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镭之母——居里夫人
6984700000003

第3章 睿智童年(3)

玛丽这种严肃、不喜欢开玩笑的个性在孩提时就已经形成,并且伴随了她的一生。弗朗索瓦兹·纪荷在为她所作的传记《居里夫人——寂寞而骄傲的一生》第一部分中这样介绍:“居里夫人年轻时便不喜欢别人恶作剧,成年以后仍是这样。她放不开,全无幽默感,任何事情都严肃看待,尤其是对待自己,这样的天性可能不会被别人喜欢,但这常常是支撑她的力量……在大多数女孩子都爱站在镜子前面做白日梦、试扎各种发带的时候,居里夫人却将一头卷发剪短,以表示她对细琐小事的不屑一顾。”

玛丽有个好同学叫卡嘉。卡嘉的母亲对失去母爱的玛丽很同情,经常准备巧克力点心,等着她放学回来时和卡嘉一道吃。

每天早上,玛丽一定会去接卡嘉上学。卡嘉的母亲一见玛丽就说:“早啊,玛丽。卡嘉正在穿鞋呢,你稍微等一下吧,我帮你整理头发。”

可怜的玛丽,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爱。虽然有布罗妮雅每天帮她梳理,但是毕竟她也还是个小孩,怎么整理得好呢?

卡嘉的母亲一面帮玛丽整理头发,一面想着,眼里不禁闪烁着同情之光。

玛丽的功课总是全班第一,班上许多俄国、德国和犹太血统的同学都对她十分佩服。但是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波兰学生的敌视态度,让玛丽感到切身的痛苦。幸好她还有对俄国统治者共同仇恨的好友卡嘉,这两个女孩子常常相约一起上学,共度这段痛苦的时光。

在上学的路上,她们会路过萨克斯广场。那里竖着一座壮丽的方尖碑,上面刻着几个大字:“纪念效忠于皇帝的波兰人。”这是沙皇给那些奴颜婢膝的波兰人的“礼物”。波兰人都很厌恶这个东西,玛丽和卡嘉每次经过它时,都会像其他波兰人一样对雕塑吐一口唾沫。她们还常常谈论学校的教导主任梅耶小姐。这位教导主任总是穿着一双走路时不出声音的软底鞋,以便在学生们说话的时候无声无息地走到他们的身边。玛丽厌恶地说:“在老师中像梅耶小姐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这些人哪里是来教书的,完全是来监视我们的。”

不久之后,玛丽因为表现出对俄国统治者的怨恨而遭到了校方的训斥。那是1881年3月的一天,报纸刊登出头号新闻: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

“万岁!”玛丽和卡嘉快乐地欢呼着,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在课桌间跳舞。那时,全国上下正被迫为沙皇去世而服丧。

穿着平底鞋的教导主任梅耶小姐突然闯入教室,声嘶力竭地吼道:

“你们快给我停下来!今天是全俄国的悲痛日,伟大的俄国皇帝陛下去世,你们应该感到沉痛!可你们竟在这里跳舞,成何体统!说!这是为什么?”

回到家里,玛丽一下子扑到爸爸怀里哭了起来:

“请原谅,爸爸……”

爸爸慈祥地抚摸着玛丽的后背。他想,玛丽如果出生在其他国家,应该过着愉快的学生生活。可现在……

一天,上地理课时,玛丽看见同学莱欧妮·库妮茨卡眼泪汪汪的,清秀的面孔毫无血色。原来,库妮茨卡的哥哥和同伴策划推翻俄国统治的活动,结果被人告发了,俄国人明天一早就要绞死她的哥哥。玛丽惊呆了,她似乎看到了那个男孩年轻的脸,看见了绞架、刽子手、绞索……

那一晚,她和卡嘉都没去上跳舞课。玛丽、希拉、布罗妮雅、卡嘉和她的姐姐希拉都守在库妮茨卡的屋子里,守在她的身边。其实她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为她分担悲伤。她们流着泪,温柔亲切地照料着痛苦的库妮茨卡,为她擦拭泪水,劝她喝一点热茶……

1883年6月12日,玛丽以第一名的成绩,于克拉克区公立女子高级中学毕业。

在闷热异常的天气里,毕业生按照传统,穿着黑色礼服,胸前佩戴一朵蔷薇;在乐队的演奏下,校歌扬起,毕业典礼开始了。

他们一面唱着校歌,一面回忆在校期间令人喜悦、伤心的往事。

校歌唱毕,开始报告获奖者的名单。玛丽是第一个从校长手中接过奖品、金牌和一本俄文书籍的学生。

接着,师长对毕业生致贺词;最后,由玛丽代表毕业生致谢词。

典礼结束了,同学们步出礼堂,三五成群地在校园中漫步。

“玛丽,以后要常写信联络啊!”

“好啊,你也一样噢!”

“有空来找我啊!”

