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死亡播种机——轰炸机
7005000000001

第1章 轰炸机基本常识(1)

初步认识轰炸机

飞机开始作为军用是从侦察开始的,空中侦察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而在侦察飞行的过程中,“抽空”甩几颗手榴弹或迫击炮弹就成了“轰炸机”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期已出现了专门研制的轰炸机,它就是俄罗斯的一种“重型”四发轰炸机,称西科尔斯基“伊利亚·穆罗梅茨”Ⅱ型,从此开始了轰炸机的发展历程。

一、什么是轰炸机

轰炸机是专门用于对地面、水面(水下)目标实施轰炸的飞机。装备现代先进轰炸机的航空兵具有威力非凡的突击能力和逾万千米的远程作战能力,是从空中进攻敌人战略后方目标的主要力量。从历史上看,专门用途的轰炸机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至今已有80多年。在这80多年中,轰炸机的发展经历了从木布结构到全金属结构再到金属加复合材料结构;从活塞式发动机到喷气式发动机;从低速到亚音速再到超音速;从双翼到单翼、后掠翼及三角翼再到可变后掠翼及奇异飞翼;从非隐身到隐身等方方面面由低级到高级不同的发展阶段。图1

二、轰炸机的分类

轰炸机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载弹量分为轻型(3~5吨)、中型(5~10吨)、重型(10吨以上);按航程分为近程(3000千米以内)、中程(3000~8000千米)和远程(8000千米以上);按进行任务范围分为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等。现代轰炸机的基本组成和机载设备主要包括:机体、机翼、动力装置、起落装置、飞行控制系统、液压及气压系统、燃料系统、武器系统、电子系统、辅助动力装置和救生设备等。机体一般由气密座舱、炸弹舱、导弹发射挂架、发动机舱和设备舱等构成。高亚音速轰炸机多采用后掠翼,超音速轰炸机多采用三角翼或可变后掠翼。高亚音速轰炸机多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60年代以来,超音速和某些高亚音速轰炸机多改用涡轮风扇发动机。近、中程轰炸机一般装2台发动机,远程轰炸机一般装4~8台发动机。轰炸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助力器,利用液压和电动系统操纵舵面,新型轰炸机的操纵系统则采用数字电传技术。武器系统包括机载武器和机载火控系统,机载武器有常规炸弹、精确制导炸弹、核弹、空面导弹、巡航导弹、鱼雷、水雷、航炮等。现代轰炸机的火控系统可保证轰炸机具有全天候轰炸能力和很高的命中精度。电子系统包括通信设备、自动驾驶系统、地形跟踪雷达、导航设备、电子对抗和全向警戒系统等。现代轰炸机大都装有空中加油受油系统,以增加航程和续航时间。辅助动力装置为不同形式的小型发动机,为飞机各系统的发电机、液压泵、起动系统和座舱空调系统等提供所需的动力。图2

三、轰炸机的用途

在专门用途轰炸机问世之前,空中轰炸行动就已开始。在1911~1912年意大利与土耳其的战争中,1911年11月1日朱里奥·加沃蒂用手从非专门轰炸机上向土军投掷了4枚重量为2千克的榴弹,这是飞机首次轰炸行动。在1914~1918年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空中轰炸行动还是在进行多种任务的飞艇和飞机上进行的。而后专门研制的轰炸机问世并装备部队投入使用,轰炸机作为战争武库中的一支新军,其初出茅庐所进行的空中轰炸就取得了积极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轰炸机同其他用途的飞机一样,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到了30年代,轰炸机的发展甚至一度超过了歼击机,空军组成中轰炸机所占比重从1918年到1939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主要空军大国都达到50%以上。图3

在1939~1945年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及战争中,各主要航空国家制造了上百种不同型号及改型轰炸机。轰炸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中突击的主要力量,成为各交战国的主要航空兵器。其中德国、前苏联重视使用轰炸机支援地面军队作战,所以轻型轰炸机发展较快、数量也多;而英国、美国强调对德国和日本进行战略轰炸,因而注重重型轰炸机的发展。图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世界进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代表的冷战时代。美、苏、英、法竞相发展核武器,轰炸机作为核武器运载工具,不仅成为最早的战略核威慑支柱,而且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军事大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支柱之一,并且因其新的发展,还是进行战略高技术常规威慑的支柱之一。到60年代末,轰炸机基本趋于中型、大型化,轻型轰炸机由歼击轰炸机及强击机全面替代。70年代以来,随着军用高技术在轰炸机上的广泛运用,无论是经改装的轰炸机,还是新研制的轰炸机,都更先进、更复杂、更具威慑力,而且价格更加昂贵。

