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空中多面手——特种飞机
7005100000001

第1章 军用习机与战争(1)

飞机在战场上的应用

虽然航空先驱者们在探索动力飞机的升力与阻力、平衡与操纵、发动机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但是还没有取得最终成功。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飞机的最终发明不是由国家财力资助的科学家,而是美国俄亥俄州一家自行车修理工场的修理工莱特兄弟。

一、飞机的诞生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35分,在乌云笼罩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基尔德夫尔附近的海滩上,传来了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顶着刺骨的寒风,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自制的“飞行者”1号飞机,歪歪斜斜地向前滑出。随即,它挣脱了地球的巨大引力,离开地面,腾空而起。12秒钟后,“飞行者”1号在距起飞点36.6米处降落,飞行高度大约在3—4米左右。在随后的一个半小时里,莱特兄弟轮流驾机进行试飞,且越飞越好。第四次飞行由哥哥威尔伯操纵,凌空跨过了260米的距离,持续时间为59秒。

当时在现场观看这一前无古人之成就的,还有莱特兄弟请来的担任目击者的五位朋友。基尔德夫尔海岸警卫站的一名叫做约翰·丹尼尔斯的雇员,在“飞行者”1号离地的瞬间,用相机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定格在历史的底片上。航空史学家们公认1903年12月17日这一天,是飞机诞生的日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重于空气的、带动力的、有人驾驶的持续飞行,现代飞机完成机动飞行所必需的一些重要部件,在这第一架飞机上几乎都能找到。从这一天起,莱特兄弟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他们的名字永远同飞机联系在一起。

1908年,莱特兄弟终于迎来了他们飞行事业的转折点。弟弟奥维尔得到了为美国陆军做示范飞行的机会,而哥哥威尔伯则受邀赴法国和意大利进行航空表演。威尔伯在法国的表演大获成功,引起轰动。他曾驾机在空中持续飞行了2小时20分钟。对此,法国人给予了高度评价,欧洲也随之掀起了一股航空热潮。这一年,兄弟俩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制造公司之一。1909年,美国陆军从莱特公司购置了第一架军用飞机。同年,美国国会正式授予他们国会荣誉奖。

二、飞机与航空事业的发展

莱特兄弟的成功,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想象力,特别是一直在航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却又屡遭挫折的欧洲大陆,迸发了压抑已久的潜力,出现了新一轮飞机设计、制作和试飞的热潮。在短短的十年里,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奇形怪状的飞机不断涌现,使人们大饱眼福,出现了单翼机、双翼机、三翼机,以及现代水上飞机的雏形。在这个时期,世界航空事业充满着新生命的无穷活力,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最激动人心的是1909年7月25日,法国人路易·布莱里奥驾驶着他那架25马力的单翼机,成功地飞越了英吉利海峡。这一轰动性的新闻,标志着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的开发、研制的竞赛中,欧洲已经超过了美国。

1910年3月28日,法国人H.法布尔在马赛附近试飞成功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并把它命名为“水机”。飞机不但顺利升空,而且以6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飞了约500米。这架飞机的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位于机翼的前方,机身只是两根长梁,起落装置为三个平底的浮筒,机翼的上反角相当的大。该机停放在水面上,就好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野鸭子。因此,它的创造者H.法布尔开玩笑似的给其起了一个“鸭式”的名字。从此以后,这种前置尾翼的气动布局形式,便被人们统称为“鸭式”了。

看到了飞机不仅能在陆上、而且还能在水面上起落,有人便萌生了让飞机在军舰上起落的大胆念头,这样,飞机就能被远程航行的舰队带入遥远的深海之中,为舰队提供空中侦察等支援任务。于是,1910年11月,美国海军开始了在军舰上铺设特制甲板进行飞机起降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特别是为了解决着陆这个难点,他们用飞机起落架的钩子正好钩住甲板上预先横起安置的长绳,绳端系有沙袋,起减速作用。飞机拖着沙袋在甲板上滑行一段短距离后就可停住了,现代舰载飞机正是按照这一原理在航空母舰上着陆的。

中国也是航空事业起步较早的国家。1909年9月21日,年仅26岁的旅美华侨冯如驾驶着自己研制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市郊冲上了蓝天,揭开了中华民族飞行史上的新篇章。冯如成为首位驾驶自制飞机上天的中国人,他设计出的飞机比美国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和桑托斯·杜蒙的“14比斯”号晚不了几年,但首飞时的航程比他们的飞机都要远。1911年年初,为了“壮国体,挽权利”,他将自己创办的“广东飞行器公司——飞机制造厂迁至故乡,发展祖国的航空工业。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城外的燕塘驾机作飞行表演,因转弯过急,飞机失速下坠,不幸牺牲,年仅29岁。冯如牺牲后被安葬在广州黄花岗。1912年11月16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命令:从优照少将阵亡例给恤,并将事实宣付国史馆。冯如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飞将军”。

