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步兵之翅——装甲车
7004600000006

第6章 装甲家族(4)

轮式装甲车辆发展迅速。目前,世界上能研制、生产轮式装甲车辆的国家超过25个,至于使用、装备的国家至少在80个以上。其主要特点是:着重发展战斗全重14~16吨、驱动方式(6×6)的装甲车辆;车体外形、车内布置、主要部件适应越野行驶;多数采用大型单胎,轮胎既能防弹又能调节气压;可以安装从7.62毫米机枪到105毫米口径火炮的武器;车体能防机枪弹和炮弹破片,并有“三防”能力;重视军民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3.改进现有技术和设备

新一代轮式和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主要采用下列技术和设备:民用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和增压中冷技术;电子操纵的半自动或全自动变速箱;高强度扭杆或液—气悬挂装置;销耳挂胶,带可拆卸橡胶块的轻质履带板;防弹轮胎与新型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高强度防弹钢板和铝合金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体和车内衬层;集体“三防”与个人“三防”设备。

轮式和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各有优缺点,前者的优点是成本低,后者的优点是越野性能好,所以两者将同时发展。

步兵战车出现后,有的国家认为步兵战车将取代传统的装甲人员输送车,但多数国家认为两种车型的主要用途不同,都应发展,不可偏废。

装甲工程车

装甲工程车的历史悠久,1943年英国装备了“丘吉尔”装甲工程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装甲工程车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相继研制和装备了不同类型的装甲工程车。

一、装备现状和发展情况

美国在1968年列装了M728战斗工程车,德国于1969年装备了“豹”式工程车。20世纪70年代,日本列装了75式装甲推土车;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德国列装“獾”式战斗工程车,中国列装了82式履带军用推土机。1990年,美国小批量投产一种多功能的障碍清除车(COV)。56

重型装甲工程车一般采用主战坦克底盘,大体具有与坦克相当的防护能力和机动性,用于伴随和支援第一梯队坦克的战斗。如西班牙M-47E21装甲工程车由M47坦克改装而成,德国的“豹”式和“獾”式装甲工程车由“豹”1坦克改造而成,美国M728装甲工程车由M60/M60A1坦克改造而成。57

轻型装甲工程车情况不一,有的采用轻型坦克底盘,有的采用轮式或履带式装甲车底盘,有的采用专门设计的底盘。如法国的VCG装甲工程车利用AMX-13轻型坦克改装而成,日本的75式快速履带推土车、美国的M9装甲战斗推土车和英国的FV180装甲工程车都采用专用底盘,德国“科迪亚克”装甲工程车基于“豹”2主战坦克底盘进行了改进。它们的装甲防护能力和机动性大体与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相当。59

非装甲工程车是履带式或轮式推土车(或称推土机),又多从民用履带式推土机或轮式车辆发展而成。有的有装甲驾驶舱,如中国82式履带式军用推土机、德国的ZD3000轮式推土车等。

二、结构特点

根据用途不同,在装甲工程车的车体或上部结构安装各种不同的作业机构,如:

挖斗或铲斗,是主作业装置;

推土铲,一般装在车前,也有的装在车尾;

液压绞盘和吊臂,用于抢救或起吊重物;

地锚,用火箭推进,起固定或支撑车辆的作用,如英国FV180装甲工程车的地锚,其最大发射距离达91.4米;

地钻,用于挖掘垂直掩体;

扫雷犁/推土铲联合作业装置,如美国COV车,其两把铲刀旋转成V形起扫

雷犁作用,转成直线形起推土铲作用,可以清扫出一条5米宽的通路;

破坏工事炮,用于破坏野外防御工事和路障;

爆破装药发射管和地雷发射管,用于破坏野战工事和路障或布设地雷,如法国的AMX-30战斗工程车(EBG)炮塔的下部有1门短身管炮,可以在60~250米范围内布设地雷,用于炸毁坦克底装甲或炸断履带。

三、发展趋势

装甲工程车多数由坦克或装甲车辆的底盘改装而成,所以它们的发展与坦克或装甲车辆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各国装备的装甲工程车一般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代坦克为基础,技术水平一般。随着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水平的提高,要求与之配套的装甲工程车在机动性、生存能力和作业水平方面也要相应提高。为此各国都在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新途径。