进入80年代后,美、苏制定既准备打核战争,也准备打常规战争的方针,因此,在继续提高轰炸机核作战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轰炸机的常规作战能力。无论是在冷战时代,还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的多次局部战争中,轰炸机都广泛用于实施战略打击或“外科手术”式奇袭。由于轰炸机在战略核威慑及现代高技术常规局部战争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要求和促使轰炸机向着大型化、隐身化、能作洲际飞行进行全球快速反应、能使用核武器与常规多种武器进行防空区外攻击和突防轰炸的方向发展。图6

轰炸机诞生历程

能够像鸟一样飞行在天空中,是人类很久以来的梦想。进入20世纪,飞机、火箭、飞船和航天飞机相继诞生——人类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如今,人类已经不再需要仰望飞鸟自叹不如,因为人已经飞得比鸟还要高、还要快。然而,没有天生的羽翼,人类飞行始终要借助外物。如此想来,我们在对现代科技顶礼首膜拜的同时,依然还是要对自然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在飞行这方面,飞鸟仍是人类的老师。

一、最早的飞翔梦想

人类飞天的梦想由来已久,许多国家的航空先驱们都曾经为此做过不懈的努力。

1809年,英国人乔治·凯利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滑翔机。1882年,俄国军官莫扎依斯基设计了平板式机翼的飞行器,借助滑翔向前飞行了30多米。1890~1896年,德国人奥托·李林塔尔成为第一个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上飞行的人,他研制的是一架载人滑翔机,这架飞行器能够由高处向低处飞,借助重力与风的作用向前滑行。

前人的不懈努力,都为人类航空史上第一架依靠机器动力飞上蓝天的飞机——“飞行者”号的成功积累了经验。图7

美国的莱特兄弟被世人公认为飞机发明者。兄弟二人自幼对飞行怀有浓厚的兴趣,德国飞行大师李林塔尔对莱特兄弟有着深刻的影响。1896年,李林塔尔在飞行中失事牺牲的消息传到美国,使他们十分痛心,兄弟俩决心将动力飞行器研制成功。

莱特兄弟刻苦钻研李林塔尔的著作和其他有关飞行试验的书籍,在充分利用前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着手飞行器的研究。他们按照李林塔尔的思路,先进行滑翔飞行,以掌握稳定操纵,进而实现动力飞行,同时坚持一切经过实验的科学态度。他们制作了200多个不同形状的机翼模型,在不同角度下进行了上千次的风洞试验,又用展弦比不同的机翼测量升力并进行比较,发现展弦比越大的机翼,产生的升力也越大。

莱特兄弟重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决飞机的操纵稳定问题。他们发现,飞机的平衡、俯仰和改变方向,可以通过偏转舵面来实现;又发明了卷角翼尖来保证横向的稳定和操纵,从而实现了飞机围绕三个轴的运动。第一次载人滑翔飞行试验于1900年完成。1900~1903年间,他们共制造了3架滑翔机,进行了近千次滑翔飞行,最后一架滑翔机完全达到了稳定操纵的要求。

为得到一台重量轻而功率足够的动力装置,莱特兄弟和他们的助手查理·泰勒合作,制造了一台4汽缸的液冷活塞发动机,将这台发动机安装在以第三架滑翔机为基础制成的飞机上,命名为“飞行者”1号。图8

“飞行者”1号采用双翼布局,上机翼为弯拱形翼面,下机翼的剖面为平凸形,翼展12.32米,机长6.43米,机翼面积47.4平方米,飞机包括一名飞行员在内的总重为340公斤。总体气动外形为鸭式布局,即双翼式的升降舵安置在前面,两个方向舵装在后面,活塞发动机装在下机翼中间偏右的部位,通过传动机件带动机翼后面的两副推进式螺旋桨。结构材料为蒙布和木材,上下机翼之间用支撑柱加强。飞行员则俯卧在下机翼上面。起飞着陆装置为木质滑橇,依靠滑轨起飞。

1903年12月14日,莱特兄弟开始第一次试飞,飞机刚拉起来就重重地摔在地上。12月17日,经过修理的“飞行者”1号终于在基蒂霍克试飞成功。当天他们共飞行了4次,第一次由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飞行距离36米,留空时间12秒。最后一次由哥哥威尔伯·莱特驾驶,飞行距离达260米,留空时间59秒。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可操纵的动力持续飞行。1904~1905年莱特兄弟又制成“飞行者”2号和3号,后者是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飞机,能做到转弯、倾斜和盘旋飞行,留空时间超过30分钟。1906年,莱特飞机的专利在美国得到承认。1908年,莱特兄弟在法国进行了飞行表演,掀起了航空热潮。1908~1909年,莱特兄弟正式接受美国陆军部的订货,组建了莱特飞机公司,还签订了在法国建立飞机公司的合同。图9