水上飞机的发明家谭根,生于美国的旧金山。1910年,谭根从美国洛杉矶希敦飞机实验学校毕业,并获得驾驶员执照。同年7月,谭根研制出了一架带船形机身的水上飞机,并在美国举办的芝加哥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一举夺得水上飞机组冠军。他这架水上飞机比法国人亨利·法布尔研制的“鸭式”飞机的首飞时间仅晚4个月,但飞行性能明显优于法布尔的水上飞机。可以说,中国的谭根和法国的亨利·法布尔均是早期水上飞机的开拓者。

三、一战中的飞机

1910年,墨西哥爆发了反对腐败的宰亚兹政府的革命。墨西哥政府军和革命军各自从美国购买了一架飞机,用于侦察和监视任务。有一天,双方的飞机在空中执行任务时相遇,飞行员拔出手枪,互相追逐射击了大约5分钟,但都没有击中敌方,便各自飞开。虽然只是不引人注意的几声枪响,却从此打破了静谧的天空,它标志着飞机如同一头幼兽已长出了獠牙,即将变成一种可怕的武器。

1911年9月,意大利为了占领土耳其在北非省份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当时,土耳其没有飞机,而意大利已经建立了一个拥有约20架军用飞机的飞机连。25日,当意大利飞机侦察土耳其军营时,遭到土军地面部队的步枪射击,其中一架飞机机翼中了3颗来福枪子弹,这是飞机首次遭到地面火力的杀伤。11月1日,意军飞行员驾驶“鸽”式飞机向土军投下了4颗各重2公斤的,这是飞机作战史的首次轰炸行动。同时,意军飞机还进行了飞机的首次空中侦察照相、与地面无线电台进行通信联络,夜间侦察、夜间轰炸等行动。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已经出现了在飞机上配备专用武器的作战飞机,即在飞机机头处安装有一挺可活动射击的机枪,由专设的空中射击员进行操纵。1914年10月5日,法国飞行员约瑟夫·费朗茨和机械员兼观察员路易·凯诺驾驶“瓦赞”式飞机,在空中与一架德国的“阿维亚蒂克”式侦察机相遇,凯诺用机上携带的机枪当即将“阿维亚蒂克”式飞机击落,从而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首次用机载武器击落敌机的战例。然而,由于这些飞机在空战时必须由驾驶员和射击员合作完成攻击任务,二者之间的协同比较困难,且射击范围受限,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机。

航空史学家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战斗机是1915年初由法国制造的“莫拉纳·桑尼埃”。它是一架机枪位于座舱前方,且枪管与发动机轴平行的作战飞机,其驾驶和射击均由飞行员一人独立完成。率先提出战斗机构想的是法国著名的特技飞行员罗兰·加罗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空战主要以单机格斗的形式出现。由于指挥和通信手段的不足,飞机一旦离开机场就基本上失去了控制,这就难以对空中作战实施有效的指挥控制和协调,但因此也给了飞行员以更大的自由表现机会。战斗结果除与飞机性能有关外,“王牌”飞行员的技术影响很大。协约国击落的3138架德国飞机中,有65%是被105名“王牌”飞行员击落的。法国的鲁内·保罗·丰克上尉在空战中共歼灭敌方飞机75架,成为协约国航空兵部队中居于首位的空中英雄。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头号王牌飞行员是德国的“红色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骑兵上尉,击落飞机80架。1918年4月,里希特霍芬在与英国飞行员交手时坠机阵亡,英国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但是,在一战中特别是在后期也出现了不同机群编队协同作战的雏形,如在1918年的法国马恩河地区会战中,协约国集中了1100架飞机。7月18日,协约国发动反攻,使用400架飞机支援第十集团军的步兵作战。400架飞机分成三个编队,按高度作层次配置:第一编队配置在2000米以上,主要对付德国的战斗机;第二编队配置在1000—2000米,执行对付敌侦察机的任务;第三编队在1000米以下活动,负责突击地面目标和敌人强击机。

