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7019800000033

第33章 非洲和大洋洲考古发现(7)

此论认为:来自波斯的哈桑·阿里及其六子和一些跟从者在10世纪率领七艘船离开伊朗,远航至东非海岸。每艘船的人到东非后都建立了一个居留地。其中为人所熟知的4个居留地是蒙巴萨、奔巴岛、科摩罗群岛中的约翰纳,以及基尔瓦。哈桑本人就定居在基尔瓦。由于这些移民加之阿拉伯人的到来,这些居留地经过一定的时期逐渐形成为城市并演变成为城邦,斯瓦希里文明由此产生。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阿拉伯人是斯瓦希里文化的创造者,英国东非史学者科普兰把东非城邦叫做“阿拉伯的殖民地”。

他劝告读者“把沿海的一系列殖民地和其文明当作是阿拉伯式的”。他承认有一些受波斯文化影响,但认为非洲本地人所作的贡献很小,甚至根本不存在。

上述两种观点20世纪60年代后都受怀疑,一些学者认为斯瓦希里文明的创造者应为东班图人。据研究,斯瓦希里语带有明显的班图语特征。如班图语的特征之一是名词有单、复数之分,而无阴阳性之别。并按性质分为若干类,斯瓦希里语也是如此。

又如斯瓦希里语与其他班图语一样,每个单词通常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

当形容词或数词修饰名词时,必须根据名词的类別中容词(或数词)词根前加上相应的前缀,以保持语法关系的一致。

斯瓦希里语也是非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记载东非沿海最早的文

献是《红海回航记》。该书记载,在任何外来者未曾达到东非沿岸前,班图人已在那里定居。当地居民已有自己的语言,用于经商及日常交往,只是未形成书面文字。据说这就是最早的斯瓦希里语。

坦桑尼亚学者马希阿斯·姆尼亚帕拉认为,这种原始的斯语很可能就是班图语中古老的恩戈兹语。当时恩戈兹语曾通行于肯尼亚北部沿海的拉木地区,包括发扎和帕特直至塔纳河流域。

另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斯瓦希里语属于尼日尔-刚果语系中贝努埃一刚果语族的班图语支系。

也有些语言学家认为,班图语本身可自成体系。斯语应属于班图语系中的东班图语族。各种关于斯瓦希里人口头传递的伊斯兰教殖民地的历史来看更容易使人理解些。

因此,根据上述各学科的材料,一些学者如艾伦、霍顿、鲁尔斯、斯比尔、马修,特别是上文提到的巴兹尔·戴维逊认为,斯瓦希里文明不是阿拉伯式的,也不是波斯式或印度式的,它们是非洲式的,而且主要是尼格罗非洲式的。

不过,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考古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后方能揭晓。

非洲谜城

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有许多令人难以解释的现象。特别是在古代建筑方面,人们所发现的古代建筑的旧址竟是那么的宏伟壮丽,这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极不协调。人们很难猜透当时的人靠什么建造出这一切。其中,非洲就有这样的两座古城。

据史书记载,公元11世纪,在非洲西部和南部分别建有两座古城“廷巴科”和“森巴维”,都是那么雄伟壮观,可是根据当时的建筑水平推测,当时的人们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文化智慧建起这样的城堡。传说中的廷巴科城在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的西南端,那里美女如云,宫殿金碧辉煌,到处都是奇珍异宝。美好的传说和巨大的财富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像磁石一般吸引了众多的探险家。

19世纪,法国巴黎地理协会拿出10000法郎作为奖金,鼓励人们前往廷巴科,去寻找神秘的古城。两个英国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古城,可是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不是财宝,只是一些残垣断壁,似乎向人们展示着它当年的风采。

后来,法国人占领了廷巴科城,他们对该城进行了研究后确认,这座城始建于11世纪,是由一名叫“廷巴科”的女人建筑的。至于这个叫廷巴科的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怎样建成这样一座不被当地人认可的城堡就不得而知了。

