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遗传概念是对生物现象的误解。生命的连续性是复制而不是传递。大清国老百姓早已经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证明了现代遗传学说只有DNA有遗传作用的神话。遗传是存在于生命体系中的稳定性,把这种现象仅定位在“死基因分子”上是科学的想入非非。
读者:如果基因概念不存在,理解遗传就不那么容易了。
教授:生命科学的历史有产生虚假理论的土壤。这并不是有意造假,而是受“思维局限”的影响,不由自主地走进误区。为了研究相似现象,科学搞出一套遗传基因说,研究起来,理论味特浓。遗传和变异不仅可以解释大量生命现象,而且特别适于解释生物进化。因为有变异,自然才会选择,选出好的遗传下去,这就有了高等动植物,最终出现我们人类。有了深邃玄妙的基因理论随后有很多戏可唱。
读者:你说遗传基因概念有问题,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相信?
教授:人的思维是迷信思维,对于很多疑问只要给出超出普通人智力的合乎逻辑的答案就行了。绝大多数人并不研究遗传和基因,经科学家一说大家就信。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明白了!过去的人对天上打雷下雨迷惑不解,经有权威人解释说,雷公敲鼓就打雷,龙王洒水就下雨。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明白了!
在迷信思维和虚假理论相互影响下,人类社会发展堪忧。现在,从孩子们的课本里就开始讲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今天的孩子们从小灌输了,遗传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稍大一点的孩子们还会说,遗传因子、遗传变异、遗传疾病……普及到这个程度的“遗传”, 心里都装些“科学雷公龙王”之类的东西,纠正错误越来越难,怎不担忧?要想让后代理解千姿百态生命世界的奥秘,科学还真得下点工夫认真自我反思才行。
读者:要这么说,遗传基因是假理论,多数人跟着傻信,那就没有人真懂遗传基因了?
教授:什么是生命?生命为什么活?你可以去查看,世界上哪本教科书说明白了?基本的东西都不理解,遗传是什么就更说不清了。你认真思考一下,看看专业书上权威学者是怎么解释遗传的吧:“生物通过各种生殖方式繁延种族,保证了生命在世代之间的连续,并使子代与亲代相似,这种世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很多书上干脆就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子代与亲代间相似现象叫遗传。生命科学呀,遗传是多么重要而严肃的概念啊!然而,我们竟然用“相似现象”来定义遗传。不知道那些相关科学家们这样定义时心里头是否会发虚?
读者:无论定义怎么叙述,在生物中普遍能看到的“相似现象”就是遗传,这样理解难道会不正确吗?
教授: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相似而不完全相同”,“相似现象”随处可见。往远处说,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普遍存在着相似现象。往近处说,当孩子们踏上陌生的土地,也会告诉你这是一条河,那是一座山,可见河与山也有其相似性。事物具有共性和差异这是最根本的规律,相似现象是我们周围世界最普遍的特征,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都遵循这一规律。你为什么不把山呀、河呀……之类的相似性叫做“山川遗传”和“河流遗传”呢?而独独把生物当中的相似性叫做“生物遗传”呢?
读者:遗传,遗传,亲代给后代传递了信息所以叫遗传。
教授:凡是循环运动,前后周期相似性是必然的。如,前浪与后浪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没有谁会感到奇怪,也没有谁会说这是波浪的遗传。要清楚,亲代和子代的关系,分娩降生仅是一种现象,实质是生命循环运动中的两个周期。请注意!生命科学必须严肃回答亲代与子代关系,是降生?是循环?若承认自己是科学,面对公众在此问题上就别打马虎眼!
生命循环是连续性周期变化,相似是必然的。循环变化的运动方式也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循环中的相似性很好理解。由于我们对生命现象迷惑不解,把连续循环运动误解为间断传递运动,就主观上硬是把相似现象叫遗传了。生物世界相似现象叫遗传,非生物世界相似现象不能叫遗传,其实,这是人类自己,独享专用的概念。可见人的思维既主观又霸道!
现实中所存在的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现象和本质揭示出事物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之间的关系。科学认识就在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住内在本质。我们满足于遗传表面现象而缺乏理解遗传所蕴涵的本质,无论怎么说,我们用现象来定义遗传概念,脸上也不会光彩。
读者:如何理解相似现象?如何理解遗传现象?
教授:相似现象是全宇宙共有的,决不是生物的“专利”。任何事物都按内在规律而变化,都受外界条件不同而影响。内在规律让其相同,外界条件影响让其不同,结果成为相似而不同。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生物学当中的相似现象并不例外。细胞体系的规律性让其相同,外界环境影响让其不同,结果相似而不同,我们把这种相似性叫遗传。要探索遗传的秘密,第一要研究细胞的内在规律性,第二要研究环境的影响。这不就是生命体与生命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吗?最终离不开生命定律,离不开客观事实。
朋友:哎呀,看来说法不同喽!譬如,父母生了一对模样相似的双胞胎,有人说孩子像爸爸,有人说孩子像妈妈。为什么相像呢?传统解释是:父母把一套生命的蓝图传递给了孩子,或者说传递了遗传密码,或者说传递了遗传信息。都认为密码和信息有最基本的单位,就把基本单位叫基因,所以还可以解释为传递了遗传基因。因为两个孩子的遗传基因都一样,所以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当然还可以继续解释下去:遗传基因在核酸分子上,就是常说的在DNA上,把全部DNA叫基因组。再往下说,就是基因表达呀、基因重组呀、基因突变呀、基因抑制呀、基因转位呀……照你的说法,生命世界根本就不可能有“基因”这个概念,那这些解释就都不成立了?