“飞行者”就此掀开了百年航空历史的第一页,它为实现人类飞天的梦想迈出了勇敢而坚实的一步。

二、轰炸机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飞机只是一种辅助兵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率先利用飞机执行轰炸任务,第一次把飞机作为一种进攻性兵器使用。1914年8月3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一天,德军飞机轰炸了法国城市留内尔比。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飞机轰炸城市。8月13日,德国又对法国首都巴黎实施了轰炸。战争期间,英法两国也相继对德国进行了还击性轰炸。如1914年8月12日,法国派飞机轰炸了德国占领的法国东北部城市梅斯。图10

世界上的第一批轰炸机是由俄、英、德、意等国制造的。1914年,俄国研制出“伊里亚·穆罗麦茨”轰炸机。该机动力装置为4台活塞式发动机,配有挂弹架和自卫武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塞式轰炸机。经过不断改进,其速度达到135千米/小时,升限达到4000米,可带800千克炸弹。

在俄国的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中,伊戈尔·西科尔斯基是一位最优秀的代表。他受雇于俄罗斯波罗的海车辆厂。西科尔斯基受莱特兄弟的鼓舞和启发,于1912年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架4发动机飞机,并于1913年5月13日亲自驾机作了首次试飞,获得成功。这架被工人们称之为“伟大号”的飞机,由官方正式命名为“俄罗斯勇士号”。该机重4545千克,翼展28米,采用4台7.5千瓦4汽缸液冷却“百眼巨人”式发动机。其后,西科尔斯基又在“俄罗斯勇士号”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于1913年12月制成了“伊里亚·穆罗麦茨”式轰炸机。从1914年开始,俄国军方共订购了76架。1914年12月,沙皇尼古拉二世授予波罗的海车辆厂厂长M.B.希德洛夫斯基现役少将军衔,委派他领导新组建的由“伊里亚·穆罗麦茨”式轰炸机装备起来的“飞船大队”。1915年1月初,该大队在离前线40千米的雅布隆纳附近建立前进基地,部署了3架轰炸机。同年2月15日,其中的一架首次轰炸了德国领土,投掷炸弹272千克。到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为止,这支部队共进行了422次突击任务,投弹2000余枚,损失飞机3架。

三、轰炸机的发展历程

在专用轰炸机问世之前,空中轰炸行动便早已开始。1910年,美国人柯蒂斯用练习弹轰炸地面的船形目标。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人朱里奥·加福蒂中尉驾驶飞机在实战中用手从飞机上向土耳其军队投掷了4枚重量为2千克的榴弹,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的飞机首次实施的轰炸行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空中轰炸行动由进行多种任务的飞艇和飞机完成。而后,专门研制的用于执行轰炸任务的轰炸机问世,并开始装备部队,投入实战。战争中,作为一支新军,轰炸机所进行的空中轰炸取得了积极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轰炸机和其他作战飞机一样,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到了20世纪30年代,轰炸机的发展一度超过了歼击机。在空军的组成中,轰炸机所占比重也有了大幅度提高。1939年,各主要空军大国中的轰炸机所占的比例都超过了50%。图11图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及大战期间,世界各主要航空国制造了二百余种不同类型的轰炸机。轰炸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空中突击的主要力量,一度成为各交战国的主要航空兵器。其中,德国、前苏联非常重视使用轰炸机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因此,这两国的轻型轰炸机发展较快、数量也较多。英、美等国强调对德国和日本实施战略轰炸,因而都十分注重重型轰炸机的发展。图13

20世纪60年代末,轰炸机基本趋于中型、大型化,轻型轰炸机已由歼击轰炸机及强击机所替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军用高科技技术在轰炸机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现代轰炸机更先进、更复杂、更具威慑力,价格也更加昂贵,成为中小国家难以问津的武器。图14

(1)远程轰炸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作为一种兵器,被作战双方广泛使用。飞机的运用对各国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21年,美国组织了一次试验轰炸机轰炸威力表演。在这次表演中,米切尔将军指挥8架MB-2轰炸机对“东佛里斯兰”号战舰(从德国缴获)进行了轰炸突击。每架轰炸机携带8枚113千克(250磅)重的炸弹,投弹高度约760米(2500英尺)。在突击中,只有5枚炸弹命中战舰两侧的甲板。该舰在25分钟内沉没。

用轰炸机攻击战舰的试验结果促进了轰炸机的发展。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国家一种新的作战理论——杜黑的“空军制胜论”开始在西方流行。杜黑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这支空军应能够夺取制空权;能给敌方的工业和政治中心以毁灭性的突击,摧毁敌方实施抵抗和进行战争的能力。夺取制空权主要的和起决定作用的方法,是对敌方机场、供应基地和航空工厂实施密集轰炸。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