非洲的另一大谜城一一森巴维

坐落在赤道以南的南罗得西亚国的南边,它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座拥有宏伟建筑和庙宇的坚固城堡。森巴维城中最大的一个建筑是长达116米、地基深达5米、墙头宽3米的庙宇。城堡中的其他建筑也同样宽厚坚实。

在这荒无人烟的非洲南部,是什么人能够建起这样一座宏伟巨大的古城?这一现象引来无数的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这些科学家们都努力工作,力求能找到揭开谜底的钥匙。

他们首先对建筑物的年代进行了检测,结论是该城建于公元U00年。通过对一块出土的木头进行考证,确认这是900年前的东西。通过对挖掘出的装在两个陶瓮中的男女尸骨的鉴定,确认男性身高约18米,骨骼不像当地黑人,而类似南欧人。

根据这两具尸骨埋葬的情况推断,他们生前就住在这里,是这里的居民。由此看出,这座古城就是这些外来民族所建,居住了大约300多年,直到公元15世纪中叶被当地的土著人消灭或者赶走,使这段文明留在荒野中。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公元11世纪,居住在那里的居民仍过着原始的穴居生活,他们甚至没有城堡的概念,更不可能掌握建设城堡的技术。

那么,这两座古城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又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为什么要建造这两座古城?又是什么原因使这里毁灭?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有待考古学家们认真寻找。

大津巴布韦之谜

每当鲜花怒放、景色宜人的金色10月来临时,无数踏上非洲土地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涌向久负盛名的“大津巴布韦遗址”;凭吊这座饱经人间沧桑的非洲大陆古文明遗迹,抒发他们的幽古之情。

大津巴布韦遗址地处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以南300千米。津巴布韦在土著班图语中是“石头房子”或“可尊敬的石屋”的意思。早在欧洲殖民主义者入侵前,非洲人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19世纪后期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取名为南罗得西亚。1980年独立后津巴布韦人民以勤劳的祖先创造的灿烂的石头城来命名自己的祖国--津巴布韦共和国。石头屋遗址最早是被葡萄牙人发现的。

1868年的一天,一个葡萄牙猎人亚当·伦德斯在搜集猎物时经过一片葱茏茂密的原始林海,走出这人迹杳然的林海,一座用花岗石垒砌而成的古堡呈现在也眼前。这一发现使他惊喜万分。此后不少科学家先后来到这里参观考察。

整个遗址由内城、卫城、谷地残垣三部分组成,所有建筑物均用长约30厘米,厚10厘米的花岗石砌成,面积达1万多亩,其中以内城最雄伟壮观,而且保存得:也最完整。内城形状如椭圆形,东北、南、北三面分别有一个进出口,城墙高约6米,东面城高为9米。城墙底部宽约5米,顶部约25米。

城墙内还有历史更为久远的矮墙,与其他几道断壁残墙连接,从而将城内分割成好几个大小不等的围场,纵横交叉,通道犹如蜿蜒曲折的小路,人们在里面行走仿佛进入迷宫一般,神秘莫测。

大围场东面坐落着一座实心的圆锥形石塔,塔高11米,底部直径为6米,顶部直径约2米。离石塔不远处有一祭塔台,这是一个低矮的土台。据说原始社会时期,这里是举行生殖器崇拜的场所。

卫城建在离内城不远的小石山山顶上,周长244米。它是顺着山势的自然走向建造的。聪明能干的石匠凭借熟练的技巧,将山上天然的岩石和用花岗岩砌成的石块制作成一座天衣无缝的宏伟建筑物,其中有一段城墙还筑在大自然造就的岩石山嘴上,煞是壮观,令人赞叹不已。

整个卫城犹如一座要塞,通往城墙的走道仅能一人行走,于防守十分有利。站在卫城顶上,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把整个大津巴布韦遗址尽收眼底,气势甚为磅礴。卫城内还有一个古时皇宫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一些科学工作者在那里找到了不少文物,其中有中近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中国的青瓷残片,一块圆形白瓷片上还用青釉刻了“大明成化年制”6个字。这很可能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带到非洲去的中国瓷器。

