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为什么不快乐——个人心态平衡宝典
7051600000003

第3章 你过得快乐吗(2)

从认知的角度看,自卑感主要源于不合理的比较。自卑的人往往过低地估计自己,过分看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同时,忽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而对他人总是过高的估计,对困难的难度也总是高估。通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与自卑有关的不合理信念的群集主要有下列几句:

我这样无能,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我相貌平平,自然没有人会喜欢我。

和别人比起来,我简直无可取之处。

像我这样的人,做什么都一事无成。

要克服自卑,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古希腊人曾把“能认识自己”看做是人的最高境界。阿波罗神殿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要认识你自己。”克服自卑,还要愉快地接受自己。人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带有情感态度,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即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满意还是失望。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排斥还是接纳。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对自己采取接纳的态度。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接受,不能埋怨自己。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君子能自我悦纳,心情开朗,而小人则不能接纳自己,常常自苦、自惭、自卑、自惑乃至自毁。悦纳自己是一种心理状态,与客观环境并不完全相关。

有些人虽然有生理缺陷,但并不悲观绝望。有些人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但却不喜欢自己;有些人并没有多少家产,却知足常乐;有些人有钱有势,却厌倦了生活。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都有不足之处。但有的人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后,心理就蒙上阴影,背上包袱,连自己的闪光点也看不到了。于是本应该成为自己优势的却被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所压垮,自身的潜能与智慧被自身的虚弱与拒绝所埋没。当然,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能悦纳自己就不能成功。自卑者有时也能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时机,但总以为这些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而不敢与之竞争,从而为自己设置了前进的障碍。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句谚语:“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你跪着。”

自卑的反义词是自信,科学家们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也只不过是使用了脑部潜能的1/10。可见,人人都可以有极优秀的表现,但必须有信心。有了强烈的自信心,无论你想干什么,都会有希望。怎样培养自信心呢?

首先划好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要以为自己是超人,什么事都能干,天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为逞一时之能,做事不计后果,都想自己一一完成。这样,由于力所不及就会在屡次失败后丧失信心。你应该划好自己的能力范围,估计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完成哪些事情,然后再全力以赴。这样做事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其次,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你的长处是什么?你的优点有哪些?你要好好思考,对自己有客观全面的认识。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坚持每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也要锲而不舍。发挥所长,工作自然会成绩不凡。而自己的成绩不论大小,都能增强你的自信心。

最后,要自我欣赏与自我激励。把你曾经妥善完成的工作或骄傲的成就,一一列出来,经常拿来自我欣赏。这时,你将发觉自己突然干劲十足,确信自己办事能力胜人一筹。与欣赏你的朋友保持紧密联络,要善于结识那些懂得欣赏你的朋友,与他们分享你的快乐。由于他们了解你,对你充满信心,一旦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时,他们就会有针对性地开导你,使你不至于失去把事情完成的决心。

5.你时常有挫折感吗

挫折的含义包括两方面,第一,指个体动机性行为(有目的活动)受阻碍或干扰的情境;第二,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中所产生的困惑、恐惧、焦虑等心理状态。大部分都希望不经受挫折或尽可能少经受挫折,但是适当的挫折经历对人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挫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许多杰出人物都经历过无数的挫折。有人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用尽千方万计,走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挫折对于成功者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许多教育家提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现在有一些人太脆弱,与经历的挫折太少有关。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人,对辛苦特别敏感害怕。

人生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遇到挫折,有的人整日沉沦,而有的人却把挫折、困难当作前进的阶梯。不同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同。影响承受挫折的因素主要有自身条件、生活经历、知识结构与认知评价等。现代人处世的关键是面对挫折要有一些解脱方法。

解脱就是换个角度来对待问题。从更远大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它做出全面的理解,以求跳出原有的圈子,使自己的精神摆脱枷锁,以便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对解脱最好的解释。马丢了,从眼前利益来看,这是坏事,但你怎么能断定它不是一件好事呢?马如果不丢,因为他儿子总喜欢去骑马,结果就可能把腿摔断了。记得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江边的船马上就要开了,岸边来了两个挑担子的人,都急着要上船,同时来到跳板口上,争着要先上,各不相让。结果船开了,谁也没上去。两人大怒,手持扁担准备打架。忽然听到人们呼救声,二人回头看时,只见那只船不知出了什么事故,正在下沉。这二人惊愕之余,彼此紧紧抱在了一起,感谢对方救了自己一命。下围棋也常出现这样的局面:你在一个小范围内被对手重重包围,眼看就要失败,但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形势却对你有利。

