在兹、与无怨无悔的付出,则注定让他留名青史、受后人感念追思。

李嘉诚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在香港与大陆皆广设医院医疗设施、奖励文化交流,并积极赈灾救苦,李嘉诚曾表示,无论经济起伏,其个人终身不渝为教育与医疗事业尽心的决心,一定不会改变。

如果有人要问,李嘉诚事业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是1972年7月31日亲自艰辛缔造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再有人要问,李嘉诚一生事业中最精彩最得意的“杰作”是什么?应该说是从1979年9月25日起到1981年入主香港英资老牌财团“和黄”公司,从而形成了国际化多元化的庞大“经济王国。”

然而,令人绝对想不到的是,真正令李嘉诚高兴和钟情的却并非此两件事,熟悉李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最为高兴最为满意的是独力捐资创建汕头大学,他常常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和钟情的则是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及附属二院,还有汕大精神卫生中心的肿瘤医院。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曾经说过一句几乎让所有汕大人所传诵的名言;“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

李嘉诚说:“成功之后,利用多余资金做我内心想做的善事,心安理得,方寸间自有天地。我希望上天或者有高人可以给我指引,告诉我怎样做有助民族和人类兴旺的事,让我能够做得比过去更有意义。不论花多少钱,多少精力,我都在所不惜。当我年纪渐长时,我希望在以后的岁月中减轻业务上的工作量,但是不会不工作,尤其是对于做善事。我希望多些时间放在医疗及教育上,对自己国家对民族也有好处。我在过去20多年也没有停过。在未来亦会做,甚至比过去做得更多。做利国利民的事,乃人生第一大乐事。”“悬壶济世,治病医人”历来是道德至上者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从治病救人人手做善事,也是一件最容易打动世人的事情。在李嘉诚决定捐建汕大医学院之初,曾有朋友劝告他说,办医学院很贵,好像一个大海洋一样,比一般的大学可能贵10倍。在买仪器及各方面的投入都要比一般大学多得多,而且医学院一定要有附属医院才有用。劝李嘉诚捐建大学不一定要建医学院,可以建一些费用相对较低的大学,可是李嘉诚仍然坚持一定要搞一个医学院。李嘉诚之所以如此钟情汕大医学院,那是因为深藏在他内心的对往昔艰辛岁月人和事的一片深情。

往昔,在那战乱、动荡、贫穷的年代,当小学教师的父亲,谋职何其艰难,度生何其窘迫……

寒夜,在昏黄暗淡的煤油灯下,父亲批改作业时所发出的声声咳嗽……以及那赢弱的面黄肌瘦的身体……

面对陋室,寒夜、孤灯和咳嗽声声,年少的李嘉诚卷缩在木板床的薄被里,既倍感为教师者的贫因与辛劳,连自己的身子也不敢随便翻转,生怕对父亲有所惊动,有所打扰;日寇的铁蹄踏进潮州,穷凶极恶,父亲带着一家大小,辗转流离,食不果腹;祖母大人由于极度惊悸,由于贫穷,由于缺医少药,在澄海后沟长辞人世;父亲带着一家人跋山涉水,几经险阻,来到香港,但已体质极度虚弱,身染沉疾;贫病交困,日寇侵港,铁蹄肆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父亲终于过早离开人间……

而“东亚病夫”之恶名,也曾多年缭绕于李嘉诚的耳际。

数十年的人生征途,使李嘉诚对发展文教医疗卫生事业终有所悟。他意识到,“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国民体魄之健康至为重要”,“一个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如果无国无家,再有钱也不顶用。”“中国要强盛起来,在国际上才会受到尊重,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他看到,“人生的病痛对一个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事。如果科学昌明,又有了钱,患了病,就有办法治疗,健康可以恢复,生命可以挽回。”“一个人如果得了病,得不到好的治疗,有时甚至会丧失劳动力,会增加家庭的负担,增加对社会的负担,自己痛苦社会也艰苦。”因此,李嘉诚在心之深处牢固地树立了“竭诚为祖国的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南方日报》、《光明日报》最早于1981年1月14日、1月16日发布了关于“李嘉诚先生捐赠港币500万元,帮助汕头医专附属医院引进医疗设备”的新闻。一时轰动全国,引为美谈佳话。

