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道全集:生活中的狼性法则(白金版)
7048000000021

第21章 对敌人进行无情的打击(1)

——没有狠心,难成大事

我不懂胆怯,不讲仁慈,只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我必须捕得猎物,才能活下去,谁要挡住我前进的路,谁就是我的敌人。

——狼的自述

1.生存文化,透射狼族的残酷

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里,你不强硬、不残酷,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盘中餐”。所以,千百年来,狼能够在大草原上“称霸”,就是依靠自己本性中的残酷和狠心。

随着狼文化的再次崛起,很多人也都开始对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产生了“狼性文化”。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暴、野。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里,你不强硬、不残酷,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盘中餐”。所以,千百年来,狼能够在大草原上“称霸”,就是依靠自己本性中的残酷和狠心。

狼性文化,都应在团队文化中得以再现。“残”是指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掉、消灭掉,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贪性,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暴”则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野”是指在工作中、事业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残酷竞争的时代,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团队要发展,没有贪、残、暴、野的精神是不行的,会在企业竞争中撞得头破血流,败下阵来。因此团队崇尚的狼性文化,就是要在浪尖上求生存,在浪谷中图发展。也只有这种狼性团队文化,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南京福中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宗义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将公司的企业文化概括为“狼文化”。什么是狼文化?杨宗义说,做企业与狼文化至少有三点相同的地方:一是狼一旦发现目标即狠狠扑上去,绝不轻易放过,企业家也需要有这种决断能力和冒险能力,发现商机绝不错过;二是狼是群体动物,具有群体作战的特性,而企业家要成功,也不能孤家寡人,而要组织大家一起拼杀,一起成功;三是狼具有敏锐的感觉,善于发现猎物,企业家也需要有敏锐的感觉,善于发现市场中稍纵即逝的机会。

杨宗义就是秉承着这样的狼性文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当年,杨宗义初入南京珠江路电脑市场的时候,是名副其实的无名小辈,无人知晓。然而,仅仅数月时间,他即改变了这条著名的电脑街乃至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他是怎么做的呢?是因为他一登台亮相,便推出了一种叫3+3的全新的电脑销售模式,即对所销售的个人电脑实行前3年免费包换、后3年保修、24小时技术支持并终身维护的服务。

这一销售模式,让杨宗义自己都始料未及,他的销售模式在服务尚有欠缺的电脑界立即引起了轰动性的市场地震。结果,许多订单尤其是学校的规模采购订单很快让成立才几个月的福中拿走了。从创业开始没有多长时间,福中即创造出珠江路电脑销售的奇迹,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由此成为一匹黑马。一时福中声名大噪,远近知名。

杨宗义的服务是满大街送金饼吗?不是的。他的成功其实是因为胆大心细。大部分商家都认为,过多的电脑维修服务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让企业赔本。但杨宗义却精心计算了相关的成本与风险。他发现,电脑的使用寿命通常都在7年以上,在6年之内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而电脑的cPu、硬盘、主板等主要部件保质期为3~5年,更换部件的大部分费用实际上早已由配件厂商承担,因此做得好,其实只需拿出很小一部分利润用于其他零部件更换,即可达到3年包换、3年保修的承诺。以小利而搏天下,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福中就这样迈出了搏击的一小步。但就是这极小的一步,打破了消费者微妙的心理平衡,引发市场雪崩式的反应,给了福中大发展的一个最宝贵的机会。

2003年4月22日,福中“吃”下了珠江路的一个商场,准备改建大卖场。考虑到黄金周的销售,杨宗义下达死命令,要求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完成装修、摆货等任务,赶在5月1日那天开业,并且率先推出广告。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竞争对手更是准备到时候坐看笑话。

但是,对于相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杨宗义来说,他的词典中没有“不可能”三个字。杨宗义以极大的激情激励员工,同时亲自披挂上阵,号令南京全公司300多号人在4月30日尽数赶来做泥水匠、装修工等,甚至动员自己的家人前来帮忙。结果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被他做到了,卖场如期开业,当天即实现销售额300多万元。这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估计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以狼性为自己企业文化的杨宗义竟然做到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更是愈演愈烈。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第二代企业家与国外规范化市场环境下的企业家相比,更显得狼性十足、野性十足、豪气十足。我国加入WTO后,我们也曾将跨国公司比作狼,随后我国的企业家也将自己称为土狼。由此看来,狼性文化已经融入现代众多的企业文化当中,成为企业面对残酷竞争和坚持生存的重要法则之一。

2.为了活着,了解残暴背后的真实

狼的竞争意识并不仅仅源于本能,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生存本领,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

自然界时刻都存在着竞争。不同物种之间要竞争,同一物种之间也要竞争。动物之间的竞争,大部分都是由食物引起的。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相同物种之间存在着争夺有限食物的竞争。

在狼群中,狼的兄弟之间,甚至是父子之间也存在着争王和食物的激烈残酷的竞争。有时候在一个动物家族中,一些弱小的也会因为不能争夺到足够的食物饥饿而死,它们的死亡不会得到同类的同情,因为在自然界中,没有竞争能力就不能生存。