四、独立空军的创建

自飞机诞生伊始,围绕着飞机是否具有军事价值就曾展开过激烈争论,其中对飞机的军事价值不乏全盘否定的人,如法国元帅福煦认为,飞机是“飞着玩,用于体育运动可以,但军事上没有使用价值。”但是,这种反对言论很快就随着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而消散。在4年的战争中,飞机取得了巨大发展。世界共生产了18.19万架飞机,投入作战的约10万架。不但飞机的性能有了质的提高,而且形成了轰炸、歼击、侦察等机种,组建了相应的兵种部队。空中行动由单纯的侦察、通信等战场勤务,发展为进行突击后方目标与战场目标、争夺制空权、防空、空战等多种作战任务,行动规模也由战术行动向大兵团作战发展,表现出了巨大使用价值和远大发展前途。

飞机空战的实践,孕育了对其军事应用的理性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是一个长达20年的相对和平时期,也是空军理论从奠基到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朱里奥·杜黑、美国的威廉·米切尔和英国的休·特伦查德。杜黑最早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制空权”理论,米切尔竭力倡导“空中国防”观念,而特伦查德则在英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空军。

1921年意大利将军杜黑《制空权》一书,主要观点包括:空军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带来了一场军事革命;未来战争是总体战;制空权是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空中战场将是决定性战场;空军的优势在于进攻,必须集中使用;建设独立的空军;空军的出现改变了国家武装力量结构,陆海空三军组成国家武装力量整体等。当然,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他的有些结论有的观点过于极端,如错误地否定了防空的重要作用等。然而,这丝毫也不能动摇其在空中作战和空军建设理论及其实践中的先驱者地位。

空中国防的系统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威廉·米切尔于1925年在《空中国防论》中提出的。他强调说:“一个国家没有完善组织和装备的空中力量就不能称其为强国”,认为空中国防在国防中具有决定作用,必须建立一支独立空军。与杜黑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空军应主要通过摧毁敌人的经济体系,直接打击敌国平民,破坏敌方国家继续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对方屈服。另外,米切尔深深地感到空中力量对陆、海军作战行动的重大影响,他认为航空兵可以击沉任何水面舰船,从而使海上力量失去独立的战略力量地位。1920年6月,米切尔经过努力终于争取到国会批准进行公开试验,先后用飞机成功地击沉前德国的潜艇和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从而动摇了战列舰在舰队中的核心地位,得出了“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的结论,为开辟航空母舰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英国的特伦查德是一位实干家。他的理论著作并不出名,只有后期的《关于战争中的空中力量原则》等,但他把思想精华全部体现到了卓越的实践活动中。第一次大战期间,特伦查德除短期在陆军部担任航空总监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指挥英国驻法国的全部航空兵部队。他亲身体验到航空兵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深深感到分属海军和陆军的飞行队自成体系而形成相互掣肘的弊端。因此,他极力宣传并积极活动,终于在1918年4月1日,在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与陆、海军并立的空军,特伦查德被任命为英国空军第一任司令官,开创了建立独立空军的先河。之后,加、澳、意、法、德等国于1920—935年先后建立了空军。

军用飞机的地位与作用

飞机自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运用开始,作为现代战争的一种新型武器,被广泛应用于战争的所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飞机第一次被作为一种主战武器使用的战争,尽管当时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建立空军,然而对飞机的使用,已经开始坚持集中使用的原则,赋予飞机重要的使命。飞机也不负重望,在盟军地面部队已经退出欧洲大陆战场的情况下,独立开辟了欧洲的空中战场,对德国进行了五年的战略轰炸,夺取了战略制空权,摧毁了德国的战时经济与战争潜力,为盟军地面部队重返欧洲大陆创造了条件。

一、军用飞机与空中战场

二战中在亚洲大洋战场,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编队进行了海空大战。战争后期,美国陆军航空兵的重型轰炸机,向日本倾泄了数十万吨燃烧弹和两颗原子弹,将复仇的天火烧遍日本三岛,迫使日本当局无条件投降。比较二战中的所有武器,军舰、坦克、大炮等对战争的影响,没有一种能够与飞机相提并论。飞机不但主宰了空中战场,而且也成为对陆战场和海战场具有重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武器。

在战后局部战争中,飞机成为对战争影响最大的武器。第三次中东战争,飞机的空袭决定战争的结局,成为飞机一锤定音的战争。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尽管飞机的使用并不能挽救美国和苏联失败的命运,但这并不能将战败的责任归结于飞机,只能归结于战争的非正义性。特别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如果不是飞机的大规模使用,侵略者恐怕连体面结束战争的机会也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