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为什么不快乐——个人心态平衡宝典
7051600000020

第20章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4)

我们生活的蓝色的星球从何而来?我们人类又从何而来?这是人类的一个充满疑惑的、探索已久的问题,也是许多充满想像、充满传奇色彩的传说中屡屡涉及的问题。

《圣经》中对天、地和人类的起源的记载充满浪漫色彩。《创世纪》篇这样写道:

最初,上帝创造了天和地。那时地的形体混沌模糊,地上荒凉沉寂,周围一片黑暗。到处一片汪洋,上帝的灵就在水面上显现。上帝说道:“要有光啊!”于是出现了光,他认为光是美好的,就把光和暗分开了,并且称光为白昼,称暗为黑夜。第二天,上帝在大水中间造出了苍穹,把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天下边的大地上,另一部分变为云和雨,漂浮在天上。第三天,他把天下边的水汇拢在一起,于是有土地。上帝称大水汇聚的地方为海洋,称土地为陆地。他又创造了在大地上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可以结种子的植物和生果实的树木。第四天,他造了两个在空中发光的天体,大的在白昼发光、小的在夜晚发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用它们来分辨昼夜,标记季节和日月。上帝又在天空摆列了无数星星。第五天,上帝造出了海中的各种各样的鱼和滋生在水中的五彩缤纷的活物以及翱翔在大地上空的飞鸟。上帝赐福给它们,说道:“你们要滋长繁殖,充满海洋和天空。”第六天,他造出了牲畜、爬虫,以及生活在陆地上的其他动物。最后,他照自己的形象造出了人,叫他掌管大地和生长在大地上的万物。第七天,上帝干完了所有的工作,休息一天。他赐福给这第七天,定它为万世的节日。

关于人是怎样来到世间上的,《圣经·创世纪》中有生动逼真的描绘:

在东方的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平原上,上帝开辟了一个园子,这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上帝把亚当(字面的意思是“人”)安顿在园里,叫他培植树木,照管园子。伊甸园里生长着五花八门的赏心悦目并且结甜果供人食用的树木。伊甸园的正中有生命之树和知善恶树。园内有一条大河流过,它灌溉着园中的树木……

上帝允许亚当食用所有树上的果子,只有知善恶树除外,上帝不准他触动这棵树上的果子,否则就有生命危险。上帝知道,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生活是很枯燥的,于是就把在地上生活的各种野兽和其他爬虫都起了名字;但是他仍然感到孤寂,因为在他身边还没有一个和他一样的人同他作伴。

于是上帝趁亚当睡着的时候,从他身上取出一根肋骨,用这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后来亚当说:“她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她要称为妻子,因为她来自丈夫。因此男人要离开父亲和母亲,与妻子结合;夫妻两人要成为一体。”

当时亚当和他的妻子都是赤身裸体,但他们并不觉得羞耻。

在各种生物之中,蛇是最狡猾的。有一天它问那女人,为什么上帝禁止他们吃那善恶树上的果子,是因为怕人的眼睛会亮起来,那样就会像上帝一样能辨别好坏是非了。女人仔细端详了一下善恶树,看到那棵树和树上那些给人以智慧的果子长得非常可爱。于是她摘下一个禁果,把它吃了。然后又劝她丈夫吃了一个。然后,他们眼上的遮障落了下来,他们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赤身露体的。他们为自己裸身感到羞耻,就摘下无花果树的叶子遮体。

当上帝在乐园中散步的时候,亚当和妻子藏到树丛中去了。上帝问亚当:“你在哪里?”他回答说:“我在园里听到了你的脚步声,感到害怕,因为我光着身子啊,所以就躲了起来。”上帝又问道:“你光着身子,是谁告诉你的?莫非你吃了我禁止你吃的那棵树上的果子?”

亚当把过失推到妻子身上,而当上帝斥责那女人时,她又怪罪蛇诱惑她吃了禁果。上帝被蛇惹怒了,诅咒了它,叫它永世在地上爬行、吃土,并且与人结下不解之怨。上帝又命令那女人说,今后她生儿育女时要备受苦痛,对丈夫要百般顺从,因为丈夫是管辖她的。最后,上帝又安排了亚当的命运,由于他违犯了他的命令,那哺育他的大地将受到诅咒。“大地要为你生长出荆棘和蒺藜;你要吃田间的野草。你必须汗流满面才有粮食吃,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来自尘土,就仍要归回尘土!”