谷地残垣地处上述两者之间,遗址上星散着一些矮小的石屋,从建筑规模和技术以及从当地挖掘出的实物分析,这里原先很可能是平民百姓的居住区。人们在此发现了不少中国青瓷和阿拉伯、波斯的器皿。在这些古建筑群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从已经发掘到的文物看,大津巴布韦遗址曾经是一座非常繁荣的城市,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而且一度与中国、阿拉伯、波斯等许多国家有着经济、文化的交往。这里的居民已通晓建筑学、力学、数学等;多种知识,掌握不少生产技能。

自19世纪70年代人们听信法国地质学家卡尔·莫克谗言后,大批人群蜂拥而至,大有要把遗址朝天翻个够的架势。那个法国人胡言乱语说,遗址中有的建筑物是仿照所罗门王在摩利亚山上修建的耶和华殿建造的,有的是仿照古埃及国王访问所罗门王时的行宫造的,而《旧约》中恰好又有所罗门王开采黄金的记载,于是这里竟误传成所罗门王开采、冶炼黄金的场所,结果遗址大部分让淘金狂给捣毁了,使遗址成了二个难解之谜。

尽管如此,不少学者还是根据现有掌握的材料对该遗址进行了有价值的一科学研究,自然看法、意见有着大相径庭之别。不少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建筑群是古代非洲文明的杰出代表,是津巴布韦人民的创造,而且在13至15世纪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在这鼎盛时期,居民达万人以上。在首都哈拉雷博物馆里陈列的不4-少文物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5只“津巴布韦鸟”。

相传很久以前,在遗址附近居住的一个部落头领发现了一只“津巴布韦鸟”,他将它藏在家里,1889年被一位南非白人骗去,后又高价贩卖给开普敦殖民地总6督,1891年英国皇家地质协会通过探险家本特又将在遗址搜集到的5只津巴布韦鸟和一些文物运往南非。先后从遗址共发现了8只这样的石鸟,石鸟由古代津巴布韦人民用皂石刻成,神态各异,鹰的身体鸽子的头,身高分别为20-30厘米,站在1-2米髙的皂石柱上。独立后的津巴布韦政府把此鸟作为祖国的象征,印在国旗上,并于1981年1月将5只石鸟从开普敦运回首都。

持反对意见者中一派认为,遗址由公元前来自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建造的,认为非洲土著居民愚昧无知,不可能有如此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

而另一派则认为是当地非洲人在中世纪时代外来文明民族文化影响下造就的;阿拉伯人则根据遗址内城的圆锥形石塔形状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尖塔相同,断言是阿拉伯人的杰作。

至于遗址原是什么所在,那就更各说一词了,有说是部落酋长府邸的,有说是祭奠已故酋长亡灵场所的,有说是开采、提炼黄金所在的……为了弄清真相,一部分考古学家在战后对遗址进行挖掘、考察,但仅在内城地基中发现了两块木片,经科学仪器测定,木片是从公元500-700年间一种叫登布提的树上砍下来的,由此一部分人推断说遗址建于公元6至8世纪,但还有一些人不同意此说,认为证据不足,木片也可以是后来用上去的,也可能是其他建筑物上用过后再到这里来的。总之大津巴布韦遗址至今仍深邃莫测,也许将永远成为一个无法揭开的谜。

天狼星色变之谜

居住在马里境内的多冈人,是非洲仍然保持着原始丛林生活的土著民族之一。

1930年,两位法国人种学家深人到多冈原始部落中,收集了许多独特的神话和传说。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天文学家争论了一个世纪的天狼星色变之谜,竟然在多冈人的神话传说中找到了答案。

天狼星是夜空中肉眼能看到的最明亮的星之一,尽管它距地球87光年即51万亿英里之遥。不少的古代天文著作,都记载着天狼星是深红色的,而现代人眼中的天狼星却是白色的,为什么天狼星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呢?这个谜深深地吸引着科学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