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有心机
6984100000015

第15章 懂方圆之道:没事不惹事,来事不怕事(1)

做人要有“心机”,就要懂得方圆之道。能够“亦方亦圆”,那么何为“方”何为“圆”?

一般来说,自然形成的都是圆的,人为修饰的都是方的,因此,方为动,圆为静,方是原则,圆是机变,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外表要圆(大智若愚),内心要方(清静明志);对己要方(严以律己),对人要圆(宽以待人)。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滞泥。所以,做人时能亦方亦圆,方中有圆,圆内容方,就能够在交际中应付自如,没事不惹事,来事不怕事。

1.忍,但不能一味忍

“小不忍则乱大谋”,讲究做事的方圆之道,要想成大事必须暂时忍小痛,但是“忍”不能没原则的忍:不该忍的忍,那是懦弱的表现;该忍的不忍,那是鲁莽的作为。做人懂方圆之道,自然处忍与不忍于胸腹之中。

有的人确实是性格上天生温和、善良,但要注意从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出发。心里要清楚,对什么人可以忍让,对什么人却不能忍让。如果你的忍让带点着“讨好”的味道,那就更大错特错了。靠忍让去换得别人的好感,大部分情况下是适得其反。除非你遇到一个非常善良的智者或者和你一样喜欢一味忍让的人。

一忍再忍,就会让人觉得你比较软弱,分不清是非。在忍让的同时,总会在是非问题上作些妥协,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有些时候自己也搞不清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在原则问题上一再忍让,有时会害了自己。犯了错误,甚至以身试法,自己还蒙在鼓里。

忍久了,自己也会觉得很压抑。很少有人能非常轻松地、愉快地一再忍让别人。大多数情况下,在心里总要作一番斗争。忍让的次数越多,越是痛苦。这种压抑的心情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最大的不利是损害健康。同时也放纵了别人,其实也是“害”了别人。一般来说,别人是不会把一再忍让当做适可而止的信号,相反却容易得寸进尺。妻子对丈夫越轨行为的一再忍让,只会使丈夫为所欲为,变本加厉,甚至他会某一天突然认为这是正常的。母亲对儿子不良行为的一再忍让,会使不懂事的孩子误入歧途。一再忍让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可收拾,让人后悔不已。

喜欢一味忍让的人,应该告诉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要警醒一下别人,或在关键时候予以回击,不要让自己的原则受到侵犯。对于一些善意的玩笑,一时过火的行为,忍让一下可以显示你的涵养,但对于那些一贯性的、污辱性的甚至无赖性的侵犯,忍让就等于绵羊投降于恶狼面前。这时候需要的是反抗。当然在此之前不妨先警示一下对方,以示你的风度。即使你也知道反抗的结果可能断绝来往,甚至付出更惨重的代价,你也得奋力去做。即使你力不从心,或者可能遭来更大的侵犯,你也得坚强地去做,因为结果往往是邪不压正。不管结果如何,你要从维护自己的形象出发,从拯救一个丑恶的灵魂出发,给予迎头痛击,让他知道,该如何尊重人。

