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
6946200000010

第10章 寄小读者(5)

青山真有美极的时候。二月七日,正是五天风雪之后,万株树上,都结上一层冰壳。早起极光明的朝阳从东方捧出,照得这些冰树玉枝,寒光激射。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而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

九日晨同女伴乘雪橇出游。双马飞驰,绕遍青山上下。一路林深处,冰枝拂衣,脆折有声。白雪压地,不见寸土,竟是洁无纤尘的世界。最美的是冰珠串结在野樱桃枝上,红白相间,晶莹向日,觉得人间珍宝,无此璀璨!

途中女伴遥指一发青山,在天末起伏。我忽然想真个离家远了,连青山一发,也不是中原了。此时忽觉悠然意远。——弟弟!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然而算起来,不但是去国以前的文字不“真”,就是去国以后的文字,也没有尽“真”的能事。

我深确的信不论是人情,是物景,到了“尽头”处,是万万说不出来,写不出来的。纵然几番提笔,几番欲说,而语言文字之间,只是搜寻不出配得上形容这些情绪景物的字眼,结果只是搁笔,只是无言。十分不甘泯没了这些情景时,只能随意描摹几个字,稍留些印象。甚至于不妨如古人之结绳记事一般,胡乱画几条墨线在纸上。只要他日再看到这些墨迹时,能在模糊缥缈的意境之中,重现了一番往事,已经是满足有余的了。

去国以前,文字多于情绪。去国以后,情绪多于文字。环境虽常是清丽可写,而我往往写不出。辛幼安的一支“罗敷媚”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真看得我寂然心死。他虽只说“愁”字,然已盖尽了其他种种一切!——真不知文字情绪不能互相表现的苦处,受者只有我一个人,或是人人都如此?

北京谚语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去年中秋,此地不曾有月。阴历十四夜,月光灿然。我正想东方谚语,不能适用于西方天象,谁知元宵夜果然雨雪霏霏。十八夜以后,夜夜梦醒见月。只觉空明的枕上,梦与月相续。最好是近两夜,醒时将近黎明,天色碧蓝,一弦金色的月,不远对着弦月凹处悬着一颗大星。万里无云的天上,只有一星一月,光景真是奇丽。

元夜如何?——听说醉司命夜,家宴席上,母亲想我难过,你们几个兄弟倒会一人一句的笑话慰藉,真是灯草也成了拄杖了!喜笑之余,并此感谢。

纸已尽,不多谈。——此信我以为不妨转小朋友一阅。

冰心

一九二四年三月一日,青山沙穰。

(以上二篇最初发表于《晨报·儿童世界》1924年3月9日、4月2日,后收入《寄小读者》。)

【赏析】

冰心在信中多处都表达出浓浓的乡愁。不仅是前面的“恨了西半球的月”,中间的对天象变化的关注,还有文末面对不同国籍国际友人的关心,深夜“倚窗而立”聚精凝神,都将冰心内心深处浓郁的思乡情愁微妙的显露出来。而在文中,冰心则在与二弟冰叙对古词进行鉴赏比较中,将这种乡情乡愁富于其中。

去国后的“案中的心情”,令冰心感觉“更容易融会诗句”。因为有了相同的心境,于是更容易在古词诗赋中与作词作诗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故而在他乡“情景悉合”之处,拾起湖石刻字,抛入湖心里。并且“信它永在湖心,直到天地的尽头。大有一种“此情绵绵无绝期”的意味。只要湖水不枯,湖石不烂,我的一片寄托此中的乡心,也永远不能磨灭的!直抒胸臆的表达了自己坚贞不渝的乡情,乡心。

通讯十七

小朋友:

健康来复的路上,不幸多歧,这几十天来懒得很;雨后偶然看见几朵浓黄的蒲公英,在匀整的草坡上闪烁,不禁又忆起一件事。

一月十九晨,是雪后浓阴的天。我早起游山,忽然在积雪中,看见了七八朵大开的蒲公英。我俯身摘下握在手里,——真不知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我回到楼上,用条黄丝带将这几朵缀将起来,编成王冠的形式。人家问我做什么,我说:“我要为我的女王加冕。”说着就随便的给一个女孩子戴上了。

大家欢笑声中,我只无言的卧在床上——我不是为女王加冕,竟是为蒲公英加冕了。蒲公英虽是我最熟识的一种草花,但从来是被人轻忽,从来是不上美人头的。今日因着情不可却,我竟让她在美人头上,照耀了几点钟。

蒲公英是黄色,叠瓣的花,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爱她。我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虽有时不免喜欢玫瑰的浓郁,和桂花的清远,而在我忧来无方的时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样的成粪土。在我心情怡悦的一刹那顷,高贵清华的菊花,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来占夺位置。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叠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即使这一切都能因着世人的爱憎而生灭,只恐到了满山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

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博爱的极端,翻成淡漠。但这种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爱的小朋友,有谁知道?

