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塔木德大智慧全集
7052300000027

第27章 逆境求财

要从容乐观地应对逆境中的风险与挑战,并从中寻觅发财的良机。

——《塔木德》

长期在逆境中生存的民族经历让犹太人习惯于在逆境和困难面前保持从容镇静的心态,甚至于可以在险象环生,前途未卜的危急关头豁达乐观;而作为成功的犹太人,他们甚至把逆境也当成是他们成功的机会。

1.从穷困潦倒的犹太乞丐到亿万富豪

在犹太人看来,逆境里也隐藏着许多发财的机会,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逆境求财也是犹太商人赚钱的智慧。

欧斯·爱·哈同(1849—1931)1849年生于伊拉克巴格达。父亲爱隆·哈同是当地英国资本沙逊洋行的小职员,1854年调往印度孟买的总行工作,全家也随父迁居。爱·哈同排行老三。1873年,24岁的爱·哈同从孟买到香港谋职,在老沙逊洋行当了两个多月的勤杂工,然后又到上海的老沙逊洋行当门房。

哈同是靠“两土”起家的,这“两土”一为土地,二为烟土。土地和烟土在旧上海是两样利润丰厚的大宗商品。烟土的利润正常情况下为30%左右,而上海的土地则利润更高。不过,当时上海外商做这两宗生意的多的是,而像哈同这样由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成百万富翁的,则仅此一人。

1883年,中法战争全面爆发后,法国军队分海、陆两路进攻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租界,特别是法国租界内的外国侨民,非常恐慌,纷纷外逃。

老沙逊洋行的老板,面对这样一片混乱状况,也慌了手脚,在外逃与滞留之间犹豫不决,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哈同这时已担任该洋行的地产部主管之职,见此便向老板献策。

哈同提出,清政府早已昏庸无能,也奈何不了法国,因此情况只会向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所以,紧张局势不会持续多长时间,上海的市面很快就会重新繁荣,现在人心不定,地价暴跌,倒反是低价购进地皮的大好机会,所以,他劝老板大批购买地皮,多造房屋。

老板接受了哈同的意见,照此办理。中外商人见老沙逊洋行的这番举动,也渐渐定下心来。不久,中法战争结束,法国殖民势力进一步渗透入中国领土,这样不仅迁出租界的人回来了,而且还涌进了更多的侨民。于是房地产价格连连猛涨,老沙逊洋行仅这段时间里的房地产获利就高达500多万两银元。而哈同自己也通过这期间低价购进的地产价格猛涨,而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

1908年,哈同的鸦片生意也抓住了这样一次投机机会。该年1月1日,英国政府同意与清政府的外务部订立一项试办禁烟的协约,规定“印度鸦片输入中国,以最近5年(1901—1905)平均额51000箱为准。自光绪三十四年起(1908年),每年递减十分之一,以10年绝灭。”同时,清政府在国内厉行禁令,上海道台贴出布告,要求协同查禁租界内的烟馆。一时间禁烟声浪迭起,清政府似乎动起真格了。

于是鸦片商们纷纷抛出自己的鸦片,惟恐大盘狂跌亏了老本。但哈同却逆而行之,不但留下了自己的鸦片,还趁机大量买入。

没有多久,清政府的禁烟令在列强的干扰下,实际成为一纸空文,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有头无尾,不了了之。租界内的鸦片需要量急剧增加,价格随行就市,一路疯涨,最走俏的印度烟土价格几乎同黄金相等。

仅仅这一次,哈同烟土上市就取得了几百万两银子的暴利。

哈同知道在当时国际政治格局下,清政府已是空架子一个,所以才敢于在别人看来不好的形势下,他坚持看好,并乘机低价购进,结果又让他成功了。

哈同的作为或许给了我们一种投机取巧,侥幸得逞的感觉。但实际上,他正是凭着自己灵敏的预见能力,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下开展他的投机活动的。作为商人,我们不应该去苛责他手段是否有违其他人的尊严和利益,他剥削了中国人民,于感情而言,我们无法接受他;但是,他在那样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确实表达出了一个商人面对风险时的乐观心态和进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