1.提高机动性

机动性包括陆上机动性、可空运性和水上机动性。多数车辆的陆上机动性基本得到保障,可空运性和水上机动性则正在加强。如美国新研制的M9装甲战斗推土车可实现空运和空投。水上机动性不仅要有涉水能力,而且还要有浮渡和潜渡能力。如M9装甲战斗推土车借助履带在水上浮渡推进,航速达4.8千米/小时;FV180工程车借助喷水推进器推进,航速达9千米/小时。另外如M72工程车和AMX-30工程车(EBG)借助潜渡通气管,潜水深达2~3米。60

2.提高生存能力

除了采取装甲防护措施外,还在考虑配备“三防”装置、灭火系统、烟幕施放和伪装设备。此外,为加强自卫,还要求配备高射机枪和并列机枪。

3.提高作业能力

提高作业能力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使一种作业装置具有多种作业方式;另一种是工程车上配备两种以上作业装置,使之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如美国的M9装甲战斗推土车既可推土,又可装卸货物;COY清除障碍车上的扫雷犁/推土铲既可推土,又可扫雷。“獾”式工程车的挖斗用于挖土,斗臂用于起吊。

总之,随着新概念的出现和一系列新技术的推广和采用,未来必然会研制并生产出满足上述要求的各种新型装甲工程车。

其他装甲车

一支装备有主战坦克和装甲战车的现代化军队,必须装备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保障车辆,才能使部队的战斗力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这对军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主战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的发展和更新换代,前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相应地研制并装备了采用坦克或装甲车辆底盘的装甲抢救车和修理车。

一、装甲抢救修理车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参战的约2000辆坦克有840辆被阿军击中,以色列将战伤的坦克修复了420辆,修复率达50%。阿军参战的约4000辆坦克,被击伤2500辆,修复了850辆,修复率34%。修复的坦克又重返战场,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坦克的快速抢救和修理在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是装甲抢救车产量较多的国家,而且重视发展新型抢救车,如M88A1装甲抢救车。英国积极开展装甲抢救车的发展工作,除了沿用“奇伏坦”主战坦克的底盘,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并装备了“奇伏坦”装甲抢救车外,随着“挑战者”主战坦克的研制,于20世纪80年代相应地开展了“挑战者”装甲抢救和修理车的样车研制工作,并于1989年初投产。除了上述基本车型外,英国又发展了“武士”抢救车和修理车,这是“武士”机械化战车族中的一个成员,并于1988年投产。德国自1968年装备“豹”1式底盘的BPz2型装甲抢救车以来,于1977年开始研制“豹”2底盘的BPz3型装甲抢救车,该车于1990年投入批量生产。62

以装甲抢救车为主体的这类车辆的结构和性能主要特点如下:

(1)装甲抢救车大多采用相应坦克或装甲车的基型底盘,只是去掉炮塔和火炮而加装抢救或牵引和修理设备。

(2)装甲抢救车的绞盘是主要部件,绞盘的拉力是保证抢救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主要指标。拉力一般应为被抢救坦克重量的1倍以上。

(3)为保证装甲抢救车与被抢救坦克或战车的连接,配备使用方便而且可靠的牵引装置和缓冲装置。

(4)为保证能进行必要的装配和修理,车上携带足够的修理备件。有的车后还可支起车篷作为修理间。

(5)一般都没有主要武器,只配备1挺自卫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首批坦克的问世,仅仅在这之后的3年,即1918年,英国就制造了第一辆MKV装甲架桥车,桥长7.5米,足以克服当时阵地战的战壕,保障了坦克在阵地上畅行无阻。同年法国也研制了架桥坦克,并于1927年用雷诺FT17车的底盘作试验。1938年又制造了一种半履带式架桥车。第一代架桥车的桥梁结构基本是翻转式的,最大越障宽度为9米,英国于1944年研制的“范伦泰”架桥车、“丘吉尔”架桥车都属此代。第一代车虽然很不完善,性能水平不高,但为以后架桥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代坦克的诞生,架桥车的种类和性能也相应地发展和提高。至20世纪70年代,一些主要国家发展了剪刀式、平推式等结构形式,桥长在20~22米之间,载重量为50~60吨,如法国的AMX-30架桥车、德国的“海猩”架桥车,美国的M60AVIVLB架桥车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架桥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第三代架桥车的研制已初具规模。美国研制了以M1“艾布拉姆斯”为基础的重型突击桥(HAB)样车,该桥自重9吨,桥长32.3米,载重量为70吨。6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还发展了一批以卡车底盘为基础的轮式装甲架桥车,如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制和装备的德国“鬣蜥”轮式架桥车、日本81式轮式架桥车以及俄罗斯“T毫米”机械化车辙桥架桥车。随着第三代主战坦克装备部队的进展,必将有更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架桥车出现。

