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 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什么是一切善法?
我们现在已经不奇怪了,自唐末以来,不管是佛家弟子也好,儒家弟子也好,道家弟子也好,总会把东方文化的经典作家关于“宇宙—生命”系统的真实相况的论述,变成个人的修养、个人的境界,朱熹及宋理学是典型的例子。佛家没有出现这样的代表人物,但大量的解经人还是都走到这条路上了。
人们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再看看南先生对这一品的解释,便全明白了。
这段经文的内容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第一句就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就不止是佛教的什么宗的什么法,密宗、禅宗、净土宗……而是指一切因缘生出的,可以被人们意识到的一切法,人们的吃喝拉撒睡,世间的一切真善美、假恶丑,全是因缘所生法,全是平平等等,无有高下。这一切如果有区别,只是人们站在“我人众生寿者”的角度妄作的区别。对于“宇宙—生命”系统来说, 全是他的发展、 运动、变化……不可或缺的“标量”。所以,“诸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道理,对于了解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人,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矛盾性”是宇宙中的根本法则,没有矛盾就没有生命,没有运动,没有变化,没有发展……从而也没有宇宙。正由于此,“诸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由于这本身就是“宇宙—生命”系统的真实相况,也就无所谓是什正知正见正觉了。你证得没证得,修到没修到,信与不信,都毫无意义。最多不过是你在一段生死中(人的一生中)多一点痛苦。你这一段生死的因缘一旦散失,必依规律入了“本愿大海”,再组合为人、众生、寿者时,没证得的也证得了,没有修得也修得了,没有信的也会信了。
一切的胜利都是历史的胜利,而在历史的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过程中,没有哪一法不起作用。真善美也好,假恶丑也好,都会起到自己的作用。所以“诸法平等,无有高下。”
正因为“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所产生的一切法,或者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观察一切法,不论是真善美、假恶丑,都是善法。
“修一切善法”有两个意义。
第一,“明德”是法身本有之德,也是宇宙天地对生命个体的大仁大慈大悲大爱。没有“明德”,一切都无法说,在与不在,有与不有,空与不空,全是妄言。但是与“明德”——知——心共生的,即与“生”俱来的,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舍了这“四相”,“明德”无从依托, 但有了这四相又会扭曲实相——即“宇宙—生命”系统的真实运动相况。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给“明德”添一层雾障,这是众生苦的根本来源,也是污染明德的基本原因。既然如此,限制“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恶性蔓延、泛滥,就是修一切善法,这就是“至善”的要求,也是“宇宙—生命”系统最本质的“仁”、“慈”、“悲”、“爱”。
“修一切善法”就是止于至善,止于阿弥陀佛,止于金刚般若波罗蜜。
《金刚经》中的“如来大愿”,《佛说无量寿经》中的“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悉皆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就是“修一切善法”的至善。关于“大愿”、“本愿”的本质、运动状况、实际作用……前文已反复介绍,这里不重述。一部《金刚经》就是围绕这一点反复讲说的。
第二,“修一切善法”,也就是上文所说的“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也就是说“宇宙—生命”系统中因缘生成的一切法都是善法,“无有高下”无有分别。因为,纵观“如来大愿”的产生过程,在此前,“宇宙—生命”系统的因缘生成的法,都为“如来大愿”的出现作了准备。在此大愿出现之后,此大愿又要入一切众生心,入一切众生因缘,去救度一切众生。既然“如来大愿”本身是“至善”,它又入了一切因缘,救度一切众生,所以一切众生的所有行为、观念……全是善法,全是如来在修一切善法。
所以慧思大师说:“我独坐孤峰顶,已经一口吞尽诸方,一切众生我度完了。”
这里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宇宙—生命”系统中“无非善法”别无其他。
所以,孔子称之为“仁”,老子称之为“道”。
但是,“至善”不可能直截了当表现出来,必须通过世间的善善恶恶、恶恶善善表现出来,必须通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表现出来,所以“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南老把释迦经文中“修一切善法”与全经,尤其这一品的上下文割裂开来,说什么是“日行一善”,实在让人莫名其妙。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确是成佛的必要资粮,但那是从历史运动的总进程说的。在“如来大愿”产生之前,世间人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观念,预示着“如来大愿”必然产生。今天在人世间我们也提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由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本愿大海”回来的人、生命的本来要求。这和哪个人可以成佛,哪个人不能成佛,没有一对一的关系,不要又把佛学扯到道德伦理学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