书到此,高天萧然,楼上风紧得很,再谈了,我的小朋友!

冰心

一九二四年五月九日,沙穰疗养院。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6月10日《晨报·儿童世界》,后收入《寄小读者》。)

【赏析】

冰心向来热衷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擅长从自然生活里平凡微小的事物中,感悟人生的哲理。

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以这一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打破了文字的桎梏后,现代散文就滋长起来了。”冰心正是这样一位个性意识觉醒较早的人。她发现了平常人所不能发现的,她也能感悟到平常人所不能感悟的。她是一位自然与灵魂相统一的智者。

在这篇文章中,冰心宣扬的是一种博爱的精神。

文章的核心意象是蒲公英。作者对蒲公英的描写“黄色”“叠瓣”的花“很带着菊花的神意”,惹人怜爱。可是它却又“局促羞涩,”因而常被“轻忽”,这又令人惋惜并为之打抱不平。

作者在文章开头用“闪烁”一词形容蒲公英,进而又提起几个月前“摘下”蒲公英,“编成王冠”给一个好孩子戴上的事,不仅侧面突出了花的美丽,也显示了那花的高贵地位。作者在这里状物抒情,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在对蒲公英的描写中,作者明显的带着“爱怜”。可是对于如此可爱的花,“被人轻忽”“从来不上美人头”也着实令作者有些忿忿不平。

于是乎,便忍不住要将蒲公英与其花卉作一番比较。并发出在我忧来无方的时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样的成龚土。在我心情愉悦的一刹那间,高贵清华的菊花,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来占夺位置的感慨,以显示自己对“平凡”不起眼的蒲公英的爱护。

一花有一花的价值,纵然蒲公英不似玫瑰、桂花那般清香美丽,不如菊花那么高贵清华,但它亦有它的价值,它的存在是实实在在,无法抺杀的。至于哪一种花更讨人喜欢,还要取决于人的心情,故而作者主张对花要“博爱”,照应她“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

言至此,作者用一句“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更进一步的揭示出事物的价值本是相互依存的道理。“自然界中存在的优劣规律便是”和到了满山满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物以稀为贵,若非那些繁密的事物衬托出另一物的稀罕,稀罕之物也不会因此而贵起来。如此看来,蒲公英和庸碌又岂容忽视,更岂是随便可以消灭的呢?紧接这一层,作者由花及人,由事现至哲理,得出最终结论,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这便是“博爱”的真谛。博爱的极端,翻成淡漠,便是另一种天下为公的境界。

文章结尾,只言片语,却意趣高远,颇具神韵。她以病弱之身临风执笔,关爱看园内的小朋友,系着祖国的未来,实在令人感动。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拥着一颗博爱而纯洁的心灵,包容了为世俗世界及其语言所不可能具有的独特的、鲜活的世界感受和人生感悟,为世人所敬仰。

通讯十八

小朋友:

久违了,我亲爱的小朋友!记得许多日子不曾和你们通讯,这并不是我的本心。只因寄回的邮件,偶有迟滞遗失的时候。我觉得病中的我,虽能必写,而万里外的你们,不能必看。医生又劝我尽量休息,我索性就歇了下去。

自和你们通信,我的生涯中非病即忙。如今不得不趁病已去,忙未来之先,写一封长信给你们,补说从前许多的事。

愿意我从去年说起么?我知道小朋友是不厌听旧事的。但我也不能说得十分详细,只能就模糊记忆所及,说个大概,无非要接上这条断链。否则我忽然从神户飞到威尔斯利来,小朋友一定觉得太突兀了!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日神户

二十早晨就同许多人上岸去。远远地看见锚山上那个青草栽成的大锚,压在半山,青得非常的好看。

神户街市和中国的差的不多。两旁的店铺,却比较的矮小。窗户间陈列的玩具和儿童的书,五光十色,极其夺目。许多小朋友围着看。日本小孩子的衣服,比我们的华灿,比较的引人注意。他们的圆白的小脸,乌黑的眼珠,浓厚的黑发,衬映着十分可爱。

几个山下的人家,十分幽雅,木墙竹窗,繁花露出墙头,墙外有小桥流水。——我们本想上山去看雌雄两谷,——是两处瀑布。往上走的时候,遇见奔走下山的船上的同伴,说时候已近了。我们恐怕船开,只得回到船上来。

上岸时大家纷纷到邮局买邮票寄信。神户邮局被中国学生塞满了。牵不断的离情!去国刚三日,便有这许多话要同家人朋友说么?

回来有人戏笑着说:“白话有什么好处!我们同日本人言语不通,说英文有的人又不懂。写字罢,问他们‘哪里最热闹?’他们瞠目莫知所答。问他们‘何处最繁华?’却都恍然大悟,便指点我们以热闹的去处,你看!”我不觉笑了。

二十一日横滨

黄昏时已近横滨。落日被白云上下遮住,竟是朱红的颜色,如同一盏日本的红纸灯笼,——这原是联想的关系。

不断的山,倚阑看着也很美。此时我曾用几个盛快镜胶片的锡筒,装了几张小纸条,封了口,投下海去,任它飘浮。纸上我写着:

不论是哪个渔人捡着,都祝你幸运。我以东方人的至诚,祈神祝福你东方水上的渔人!