2.勇于说“不”,宁得罪人也不让自己难堪

如何拒绝而不得罪人是做人的大学问,拒绝很难,说“不”更难,但如果别人的要求不合理,与其答应,还不如尽快说“不”。

与人交往,说“不”是非常困难的事,其实说出来也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尤其是那些你根本做不到的事。明人潘游龙的《笑禅录》里有一个小笑话:甲乙是朋友。一日,甲病了,愁眉苦脸的。乙来探望,问:“兄是何病?有什么需要我办的?我都能为你办。”甲说:“我是害了银子的病,只需要二三钱便够了。”乙即假装没听清,咽了咽唾沫说:“你说什么?”笑话本意是在讽刺虚假的朋友,但从中我们也可体会到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人通常会产生的尴尬心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他人的请求,比如借钱,帮忙做某事,下属提出加薪的要求等等。如果我们对这些请求并不是愿意接受的,却又不好意思说“不”,我们就会使自己陷入十分为难的境地。或者违心地答应下来,心里却别别扭扭;或者假装答应却不做,失信于人;或者只能如笑话中的那人,干咽唾沫,脸上酸酸的……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因为乐于助人是我们做人的一种美德。但帮助别人不能没有原则。对方的请求,有的是不合时宜或不合情理的,有的是我们没有义务一定要承受的。比如有的人明明自己有存款,向你借钱,原因是怕自己提前取款会损失利息。这样的请求明显太自私了。有的人好贪便宜,见你有好东西,比如好字画、盆栽摆设,便大大咧咧张口:“送给我吧!”这种“夺人所爱”的“请求”也是让人反感的。还有些请求,是强人所难,或根本就是无理要求。对这一类请求,我们心里老大不乐意,却为什么常常点头答应呢?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

1.接受比拒绝更容易。

2.担心拒绝后会触怒对方或受到报复。

3.为了给人一个好印象。

4.不了解拒绝的重要性。

5.不知如何说“不”。

其中,不知道如何拒绝是令人们最犯难的事,但如果你掌握了一些技巧,也就不难了。

1.耐心地倾听对方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在他述说的半途你已知道非加以拒绝不可,你也应该认真地听他把话讲完。这样做,为的是更确切地了解他请求的内涵,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2.如果你无法当场作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你就要明白地告诉对方你还需要考虑,并告诉他所需考虑的时间有多长。你可以说:“明天我再答复你。”或“让我先了解一下情况,过两天给你个准信儿。”但你绝不可以把“需要时间考虑”作为拖延不决的挡箭牌。

3.在你拒绝时,应该表明你对他的请求是认真考虑了的,你也了解了对方提出的这一请求的重要性。

4.拒绝时,你在表情上应和颜悦色。最好说一声:“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不过……”你可以略微表示歉意,但切忌过分地表达歉意。那样,对方会认为你不够真诚。因为你如果真的感到那样的过意不去,那么你为什么不接受请求呢?

5.拒绝时,你对对方和颜悦色,但同时也要显露出坚定不移的态度。这就是说,你要暗示给他,你不会因为他再三的请求而改变你拒绝的决定的。

6.最好能给对方说一说你拒绝的理由。这是为了取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在每一次拒绝时都要附以理由。有时不说理由反而会显得真诚。你可以说:“真抱歉,这一次我无法为你效力,希望你不介意。”相信不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果你讲了理由,对方试图推翻你的理由,你切记不可和对方争辩,只需重复拒绝。

7.要让对方了解,你拒绝的是他所请求的事,而不是他本身,你是对事不对人的。这次拒绝了,不妨碍下次提出别的请求,也许下次就可以帮上忙了。

8.拒绝以后,若有可能,你可以为对方提供处理他的请求事项的其他可行途径。美国某市长拒绝了西班牙裔居民关于失业的提案,但在对方撤回后,他说:“我同意将这一提案作为我本人的竞选证见而公布。”这位市长拒绝了,但并未失去西班牙裔居民对他的支持。这里,我认为要避免做这样的事:建议对方试着找找另一个可能更有办法的人。这样做只会产生不良结果,“另一个人”会对你有意见,认为你是“嫁祸于人”,而被你拒绝者,也会认为你在搪塞他,对你反感。如果你真的没什么好建议,就不用再多说。

9.切记通过第三者拒绝某一个人的请求。这只会让对方认为你既缺乏诚意,又怯懦。

关于拒绝的技巧,有个人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名之曰“破唱片法”。损坏的唱片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句歌词。有一次,几位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来向他推销大百科全书。他说他对大百科全书不感兴趣。这些大学生就采取迂回战术来说服他,以达到他买书的目的。而“破唱片”也就开始“唱”了——大学生:“你对教育感兴趣吗?”

“破唱片”“感兴趣。但我对买百科全书不感兴趣。”

大学生:“你有小孩吗?”

