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步兵之翅——装甲车
7004600000013

第13章 著名自行火炮与特种车辆(3)

Sd.Kfz.234共有4种型号。其中Sd.Kfz.234/1型为指挥车;Sd.Kfz.234/2型又称“美洲狮”,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车型,可满足在沙漠地区作战的需求;Sd.Kfz.234/3型安装的是75毫米的短身管火炮;2Sd.Kfz.234/4型装的是长身管的75毫米火炮。各型Sd.Kfz.234装甲车的总产量达500辆。

“二战”中,苏德战场是地面战斗规模最大的战场,也是坦克和坦克、装甲车和装甲车激烈搏杀的战场。虽然德军的轮式装甲车种类齐全,运用广泛,作战积极,但在数量上与前苏联相比却并不多,这也是最终失败的一个原因。

四、FV603轮式侦察车(英国)

FV603轮式侦察车是英国陆军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使用的制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由阿尔维斯有限公司于1952年研制。自1963年起,该车逐渐被FV432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取代。

该车车体为钢板全焊接结构。发动机前置,载员舱位于车体后部。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发动机后方,有3个No17潜望镜装在舱盖上。为便于观察,舱盖可以向前折叠到发动机的上方。班长位于驾驶员的左后方,无线电操作员位于驾驶员右后方。8名步兵面对面分坐在载员舱两侧,上下车辆通过车后2个门,门上开有射孔。车体每侧也开有3个射孔和1个安全门。炮塔盖前半部可向前折叠开启,后半部可向下放落作炮长行军时的座位。炮塔顶前部装1个No3MK1潜望瞄准镜和1挺7.62毫米机枪,机枪俯仰范围为-12°~+45°。车顶后部还有一个环形架,安装1挺7.62毫米机枪供步兵使用。车前还装备有3个电动烟幕弹发射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研制FV600系列装甲车,此次系列的3个型号包括FV601萨拉丁装甲车、FV602指挥车和FV603侦察车,由于当时马来西亚战争的紧急需要,便优先研制了FV603。

五、BRDH-1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俄罗斯)

BRDH-1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是前苏联高尔基城莫洛托夫汽车厂1956年研制的,其在黑海地区进行了试验,于1957年末投产。该车最早出现在1959年春季,以后提供给华沙条约国。

该车为全焊接钢车体,发动机前置,乘员舱在后。驾驶员和车长分别位于乘员舱前部左右两侧,两人前面带刮水器的玻璃观察窗都有可开启的装甲护盖。当盖关闭时,可通过盖上观察镜进行观察。车顶上有1个双扇舱盖,乘员舱后面有向两侧开启的双扇车门。

在车体两侧的前后轮之间各有2个腹轮,可由驾驶员放下以增强越野和越壕能力。该车为水陆两用,车前部安装有防浪板,水上行驶靠尾部的喷水推进器。车上装有轮胎充放气系统,无三防装置。

六、“潘哈德”EBR轮式侦察车(法国)

法国在1944年后,着手研制“潘哈德”EBR轮式侦察车。1946年,潘哈德公司完成车辆设计,并于1950年初投产。共生产了1174辆EBR侦察车和28辆EBR-ETT装甲人员输送车。209

该车为焊接钢结构,驾驶员居前,战斗舱居中,副驾驶员兼无线电操作员位于后部,发动机安排在战斗舱下面。前后驾驶员都有全套驾驶操纵机构,车辆向前、向后行驶速度相同。顶部左舱盖上有1个、右舱盖上有2个潜望镜。车中央安装FL-11型活动炮塔,车长在左侧,有1个潜望镜,炮长在右侧,有1个望远镜和3个潜望镜。该车采用8×8驱动方式,中间两轴可根据路面情况着地或离地,前后轮采用防弹轮胎。

变型车有EBR-ETT装甲人员输送车,但仅生产了28辆供给葡萄牙。该车采用前后双驾驶舱配置,这是“潘哈德”EBR的最大特色。发动机通过两个串联的变速箱输出动力至中央差速器,使车辆在狭窄路面上不用掉头即可变向行驶。

七、“山猫”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德国)

“山猫”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由著名的戴姆勒-奔驰公司研制,原是德军用于取代美制H41轻型坦克和霍奇基斯SPzll-2型侦察车的。该车于1971年在蒂森-亨舍尔公司投产,1975年交付德军使用。210

1965年,德国国防部成立了联合开发局开始研制8×8水陆两用侦察车。奔驰公司当时并未加入其中,而是独自研制同型车辆。双方样车于1968~1970年在特里尔实验基地进行全面试验,结果奔驰公司的“山猫”被国防部采纳。