不幸中的万幸,万幸中的有幸,也是一条解脱之路。注意看到自己占优势的一面,这也是精神愉快的原因之一。工作之中遇到一些挫折,心情忧郁,可是回到家里,看到一家人欢聚一堂,大家身体都健康,再想到邻居家有一心脏病患者,你对比一下,就能体会到自己所遇到的区区小事,实在微不足道。应该看到自己正生活在极大的幸福之中,应该多去关心一下邻居才是。

解脱还不仅仅是消极的自我安慰或退一步想,它还有更重要的、积极的方面。我们的很多烦恼都是因为自己心胸狭窄,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只看到周围的几个人、几件事,而没有从更大的、更长远的利益来想。于是许多纪律、约束、规定都引起反感,许多人许多事自己都深恶痛绝、感到厌恶。受到一点损失,就耿耿于怀,斤斤计较,看起来很精明,实际看重的只是芝麻,而忽略了西瓜。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弄得心神不宁,浪费了大量的精力,而原则上的大事却被抛于脑后。积极的解脱是把长远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不计较那些芝麻小事,抛开那些微不足道的烦恼,为长远利益而全神贯注地去追求自己坚定远大的目标。

在挫折面前,你不妨记住《伊索寓言》中这样一个故事:有只狐狸原想找些可口的食物,却苦寻而不得,只找到一些酸柠檬,这实在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但它却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所渴望的。”

这种不说自己起初想得到而得不到的是什么东西,有多么不好,却百般强调自己已经得到东西的优点,借此减轻内心的失望与痛苦,这被称为“甜柠檬作用”。“甜柠檬作用”的特点是,不要太注重原先预定的目标与结果,夸大现得利益的好处,减少或否定它的不足之处,以减轻实现不了预定目标时的失望程度。

6.你为什么总感到紧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一些棘手的事情称为“头痛的问题”。这是因为,遇到这些事情,往往让人大伤脑筋,引起忧虑、烦躁、紧张等消极情绪。处于这种情绪状态时,人们总是眉头紧锁,头颈部的肌肉也被拉紧,呈现收缩状态,甚至引起痉挛。由于肌肉对疼痛极其敏感,于是便引起头痛。如果情绪一直低落,头颈肌肉经常处于高度收缩状态,时间久了,头痛就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医学上把这种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头痛,称为情绪性头痛或紧张性头痛。

一位推销员问:“实行业务承包之后,需要做的事情日益增多,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行情变化太快,要完成承包任务只有到处跑,到处说好话,到处找机会,有时甚至忘记吃饭、睡觉,一个星期下来,觉得紧张不安,精疲力竭,头痛得要命,似乎快要垮了,我该怎么办呢?”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紧张、不安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时间短、任务重,引起心理紧张;第二是心理的易感性,将紧张程度夸大;第三是生理基础不实,例如营养不足等。这位推销员所说的时常忘记吃饭睡觉,既是紧张的结果,又是它的原因。也就是说,不吃饭让他难以完成紧张的工作任务,并且将不甚紧张的事情也体验为紧张。从这个角度看,吃好饭对于消除紧张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人营养供应充足,体力充沛,同时也让人觉得精力十足,充满自信,知道自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从而减少紧张。所以,不论是工作多忙,都应该按规定时间吃饭。实在不想吃,也应该逼迫自己去吃,或者买些喜欢吃的东西,让自己有充足的体能和充沛的精力,这样可能就不会头疼了。

上述因紧张而引起的头痛现象非常普遍,有人估计占所有头痛患者的90%左右。对于这种由情绪失调导致的头痛,祖国医学把它归人内伤头痛的范围,因为它与伤风感冒以及其他传染疾病所引发的头痛截然不同。情绪性头痛说发就发,说停就停,像风一样的反复无常,变化很快,因此称为头风痛。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七情不调是引起头风痛的重要原因。例如曹操的头风痛就是由恐惧的情绪引起的。《三国演义》有一段形象的描述。曹操自从埋葬关公以后,每夜合眼便看见关公,使他惊恐不安。为了求得安宁,避免行宫旧殿的“妖魔”,于是决定重新建造新的宫殿。谁知当他用佩剑去砍一株长了近百年的老梨树时,怪事发生了:他一剑劈下去,鲜血四溅。曹操大惊,当晚睡卧不安,只好坐在殿中,靠着茶几打了一会瞌睡,忽然看见那个“梨树神”穿着破旧的衣服,举起宝剑向他砍来。曹操吓得大叫一声,惊醒之后,立刻感到“头脑疼痛难以忍受”。从此以后,经常发作,十分痛苦。以后又遇到几次惊骇,病势更重,终于死亡。这个故事虽然带有艺术夸张的色彩,但却说明了一个医学道理:强烈紧张的情绪,容易引起剧烈的头痛。

