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生活简单一点
7047500000013

第13章 在信任与理解之间找平衡点(2)

一般来说,妻子对丈夫高标准、严要求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高到什么高度,严到什么程度。如果通过努力能够“达标”,你又善于调动积极因素,或许你的期望不至于落空。然而做妻子的往往容易将标准定得太高,结果对方产生消极对抗,作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叫人奈何不得。

平心而论,比较心理、攀比心理确属人之常情,有了比较,就有了赶超的目标和动力。但比较有时候也容易坏事,因为距离的差异,你对他近距离的认识和对别人远距离的认识就会不同,极易用他的弱项与别人的强项相比,结果越比越失望,心理失去平衡,不免滋生“老公是别人的好”的念头。然而强项比例是因人而异的,你老公的弱项或许是别人的强项。只是因为你不了解别人的弱项,以为人家事事皆强,同时又忽视老公的诸多强项,就把老公稀里糊涂比下去了。

有的女人要求伴侣在体魄和能力上是遮风挡雨的“卫士”,在学历和见识上是无所不知的“博士”,在体贴和关怀上是温柔耐心的“护士”。也就是说,她们要求男人既阳刚又阴柔,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在外呼风唤雨,回到家后听女人使唤。

一些女人明知对丈夫的高标准几近奢望,但还是执迷于幻想。因为她们期望:一旦让丈夫变成全能型的多功能用品后,自己就可以坐享其成了,然而她们没有意识到这其中隐藏着某种危险:当男人一旦变得无所不能时,女人的重要性也就被削弱了,她们的优势就不再显现。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形:一些对丈夫严格要求的女人,常埋怨丈夫无能,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她们的丈夫果然就成不了钢,甚至成不了一块好铁。而另一些对丈夫无所求的女人却每每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由于她们对男人的满意,他们就果然变得越来越令人满意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男人自信是建立在女人的夸奖上的,女人的满意让男人精神雄起,他们也就变得越来越潇洒,越来越有出息。所以,聪明的女人,与其无穷无尽地提醒和督察男人,不如激励他,激励是最具效果的,因为人人希望被信任、被重视和被需要。

要保持心理的平衡,既然已经完成了挑选,就该认命,就该知足。除非对那些原本就是破罐子破摔的坯子,一般情况下,最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有助于产生朦胧美。

即使有所期望,也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让男人绝了望,更不要用逼迫之法强行促使其就范,这样做的结果肯定适得其反。

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

本来他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标准的好学生,听话、成绩好。但他妈妈却不这么认为,一回到家他就表现出对妈妈的强烈不满,常常歇斯底里地发脾气,和平常的他简直判若两人。因为母亲的高要求,给了他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在外人面前,他可以如母亲要求的那样表现良好,但在独自面对母亲时,却将敌对情绪表现了出来。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后,他总是担心、焦虑,害怕同学看不起自己,害怕家长、老师责怪,担心到睡不着觉、吃不好饭,甚至想就此不再踏进学校。在确诊他患的是抑郁症后,医生给他配了药,结果他趁家长没留意,把所有的药都吃了,险些酿出大祸,这种行为是典型的抑郁症状。

不少来中国的外国人纳闷:“为什么中国孩子的笑容不如外国孩子的多?”有专家认为这与我国儿童抑郁情绪日益增加有关。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就有人提出,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一位儿童心理专家透露,以前他们在临床上遇见的抑郁症孩子和多动症孩子是二八开,现在则是各占一半了,出现抑郁症状的孩子增加了三成多,而且情况还在恶化。

现在一些父母在孩子出世前就做好了种种计划,对孩子提出太多要求,期望有时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承受不了的时候,反而会变得消极、一蹶不振。因此,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同时,不要把评价方式过分地放在分数上,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来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引起孩子的反感。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批评过多,总是指责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或者恐吓打骂孩子,或者在别处生了气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缺乏自信,做事谨小慎微、胆小孤僻,还会养成孩子强烈的对立心理:出现任性倔强、粗暴无礼、撒谎等毛病。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勇气。当然,当孩子做了错事时,不批评也是不对的,这对孩子优良品质的形成十分有害,批评对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非常必要,有利于孩子判明是非,校正行为,关键是找到恰当的平衡的办法。

我国有句老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话虽然说得直白,却有很深的道理。你的个性差异太大了,所以最好不要拿孩子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相比。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长处和优点,最好也别和他们去比。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在他的《教育孩子四十条》中,有这样一条:“从来不对孩子说,你比别的孩子差。”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让孩子以出类拔萃的人物为榜样,这对孩子的发展自然是十分有益的。但用挖苦的口气,拿他人的长处来贬低自己孩子的作法是完全不对的。孩子尽心了,切不可一味地苛求他们。

很多家长只要孩子聪明、成绩好就行,其他什么也不管,忙于带着孩子奔波于音乐班、英语班、钢琴班之间,让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忽略了孩子的天性,甚至隔绝了孩子与同龄小伙伴的交往,阻碍了儿童人格健康的发展。

其实,孩子在与同伴游戏中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友爱、谦让、解决人际矛盾技巧,如何根据别人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言行,恰当地表达情绪,为孩子步入成人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孩子天性中有好奇、冒险、活动的要求,家长应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激发他们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会成为他们自觉学习知识的原始动力。

给孩子适度的期望是可以的,但你在给孩子期望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你给孩子的期望宜在他努力的能力范围内,即不宜高出他的能力太多,也不能低于他的能力。譬如:孩子的智商110,你可以给他120~130的作业,让他接受挑战,建立他对自我的信心;倘若只给他智商90的工作,他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2.对于高难度的工作,你可以视孩子的能力,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完成不妨给他一点儿间歇性的鼓励。

3.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不雅的、有损他自尊心的标签,因为这可能会对他造成一辈子的伤害。

如何摆脱对方给你的压迫感

杨先生今年23岁,在一家公司搞策划工作,按道理,这个年龄这个职业的他应该是很活泼外向的,但是杨先生却觉得自己和同事相处很不自然。他的同事有的学历比他高,他觉得自己水平不如人家;有的职位比他高,他产生一种“惧官”心理;甚至有的个子比他高,他也害怕仰视对方。尤其是每次和同事目光相遇的一刹那,他都会觉得格外怪异,然后就赶快移开目光,就像小偷遇到警察一样。另外,杨先生和同事呆在一起时老觉得找不到话题,别人聊什么他也插不上嘴,一般只是顺着人家的意思说话,而别人往往还对他爱理不理。

有的人看上去会给人一种很大的压迫感,例如高大威严,从他身上放射出一股强大的威慑力,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畏惧的感觉。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去主动地接近对方,也不敢去求得到对方的理解,心理压迫感把自己与对方隔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