二、布雷/扫雷车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非常重视地雷的发展,在地雷引信、装药和结构方面做了重大的改进。如在反坦克地雷方面,由第一代的反履带地雷发展到第二代反车底装甲地雷,进而发展到第三代的反侧装甲地雷和反顶装甲地雷。在布雷器材方面,由原来的拖式机械布雷车,发展到自动机械布雷车,进而发展到用火炮、火箭、飞机和直升机等发射或抛撒的布雷器材。

1.拖式布雷车

拖式布雷车(布雷器)由装甲人员输送车或轮式卡车牵引,以人工向布雷器供雷的方式布设地雷。布雷器完成输雷、控制雷距、解脱保险、挖沟埋雷或布雷等作业。前苏联军队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研制的英国棒状地雷拖式布雷车,20世纪80年代瑞典陆军装备的FFV拖式布雷车以及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83式拖式布雷车都属此类。68

2.自动布雷车69

自动布雷车采用装甲车或牵引卡车底盘,实现布雷全过程的机械化,如前苏联M3履带式装甲布雷车、法军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马太宁”自动布雷车就属此类。后者装有液压机械推进作业机构,以注入方式埋设地雷,而且不破坏地面植被,不易被探测仪或肉眼觉察,另外还有一套控制布雷和暂停布雷的液压传动机构。

3.抛撒布雷车

抛撒布雷车系利用车载火炮和火箭炮、飞机、直升机等发射或抛撒的布雷系统,主要靠机械动力或火药推力抛撒地雷,用于在战斗中快速机动近距离布设雷场,以阻止集群坦克的进攻。如英国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以FV432装甲人员输送车为基础的“突击队员”抛撒布雷车,可装1296枚反步兵地雷。美军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M128地面地雷布撒系统、意大利凡尔塞拉公司研制的“豪猪”车载布撒系统都属此类。70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MK-IV型坦克上试装了滚压式扫雷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M4和M4A3坦克上分别安装了T-1型滚压式扫雷器和T5E1型挖掘式扫雷器,在此以前苏联在T-55坦克上安装了挖掘和爆破扫雷器。

20世纪60年代初,美军曾研制以LVTP登陆装甲车为基础的LVTE-1机械、爆破联合扫雷车。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研制了ROBAT遥控扫雷车。前苏联军队始终认为工程兵是现代战争中诸兵种合成部队作战不可缺少的支援力量,提出工程兵部队在进攻战中的首要任务是为战斗部队开辟和维护进攻的道路;主张装甲兵应具备独立克服地雷场的能力,发展坦克上挂装的扫雷犁、扫雷滚轮以及发展专用的装甲爆破扫雷车。由于新型地雷和远程抛撒布雷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机动性好、有装甲防护能力、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扫雷器材也在发展中。71

一般布雷车仍将继续装备部队,用于布设或预设地雷场。抛撤布雷系统将日臻完善并广泛使用,今后在各国装备中将可能占主导地位。地雷器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将进一步发展自动寻的地雷和机器人布雷车,进而探索遥控地雷场和自动监视地雷障碍系统。

机械式扫雷车尽管存在结构笨重,安装、运输困难,使用时受地形、土质和季节等条件限制等缺点,然而滚压式扫雷车扫除装压发引信和触发引信的地雷比较彻底,开辟通路准确无误,可重复进行开路作业。犁掘式扫雷车重量轻。锤击式虽属较老形式,但依然受到英、法等国的高度重视,这类扫雷车仍是一种有效的扫雷器材,还将普遍地使用。

机械/爆破联合扫雷车是近期扫雷器材的主要发展目标,机械和爆破结合的方式可以取长补短,综合利用。

爆破扫雷车打破了传统的扫雷方法,是扫雷技术的重大发展,具有发展潜力。

利用微波、微处理机技术研制的探雷和扫雷车,利用机器人技术的遥控扫雷车将在扫雷技术领域中产生新的突破。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