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6993500000039

第39章 生态养殖成品泥鳅需要哪些基本设施及必要的准备工作?

无论进行何种形式养殖,都应具备一些基本设施,病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基本设施以及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整修池埂、田埂,加设防逃设施。通常要求池埂高出水面30厘米,并沿埂加设罩向池中央部位的盖网,防止泥鳅越埂逃窜。

(2)进、排水口设置防逃栅。在注水管上可紧缚一尼龙网袋,可有效地防止污物和敌害进入。出水口防逃栅设计成凸向池塘,分内外两层,内层棚径小,拦泥鳅,外层栅径可大些,防污物进入池,同时可防敌害进入。

(3)平水缺(溢洪口)建造。平水缺可防止大水、暴雨时漫埂逃鳅。在排水口一侧埂上开设1~2个深5~10厘米、宽1~2米的平水缺。平水缺口上要安装防逃栅。

(4)集鱼道(凼)。为在水量不足、水温过高、稻田施肥施药时泥鳅有躲藏之处,以及捕捞时便于集中收捕,可在养鳅稻田中设环沟或按对角线挖30厘米深,长80~100厘米的集鱼道(凼)。在养泥鳅的池中央或排水口附近,挖1~5个深40厘米集鱼坑凼。坑凼占全池面积的2%~5%。在设计专用泥鳅池时,事先应设计布局集鱼凼。在集鱼凼底部铺一层厚10~15厘米的泥土。

(5)养殖水域清整消毒。养殖泥鳅的水域预先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清整消毒,除野灭害。一般预先晒塘到塘底有裂缝后再在塘周挖小坑,将块状生石灰放入,浇水化灰并趁热全池泼洒。第二天用耙将石灰与泥拌和。一般用量为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15千克。

(6)鳅种消毒防病。放养前预先用2%~3%食盐水浸浴鳅种5~10分钟,或10毫克/千克漂白粉溶液浸浴10~20分钟。根据水温和鱼种耐受情况调整浸浴时间。

(7)野生鳅种驯养。野外捕捉来的鳅种规格不整齐,预先可用泥鳅筛按规格分选,做到同一池子放养规格基本一致。另外,野生鳅长期栖息在水田、河湖、沼泽及溪坑等水域中,白天极少到水面活动,夜间才到岸边分散摄食。为了让其适应人工饲养,使它们由分散觅食变为集中到食台摄食,由夜间觅食变为白天定时摄食,由习惯吃天然饵料变为吃人工配合饲料,必须加以驯化。具体做法是:在下塘的第三天晚上(20时左右),分几个食台投放少量人工饲料。以后每天逐步推迟2小时投喂,并逐步减少食台数目。经约10天驯养,使野生鳅适应池塘环境,并从夜间分散觅食转变为白天集中到食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如果一个驯化周期效果不佳,可在第一周期获得成果的基础上,重复上述措施,直至达到目的。

(8)泥鳅饲料的准备。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为达到预期产量,应准备充足的饲料,这点在进行规模化养殖时尤为重要。泥鳅食性广泛,饲料来源广,除了运用施肥培育水质,还可广泛收集农副产品加工下脚料,还可专门培养泥鳅喜食的活饵料。

泥鳅食欲与水温关系密切。当水温16℃~20℃时应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比例占60%~70%;水温21℃~23℃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以上时应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减至30%~40%。一般动物性饲料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使泥鳅贪食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最好是动、植物饲料配合投喂。预先可沤制一定量的有机肥,放养后定期根据水色不断追肥。最后肥渣也可装袋堆置塘角起肥水作用,以便不断产生水生活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