大伙儿边走边聊,离情依依,不知不觉已经走到校门口,于是互道珍重,各奔前程。

玛丽心想,得了最优等金牌,不知爸爸会有多高兴!可惜妈妈不在了,要不然……一想起母亲,玛丽心情就黯淡了下来。可是再想起今早出门时布罗妮雅说的话,“玛丽,你一定会得到金牌奖的。我偷偷地做了一个金牌型的饼,喏,给你吃。”想到这,玛丽的脸上不禁又漾出了笑意。

然而,眼看着成绩不如她的同学马上要到国外去留学,玛丽的情绪又骤然陷入了低潮。

“我也好想去巴黎读书啊,可是连已经毕业的布罗妮雅都不能去,我怎么能去呢?让约瑟夫哥哥读医科大学,爸爸的负担已经够重了……”

想着,想着,突然后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原来是卡嘉。

“玛丽,你怎么不等我,自己先走呢?”

“对不起,卡嘉,我实在是太难过了。”

“怎么回事,得到金牌还难过呀,到底怎么回事?”

“卡嘉,我是为了留学的事而烦恼。班上的同学有的要去巴黎,有的要去斯德哥尔摩,而我……”

“噢,我明白了……”

卡嘉和玛丽并肩而行,有一阵短暂的沉默。卡嘉好似自言自语地说:“像安、希蒙她们都不在前十名,却因为家境富裕而能够去留学,这也难怪玛丽懊恼。她一向好胜,又得了金牌,不知有什么办法可想……”

“卡嘉,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我姐姐也很想去。”

“噢!”

两个人不禁又沉默了下来。走到十字路口时,玛丽握紧卡嘉的手说:“卡嘉,我明天到你家去玩儿好吗?”

“好啊,一定来,我等你。”

说罢,两人就分手了。玛丽一面思索着到巴黎求学的事,一面步上归途。

六、中学时代

灾难列着队向斯可罗特夫斯基一家袭来。可是这种磨难并未击垮斯可罗特夫斯基,这位坚强的知识分子。他生来就有一种倔强和自信,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磨砺,更加炼出了一种锐不可挡的力量。事实证明,他拉扯着四个年幼的孩子经过艰苦努力,战胜重重困难,克服种种阻碍,走出了困境,创造了辉煌。以后这四个孩子都成了非凡的人物。

1882年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斯可罗特夫斯基先生为了不让孩子沉浸在悲哀之中而荒废学业,决定搬出那愁惨的加美利特路,到来思诺路居住。他们住的院子很安静,阳台上爬满了野葡萄藤;正面颇有特色,有许多灰鸽子在里面咕咕低鸣。二楼既开阔又宽敞。在这里斯可罗特夫斯基一家可占用四间屋子,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孩子与那些寄宿的孩子分开来住。

来思诺路的“情调”远远超过加美利特路。这里宽阔的人行道旁,耸立着豪华的楼群,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是一座加尔文教派的教堂,一直到利基斯卡路,都是完全法国式的有柱廊的建筑,处处显示了西方的情调。

斯可罗特夫斯基一家刚搬进新居,大家围坐吃午茶时,孩子们都流露出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们在各自的学校里和班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学生。这些令斯可罗特夫斯基特别欣慰,他的辛苦与爱心没有白费。几个孩子都很争气,都知道忍受一切痛苦与烦恼,而且一个个长得极为俊秀。16岁的希拉,颀长娴雅,一头秀丽的金发,明亮的灰色眼睛,成为她所在学校的校花。布罗妮雅那副白里透红的脸蛋,像一朵盛开的鲜花,一看就会使人着迷,她比希拉毫不逊色,而且她的学业优异,一年前中学毕业获得了一枚金质奖章。约瑟夫穿着校服,高大而健壮,风度翩翩,气宇不凡,活脱脱的男子汉形象。他在离开男子中学的时候,得到一个跟布罗妮雅一样的金质奖章,然后到大学医学院继续深造。当时波兰在沙皇统治下,只有男人享有高等教育权利,他是全家人中惟一的希望所在。斯可罗特夫斯基因为在智力方面的潜力很大,早就觉得读中学极不满足,觉得烦恼不安,诅咒华沙大学不收女生的规则。每当晚上,她们就围着约瑟夫讲述这所“沙皇大学”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尽管平凡而庸俗,但他们总是觉得新鲜而离奇。

由于波兰大学拒绝招收女学生,而家里一时又交不起供国外留学的费用,所以布罗妮雅只好呆在家里,帮助父亲料理家务,代替那个叫全家人不痛快的管家,管理账目,照料寄宿生。她像大人一样,把头发梳成髻子,穿着缀有许多小扣子的花围裙,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她娴熟地安排着家里的一切。每当大家听约瑟夫讲“沙皇大学”有趣的故事时,她会指挥仆人送上面包、黄油、奶油、果酱等食物,让他们边吃边讲,边吃边听。

玛丽娅穿着一身栗色制服,她已经进入中学,她以聪颖的智慧和超群的毅力,门门功课始终保持优秀,很快成为中学里一名出色的学生。但她从不骄傲,始终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加之她性格温柔,待人谦虚,赢得了老师的器重,同学们的爱戴。她是十分懂事而又早熟的女孩子,每天早晨,她都得自己完成应该由母亲帮助完成的一系列工作。7点钟起床,然后是洗漱,然后自己把那光亮的头发梳理好,并扎上绸带。再匆匆跑到厨房去。

“我吃黄油面包片……”

“我的赛叠基呢!”

“黄油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