以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等的话。

到了横滨,只算是一个过站,因为我们一直便坐电车到东京去。我们先到中国青年会,以后到一个日本饭店吃日本饭。那店名仿佛是“天香馆”,也记不清了。脱鞋进门,我最不惯,大家都笑个不住。侍女们都赤足,和她们说话又不懂,只能相视一笑。席地而坐,仰视墙壁窗户,都是木板的,光滑如拭。窗外荫沉,洁净幽雅得很。我们只吃白米饭,牛肉,干粉,小菜,很简单的。饭菜都很硬,我只吃一点就放下了。

饭后就下了很大的雨,但我们的游览,并不因此中止,却也不能从容,只汽车从雨中飞驰。如日比谷公园,靖国神社,博物馆等处,匆匆一过。只觉得游了六七个地方,都是上楼下楼,入门出门,一点印象也留不下。走马看花,雾里看花,都是看不清的,何况是雨中驰车,更不必说了。我又有点发热,冒雨更不可支,没有心力去浏览,只有两处,我记得很真切。

一是二重桥皇宫,隆然的小桥,白石的阑干,一带河流之后,立着宫墙。忙中的脑筋,忽觉清醒,我走出车来拍照,远远看见警察走来,知要干涉,便连忙按一按机,又走上车去。——可惜是雨中照的,洗不出风景来,但我还将这胶片留下。听说地震后皇宫也颓坏了,我竟得于灾前一瞥眼,可怜焦土!

还有是游就馆中的中日战胜纪念品和壁上的战争的图画,周视之下,我心中军人之血,如泉怒沸。小朋友,我是个弱者,从不会抑制我自己感情之波动。我是没有主义的人,更显然的不是国家主义者,我虽那时竟血沸头昏,不由自主的坐了下去。但在同伴纷纷叹恨之中,我仍没有说一句话。

我十分歉仄,因为我对你们述说这一件事。我心中虽丰富的带着军人之血,而我常是喜爱日本人,我从来不存着什么屈辱与仇视。只是为着“正义”,我对于以人类欺压人类的事,我似乎不能忍受!

我自然爱我的弟弟,我们原是同气连枝的。假如我有吃不了的一块精饼,他和我索要时,我一定含笑的递给他。但他若逞强,不由分说的和我争夺,为着“正义”,为着要引导他走“公理”的道路,我就要奋然的,怀着满腔的热爱来抵御,并碎此饼而不惜!

请你们饶恕我,对你们说这些神经兴奋的话!让这话在你们心中旋转一周罢。说与别人我担着惊怕,说与你们,我却千放心万放心,因为你们自有最天真最圣洁的断定。

五点钟的电车,我们又回到横滨舟上。

二十三日舟中

发烧中又冒雨,今天觉得不舒服。同船的人大半都上岸去,我自己坐着守船。甲板上独坐,无头绪的想起昨天车站上的繁杂的木屐声,和前天船上礼拜,他们唱的“上帝保佑我母亲”之曲,心绪很杂乱不宁。日光又热,下看码头上各种小小的贸易,人声嘈杂,觉得头晕。

同伴们都回来了,下午船又启行。从此渐渐的不见东方的陆地了,再到海的尽头,再见陆地时,人情风土都不同了,为之怅然。

曾在此时,匆匆的写了一封信,要寄与你们,写完匆匆的拿着走出舱来,船已徐徐离岸。“此误又是十余日了!我黯然的将此信投在海里。”

那夜梦见母亲来,摸我的前额,说:“热得很,——吃几口药罢。”她手里端着药杯叫我喝,我看那药是黄色的水,一口气的喝完了,梦中觉得是橘汁的味儿。醒来只听得圆窗外海风如吼,翻身又睡着了。第二天热便退尽。

二十四日以后舟中

四围是海的舟岛生活,很迷糊恍惚的,不能按日记事了,只略略说些罢。

同行二等三等舱中,有许多自俄赴美的难民,男女老幼约有一百多人。俄国人是天然的音乐家,每天夜里,在最高层上,静听着他们在底下弹着琴儿。在海波声中,那琴调更是凄清错杂,如泣如诉。同是离家去国的人呵,纵使我们不同文字,不同言语,不同思想,在这凄美的快感里,恋别的情绪,已深深的交流了!

那夜月明,又听着这琴声,我迟迟不忍下舱去。披着毡子在肩上,聊御那泱泱的海风。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识的他乡。琴声中的哀怨,已问着我们这般辛苦的载着万斛离愁同去同逝,为名?为利?为着何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茀月?”我自问已无话可答了!若不是人声笑语从最高层上下来,搅碎了我的情绪,恐怕那夜我要独立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