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新知识抢答大辞典
6991700000012

第12章 地理知识篇(6)

由于冬天室内、外的温差很大:室内比较暖和,而室外非常寒冷。当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冰冷的玻璃时,就会在玻璃上的尘埃周围结成冰晶。最初,这些冰晶也像雪花一样,呈六角形;然后逐渐扩大向四周发展,形成冰窗花。

冰窗花的形状与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玻璃的光洁程度有关。如果室内湿度大,温度偏低,水汽结晶快,窗上的图案清晰,就容易形成树枝形状的冰窗花;反之则容易形成碎片状、扇状的;玻璃面粗糙或者尘埃多的地方,冰窗花的图案就会厚一些;玻璃面光滑,冰花图案就会薄一些。因此,就产生了千姿百态的冰花的形状。冰花又名未央花。

脏雪先融化

脏雪反射率低,在同等条件下可以比干净的雪吸收更多的热量。

这个也很容易理解,太阳光是白光,它包含各种颜色的光。我们看到的蓝色的物体就是单独把蓝色的光反射回来被我们看到,而其他颜色的光都被部分或大部分吸收。黑色的物体则是把绝大部分的光都吸收掉。而各种颜色的光都带有一定的能量。

我们看到的脏雪比干净的雪灰暗,是因为反射回来的光线少,光线大部分被吸收,使得雪的温度升高,所以脏雪化得快。

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在北方冬季很常见,是一种冰雪美景。雾凇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现象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

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它也是飞机上常见的冰冻形式,在寒冷的天气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雾也可形成雾凇。雾凇是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有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形成灾害。

赤潮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花”。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它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凌汛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当冰凌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凌汛。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会较多。

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指山地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随海拔高度递变的规律性。

气温通常随山地高度增加而降低,降水与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受温度、水分条件制约的植被、土壤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自下而上组合排列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通常只要有足够的相对高度(一般500米),山地就会出现垂直带的分异。垂直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一个山体或一条山脉可以有多个带谱。

垂直带的温度梯度变化比纬度水平变化大100倍左右。在高差几千米之内便可出现从热带至极地的极大变化。

中国人文地理世界之最

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长城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7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千米,有“万里长城”之誉。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6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里,将公元前114~127年中国通向河中地区(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印度地区的丝绸贸易为媒介的道路,称之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3.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

黑龙江呼玛县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东部,南与中俄贸易重镇、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黑河市接壤,北与塔河县为邻,西连松岭区、新林区,东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呼玛县归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全县辖7乡3镇,67个行政村,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

4.世界最大的石陨石

1976年3月8日下午3时,吉林市降落了一场大陨石雨,陨石散落在72千米长、8.5千米宽的地带,面积有500平方千米。共收集到200多块陨石,总重量达2700多千克。最大的一块陨石是“吉林1号”,重1770千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石陨石。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在未爆炸以前,这块陨石有5吨重。

世界河流之最

1.世界上最长的河:尼罗河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非洲主河流之父,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南部的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干流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刚果(金)、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干流自卡盖拉河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670千米,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

2.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在山东省注入渤海。黄河流程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42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水质浑浊不清,每年输沙75669万吨。

3.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广的河: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全长6440千米,干流位于巴西西北部,流域面积达705万平方千米,约占南美大陆面积的40%,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6600立方千米,相当于全世界河流注入大洋总水量的六分之一。

4.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多瑙河

多瑙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长河,被人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它流经10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延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等7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

5.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千米,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雅鲁藏布江

它位于西藏自治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进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与恒河相汇后注入孟加拉湾。

7.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刚果河

刚果河是非洲第二长河,位于中西非。上游卢阿拉巴河发源于刚果(金)沙巴高原,最远源在赞比亚境内,叫谦比西河。北流出博约马瀑布后始称刚果河。注入大西洋。全长约4700千米,流域面积约380万平方千米。全流域有43处瀑布和数以百计的险滩及急流,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9亿千·时,居世界大河的首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约1.56亿千瓦·时,年发电量9640亿千瓦·时。

世界主要地形地貌

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诸如山脉、丘陵、河流、湖泊、海滨、沼泽等。地貌是在地形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探究其前因后果,地貌学就是研究地形成因的科学。

1.山脉

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而称之为山脉。构成山脉主体的山岭称为主脉,从主脉延伸出去的山岭称为支脉。几个相邻山脉可以组成一个山系。

2.丘陵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是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常见于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在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都有大片的丘陵地带。

3.河流

河流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河流在我国的称谓很多,较大的称江、河、川、水,较小的称溪、涧、沟、渠等。藏语称藏布,蒙古语称郭勒。每条河流都有河源和河口。通常把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补给外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外流流域。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这类河流称为内流河,补给内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内流流域。

4.湖泊

湖泊是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在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露天采矿场凹地积水和拦河筑坝形成的水库也属湖泊之列,称人工湖。湖泊因其换流异常缓慢而不同于河流,又因与大洋不发生直接联系而不同于海。在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湖泊不断演变。

5.海滨

海滨位于陆地与大海之间的前沿线,它更正式的说法是潮汐中间的地带。水的运动形成了海滨的界线,海浪打击的最高点是海滨的上界,它的下界是低潮的最底线。海滨是很多海洋生物栖息的地方。

6.沼泽

沼泽是指地表过湿或有薄层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生长有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由于水多,致使沼泽地土壤缺氧,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缓慢,只呈半分解状态,故多有泥炭的形成和积累。

7.湿地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其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8.平原

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为广阔而平坦的陆地。它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0米,坡度在5°以下。它以较低的高度区别于高原,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9.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10.草原

草原是指植被主要为连绵不绝的禾草覆盖植物的地区。草原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草原包括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植被主要为草本植物的地区。这包括两大类型: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温带草原。狭义的草原则只包括温带草原。因为热带草原上有相当多的树木。

11.盆地

人们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盆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构造盆地,如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江汉平原盆地。另一种是由冰川、流水、风和岩溶侵蚀形成的盆地,称为侵蚀盆地,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盆地,主要由澜沧江及其支流侵蚀扩展而成。

12.沙漠

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质荒漠,地球陆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因为水很少,一般以为沙漠荒凉无生命,有“荒沙”之称。和别的区域相比,沙漠中生命并不多,但是沙漠中藏着很多动植物,尤其是晚上才出来的动物。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泥土层很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

13.戈壁

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它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上,跨越蒙古和中国广袤的空间。戈壁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向北可达阿尔泰山和杭爱山,向东可达大兴安岭,而向南可达北山山脉。从戈壁东界算起,向西1600千米之外为新疆地区,是一个被南面的西藏高原和北面的天山山脉所包围的巨大盆地。

我国的四大名亭是哪几个

醉翁亭:在安徽滁县琅琊山中。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太守时,他常与宾客饮酒亭中,自称“醉翁”,起名“醉翁亭”。

陶然亭:在北京宣武区西南陶然亭公园中,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所建,初名“江亭”,后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为陶然亭。

爱晚亭: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上,修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后人取唐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称为“爱晚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