“破唱片”“有一个。但我对买书不感兴趣。”

大学生:“你对你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满意吗?”

“破唱片”“也许是满意,也许是不满意,我说不好。但我对买大百科全书不感兴趣。”

最后,大学生们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了,只好善罢甘休。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要想使拒绝的话真正起到作用,必须不带感情地使用这种技巧,只有平静地重复自己的观点,才能躲避操纵性的言语陷阱、辩论的引诱和形式逻辑的套子。

如果你遇到了一位请求者,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无理要求,并试图说服你,你不妨当一次“破唱片”来拒绝他。

做人就要把“不”字理直气壮地说出口。明人吕坤说:“你说得是,我便听从;我不是听从你这个人,而是听从‘是’,哪有什么私心?同样,你说得不是,我便不听从;我不是针对你这个人而不听从,我是不听从‘不是’,哪里是(对你)有什么不满意?”别忘了,“不”也是我们的权利。

3.以柔克刚,老虎头上也能拍苍蝇

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是万万不可取的,但如果太岁和老虎要你的命你还动不动,拔不拔?

杜月笙,旧中国上海滩著名的流氓大亨,十里洋场的“第一号闻人”和“工商界巨子”。其权势之显赫,甚至敢于在“太子”头上动土。

1948年夏,为扭转全国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蒋介石特派儿子蒋经国督导上海地区经济管制,并组成了逮捕不法之徒的“打虎大队”。恰在这时,杜月笙的三儿子杜维屏因私自套汇港币45万元外汇,被蒋经国查获。蒋大为震怒,立即下令逮捕了杜维屏,这在上海滩引起了巨大震动。

对杜月笙来讲,从来只有“损”人,没有被人损过。对于蒋经国的下马威,杜氏门徒建议“老师”给蒋经国点颜色看看,让这位“皇太子”知道上海滩不是新赣南。但杜月笙却不动声色,既不向主管方面求情,也不跟亲朋故旧诉苦,反而一本正经地说:“国法之前,人人平等,杜维屏果若有罪,我不可能也不应该去救他。怕什么,我有八个儿子,缺他一个,又有何妨?”其实,杜月笙暗中却在窥探着反击的机会。

一天,蒋经国把各业巨头约到浦东大楼,准备对杜月笙施加新的压力。杜明知是“皇太子”摆的“鸿门宴”却不便“拒邀”,会议一开始,蒋经国即正色道:“对这次币制改革,上海各界人士热烈赞助者很多,但有少数不明大义的人,投机倒把,屯积居奇,兴风作浪,影响国计民生。本人此次进行经济检查,若囤积物资逾期不放,一经查出,全部没收,并予法办。”

蒋经国的话显然是讲给杜月笙听的。岂料他的话音刚落,杜即起立发言:“我儿子违反国家的规定,是我管教不严,我把他交给蒋先生依法惩办。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也可以说是今天到会各位的要求,就是请蒋先生派人到‘扬子公司’的仓库去检查检查。扬子公司在囤积的货色方面尽人皆知是上海首屈一指的。今天我的亲友的物资登记查封,也希望蒋先生能一视同仁,把扬子囤货同样予以查封,这样才服人心。”杜月笙还软中带硬地说:“倘苦蒋先生吃不准,我可以陪你检查。闲话一句,我身体有病,不能多坐了。”说完离座而去。杜的发言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语惊四座。工商界巨头们不禁暗中佩服这位大亨。杜既然敢在老虎头上拍苍蝇,“皇太子”自然也不会示弱,他立即表示“扬子”如有犯法行为,决不宽恕。

