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可爱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听冰心用诗句给我们解答。他们是真诚的,“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矝持。”在疲累的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谨言慎语,思前想后,不甚劳苦;但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我们可以高谈阔论,信口开河,好不畅快。对待孩子,可以无拘无束,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会以童雅的欢笑回报你。“抬起头来说笑”“低下头去弄水”两句自然贴切,将孩子的天真,好奇生动的展现出来。无论是在“驴背上”,还是在山门下,“只要回望,便可见他”总是活沷沷地,笑嘻嘻地。“孩子无处不在,他们自由轻松,走到哪里,便把笑声带到哪里。冰心用简单,洒脱的语句勾起读者对童年的无限假想。
这首诗浅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清新自然。
冰心用一首《可爱的》写出童真,给读者带来一次灵魂的洗涤。
《往事》以诗代序
我是一个盲者,
看不见生命的道途,
只听凭着竿头的孩子,
走着跳着的引领,
一步步的踏入通衢。
心头有说不出的虚空与寂静,
心头有说不出的迷惘与胡涂;
小孩子,你缓一缓脚步,
让我歇在这凉荫的墙隅。
听人声喧哗着四面,
对我在不住的传呼;
我起身整一整衣袂,
擦了擦脸上的汗污。
小孩子你别走远了,
你与我仍旧搀扶!
摸索着拾起琵琶
调着弦子,
我整顿起无限的欢愉。
(第一部曲)是神仙故事,
故事里有神女与仙姑;
围绕着她们天花绚烂,
我弦索上迸落着明珠。
我听得见人声哗赞,
哗赞这热闹的须臾;
我只是微微的笑着,
笑着领受了这无谓的称谀。
(第二部)曲我又在弹奏,
我唱着人世的欢娱;
鸳鸯对对的浮泳,
凤凰将引着九雏。
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恋,
人世间只有互助与匡扶;
深山里兔儿相伴着狮子,
海底下长鲸回护着珊瑚。
我听得见大家嘘气,
又似乎在搔首捋须;
我听得见人家在笑,
笑我这般的幼稚,痴愚……
失望里猛一声的弦音低降,
弦梢上漏出了人生的虚无。
我越弹越觉得琴弦紧涩,
越唱越觉得声咽喉枯!
这一来倒合了人家心事,
我听见欣赏的嗟吁。
只无人怜惜这干渴的歌者,
无人怜惜她衣汗的沾濡!
人世间是同情带着虚伪,
人世间是爱恋带着装诬……
我唱到伤感凄凉时节,
我听见人声悄悄的奔趋。
(第三部)曲还未开始,
我已是孤坐在中衢,——
四围听不见一毫声息,
只有秋风,落叶,与啼乌!
抱着琵琶我挣扎着站起,
疼酸刺透了肌肤。
竿头的孩子哪里去了,
我摸索着含泪哀呼。
小孩子,你天真已被众生伤损,
大人的罪过摧毁了你无辜,
觉悟后的彷徨使你不敢引导,
你茫然的走了,把我撇在中途!
我拚着踽踽的曳着竿儿走去,
我仍要穿多大邑与通都!
(第三部)曲我仍要高唱,
要歌音填满了人生的虚无!
【赏析】
这是冰心以诗的形式为《往事》写的一篇序。在,《往事》中,冰心刻意选取了一些对生命“往事”的回忆,抒写了自己童年和少女时期梦境般的生活以及赴美留学以后对生命历程的回味。冰心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文章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诚挚热情。她崇扬母爱,讴歌自然,虽时有怅惘,却仍对生活充满期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在这首序诗里,冰心把自己置于一个在“生命的道途上”看不见路的“盲者”,只听凭一个“竿头的孩子”“来”引领“自己”踏入通衢。如此设想,不仅表现出冰心谦恭的生活态度,而且以一种被“引领”的方式潜入读者心理,更能够与读者的心灵相沟通,更亲切的便将读者带到自己的世界中。
她希望领路的孩子,能“缓一缓脚步,”因为心头有说不出的空虚寂静,心头有说不出的迷惘与糊涂。整整衣,擦擦汗之后,她开始“拾起琵琶,调着弦子”,弹奏起了“欢愉”。
人们听她动情的弹奏,有时“哗赞”,有的嘘气。”当她将人世的“同情和爱恋”“互助和匡扶”弹奏出来时,却在大家的“笑”中觉出被认为“幼稚”和“痴愚”。于是顿然“失望”以至越弹越觉得“琴弦紧涩”“声咽喉枯”。众人却合意而“欣赏的嗟吁”,却“无人怜惜”。
真是淡薄人情,不禁令人黯然感伤。当她揭示出人世问是“月情带着虚伪”爱恋带着装诬时,却悲哀的发现“人声”悄悄的奔趋。“实在叫人心酸不已。四周听不见一毫声息,”她被“小孩子”遗弃在中衢。而“秋风”,“落叶”“啼乌”,如此凄清的环境更显出她此刻的孤独无助,“小孩子”的“天真已被众生伤损,大人的罪过摧毁了你的无辜。”如此失意中,她却仍然“要穿过大邑与通都!”“要用歌音填满人生的虚无!”诗人自此将自己的人生信念揭示出来,纵有情感的凄迷煌惑,但仍要艰难执着的跋涉人生的坎坷征途。
冰心的这篇以诗代序的叙事诗中,通过三部曲,真切地抒写了自己从年轻时代起,为了现实自己的理想,而艰难跋涉过来的心路历程。
这段心路历程可分三个阶段,被幻化为诗中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是写她纯真的童年,诗人在“微微的笑着,”可见她此时是沉浸在无限温馨的爱的世界中。
(第二部)曲则是她在“欢娱”中发现,同情的世界里有“虚伪,爱恋之中又夹杂着装诬”,这令她倍感“凄凉”无比失望。
(第三部)曲则是她在被遗弃时并没有绝望,而是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方式来跋涉艰辛的路途。
冰心的这首诗,柔中带刚,悲中取乐,凄惋中又透着无限希望,正是她对生命最真挚感悟的有力体现。
叙事含蓄,若即若离的将自己的经历,穿插其中,意味深远,而在感受到意境清新活泼的同时,又能让心灵享受到节奏的统一和韵律的优美所带来的快感。这正是现代新诗格律化的有力尝试。
我再也不能承受这样的温存
我从浓眠中忽然醒起。
窗外已黄昏,
西山隐约地拖出烟痕!