亚当给自己的妻子起名叫夏娃,因为她应当成为大地上他们之母。上帝又为他们用兽皮制作了衣服,遮蔽他们的身体。然后把他们逐出了伊甸园,因为上帝禁止他们再吃下生命树上的果子而长生不死。上帝又派了一位天使,手持一把喷发火焰的宝剑,把守乐园的大门。

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他们从天堂来到了尘世,过着凡夫俗子般的生活,繁衍着一代又一代子孙。

《圣经》这部充满神秘色彩的天书,就这样记叙了人类的来源。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是赤身裸体地来到世上的。尽管这种人类始祖起源之“根”的目的是宣扬上帝主宰人类的唯心主义货色,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所排斥,甚至也为不信仰上帝者所排斥,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老祖宗确确实实是身无丝线的来到人世的,最终也确确实实是赤身裸体归于尘土的。

一个能透视人生的人,可驾轻就熟地驾驭事物而不为事物所驾驭。他有敏锐的洞察力,对金钱、名利等等东西,都能从最深处加以剖析。他观察严谨,思考周密,推断明晰;仔细想一下,天下没有什么东西不是身外之物,所以他能在自己的一生中,静心而处,从容以对,自然能快乐无忧。愚人之所以挥不去烦恼、忧愁、苦痛,在于其被外物所迷惑,因而一遇到名利之事便撇不开,放不下,常常为欲望的不满足而受煎熬,那么,这样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因此,如果你真想活’得有滋有味,愉悦快乐,就学学那悟得透人生来去真相的智者吧。

《周纪》有个人物,名叫李克。此人曾为魏文侯相,助文侯富国强兵,修明法制。一天,文侯要选人担任相,把自己看中的魏成和翟璜两个人选提出来,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应该去谋划尊贵者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应该去考虑亲近者的事,臣是一个在野的人,实在不敢应命。”文侯说:“先生面临决定国家大事的时候,请不必谦让!”李克说:“君王只是没有详察罢了。在平时看他所亲近的人,得意时看他所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所举荐的人,失意时看他所不作的事,贫困时看他所不取用的是什么,从这五个方面观察就足以判断他们的优劣了,何必要我参与研究呢!”文侯道:“先生回家休息吧,我已定下任相的人选了。”

李克辞出,恰好遇见翟璜。翟璜说:“刚才听说君王见先生谈选人任相的事,结果如何呢?”李克说:“魏成。”翟璜变了脸色,生气地质问说:“防守西河的吴起,是臣推荐的。君王内心为邺县百姓忧虑,是臣推荐西门豹。君王准备攻打中山国,臣推荐乐羊。中山被占领后,未能选派出防守的人,臣推荐先生。君王的儿子没有师傅训导,臣推荐屈候鲋。凭着这些有眼可见有耳可听的事实,臣哪一点比魏成差!”李克说:“你当初把我李克推荐给君王,难道是要结党营私做大官吗?君王向我征询选谁为相的意见,我只作了请君王详察这样的回答。我之所以知道必定会任魏成为相,原因是魏成在自己薪俸的开支上,把十分之九用到了有关国家的事情上,只将十分之一用于他个人,因此从东方吸引来了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等贤者。这三位,君王都把他们视为老师;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君王只把他们用作臣子,你怎么能同魏成相比呢!”翟璜不安地后退了几步,向李克拜了两拜,说:“翟璜我是一个见识浅陋的人,讲话失礼,希望终生当你的弟子!”

