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缺失的心理教育课
7054200000004

第4章 认识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3)

14.升华。人原有的行动或欲望如果直接表现出来,可能会受到处罚或产生不良后果,从而不能直接表现。如果能将这些行动或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建设性,有利于社会和本人,这便是升华作用。例如,一位具有强烈的嫉妒心的人,理智又不允许他表现出嫉妒别人的成就,于是他发奋学习,成绩超过别人。这对于社会和他本人均有积极意义。

15.幽默。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不幸有位脾气暴躁的夫人。有一次,当他在跟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时,忽然听到叫骂声,紧接着他的夫人担一桶水过来,往他身上一泼,弄得他全身都湿透了,在场的人都很尴尬。可是苏格拉底只是一笑,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本来很难为情的场合,经此幽默也就将事情化解了。

幽默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的形式,是较高级的实用方法之一。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常可以用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心理防御机制有上、中、下“三策”,分别是积极的、消极的和中庸的。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退行、投射、转移(迁怒);中庸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仿同、隔离、幻想、合理化、摄入、反向、抵消、否定;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补偿、升华、幽默、转移。

7.应当筑起一道怎样的心墙

教孩子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7.1

运用“补偿”,弥补缺陷

补偿,既是阿德勒自卑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方法。作为心理防御机制,补偿主要指身体缺陷的补偿;能力缺陷的补偿;社会缺陷的补偿(包括社会评价的缺陷、社会地位的缺陷等);心理缺陷补偿等诸多方面。通过补偿达到某种现实的平衡,进而调节心理状态,最终获得心理的宽慰与平衡。

身体缺陷的补偿

河北邯郸的郭晖,12岁时因误诊延误治疗时间而导致高位截瘫。她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在读博士生。23年来,她靠着惊人的毅力不仅在病床和轮椅上完成了小学到硕士的学习,还掌握了4门外语。2003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读博。这是用“惊人的毅力”补偿了“高位截瘫”的身体缺陷,获得了与健全人同样的成绩,同时把心理失衡成功地转化为平衡。

能力缺陷的补偿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希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精通数学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

“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是以摇头告诉对方一一他似乎一无所长,连一点儿优点也找不出来。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写下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于找一份糊口的工作。”字写得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数年后,青年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如今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大仲马在数学、历史、地理、法律等方面的能力都较为低下,但是他却用他的文字能力补偿了他其他方面能力的不足,赢得了生活,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社会评价和地位缺陷的补偿

河南舞阳县的魏宏远,身高150厘米,10多年前为了生活他修家电,种蘑菇,到街头摆摊,处于社会的底层。这时,他可以选择认命,也可以选择补偿。他选择了后者,先后考上了兰州大学本科,复旦大学硕士、博士。毕业后成为兰州大学的一名教师,除了获得优越的物质生活、较高的社会地位之外,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复旦大学的陈广宏教授是这样评价他的门生的:“他献身学术的志向坚定,知识结构的自我完善能力与研究能力皆相当突出,故必将成为一名有良好发展前途的学者。”

7.2

运用升华,平衡心态

“我嫉妒我们班的班长,成绩总是第一,女同学总是围着他转。”“我长大后一定要娶一个漂亮的女孩。”“我长大后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地方,拿绿卡,成为一个美国公民。”

小时候,有不少人会有这种念头,但又总觉得这种想法是坏的、难以启齿的。别人一定会说他是“嫉妒鬼”、“色鬼”、“不爱国”……所以,他就暗自下决心,提升自己。提高各科成绩,考上好的中学、好的大学,最终实现这一目标,达到心理平衡。这种称之为自我“升华”的心理防御机制结果是好的,可以培养和鼓励人们。

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英雄豪杰,自小就因为各种原因而暗下决心“升华”自己,最终千古传诵。

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通过这件事,文天祥明白地位卑微就会被人看轻。他想:我唯有努力学习,才可以金榜题名,才不会被别人看轻自己。一种为了不被人“看轻自己”的力量让文天祥的地位最终得以“升华”。

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之间的矛盾,面对一再地羞辱,也一直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收之为徒免费授课。陈平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7.3

运用幽默化解冲突

一个4岁的孩子因为痴迷于武侠电视剧天天打打杀杀的,父亲很是担心。一天,孩子又在商店里看中了一支新式玩具步枪,缠着父亲要买,而家里的武器玩具早就堆积如山。这位父亲说:“儿子,你的‘军费’开支也太大了,现在是和平时期,咱们裁减点儿‘军费’如何?”儿子“扑哧”一声笑了,从此再也没有纠缠父亲买武器玩具。

幽默,作为心理防御机制起到了化解矛盾与冲突的作用。孩子要买玩具步枪,父亲不想买,就是矛盾。结果,孩子没买到玩具步枪,也没有苦恼、生气,这些矛盾的化解与孩子心理的平衡显然源自幽默。

幽默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世界上有人拒绝痛苦,有人拒绝忧伤,但绝不会有人拒绝幽默。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如果经常能想到“寓教于乐”,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转变的。幽默表面上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实际上它体现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执著,反映了教育的人文本质。

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其心理基础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曾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幽默还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与痛苦,舒缓紧张气氛,更能带给自己和别人喜悦和希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呢?

父母首先应该是幽默的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在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许多特点在孩子的身上都得到再现。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为人父母者首先要看看自己是否也需要培养幽默感。最起码,要能真正欣赏幽默。

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宽容地面对人和事。乐观、宽容是幽默的精髓。要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最重要的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站在孩子这一边,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要帮助孩子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保持乐观。

热爱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生活无处不存在幽默,只缺乏发现幽默的眼睛。引导孩子用心去观察,感悟生活,培养对事物的洞察力,用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不因循守旧,是提高幽默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幽默其实就是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质,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使人们产生轻松的感觉。

适当的自嘲也是幽默。真正幽默的人不怕被人嘲笑,而且非常善于自嘲,而这种自嘲实际上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