朦胧里我伸出臂儿,
要牵住梦中的爱抚,
猛然惊觉……
我已是没娘的孩子,
我再也不能承受这样的温存!
屋里已黑到没有一丝光亮,
我全身消失在无际的悲凉;
我的魂灵如同迷途的小鸟,
在昏夜里随着狂风飞扬。
我泪已枯,
我肠已断,
没有一点人声入耳,
眼前是一片惨默的海洋!
这海洋惨默到无穷时候:
波面上涌出银光!
菊花的影儿在地,
月儿正照着东墙。
我挣扎着披衣站起,
茫然地开起窗门,
满月正自田野边升起,
笼罩着一个圆满的乾坤!
这样圆满的乾坤。
母亲正在天阍,
有天母温存的爱抚,
爱抚她病弱的灵魂!
只有我弃留在世上……
我泪纵枯,
我肠纵断,
在世上我已是没娘的孩子,
我再也不能承受这样的温存!
【赏析】
冰心博爱的情怀最初来自于母亲,母亲无怨无悔的付出,给予冰心以一颗纯善真诚的心来面对世间的万物及众生。冰心在母亲的温存下生长得如鱼得水,自由欢愉。因而,她的作品中总能让人感受到无穷尽的爱与关怀。她亦在多篇文章中诚挚的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爱恋。
这首诗因着冰心特有的童心和女性情怀,从而赋予《我再也不能承受这样的温存》以独特感染力。
1930年1月7日冰心的母亲在上海因病逝世。失去母亲的冰心一时间沉痛万分,在历经一年悲痛后,于1930年12月5日夜写下这首诗来悼念母亲,抒发自己内心的想念和失落之情。半年后,她又写出了缅怀母亲的散文《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
冰心的第一个孩子是1931年2月出生的,也就是说,冰心在写这首诗时正怀着八个月的身孕。已经要当母亲的冰心,却在悼念自己的母亲。这样复杂的心情,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诗首,冰心交待了时空和自己的心境。梦中依稀还在体验母爱的温存,醒来便惊觉“已是没娘的孩子,我再也不能承爱这样的温存!”只能在梦中享受温暖的母爱,如此凄凉,叫人痛心。
接下来,冰心便着力抒写了自己丧母之后的无法承受之痛。“黑道没有一丝光亮”,在这“无际的悲凉”中,魂灵如同迷途的小鸟“在昏夜里随着狂风飞飏。失去母亲便失去了最贴心的温暖和最坚实的依靠,任由狂风侵袭而茫然无助”。在“泪已枯”“肠已断”中,听不到声响,却是见“惨默的海洋”。在这样的沉痛中,连冰心热爱的海洋也变得“惨默”,似在为她的悲痛欲绝而神伤。然而这时,却见到“波面上涌出浪光”,原来是月儿的照射引起的幻觉。冰心被月光吸引至窗前,看着圆月,又想到母亲在天国受到“天母温存的爱抚”,她病弱的灵魂定能得到慰籍。这样的圆满又令冰心顾影自怜起来,“只有我弃留在世上……纵然泪枯肠断,也无法挽回已绝然而逝的母爱。”
诗人在抒发丧母哀痛的同时,寄托了对母爱的无限眷恋,在这“无际的悲凉”中,只有希翼在“圆满的亁坤”里有天母“爱抚她病弱的灵魂。如此美好的伤感,如此温情的悼念!”
诗的结尾呼应首节末句,并照应标题,使全诗在一片沉寂的哀痛中得到圆满收束。
冰心从母亲那里得到的母爱并没有随着母亲的离世而形神俱灭,反而令冰心更懂得珍惜生命。她像母亲爱她一样爱着自己的孩子,并将这种伟大的母爱传下来,这才是母爱真正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