事情原来是这样;1980年春,当时的全国侨联副主席、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庄世平先生曾到汕头访问,参观了汕头医专附属医院,发现这里的仪器很不够,很多落后。庄老对这事很为关心,回香港后,在一次叙谈中,他对李嘉诚谈到了这件事。不料,李嘉诚对这件事也很关心,他对庄老说:“办医疗的事,我很喜欢。应该让他们的仪器设备更完善些!”庄世平说;“法国的医疗器械是很贵的!”李嘉诚说:“不怕!他们需要些什么仪器就让他们开个单吧,办好医疗,保证市民健康,对政府对国家都十分重要!”“对这件事我十分乐意做。”过后,庄老通知汕头医专附属医院报清单。据悉,医院所报购进仪器项目仅需人民币200万元左右。谁知李嘉诚一下子就赞助了500万港元。庄老又办成了一桩好事。汕头医专及其附属医院靠李嘉诚的赞助,引进了110多项先进仪器设备,顿时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扩大了诊治项目,使医护人员感到“有用武之地”,促进了积极性的发挥,医院也旧貌展新颜了!

继1980年在潮州捐巨资兴建潮州医院、潮安医院后,李嘉诚又一次找庄老商量,打算集中力量办好一所汕大的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并向新华社香港分社反映了这一想法。此举得到中央教育部的支持和广东省政府的支持。1983年8月29日,中央教育部派员到汕头医专检查并评估工作。经国务院批准,汕头医学专科学校及其附属医院遂于1983年9月升格为汕大医学院。1988年2月3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关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支援汕头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通知》,其文称;“为加快汕头大学医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建设,经各方协商后,我委确定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承担全面支援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任务。”对此,李嘉诚深表满意。有一次,他给好友许伟先生(香港潮州商会常务会董、交际部主任,现总务部主任)打电话,高兴地说;“我告诉您一件最高兴的事,医学院一附院,现在设备完善1与上海二医大挂钩后,医疗水平有相当大的提高了!”两个好朋友都开心地笑了。

事情还得回述到1985年春,当汕头大学校本部的首期建校工程已显露眉目之后,李嘉诚已开始积极筹划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新建工程和校本部二期工程的继续推进。这是基于他那“一鼓作气,通力合作,全力以赴,以底于成”的远见卓识和强烈的事业心和天职感。“有一千多万人口的潮汕地区,应该拥有一所一流的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综合性大医院,应既能发扬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造福民众:它又应是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的教学医院,在这里培养出一流的医学技术人才,为保证民众健康、为发展特区经济服务。”这就是李嘉诚的构想,是李嘉诚对“杏圃新猷”的期望和寄托,是他对建设新的附属一医院“情有独钟”之所系。

1985年4月6日,他在吴南生、林川、林兴胜、罗列和汕大副校长,医学院院长伍正谊教授陪同下,到医学院看望师生员工,了解教学科研情况。李先生看望了八四级医疗专业的师生,他高兴地对师生们说:“祝愿你们,努力学习,成长为中国优秀的医生!’李嘉诚在听了工作汇报和巡视之后,对在座的人强调说:“现在的医学院已有相当的规模,是在培养高质量的医生了。我们有了好仪器,还要有好老师,才能充分利用好仪器,让好仪器发挥作用。招生要重质。要创造好条件,吸引国外的优秀教授前来讲学。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到外国去学习几年,再回来服务,为潮汕一带服务。给国家做出大贡献。”

李嘉诚兴奋地说:“我们办事业,决心很重要!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条件够、决心够、运气也好。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干,汕大的前途是无限的!我有机会为国家为乡亲父老做一点事,是很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