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愿提起她。在今天看来,她的确不是个好女子,可是在那个脂粉之气浓郁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她是最有名的才女。
观其一生,忍不住地羡慕。
她父亲是南朝齐大司马司马霸府的从事中郎,生活优裕。
她的哥哥是后来编选《文选》的昭明太子的老师。
她的两个姐姐,也都是当世著名的才女。
当然,她还生就一副艳丽的面容。
这样的女子,世间少有,能配得上她的男子也应该是世间的绝品。所以,她十五岁那年,嫁给了徐悱。
徐悱,字敬业,东海郯人,当朝宰相徐勉的二儿子。东海郯,就是今天山东的郯城,鲍照的故乡。两人所处的时代相隔不远,只是徐悱的门第比鲍照高得多,不用像鲍照那样辛苦奔劳才争得一个小小的官位。徐悱当官是轻而易举的事,官位容易得来,妻子也很容易离别。
新婚后的离别该是使她受尽了相思之苦的。难耐寂寥的她在一个百花明艳的日子里来到寺院里拜佛求神,保佑丈夫平安,早日归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佛教兴盛的齐梁,做和尚要比做官更吸引人。皇帝都信佛,要到寺院里出家,普通老百姓对之更是趋之若鹜。这么多人中,不乏风流俊俏的浪子。她就在这时,碰见了那个令她枰然心动、激动不已的僧人。于是,她穿过雄伟庄严的大雄宝殿,绕过曲折蜿蜒的长廊,提起绣着鸳鸯戏水的裙裾,轻轻的脚步,只为多看一眼那如女子般娇美的容颜。僧人停下,被她看得羞红脸,低下了头,然后……
然后,我也不知然后,只是不久之后,花巷柳陌,垄头渡口,到处流传着这样一首歌:
长廊欣目送,广殿悦逢迎。
何当曲房里,幽隐无人声。
意想不到的是,歌的作者就是她自己。
皇帝后妃们听了,也赞叹不已,每次宴会都命宫女再三演唱,想象着那令人羡慕倾倒的一幕。王宫大臣永远是时尚的风向标,经过他们的推广,这首诗歌迅速风靡全国,以至于被收录到了当时最权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里。
这么广泛流行的诗歌,徐悱怎么会不有所耳闻?
任何一个人,得知自己的妻子背着自己去追求另外的男人,都不可能不大发雷霆,何况她追求的还是个僧人!
但徐悱不愧是一个“绝品男人”。他非但不以为忤,反而兴高采烈地和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知君亦荡子,贱妾自倡家。”现在的人看了,不管他多开放,都会觉得难以接受吧?只要反观那个时代,就不难发现,那本就是一个浅薄轻浮的王朝,就像当时那些柔弱的宫体诗。从贩夫走卒,到文人士子,再到皇公贵族,都对这种浪荡行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浑闲事。
也许徐悱那两句诗只是私下和她开的玩笑,不管怎样,这首诗触动了他最柔弱的那根神经,终于忍不住思乡之情,给她写了一首诗,叫作《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
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
忽有当轩树,兼含映日花。
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
更使增心意,弥令想狭斜。
无如一路阻,脉脉似云霞。
严城不可越,言折代疏麻。
“东家”、“狭斜”都有指青楼女子的意思,两情相悦之间的打情骂俏,让人看了不禁莞尔。她见了诗,知道丈夫在取笑,也撒娇似的向丈夫诉说自己的相思之酸楚、度日之无聊:
答外诗(其一)
东家挺奇丽,南国擅容辉。
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
还看镜中色,比艳似知非。
摘词徒妙好,连类顿乖违。
知夫虽已丽,倾城未敢希。
徐悱看了,被她的真情感动,遥望落日的余晖,想起家中的她这时应该无精打采、神思憔悴地走出闺房,痴痴地看着天边独自神伤,于是情不自禁,又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赠内》诗:
日暮想青阳,蹑履出椒房。
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
不见可怜影,空余帐帷香。
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
岂忘离忧者?向隅独心伤。
聊因一书札,以代回九肠。
她收到雁信,这次是真的禁不住了,多日的伤心再次从丈夫的书信涌向心头。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下,不是自伤自怜,而是因为丈夫对自己的关心而喜极而泣。
意多书不成,泪湿桃花笺。
答外诗(其二)
花庭丽景斜,兰牖轻风度。
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
鸣鹂叶中舞,戏蝶花间骛。
调琴本要欢,心愁不成趣。
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
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春日的淡淡傍晚,独立窗前,微微的风送来了一缕花香,却送不回远方的情郎。早上的残妆都已凌乱,对着镜子重新描画,只希望能迎接到突然归来的游子,可是轻轻揭开纱窗的帘幕,只见繁花满树。黄鹂在树梢不住鸣啼,蝴蝶在花间来回飞舞,心头却又是一般的百无聊赖,不忍听闻。焚香抚琴,本来是为了消遣这寂寞黄昏,谁知,吱吱呀呀地弹不成声调。虽然欢聚的时刻不久就可到来,可是今天的这漫漫长夜叫人如何煎熬得过?
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我苦苦追随那个年轻的僧人,世人都以为是我的风流浪荡杨花水性,可他们不知道,那个僧人的脸上有着你的神色。
因为情真,所以意切。
只是,这样的日子不得长久,在她日日惦念中,没能等到丈夫的归来,却在几年后愕然间收到丈夫病故的噩耗。
世界轰然间倒坍。生命离多聚少,本不想责怪忧怨,唯求千百次的离别之后,能换来游子最终的安定,陪她朝朝暮暮。谁曾想,一别竟曾永诀。
她该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才能将心中的悲痛强行抑制,写出一篇凄婉感人的《祭夫徐敬业文》:
维梁大同五年,新妇谨荐少牢于徐府君之灵曰:
惟君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辨同河泻。明经擢秀,光朝振野。调逸许中,声高洛下。含潘度陆,超终迈贾。二仪既肇,判合始分。简贤依德,乃隶夫君。外治徒奉,内佐无闻。幸移蓬性,颇习兰薰。式传琴瑟,相酬典坟。辅仁难验,神情易促。雹碎春红,霜雕夏绿。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呜呼哀哉!生死虽殊,情亲犹一。敢遵先好,手调姜橘。素俎空乾,奠觞徒溢。昔奉齐眉,异于今日。从军暂别,且思楼中;薄游未反,尚比飞蓬;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
她的公公、徐悱的爹爹、当时一流的名士徐勉,在儿子不幸早亡后,打算像没了儿女的阮籍一样写一篇祭文,然而,当他看到她这篇文体清拔、情致缠绵的祭文之后,含泪搁笔。
这虽是一个浮华的世界,可她仍有着真挚的深情,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淡漠。一个世界无论它是多么地荒唐、多么地不可理喻,只要有一丝一点的真情存在,那就是温暖的人间。我想,在以后的岁月中,丈夫的神色,将会无日无夜不在她的脑海中流连徘徊,直至终老。
她就是刘令娴。
天池洼人题诗:
蝶舞蜂忙寺寺香,佛前怎慰九回肠。
只缘僧似君模样,看过禅房又转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