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7019100000007

第7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船家与高山汉比较研究(3)

5.生计变迁模式不同:船家走到岸上,高山汉走出山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褒化,船家和高山汉在适应过程中生计模式变迁的模式也不一样,即船家走到岸上,高山汉走出山外。

船家生计模式的变迁是由水而陆。随着陆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加上从1966年底始,临江流域各地陆续兴建水轮泵站,在航道上建筑拦河坝,上游筑有龟石电站,下游有芳林、八步、厦岛、信都水坝,使航道受堵,迫使贺县航运社大部分船只流往广东各地,仅留少数船只在信都,从此临江航运一蹶不振。20世纪80年代,政府拨出1 400万巨款用于临江航道复航工程,改建了厦岛、云腾两个船闸,新建了龙江船闸,疏治了八步至扶营段的航道,建设了了八步、信都两个港口,1993年10月临江复航工程已全面竣工,恢复通航。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恢复通航后的临江仍冷冷清清,既无帆船点点,更无马达鸣响。八步港仅泊有五六艘木船,两艘水泥船整日停留在那里,是船民固定的水上家。有一艘大游船,据说几年前改成水上餐馆,经营水上特色菜肴生意相当不错,但列临江水质造成污染,也在1998年被勒令停业成了废船一艘。难道船家不愿船运重整旗鼓吗?不,决不!船家无一不留念昔日水上繁荣的情景,梦中都想回到以往船行过江的快乐。但今日四通八达、快捷的公路交通迅速发展,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商情瞬息万变之时,谁还会将货物花上几十天时间由水上船运呢?此外,由于江河水质污染,过度捕捞,船家已经无鱼可捞。

于是,船民只好上岸另谋生路。据徐桂兰调查,贺州船民已有90%以上上了岸。老年一代八步船民均已退休在家,整天自然无所事事,但因本单位已成倒闭状态,单位无力承担退休养老金,生活无来源,大多依仗子女供养;无儿无女的船民本该人五保行列,但退休金难以发放,故生活最为艰难。中年一代,上岸前已荒废了学习期,年轻力壮的文盲在现代社会里需文化知识的工作他们都沾不上手。幸好八步繁华之地还有些谋生之处,所以他们中有些人靠力气挣钱,有做搬运工的,在车站、货场帮人家装卸货,一天多者能挣二三十元,少时分文不入。有的拉板车,帮人拉货。最多的是蹬三轮车,投资几千元买一辆机动摩托改装的三轮车,在市区拉客,每坐一次2-3元,一般一天能挣下二三十元,虽多时也能挣上六七十元。

有些船民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当起了厨师,进餐馆、宾馆当上了大师傅。也有的自己摆个摊子,架几只锅,搞了个大排档,锅碗瓢盆,夫唱妻随,每天晚饭时分到午夜,在八步车站前,行人来往多的路口都能见到水上船民的大排档,生意相当不错,因为当地人都知道,水上人会烧一手好菜,能烧一手好鱼虾。他们中一部分人现在就靠这一技之长为生。

也有一部分中年妇女当起了小贩子,卖些水果、蔬菜,也有贩饲料、瓷砖,还有摆摊卖服装,卖音响、录音带等,以经商为业。厦良村的点灯、厦良寨、鸬鹚屋等村民特别能种菜,她们就每天从菜农手里批发新鲜蔬菜,挑到菜市摆卖。她们的收入与菜农的种菜收入相差无几,批发5角钱一斤的蔬菜,她们在菜市零售可卖至8角一斤,有时可卖到1元。而菜农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问下地,宁可少挣钱,所以他们头天采回莱,第二天清晨四时许卖给菜贩。天亮前她们可返回菜地劳作,这给船民菜贩造就了一个谋生良机。

近年来八步马蹄(荸荠)加工业鼎盛,许多船家妇女以替加工厂削马蹄挣钱。每天领回几十斤马蹄以50%的净货交差为标准,超标一斤以0.90元一斤计酬。标准之内的以0.13元一斤付工钱。妇女儿童利用闲时削马蹄,每天挣得3至4元钱。