在辽阔的草原上,每当第一缕阳光出现,狮子和羚羊便开始赛跑,狮子发誓要追上羚羊,因为追上羚羊,它就可以把它们当成自己的食物。羚羊一定要跑得比狮子快,否则它就会成为狮子的美餐。羚羊之间也在进行着残酷的竞争,跑得最慢的羚羊成为了狮子的食物,而其他羚羊就可以暂时幸免于难。这就是动物界之间的残酷竞争。

再回到我们的主角——狼。在狼群内部,阿尔法狼(狼族中的头狼)的位置,并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按照年龄或者辈分安排的,每个公狼都有竞争这个位置的资格,只有狼群中的最强者能得到这个位置。当一个狼群的后代们逐渐长大,它们就会觊觎首领的位置。虽然狼群的首领是它们的父亲,它们也毫不心虚,因为狼群就是一个能者为王的世界。面对这样的内部竞争,它们丝毫不心软。只有狠心,才能夺得权利,才能获得生存。

同时,在兄弟之间也会展开激烈的竞争。最后,最强大的公狼成为这个狼群的首领,而其他的公狼要么臣服于它,要么带领一部分狼自立门户,要么到处流浪,成为孤独之狼或者加入其他狼群。当狼群确立了新的首领之后,所有的狼都要接受它的领导。作为阿尔法狼,它具有绝对的权威。严格的等级秩序确保了狼群在安定的环境下生存。

狼的竞争意识并不仅仅源于本能,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生存本领,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在狼群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一般在同一区域的所有狼群中,会有一个狼王,它具有统领这个区域所有狼群的权力。当需要集体围猎时,狼王就会用嗥叫召集所有的狼。狼群都要无条件地接受它的统一部署。当然,这个狼王的位置也是各个狼群的首领们经过竞争决定的。

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生活于非洲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的速度比后者每分钟要快15米。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差别如此之大?为了能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的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20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30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了3只,另外17只被狼吃掉了。

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只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长得弱不禁风,恰恰就是因为缺少敌人,而生存压力小。狼的竞争意识不仅是它们自身存在的保障,也促进了其他动物的身体机能的进化。同时,这种竞争意识也给了我们人类以鼓舞和信心。

正如爱尔兰作家阿奎利斯·艾克斯在《豺狼的微笑》中所写的:狼,陆地生物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有狼的,其他野生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也因为有狼的威胁,其他野生动物才被迫进化得更优秀,以免被狼淘汰,所以狼使生态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没有狼的存在,生态上将出现良莠不齐、传染病众生的局面,不利于生命的稳定、健康地平衡发展,况且狼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纪律的族群。

俄罗斯草原上的大型食肉动物因为自然环境的残酷而被淘汰了许多,剩下的都是生存能力非常顽强的物种,狼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是狼强大的生存能力保证了它们在如此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也可以说是这样的自然环境促进了狼群的改良,使它们具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

狼在自然界中并没有天敌,即使有一些大型的食肉动物能够捕杀它们,那种情况也会因为狼群的团结而很少发生。如果说狼有天敌,那么天敌就是人类。“聪明”的人类可以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在他们看来十分“邪恶”的狼群,而不是靠他们的双手,这些手段和办法是狼群所不能抵御的,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小心谨慎地躲避。即使只做到这样,它们和其他动物相比,也简直是具有“天才一般的智商了”。正是这种“天才一般的智商”保证了狼群的生存。

3.狠下心来,对敌人毫不留情

在大自然中,狼群和猎物的关系永远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狼群只有把猎物捕获,才能吃饱肚子,使自己存活下去,所以,他们总是对猎物毫不留情。

在大自然中,狼群和猎物的关系永远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狼群只有把猎物捕获,才能吃饱肚子,使自己存活下去,因此狼群在战斗中总是十分凶残、十分狠毒,务必把猎物置于死地。他们总是对猎物毫不留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商人来说,市场竞争如同草原上的生存竞争一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对手抢先占据了市场,就意味着我方失去了一大片市场。对对手的姑息和纵容,就相当于对我方的破坏和自杀。正所谓“商场如战场”。

美国商人吉姆斯·林恩用了8年的时间,吞并了一个又一个对手,使自己奇迹般地迅速崛起,他的LTV公司成为全美最大的15家公司之一,公司的股票也由最初的每股20美元狂升到每股135美元。发行股票成功后,他就立刻用募集到的资金收购了一家公司,使自己公司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

林恩从这一行动中得到启示,认为自己公司的股票可以当成现金来使用,再发行股票,再募集资金,再去收购竞争对手的股权,然后把对方一口吞下,变成自己公司的一部分。

于是,他就接二连三地采取这种方式,陆续买下了阿提电子公司、迪姆克电子公司等多家公司。至此,每月的营业额高达2000万美元,他已拥有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实力。

他的野心更大了,手段也更凶狠了,接着他就把目光瞄准了休斯·福特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以制造飞机和导弹闻名于世,实力相当雄厚。他多方筹措资金,一方面和现有股东私下收购,另一方面又从股市直接公开收购,双管齐下,如愿以偿地取得了40%的股份,直接控制了这家公司。

他把这家公司改名为“林恩·迪姆克·福特公司”,举世闻名的LTV公司就这样诞生了。他的这种企业形式被人们称为“集团企业”,他则成为集团企业的代表人物。面对自己的不断壮大,敌人也在壮大、防备,甚至是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