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人的天生习惯与客观事实不一致时,我们应当尊重习惯还是事实?这考验着人的智慧。出奇简单的规律却出人意料的重要,我们能否由此悟出生命的真缔?具有改变人类传统思维习惯的革命性,具有统一生命世界规律的重要性,凭这两性冠以总纲,你会服气吗?啊,我们的聪明和智慧真的就永远都不能理解吗?
地球上有一种物质运动,在宇宙级时间(数十亿年)里表现出复杂多变的五彩缤纷的运动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生命现象。如何认识这种自然界的自然运动,如何理解生命现象,这是生命科学所面临的最基本任务。是否能理解生命,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前途及人类未来的命运。生命运动包含很多规律,我们针对阻碍人类思维在认识生命问题上的最大屏障,找出最基础的规律部分,作为总纲,帮助我们综合统一认识生命规律。因此,我们把“生命原理”、“生命定律”和“第一生命法则”作为关键部分,列为总纲。抓住总纲生命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人类认识生命,首先是从认识自我结构开始的。人把自己看成是最高级、最复杂的生命。用解剖学方法,一方面探究自己的结构和组成,另一方面探究其他生物的结构和组成,再以人为模板,比较各种生物间的差异,用差异建立起《生物学》,并分出层次和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现有生物学的实质,就是结构差异生物学,是一种狭义的结构生命观。今天看起来很发达的生命科学和西方医学,就是沿着这种基本模式向前发展的。在研究生命时,总摆脱不开人这个模型,把人看成是生命世界的中心,“从大体解剖到分子结构层层深入。展现出一个等级分明的图景,由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分子-量子,形成一层次系列。”把人体看成“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统一整体”。《医学辩证法》(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5页)用这样的思维方法要想弄清楚生命是什么,肯定行不通!我们站在有机体面前一心一意往里看,会越看越复杂,越研究越迷惑。应当说,要找出生命的规律,站在有机体面前还要往外看,外面才有生命运动的根本原因。人要突破固有的思维习惯,不要总把自己摆到中心看世界,要平等地面向整个生命世界,不要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要努力找出,从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到最复杂的生命形式,从单细胞生命形式到多细胞生命形式,都能包括的规律。也就是说,要找出全部生命所共有的规律性。
生命的含义是“活”,活的含义是不断变化,变化必然是一种相互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考虑:宇宙间的特征是什么?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生命的本质是化学变化,而化学规律就是原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说,生命就是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体系的变化。既然化学变化是两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那就可以把生命看成是这部分分子与那部分分子的相互作用。可以把每部分分子统一给出名称。我们把处于中间位置的这部分分子看成是有形体,称体部分;把围绕中间有形体的周围部分分子看成是无形的境,称境部分。 体境相互作用是生命现象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这就是生命结构原理,可叙述为:
生命是生命体与生命境相互作用的体系。
生命不是有肌体的概念,而是指生命状态,保持生命状态的规律就是生命定律,可以叙述为:
生命是生命体与生命境相互作用的体系,只有生命体与生命境相互作用时,该生命体才具有生命状态。
原理和定律的叙述符合宇宙特征,符合化学的作用规律,也符合所有生命的结构特点,概括出了整个生命世界的客观存在的状态。这才是生命世界中最简单、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生命体系规律。对于这么重要、这么基本的生命规律,毫无疑问应当称为生命结构原理及生命定律。还可以把这看成是生命的通式。
什么是原理呢?最基础的规律,最具普遍意义的道理可称为原理。什么是定律呢?对客观规律的高度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另外,长期以来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变化使我们困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指出生命体系循环运动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生命变化。回答这个普遍关心的问题就列为第一生命法则:
生命体与生命境相互作用体系的循环运动产生生命变化。
什么是法则呢?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变化过程的本质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既叫规律,也叫法则。生命变化是一种大自然的物质运动现象。
有人会觉得三种相似叙述竟然分别列为原理、定律及法则,是否繁琐呢?回答是肯定的,繁琐!原因很简单,此处是人类认识生命的“门坎”。过不去“坎”生命科学留在误区中,闯过“坎”生命科学飞跃驰骋。如此重地,贴这些原理、定律、法则的“标牌”,是在警示全人类,是在指明前进的方向。当人类生命科学焕然一新之时,回过头再看,这种有针对性的繁琐是十分必要的。
生命在地球上是极平常的现象,生命中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极普通的规律,这种现象和规律本来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科学道理,本应当是科学中的“小儿科”。然而,由于我们只把“生命体”当成生命的全部,把“生命境”当成生命以外的东西,把生命体所具有的生命特征看成是体内所具有的生命状态。因此,针对我们的误区和错误,这些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规律,在重要性上陡然提升了,提升为人类思维在认识生命时的头等重要规律,所以成为当之无愧的重要的生命原理、定律和法则。
别小看科学中的这个“小儿科”,这是人类认识生命、认识自身的关键一步。要想人类社会顺利发展,要想全人类极大提高健康水平,要想人类物种永不灭绝,理解总纲是成败关键。
质疑:这?竟然称原理、定律和法则?令所有人大跌眼镜!
