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战场火王——火炮与弹药
7005800000018

第18章 名炮故事与战典(3)

8日早上,在回收了本舰舰载机和皇家空军的格罗斯特“斗士”和“飓风”战斗机后,“光荣”号开始向英国返航。本来“皇家方舟”号和“光荣”号应编入2号护航队,随航速较慢的运输船一起回国。但由于燃料极度缺乏,“光荣”号航母获得批准,允许其独自先行返回斯卡帕湾的本土舰队基地。3时53分,“光荣”号脱离“皇家方舟”号主力编队,取250度航向以22节航速返航,护航舰是2艘千吨级的“热心”号和“阿卡斯塔”号驱逐舰。为了节省燃料,“光荣”号将18座锅炉中的6座熄火,航速相应降低到17节。T169T170

最初,德国海军并不知道英国的撤退行动,只是看见盟军云集挪威北部港口纳尔维克并占领该城,于是迅速做出了反应。6月4日早晨8点整,德国海军舰队司令马沙尔中将率领旗舰“格奈森诺”号和“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从基尔解缆出航,矛头直指挪威哈而斯塔以西海域。德国海军司令部希望能在此拦截并消灭往返于北海的、防御力量薄弱的补给船,并在8日到9日炮击盟军在挪威北部的重要补给站哈斯塔德,以便为陆军再度攻占纳尔维克创造条件。德国主力军舰另有“汉斯-洛德伊”、“赫尔曼·舍曼”、“艾里克·施泰因贝克”和“卡尔-盖斯特”号4艘驱逐舰护航,行动代号“朱诺”。经过3天紧张的航渡,德国舰队于8日清晨抵达预定作战海域。

行进途中,德军发现了一支运输队,并小有收获。“希佩尔”号和“格奈森诺”号先后将“石油先锋”号油轮、“杜松”号武装拖网渔船和“奥拉马”号大型运兵船击沉。但马沙尔中将颇有骑士风度地没有攻击“亚特兰蒂斯”号医院船,允许其自由返航。13时30分,“希佩尔”和4艘驱逐舰向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港返航加油。德国战列舰则以“沙恩霍斯特”号领先,“格奈森诺”号跟进的队形继续向西北方向巡航,希望能碰上漏网的英国轮船。而此时的“光荣”编队正以205度航向往西南方向行驶。当时的能见度情况良好,西北风2~4级、2级海情,由于接近北极,水温只有1℃左右。

下午16时46分,德舰编队以19节航速330度航向航行,已经航至北纬69度,西经3度10分附近海域。“沙恩霍斯特”号首先发现了英国舰队,随即通知了“格奈森诺”号,两舰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

而英军这边的情况却有些荒诞。“光荣”号上当时搭载有10架“海斗士”舰载战斗机和6架“箭鱼”(其中1架不能使用)鱼雷机,另外还有10架皇家空军的“飓风”和10架“斗士”战斗机。“光荣”号已经历经了几个月的海上巡航,为了让疲惫不堪的舰员好好休息一下,“光荣”号的奥尔斯舰长不但没有命令进行飞行侦察,反而将战备等级降为最低的四级战斗准备。结果,“光荣”号桅顶的观察哨无人值更。T171

直到17点01分,“光荣”才发现了从西方出现的2艘奇怪的船。但“光荣”号仍然没有立即警觉过来,既没有加速,又没有改变航向,只是派出“热心”号前去核实目标身份,同时命令将5架“箭鱼”提升至飞行甲板,准备起飞侦察。直到17时20分,“光荣”号才发觉大势不妙,一边发出战斗警报和求救信号一边加速,试图避开德国舰队。“光荣”号笨拙地向左转向,躲进“阿卡斯塔”号散布的烟幕中。飞机仍然没有一架起飞,被提升到飞行甲板上的两架“箭鱼”还挂着深水炸弹。

5时30分,“沙恩霍斯特”号在25.6千米处首次主炮齐射,正中机库,“光荣”号立刻燃起大火,发生剧烈爆炸,瘫在海面。两艘英国驱逐舰向德舰扑来,施放烟幕,并发射了所有鱼雷,其中一枚击中“沙恩霍斯特”号,致使炮塔失灵并进水2500吨。但8分钟后自己也被“沙恩霍斯特”号上的9门280毫米主炮和12门150毫米副炮撕成碎片。那艘倒霉的“光荣”号在中弹后10分钟就向右倾斜,沉入大海。

3艘英国军舰沉没后,约有900余人爬上了救生艇,但由于害怕遭受攻击,德国军舰没有救捞1名英国水兵就匆匆撤退。而其他英国军舰根本不知道“光荣”号遭此劫难。虽然当时适逢极昼,但北极地区蜡烛般的太阳根本无法带给英国落水舰员多少温暖,绝大部分缺乏食物的幸存者体力慢慢耗尽,直至冻僵死亡。

直到6月10至11日,一艘撤往英国的挪威货轮才救起了“光荣”号的3名军官和35名水兵,以及1名“阿卡斯塔”号的水手。5名“光荣”号的水兵被一艘挪威渔船救起后成为战俘,1架德国水上飞机后来又救起了两名“热心”号的舰员。这样英舰编队最后仅有46人获救,而多达1500名左右的皇家海军和空军人员不幸遇难。“沙恩霍斯特”号共有3名军官和45名水兵丧生,另有3人受伤。