而南宁的船家人由于地处广西首府,据陈礼贤调查他们受都市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更大,上岸就业的门路也比贺州船家人就业的门路要多得多,如20世纪80年代初上岸后的船家孩子,享受到了学习文化的幸福,如今已有船家孩子读书成长,在企事业单位就职了。有些初中、高中毕业后自谋出路,有的进宾馆当服务员,有的入伍当兵,也有自谋职业当个体户的。总之年轻的一代要比老一代更有前途。因为他们更适应陆地生活,从小得到应有的文化教育,不像父母辈那样漂流不定了。

高山汉近20年来最大的变化也是从封闭自成一体走向开放。据王卫民调查,1990年,弄拉全村23户人家只有李村长的儿子在外跑运输,其余村民全部在村里侍弄山场和土地。到1998年,近三分之一的村人在山下的古零有了房子,井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年轻人去广州、武鸣打工、做生意。李村长率其4个儿子,经过8年奋战,已在山外拥有农场、矿山、加工厂等多元化的产业,在古零镇、县城置有房产。矗立在弄拉狭窄土地上的四层楼房,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耗资10余万。李家在8年间创造的财富,几乎相当于李氏族人在弄拉几百年间财富的总和。这是中国大陆社会在近年发生巨变的一个注脚。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弄拉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山林土地已不再是弄拉的主要收人来源。1989年,弄拉的林果收人达到顶峰,仅果树一项人均收入近400元。此后,林果开始退化,枇杷树大批死亡,柑桔果小质差,龙眼、荔枝由于散生野长,难以与市场上的优质品种竞争,林果不再是弄拉人的主要收入。构成弄拉收入增长的主要成分已是山外的非农收入。1997年,弄拉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 100元,其中来自山林土地的不足千元。弄拉人已不可避免地融人市场经济的大网,并以其坚韧、辛劳、理性和对环境的亲和在致富的路上继续捷足先行。弄场和山峦已不再是弄拉人积累财富的主要场所。通电、通路通信息改变了弄拉人的生活。他们偏据一隅却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耳闻目睹外面精彩的世界,并为之吸引。公路修通后载重汽车减轻了他们肩上的重负,肩膀已不再是山上山下物流的惟一载体,对外联系大大加强了。但弄拉是他们永不沉没的心灵家园,他们继续精心侍弄它。村里正在有计划地更换果树品种,种果一般都强调规模,但在这样的深山区,市场主要靠就近就便,杂、奇、分批上市易被当地市场消化,是一个好办法。弄拉人现在还是用这种办法来经营山场林果。但他们也知道集约化的道理,李村长的儿子在山外租赁了大片土地,开发两个颇具规模的林场,种龙跟,种荔枝,种芒果,他们用农民的智慧,自觉地融人市场经济大潮,走上了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船家与高山汉生计变迁所形成的不同模式,同样表现出他们生存策略的多样性。

四、结语

人类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这种适应性最根本的内容就是人们发明和利用了许多有效的谋生方式使自己存活下来。,人们要创造历史,首先必须满足吃、穿、住、用等基本的物质需要,所以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而生产一开始就是两种:生产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人本身,然后才是从事礼仪道德和宗教信仰等精神活动。谋生是一个社会的过程,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生计模式是人们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和功能过程中积累、传递和演变,它们是一个族群心理与价值建构的基础,它们本身又还构成各种独特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形式,体现了一个族群生存策略的个性。

船家和高山汉都是非常能够适应环境的族群,这种适应性最根本的内容就是他们不断适应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谋生方式,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表现出人类不同族群问不同的生存策略。总之,船家靠水吃水,高山汉靠山吃山的生存策略,在一个特定的层面表现出了族群生存策略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龙川从广西弄拉屯的变化看贫困山区的开发之路,石灰岩地区的开发与洁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王卫民再访弄拉--兼谈农村社区的社会控制[J],中国贫困地区,1998,(4)。

[3]徐桂兰,贺州船家考察报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增刊(人类学研究专辑)

[4]吴和培等,族群岛:浪平高山汉探秘[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5]陈礼贤,边缘与主流:邕江船民社会文化变迁模式分析[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徐杰舜(1943-),男,浙江余姚人,广西民族学院汉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广西南宁,邮编530006。罗树杰(1966-)。男,广西民族学院民研所副研究员。广西南宁,邮蝙:530006。

[原载于《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