“山猫”侦察车的一大特色便是驾驶舱分设前后两处。当车辆遭遇强敌时,为免与之交火,需迅速撤离现场,这就要求后退时也应具备与前进时相同的行走能力,于是便有了这后面的“头”。

轮式装甲车的设计理念素来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是“山猫”正好相反,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因而只为本国生产了408辆就于1978年早早停产。

八、“赛格”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俄罗斯)

“赛格”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于1965年5月最早出现于莫斯科军事展览会。它将BRDM-2侦察车的炮塔去掉,换为安装有6枚“赛格”AT-3反坦克导弹的支臂。行驶时导弹放于车内,发射时支臂升到车顶之上,车顶由装甲防护。导弹既可从车内发射,也可通过辅助瞄准装置和导线,在最远距车体80米处发射。该车首次由埃及和叙利亚用于1973年的中东战争。211

九、“悍马”吉普车(美国)

“悍马”系列车辆通常采用四轮驱动,装有全自动变速箱和液压绞盘,具有出色的越野能力,载重量一般在1~2.3吨之间。“悍马”车身上可以搭载各类轻重枪械、导弹发射架指挥通信系统、野战急救设备,还可以单纯用于运送兵员和物资。同时“悍马”系列车辆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空运,紧急情况下还能通过空投迅速进入战场。213

十、“潘哈德”VBL轻型装甲车(法国)

1985年,潘哈德公司在法国陆军的性能评选中被选中。“潘哈德”VBL作为法国陆军的轻型侦察/反坦克战车,截止到2002年初,共生产了1600多辆。

该车型目前仍在生产中,并被世界上多个国家装备于陆军。

十一、“潘哈德”VAB装甲人员输送车(法国)

VAB有4×4和6×6两种驱动型号,是为了满足法国陆军对前线装甲车的需要而研制的。VAB装有摆动半轴式驱动桥独立悬挂装置,这在同代轮式装甲车中是独一无二的。

与车轮独立悬挂和整体桥悬挂相比,其优点是车轮行程大,结构简单。

十二、“鼬鼠”履带式空降战车(德国)

“鼬鼠”履带式空降战车是为装备德国特遣空降部队而研制的,以“小巧玲珑,体轻如燕”著称,是现役装备中最轻的履带式装甲战车,便于空运,机动性能极好。该车目前有“鼬鼠”1和“鼬鼠”2两代。

常言道“二十年磨一剑”,小小的“鼬鼠”车也是不逞多让。自1971年国防部的研制指标提出,到1974年波尔舍公司的履带式战车的方案中标,再到1983年样车制成,直至1990年首批“鼬鼠”交付德军,整个研制过程达20年之久,真可谓是精雕细琢。

“鼬鼠”1分机关炮和导弹两种车型,二者主要区别在于武器。就任务而言,机关炮型车主要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和软目标,而导弹型车则主要对付重型装甲目标。

十三、BMD-4伞兵战车(俄罗斯)

“瓜园”-Y,一个有香甜味儿的名字。“瓜园”-Y的正式名称俄文为BMⅡ-4,BMⅡ是俄文伞兵战斗车辆一词的缩写,英文译作BMD。BMD-41比德国“鼬鼠”空降战车要大许多、强许多,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型多功能伞兵战车。

伞兵战车也被人称作空降战车。BMD伞兵战车自1970年问世至今,先后发展出多个型别。1990年服役的BMD-3伞兵战车采用BMP-2步兵战车底盘,战斗全重增加到13.2吨。车上除3名乘员外,还可搭载7名士兵。空投时,乘载员可与武器配齐的战车一同伞降。BMD-3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可齐装满员空投的空降战车。

BMD-4是BMD-3的改进型。它改变了钢质隔离罩的形状,加强了炮塔铝装甲,并在两侧各安装了3管902B型烟幕弹发射器。它采用新型双稳式火控系统,特别是设有电视和测距两种波道的高精度瞄准具,使战车不论在静止时还是行进中,都能有效攻击目标。它的新型自动装弹机是多面手,既能装短小的爆破杀伤弹,又能装较长的制导导弹,而且装填时间仅需5秒钟。它采用先进炮射导弹技术,去掉了单价达14万美元的导弹发射架,节省了大笔经费。218

采用新型通用战斗模块是BMD-4的最大亮点。它配备有30毫米2A42型火炮、100毫米滑膛炮和炮射反坦克导弹,可以打击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各类目标。俄罗斯武器专家认为,使用新型通用战斗模块的战车,火力威力提高了1.5倍,能够有力地帮助空降部队解决火力支持问题。