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紧张情绪呢?我们还是通过下面两个案例分析,对症下药。

一位科研人员十分痛苦地说:“为了尽早完成科研项目,我几乎牺牲了一切休息时间,甚至一整天都不吃饭、睡觉。全身肌肉也像战场上的士兵一样,紧张得无法形容,微微颤抖。至于情绪,那就更紧张,像一张弓绷紧了弦。在这种条件下,怎样才能消除或缓解紧张呢?”

要消除这种情况,心理学告诉我们,方法之一是保持身体和肌肉放松。要知道,人的情绪与身体是密切相关的,情绪紧张往往伴随生理的,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引起肌肉和其他生理器官的紧张。因此放松肌肉和身体,可以有效地缓冲情绪紧张。当你感到劳累,身体变得僵硬,拳头不自然地紧握起来时,应该静下心来坐在沙发上养养神,或者做一做放松操,也可以泡会儿热水澡,这样你会感到全身放松、肌肉舒展,情绪也会随之舒畅起来。

有的人在面试时总感到紧张,手脚僵硬,不知该放在哪里,也不知道该怎样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四肢和手脚都是缓和紧张的身体部位,如果让它们僵滞不动,就失去了这种功能。而要缓和紧张,有必要让它们适量地活动。你在上学时可能注意到,有的老师常常不知不觉中拿根粉笔往讲桌上摔。有的青年人谈对象,常常用手抚摩自己的辫梢;有的运动员在比赛之前,一个劲地往墙角踢球。这些手脚动作,都是为了缓冲内心的紧张。知道了这个道理,你在应聘面试过程中,就可以手里拿个小东西,可以是证件、笔记本等,时不时摆弄几下,这比僵化不动的效果好得多。

7.你为什么要厌烦自己呢

厌烦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根据厌烦的对象来划分,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对世界厌烦,对周围的人厌烦,还有最值得注意的一种——对自己厌烦。对自己厌烦有两个因素:一是不明确自己在追求什么;二是不知道自己追求的值得不值得。心理学家荣格曾明确地指出:在他的病人中,有1/3的病人得的并不是医学上可以确定的疾病,而是由于他们觉得生命没有意义,觉得生命终究是由虚无的梦幻所构成的。这也是现代人的普遍病症。

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目标。在没有实现目标之前,充满期望与焦虑;实现之后,又毫无感觉,好像那不是我所要的,然后再设定新的目标,继续做这种游戏。结果,人生成为一个不断追求虚幻目标的过程。这样的生命有价值吗?人们之所以对生命感到厌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主要是没有明确下面三个问题:第一,我在哪里?第二,我是谁?第三,我要干什么?而这三个问题又是相辅相成的,下面的一些分析或者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

(1)“我在哪里”。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考虑:生活空间与生命空间。由心理活动所造成的生活空间,可以使我们打破生存空间的限制,有人虽然处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但是他的思想可以通过回忆,回到昔日美好的世界;可以通过读书刊、看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可以设想光明的未来。如此一来,眼前的处境就比较容易接受了。他还可以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从旅游到下棋、赛球,借此开阔心胸,调适情绪。生命空间则是我们给自己的终极定位。其前提是,认清自己的“终极关怀”。世上有许多事值得我们关怀,但并非每一件事都是根本的。为何对自己厌烦?主要原因是我们常给自己提供一些刺激的东西,以致总觉得自己的付出太不值得。

通过上述对生活空间、生命空间的理解,我们现在就可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了。很容易看出,在生命空间为自己定位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人生才能找到重心,也才能真正安顿自己。

(2)“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事实上,希腊戴尔菲神殿里郑重刻下“认识你自己”这几个字,绝不是偶然的,因为能够认识自己的人实在少得可怜。许多人都觉得,自己在生活中好像披着外壳或带着枷锁,想说的不能说,想做的不能做,相反,不想说的却不得不说。但是人们一旦遇到了界限情况,没有任何逃避或退缩的余地时,他就会坦率地面对自己的真相,做一个深刻的反省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