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从书)
6948900000052

第52章 特殊能力培养(6)

乒乓球玩具制作在乒乓球上开一个小洞,将纸座的尖端插入洞内固定,纸座的作法是用稍厚的纸卷成圆锥体,接缝处粘牢即可。头部与底座组装后即可进行装饰加工。头部装饰包括:头发可用黑布粘贴,头上还可加上各种头巾或饰物器官可以用布料或纸剪成贴上。根据设计,可以制作出人物及各种小动物的形象。下部的装饰可简可繁:有的可将一块布顶在纸座上插入洞内即可;

有的可在纸座上直接用笔画上简单的花纹;也可以不用纸座,而用细钢丝卷成弹簧形进行连接,下面座子可用半只乒乓球,里面塞人橡皮泥,使其稳固;也可根据内容需要,较细地进行装饰。

蛋壳制作先将蛋清和蛋黄从小孔取出,用水擦净后,便可进行制作加工。可用剪贴和绘画的方法做出各种人物小动物形象;也可在蛋壳内放些砂或小石子后用蜡液浇入,使其凝固,再装饰制成“不倒翁”玩具。

纸浆玩具将纸撕碎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去掉水分,放入适量浆糊捣成泥状,按泥工的制作方法,做成各种形象,晾干后再用砂纸磨光,涂上颜色,再涂上清油,即成色彩鲜艳轻巧坚固的玩具。

蚕豆做玩具取新鲜蚕豆,用火柴棍插接起来,即可做成有趣的形象。

纸条造型纸条造型是用有一定厚度和弹性的纸条,经过拼接、弯曲、粘合而成的半立体形象,是适合幼儿制作的一种作业形式。其制作方法是剪宽度为0.5厘米左右的纸条若干待用,长度可根据需用而定,然后按预先构思的形象进行嵌合或粘合。粘合时用快于胶水,再用回形针暂时固定,等胶水于后取下回形针,即成纸条造型。可制作出各种图案造型和动物、人物造型,也可以贴在底纸上组合成画面,挂起来欣赏。

木偶头的制作方法制作木偶头的方法很多,有木雕、脱胎、泥制、废乒乓球制作,利用折纸可做纸偶头等。现在一般采用质地轻软的泡沫塑料做木偶头较为普遍,现简介如下。

材料和工具泡沫塑料1厘米见方左)巾。汗衫布、人造毛、乳胶_。白板纸。砂纸、植绒3大头针、锯条、颜色纽扣等。

制作过程设计形象,根据所需的角色设计,外形力求简练。如人物外形可直接采取圆球体或椭圆球体,一些接近球体的动物头,可用圆球加上突出部分(鼻子、耳朵、嘴等)或挖去凹陷部分。

制作时,可先将泡沫塑料切成所需大小的立方体,先将棱角切去,再用木挫把棱角挫平,最后用砂纸把外形磨擦平整即成球体。动物的附加部分,也可采用以上办法制成,尽量注意其外形保持对称。将附件部分和球体用乳胶粘合,粘合时应采用槽式接法,并插入大头针加固,这时可在表面糊上几层棉纸。接着刷一层白粉,然后加工绘制头发、五官,也可利用剪贴方法加工制作。最后加指套,指套一般用白板纸卷制成筒状,大小根据手指的粗细而定。做好后,在头形的下面挖一个相应大小的孔,将指管涂上乳白胶插入孔内固定。木偶的脖子做成后,可连接服装,进行表演。

注意问题

不要强调特殊培养的作用

天下父母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前途光明,生活幸福。而所谓的“琴棋书画”的早期培养,在许多父母的眼里,仍是一种让孩子今后成才的灵丹妙药。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许多家长不惜血本地支持孩子学琴、学画、学电脑、学唱、学舞蹈。他们期望孩子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并通过这些提高自身素质。然而,令人遗撼的是许多家长在攀比的心理作用下,给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使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违背了儿童的生长规律,使孩子的个性不能得以发展。正如公益广告说的:“别忘了,他们还是个孩子。”心理学的实验表明:进行学习培养的必要前提是生理的成熟。如果不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状况而过高地要求孩子,过早地教孩子学习都是抹杀孩子天性的做法。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毫无益处。有时甚至毁了孩子一生。做为家长,为孩子的将来着想,是有远见的,是值得称赞的,但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与引导,要顺应其个性,尊重保护孩子的天性,帮助和引导孩子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孩子的需要,给孩子正确的爱。做为父母,平时需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多与孩子聊天、沟通,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与兴趣。

(二)不要只致力于让孩子接受某种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而是让孩子全面自由地发挥兴趣、特长和爱好。培养孩子对科学、艺术的热情,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三)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对某些艺术才能的萌芽,因势利导地为其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切不要将家长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家长们多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端正审美教育目标

美育要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使孩子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家庭审美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多方面的,切不可把美育的目标局限于让孩子掌握一两种艺术技能。为此,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全面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孩子某一方面艺术潜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整体审美素质的提高上,如果在孩子片面发展某一两项技能就像在沙漠中建造大楼一样,是不可能成功的。

有些家长不注意孩子整体审美素质的提高,只让孩子拼命学习一种乐器或者绘画,是培养不出来演奏家和画家的。1998年第八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首次设立了综合素质考试,意为提高歌手的人文素质,引起了热烈的反应。有心让孩子在艺术领域成才的家长应当从传授审美知识、欣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用艺术表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等多方面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为其将来成为艺术家奠定宽厚的基础。

慎重决定学习艺术项目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掌握一两种艺术技能。那么让孩子学哪一种艺术呢?或看先学哪一种后学哪一种呢?