BMD-4伞兵战车在俄罗斯空降兵演习中进行了实车实战试验。试验证明,它整体性能优越,作战区域较广,战斗能力较强。它既能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地区作战,又能在3级海浪的水面航渡,也能随同登陆舰发起进攻,抢占滩头阵地,还能从军事运输机上伞降至敌人后方,是偷袭作战的好手。

十四、99式自行榴弹炮(日本)

日本军方从1985年起着手研制新型自行榴弹炮,1992年提出了新型自行榴弹炮的战术技术指标,并开始设计和进行部件试制,1996年开始技术试验,1997~1998年开始使用试验,1999年底定名为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2001年,陆上自卫队装备了6门199式,2002年计划采购7门。2002年的采购单价为9亿5000万日元,约合800万美元,比90式主战坦克还要昂贵。0

十五、BMR-3M装甲扫雷车(俄罗斯)

BMR-3M装甲扫雷车在T-90主战坦克底盘基础上研制而成,但对车体作了适当改动,使它的上部结构允许布置车辆乘员及扫雷操纵系统。

BMR-3M装甲扫雷车的底甲板由不同厚度的装甲板及装甲板之间的特种填充材料构成的多层复合装甲组成,车体上安装了爆炸反作用装甲,具有一定的防反坦克武器(首先是防反坦克火箭筒)的能力。该车配备由KMT-7型滚筒/犁刀式扫雷器及电磁附加装置组成的综合扫雷装置,能在布有压力敏感地雷及炸底甲板地雷的雷场中开辟通道。滚筒式扫雷器清除出的雷场通道宽度为2×800毫米,配备电磁附加装置时,通道宽度达4米。此外,该车还配备一个多频谱的干扰器,它可以防止无线电控制的地雷引爆。221

该车在扫雷时的速度为12千米/时,拆装KMT-7扫雷器及电磁附加装置所需时间为3~3.5小时。可涉渡1米深的水域,在装上潜渡设备后可潜渡深5米、宽1000米、流速2米/秒的水域。车上配有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车体上有3个射击孔(车体两侧各1个,车体后面1个)。车内有乘员生命保障用品和设备,包括食品、水、烧水器、食品加热器、个人卫生设施、空调装置,使乘员能在车内工作48个小时。

十六、AAV7两栖突击车(美国)

AAV7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目前的主力装备,车体为5083铝合金装甲板整体焊接式全密封结构,能防御轻武器、弹片和光辐射烧伤。

车体外形呈流线型,能克服3米高的海浪并能整车浸没入波浪中10~15秒。台湾的海军陆战队也装备有该型车。

AAV7系列两栖突击车是陆战师两栖突击营的专用装备,每营编制有187辆。AAV7经过两次改进以后,同其他两栖装甲车相比,其水上性能和装甲防护能力堪称世界一流,其车载武器配置多样,可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选用安装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或反坦克导弹等武器的各种车型。

十七、AAAV两栖突击车(美国)

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部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制成功了一种先进的两栖突击车(AAAV)。

AAAV两栖突击车设计新颖,在结构上采用滑行车体。滑行车体的水上运动与赛艇相似,该设计可以使车辆获得较高的速度。采用伸缩性液气弹簧悬挂装置,水上行驶时可回缩至紧贴车体位置,以此来减少滑行阻力,弹出后又便于陆上行驶。车体采用由铝合金和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制造的复合材料,并附加了一些铝合金装甲块,防护能力很强。

该突击车战时全重33.8吨,乘员3名,可搭载18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该车陆上行驶能力和越野机动力可与M1“艾布拉姆斯”坦克相媲美,其最大时速可达72公里,最大陆上行程482公里。它的水上行驶时速可达46公里,最大行程120公里,大大优于现役的两栖战车。AAAV两栖突击车上装备有一门30毫米“大毒蛇”Ⅱ型机关炮和一挺7.62毫米M240型并列机枪,此外还配有“陶”式反坦克导弹系统,其火控系统为全解式火控系统,装备有包括卫星通信在内的多波段无线电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N/VSQ-1型雷达等,具有较强的指挥控制能力,能较好地满足未来战争的需要。

AAAV两栖突击车的作战特点是实现了超视距突击登陆,突击登陆部队可在离岸40公里或更远的舰船上下水,向敌海岸防御薄弱地域发起快速、突然的立体突击登陆,从而使传统的三阶段两栖突击登陆方式(舰上机动、由舰到岸的机动和岸上机动)变为两个阶段,即舰上机动和由舰到岸上目标的机动,从而使突击行动更加突然、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