这则故事所含的道理,至今也仍为实用。作为正人君子的李克,在位时一心辅佐文侯,为国家建功立业,功居榜首却从来不与其他大臣们比物欲争高低,因此深得文侯的喜爱和信任。李克下野后,文侯面临决定国家大事的时候,仍忘不了征求他的意见;而他,却总是不以个人利益为本,而以国家利益为重。他对魏成的评价,尽管讲得不够全面,但他特别强调其不视俸禄为私产的贤明以及在招纳人才上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应该说是抓住了其人的根本,即使在今天,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根本去评价别人,也是非常得体的。与李克美德相悖的翟璜,总觉得自己有很多长处,很大功劳,相的位子非他莫属。他得知文侯见李克谈选人任相的事,便急于探听消息,落选后心有不甘,要与魏成一比高低,总觉得自己要高人一等,不当相有失公平。这种现象古代有,现代社会也可谓司空见惯。

12.别总得陇望蜀,否则只能把

自己引入地狱之门

“得陇望蜀”是人们熟悉的一句成语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其原文是:“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它的本意就是讲已经取得了陇右,还想进攻西蜀,可谓不知满足啊!后来,人们便用“得陇望蜀”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真可称得上形象贴切。

这层道理,在《伊索寓言》中也讲得很透彻:“有些人因为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人的贪欲,尤其是对权力的贪欲,是永无休止的。人未踏人仕途时想当官,当了科长思处长,可当了处长之后呢,会想厅长,厅长之后,会想副省级,得到副省级之后又会考虑更高的头衔。

这就是人的贪欲。有人说,得陇望蜀是人的天性。这种看法,似乎无可挑剔,但为人处事,总在意得陇望蜀,不在乎从心底戒除贪权,一味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爬到一定的官位,戴上一定的乌纱帽后,仍然不满足,还想尝试新的官位,拥有不曾拥有的权力,那么到头来,只会被权力斗争弄得疲惫不堪。

对中国古代史通晓的人都知道,在汉桓帝时期,梁冀权倾朝野,专权弄权,飞扬跋扈,不仅对反对他的大臣加以迫害,而且连同他意见相悖的皇帝也不放过。据史书记载,八岁即位的质帝年幼但聪明过人,曾经因为在群臣朝见的时候,注视梁冀,说这是蛮横霸道的将军!,梁冀听说后,对质帝非常痛恨。闫六月甲申(初一),梁冀派人传召太尉李固。李固来到质帝面前,询问皇帝得病的原因,质帝还能讲话,说:吃了汤饼,现在肚子胀闷,得到水喝大概还能活命。当时,梁冀却反对说:恐怕会吐,不能喝水。话未说完质帝就死去了。李固伏倒在质帝身上恸哭流涕,然后追究调查侍臣的罪过。梁冀毒死质帝的事被泄露,对李固极为怀恨。

质帝死,梁冀与梁太后狼狈为奸,为控制朝政,立15岁的刘志为帝,史称桓帝。梁太后继续临朝摄政,实际上真正大权仍在梁冀手中,桓帝成了梁冀的傀儡。迫于无奈,桓帝将梁冀、梁太后之妹立为皇后,李固等忠臣均被免职,不久李固等被梁冀诬陷而死。粱冀凭借着两个妹妹,越发肆无忌惮,百官的提拔升迁,都必须先到梁冀家谢恩。但梁冀这一专权的局面,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安和恐慌,也使得不少清流人士尖锐地抨击时政,给桓帝极大的打击。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太后、梁后相继去世。桓帝对梁冀擅权本早就反感,于是终于决断,于此年八月诛除了梁冀及其党羽300余人。

梁冀贪心不已,争权夺利的行径,以贪权、篡权始,也以专权弄权终。对这种结局,北宋的思想家、史学家司马光曾经指出:“为人生之大害者,欲壑矣!”成为人生最大祸害的,无非是欲壑难填了。此中道理,在今天已人所共知。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仍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热衷于名利,处心积虑地争权夺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人不仅失去人生的乐趣,在企盼、争斗的煎熬中度过一生,而且必定会为自己的将来埋下祸根。

陈毅元帅曾经语重心长地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不伸手,意味着心灵的自由和满足,自由和满足代表幸福快乐。

伸手,意味着心灵的私欲和贪婪,浮躁和贪婪代表着苦海无边。

不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洗涤,一味地攀登高峰,其结果不是上天堂,而是把自己坠入苦海。

人不贪,苦痛烟消云散,祸患、灾难不能近身,幸福、快乐不召而至。

假如你领悟了这样的处世原则,生活中就会充满阳光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