教授:今天的生命科学如日中天,正在兴旺发达时期,那其中理论的复杂,那其中关系的神秘,几乎让所有的人顶礼膜拜,叹为观止。生命科学的复杂与生命规律的简单,两者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不过,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复杂不是科学,真正的科学是简捷的。我们最好冷静地想一想这个问题,究竟是谁让人大跌眼镜?想想哪种更符合客观事实?
质疑:把这列为总纲,再科学,能科学到哪去?
教授:整个生命科学体系要沿这个总纲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可以说,这个总纲是航标灯,是里程碑,这毫不过分。生命科学从过去走到现在,还要走向未来,这个总纲应当是这条路上的分水岭,将开启生命科学的新篇章。更重要的是,生命有其规律性,抓对、抓准、抓住生命的本质,就能把所有有关生命的理论综合统一起来,因此,这个总纲是生命综合论的基石。
质疑:哈哈,原理、定律、法则就让我们大跌眼镜啦,再一听你的评价:总纲、航标灯、里程碑、分水岭、新篇章、规律、本质、生命综合论基石……就更大跌眼镜啦!
教授:我们人是生命中最聪明的物种,可总弄不清我们自己是谁,总理不清生命中的谜团,我们正在聪明反被聪明误哇!现有的传统生命理论是在单一视角下产生的带有主观因素的理论。生命总纲给我们增加了一个视角,正确视角,能引领我们走出误区,能顺利地解决诸多生命问题,这有什么不好呢?看到这个总纲的神奇作用,我们不为之大跌眼镜那才奇怪呢!
质疑:生命就是生命,这与视角没有什么关系!
教授:人看周围世界总要选择看问题的视角。现代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体”为视角的科学,把“生命境”看成是生命以外的条件或生存环境,从思维中早把生命境开除出生命系统了。生命原理、生命定律和第一生命法则对抗人的思维霸权,给生命境的巨大主导作用公开平反,承认他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并以生命境为新视角开辟出新的生命科学体系。两种科学体系可以比较嘛!何必过早排斥呢?当然,不同科学体系总是要PK的,越PK事实越清楚,越PK越能促进发展!
读者:你把生命分成体和境两部分,仅仅是说明结构吗?
教授:有机体必需在环境中才能生存,这是科学共识。环境范围太宽广,概念太粗泛,我们把环境中与该有机体有关部分抽取出来,定义为该有机体的生命境,这样既真实又客观,这样看,才能认识生命规律。真正意义在于,生命的一切规律首先要在生命境中去寻找,那是动力源泉,是变化的根本。目前的生命科学是在生命体内寻找规律,向内看,一直看到DNA,越看越复杂。第一要承认生命境是生命的不可分割部分;第二要承认生命境是生命结构的另一半;第三,生命变化的根本原因在生命境中,生命体是被动方,生命境是主动方。试想,研究生命规律,若把规律的根本原因部分扔掉,还怎么研究?生命的秘密归根结底在生命境中,现实意义是:我们得病的根本原因在“生命境”中,想健康、想医改、想发展等等,必须从生命境着手!这么重要的问题远远超出结构概念。
如果有人问,生命有结构吗?有!无论多简单的生命,也无论多复杂的生命,都是由“体”和“境”两部分组成的。如果有人问,生物有结构吗?有!请看现有的《生物学》,其中详细研究了生物体的结构。生命有生命的结构,生物有生物的结构,他们是不同概念下的两种结构,勿必不要混淆。
有人会说,这么简单的叙述能算定律吗?请你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那是物体运动的法则,复杂吗?很简单。那是说,物体不受力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其实,只要能概括并反映出生命的客观规律就应当视为定律或法则。
这个生命原理说明了什么?这是生命规律中的核心规律,最普适的规律,是生命概念的基石,所以叫生命通式。
结合生命定律可以这样理解:①生命是一个体系,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肌体。②生命是由“体”和“境”两部分组成的,单独一部分不能构成生命。③生命是相互作用的持续过程,过程才能表现出生命特征,没有过程就不存在生命特征。④生命体不与生命境作用就不可能保持生命状态。
第一生命法则说明了什么?①体和境相互作用体系在做循环运动。②是这种循环运动中产生的生命变化。③生命不是静止的,应当把生命看成是循环过程中的变化。
什么是生命体呢?首先,所有生物个体都是生命体,生物是生物个体的总称。生物个体都是生活在外环境的生命境或称开放生命境中的生命体。多细胞生物体内的每个细胞也都是生命体,只不过他们是生活在内环境的生命境或称内生命境中的生命体。每个人就是一个生命体,每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体。细胞核是生命体,拟核是生命体,病毒也是生命体。人体是最复杂的生命体,病毒是最简单的生命体。生命体脱离生命境就不会表现出生命的典型特征。生命体的概念比较好理解。
生命境是个相当复杂的新概念,又有环境概念先入为主,因此,理解起来有个过程。理解生命境是认识生命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