如果家长只是把学艺术作为孩子的一般性娱乐,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学艺术达到较高水平,并成为特长的话,就应认真考虑了。首先要了解孩子智力的特点。通常直觉形象记忆发达的孩子对形状、图画、颜色、声音的记忆较好,适于学习艺术;而抽象记忆发达的孩子,对词、概念、数学、记忆较好,这类孩子的艺术潜力不大。进一步说,在直觉形象记忆力发达的孩子中,有的偏重于听觉型,有的偏重于视觉型,前者适于学习音乐,后者适于学习美术。其次要看孩子的兴趣,有艺术潜力但没有兴趣的孩子也是学不好艺术的,因为学艺术必须付出真情,家长要设法调动起孩子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再者,就是家庭条件,包括父母有无艺术特长,家庭经济实力,家庭空间大小等。家长要根据上述基本条件,慎重决定孩子学艺项目,必要时,应请艺术专业教师作参谋。

就一般家庭而言,让孩子学电子琴是一种比较好的艺术形式。因为电子琴体积小、价格适中(普通电子琴每台500~800元),多数家庭都买得起;电子琴乐曲活泼轻松,具有现代风格,多数孩子都很喜欢;电子琴入门不难,通过对简易节奏、短小旋律的练习,对五线谱的认识和运用,对电子琴速度、节奏、音色、音量等键钮的掌握和指法的训练,孩子就能弹奏一般的乐曲。

注意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美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现实事物必须有某些产生美的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必须与人的阶级意识、世界观、生活经验等主观因素相结合,才能产生美。由于地位、观点和情趣不同,人们对美的爱好也是有区别的。如封建贵族大多喜欢牡丹,因为牡丹象征雍荣华贵;而同时期的隐士则欣赏莲花,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洁身自好。现实生活,五光十色,千奇百怪,如何去分辨事物的美和丑呢?在自然界中美丑的标准还比较容易划分,通常能引起人们赏心悦目,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就是美。在社会生活中区分美丑却有较大的困难,不过从总体上看,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人民大众利益的就是美,反之为丑。家长要结合具体的事例向孩子讲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纠正孩子在审美观上的一些糊涂认识。

发挥美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美育是凭借美的事物给孩子以引导和感染,使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情操,一点一滴地渗进他们的心灵。形象地比喻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长要掌握美育的这个特点,使孩子在美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增强家庭的艺术气氛从许多艺术家的成长史中可以看到,家庭环境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东汉杰出的女诗人蔡文姬“妙于音律”,同她从小生长在诗乐家庭中是分不开的;奥地利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宫庭乐师,莫扎特成为著名的作曲家,同父亲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我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孩子梅葆、梅葆玖受父亲影响,长大后也成为京剧艺术家。为了培养孩子的审美素质,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在家中播放优美的音乐,贴挂鲜艳的书画,摆放漂亮的艺术品,使孩子和艺术生活在一起,能够不断地从中受到无形的影响。有艺术才能的家长,可以经常在家中弹奏名曲,挥毫泼墨,这更容易使孩子激动不已,跃跃欲试。对于缺乏艺术专长的家长来说,应当趁着现在还年轻,去学习和掌握一两种艺术技能,这无论从培养孩子的角度,还是从陶冶自己的情操来说都是必要的。而且,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学会。

到户外去采撷美大自然和社会中到处都有美,家长要经常把孩子带到五彩缤纷、气象万千的户外世界中去,在广阔天地采撷美。大自然中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飘香的花朵、欢笑的虫鸟,都能给孩子以美的享受;社会生活中人们每天都创造着美,整洁的街道、宏伟的建筑、夺目的广告、漂亮的服装,都能使孩子兴奋异常。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些美的素材去感染孩子,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有的父母,深知大自然对于孩子的重要,每年夏天都要带孩子去山里或海边过几天野营生活。在海边他们天天去拾贝壳、采集海藻、捕捉螃蟹,在沙滩上堆山、筑岛、修湾;在森林中,他们认识树木、花草,还用照像机摄下美丽的景色和花草,美的滋润使孩子健康成长,很小的年龄就能写出优美的散文,并自己配画。

要与孩子讨论美孩子的年龄小,认识能力低,对美的感受不强,一般地听听音乐,看看绘画,逛逛公园,还不能完全达到审美的目标。家长要注意指导孩子在欣赏艺术和感受自然美、社会美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深刻体验,大胆想象。如观光名胜古迹时,要指导孩子观察这座古迹的颜色、结构、式样,还要注意观察这座古迹和周围环境相映成趣的和谐,体会它的建筑风格。在和孩子一起观看文艺节目时,家长要启发孩子比较不同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装束,说出哪些很美,哪些还存在着美中不足。事物的美没有绝对的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