教授:既没有“传递”问题,也没有“密码”问题,更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个“信息”问题,生命信息也不能数字化。从本质上说,母亲和孩子之间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的。没断开就没有“传”和“递”的问题存在。母亲是通过“复制”的方法把一整套父母融合后的生命体系分给了孩子。这个孩子又马上把这个生命体系再复制一遍,所以两个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子女像父母,我们认为这是遗传,认为是父母把生成后代的信息传递给了子女,遗传,遗传,问题是,遗传了吗?遗传了什么?怎样理解一个受精卵细胞生成一个人所具有的信息?
这其中有认识上的错误。我们理解的信息,是从非生命科学中借用过来的。我们有《信息论》这门科学,专门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储存等等,通过数学运算可计算出信息传递的能力和效率,在通讯中用的最得心应手。可问题是,生命科学不能把《信息论》的理论往遗传上照搬硬套。遗传与《信息论》中的信息,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把化学变化信息和物理变化信息扯到一起,在认识上犯了原则性错误。
细胞循环是连续的,循环中只有周期概念。我们理解为传宗接待,亲代与子代是非连续的,不连续才有信息传递问题。如果非要说亲代与子代是遗传关系,那这种遗传也是复杂体系的整体移动,决不是《信息论》中信息概念所能轻易描述的。因此,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单位、遗传基因、基因数量、基因组……等概念都是大脑思维中主观片面认识。
读者:哎,先等等!你刚才说同卵双胞胎是“亲子”关系,我想纠正一下,那是“兄弟姐妹”关系。
教授:主细胞分裂产生下一代主细胞就是两代关系,只不过是同时发育而已。习惯上说成是同一代,科学上要理解为两代。
读者:说了这么多,如何给生物遗传一个合理的解释?如何给出遗传的定义啊?
教授:生命的本质是化学体系变化;生命的结构是体与境的相互作用;生命“活”的本质是主细胞的自我循环……依这样的观点看, 生物的遗传体系就是主细胞的遗传体系。更进一步说,生物的遗传“蓝图”全部包括在主细胞生命体系中。这个体系包括了各层次的生命境。遗传就是主细胞在几十亿年中积累的一套适应环境的应变规律,或者说一套适应环境的化学变化模式,按照这样一套规律或模式主细胞持续循环下去,这种主细胞在适应环境变化时所具有的稳定性,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相似现象。
什么是遗传?主细胞几十亿年来适应环境所优化出的化学变化模式在循环中对开放生命境变化所具有的稳定性叫遗传。这种稳定性是在细胞内部通过复制后,经细胞分裂传递的,因此是连续的整个体系的传递。(非连续、基因单位、非系统观点是错误的)
关于什么是遗传,出现了两种看法。一种是把相似现象叫遗传;一种是把稳定性叫遗传。前面说过相似现象是全宇宙共有的,是由于内部的固有规律性决定的。非生物的相似与生物的相似有本质的不同。非生命的内部规律性是“死”的、静态的,生命的内部规律性是“活”的、动态的。所谓动态是指含有化学平衡系统。这种平衡系统对环境变化表现出稳定性。所以“活”相似与“死”相似有本质的不同。后一种看法反映了生物的遗传本质,更接近于客观事实。
读者:很有意思!科学说:遗传是世代传递中的相似现象;而你说:遗传是主细胞循环中的稳定性。
科学认为:基因组传递中大部分基因传递过去了,少部分基因有变化,所以是相似现象。而且,人为方法改变一些基因,还能改变生物的性状。科学的理论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基因重组”这门学问。
而你认为:主细胞在循环中对生命境变化所具有的稳定性叫遗传。你这样的观点如何解释“基因重组”哇?
教授:现代生命科学认为DNA分子携带了全部遗传信息(不是全部),又认为基因是遗传单位(没有单位问题),所以对DNA分子“动手术”就视为基因重组。这种认识不妥。DNA分子的排序和结构是使细胞保持稳定性的最重要的分子,这种稳定性是在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把生命看成作用过程,而看成某种分子的密码,这是现代生命科学的误区。影响生物稳定性的因素是:①DNA大分子的稳定性;②细胞中原生境的稳定性;③细胞膜外细胞境的稳定性;④组织液(血液)的稳定性;⑤开放生命境的稳定性。当然,对DNA分子的融合或给DNA分子动手术,适当改变其组成肯定会改变生物性状(稳定性)。但是,这决不是唯一的。其它几层生命境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细胞质的影响,通过驴骡和马骡的例子可证明;通过组织液异常形成畸形胚胎的影响,在胚胎发育期我们已注意到有致畸敏感期,此时药物、化学因子、物理因子……通过母体会严重影响胚胎;生活环境的影响,狼孩具有狼的特性是最典型例子,等等,都影响着生物体的稳定性。DNA分子携带了全部遗传信息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片面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