这次战斗是人类海战史上仅有的主力舰与正规航母交战并获得全胜的战例,“光荣”号是唯一被舰炮击沉的航母。“沙恩霍斯特”号对“光荣号”的精准射击,也创下了二战舰炮命中海上航行目标的最远记录,显示出德国火炮技术水平和战斗人员素质两方面的优势。T172

四、“装在拖拉机上的怪物”传奇

B-4榴弹炮看起来像是一个装在拖拉机上的怪物,体形庞大,样子怪异,难怪这种榴弹炮如此受到苏军的厚爱,成为阅兵式上的常客。

另外,B-4榴弹炮具有良好的弹道性能和较高的射击精度,战斗全重达15.8吨。由于炮身重量太大,设计人员为它配置了履带式炮架,该炮架重11吨,采用的是“共产国际”重型履带式拖拉机的底盘,可以为火炮提供有限的机动能力。B-4榴弹炮被称为“装在拖拉机上的怪物”。

B-4榴弹炮的炮架尾部装有辅助轮用于牵引,牵引速度大约为15千米/小时,由于苏联冬天大部分地区都是冰天雪地,而且冰雪融化后道路经常是泥泞异常,这对于大重量的火炮机动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战斗全重达15.8吨的B-4榴弹炮来说,加装履带后机动性的提高相当明显。

B-4榴弹炮采用特殊的双重驻退复进系统,是苏联最早配备该系统的火炮,射击时非常稳定。双重驻退复进系统的第一部分是与普通火炮相同的炮身后坐装置,第二部分则在火炮的炮床上,炮床可沿着大架上的滑轨滑动。炮身绕耳轴俯仰,高低和方向转动均为手动式。

B-4榴弹炮虽然是个体形庞大的火炮,但它可在很少的外部设备支援下迅速转入战斗状态。当火炮射击时,其底盘后段会向下调低姿态,同时将车尾驻锄插入地面,形成稳固的射击平台。

B-4榴弹炮的内膛膛线数达到64条,炮管重量达5.2吨。苏联人为B-4榴弹炮准备了一系列弹药,包括混凝土穿透弹和特殊的尾翼稳定炮弹等,后者的弹头以铬钒合金制造,长度达1米左右,由于它的材质密度非常高,能加大弹头的贯穿力。

B-4榴弹炮的弹体装有厚重的弹壳,能承受贯穿时所受的冲击力,弹体后端装有4片钢制弹翼,并以外筒包住。当炮弹冲出炮口后,外筒自动脱落,4片弹翼靠弹簧机构的作用自动跳开,使弹道能维持稳定,弹头依照惯性.集中的原理,最大可贯穿4米厚的强化混凝土工事。B-4榴弹炮的炮弹为分装式弹药,炮架左侧装有一个小型起重机用于装填弹药。

无论是火力,还是口径,B-4榴弹炮都可以算是炮中极品了,对于德军来说,B-4榴弹炮摆在那里,就是一个震慑他们的重锤。

1939年,苏芬战争开始,B-4榴弹炮也第一次走上了战争的舞台,当时苏军主力从卡累利阿方向杀进芬兰,结果在芬军预先修筑的曼纳海姆防线上吃了大亏,只携带有152毫米以下口径火炮的苏军难以摧毁用高标号水泥修筑的芬军火力点。情急之下,苏联第二任西北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向斯大林申请调用B-4榴弹炮,并获得批准。为确保这种战略武器不致落入敌人之手,斯大林专门责成炮兵主帅沃罗诺夫亲自监督使用,所有参战炮兵均是军事技术和政治思想双过硬的佼佼者。

1939年12月19日,1个4门制的B-4榴弹炮连悄悄抵达霍京恩前线,这些被士兵们称为“卡累利阿塑像”的庞然大物要为苏军第20坦克旅扫清进攻道路上的障碍。据侦察部队报告,芬军在对面丘陵地带内构筑了40多处永备火力点,这个强大的火力网令苏军屡攻不克。B-4榴弹炮连连长马赫波诺夫在实施射击前一天便将火炮推进到距芬军工事仅250米~350米的掩蔽工事内,他决心用直瞄射击的方式,给芬军的防卫工事以毁灭性的打击。这样做非常冒险,号称“白色死神”的芬兰滑雪部队随时可能冲出来抢夺这些庞大而贵重的火炮,而马赫波诺夫身边只有不到两个排的警卫步兵。

万幸的是,芬军没有察觉。12月21日拂晓,马赫波诺夫下令开火,巨大的爆炸声响彻了寂静的原始森林,许多苏联炮兵被震得耳鼻出血,一些入甚至失聪。B-4榴弹炮的炮击极其突然,芬军火力点还未展开反击便被彻底荡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密集射击,苏军坦克营终于向前推进了2.3千米~2.5千米。这次突破具有全局性的作用,使苏军绕到曼纳海姆防线的后方,造成芬兰守军的恐慌情绪,一些苏军久攻不克的永备工事罕见地停止了射击,因为里面的芬兰人已落荒而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