顿时,“扬子囤货案”弄得满城风雨,街谈巷议,纷纷嘲讽蒋氏家族的丑闻。扬子公司原是一家“皇亲国戚”公司,孔祥熙的大公子孔令侃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孔少爷凭着他是蒋介石的外甥,根本不把“打虎大队”看在眼里。但杜月笙先发制人,蒋经国又不能按兵不动,遂下令查封了“扬子”之仓库。孔令侃立即向小姨妈宋美龄求援,哭诉蒋经国自相残害手足的举止。宋在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又搬出了蒋介石。蒋介石听罢原委后,不禁埋怨起儿子来,认为他毕竟出道不久,怎么假戏真做,打“虎”打到自己家族头上来了,结果,扬子一案不了了之,杜月笙的三公子也早在此事了结之前出了监狱。杜月笙以柔克刚救子这一手实在是“辣”呀。

4.跟熟人绝对不做生意

方圆的人不跟熟人做生意,可能有人会纳闷:都说“熟人多了好办事”,你怎么会害怕熟人呢?

这就是方圆做人的技巧,因为是熟人,欠你的钱可以不给,因为是熟人,宰你一刀你也不好还价,因为是熟人,货不好了你也不好意思要退货……

俗话说,生意场上无父子。之所以这句话流传多年,时至今日仍在教诲我辈,就因为人们很难做到这点。毕竟,中国人的血管里流淌着东方人的亲情之血,在“义”与“利”的冲突中,往往是理智的“利”让位给感情的“义”。但在实际的商战中,以“义”代“利”不仅违背追求最大利润这一商界最高原则,也常常带来事与愿违的隐患。

1997年7月的一天,小张的一个熟人跑来他这儿订一批办公用品。声言他的公司刚成立,贷款没下来,但新开张时费用超支,故先把货拉走,等开张后立即把货款送来。完了,还补上一句:“信不信得过这我朋友?”话到这份上,小张不答应显然不合适了,但还是让他打了欠条,写明还款日期。

可是时间过去四年,小张熟人的公司早开张了,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又变成了长安面包车。他也没有上门,更别说还款之事了。其间小张也打电话或直接上门找过他。一提欠款,他不是推说贷款没下来,就是大诉苦经。煞有介事的悲痛状,仿佛他刚从旧社会过来,你不拍屁股走人,再说下去,他就难免追到你家讨口饭吃似的。尽有充分的理由,小张还不想设想拉他去对薄公堂。因为是“朋友”,不管你在法律上是能取胜,在舆论上恐怕已经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还有一个故事:

一个熟人带了他的一个熟人来买一台保险柜,因为同介绍人关系挺好,小明亲自选了一台并让出纳按批发价给开了发票。那“二道熟人”当时也没说什么,只说第二天把支票送来。当时天近黄昏,小明便邀请两位到附近的饭店吃了晚饭。其实那顿饭已经超出卖柜子的利润。事过一星期,对方没把支票交来。出纳员便按名片地址找去。结果回来摊着双手说,见到了那位保安器材部的老板,他倒没说什么,只是他手底下的伙计抱怨买贵了。小明担心引起误会,当即赶了去,对那位仁兄坦诚相告:“我不可能靠这笔业务发财,也就没有必要把给你的价高出别的顾客,从而使自己堵上两扇门(还有一位介绍人)”。对方笑笑,竟提出一个大出意料的建议:“你干脆在我这里也买点东西吧!”顺着他的视线,小明看见他店里尽是警棍、手铐、警服、警帽,便遗憾地拒绝了。他有些失望,随即说:“这样吧,等两天手头松点就给你送去,就两天,行不行?”——“就两天”,便又成了一笔“烂帐”。

当然,不要同熟人做生意,并非一成不变。但初涉商海便抱着靠自己的胆子、朋友的路子,一不小心就发了大财的想法却是危险的。最根本的是,既然置身商界,就应该严格遵循为商的原则进行“游戏”。不然我们的商旅生涯就像那首儿歌一样——“迷途的羔羊,寻找老狼的指引……”

5.不必和小人划清界线

小人不一定愿意做小人,只是有时也迫不得已。如果我们以仇视的心去对待小人,跟他们划清界线,弄不好,我们也会成小人的攻击对象,成为别人眼中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