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最喜欢追这样的男人:优秀男人必修的12堂课
7056800000023

第23章 相机行事待时而动,男人都是抓机会的高手(2)

面对种种困难,橙尾四兄弟并没有屈服、气馁,他们仍然在寻找着声空的秘密武器。最后,他们选择了继续开发新产品,并积蓄自己的力量,以此来对付声空公司的竞争思路。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电子技术研究部,在1965年“卡西欧81型”、“卡西欧电晶体计算机001型”先后试销,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这次试销的成功,增强了橙尾公司上下的信心,也鼓足了与声空公司较量的勇气。

橙尾公司始终没有放松新产品的开发。1964年7月,他们按照国际商用规格开发新产品“卡西欧101型”计算机,此举使他们悄悄地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及澳大利亚成立经销处,在瑞士还专门成立了橙尾公司驻欧洲办事处,自此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销售卡西欧计算机。

俗话说,谁笑在最后谁就笑得最甜,经过10余年的激烈竞争,到了1975年,橙尾公司终于以高质量、低价格为手段,打败了日本的数10家计算机公司。然而,市场经济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到了1977年,第二次竞争浪潮再次袭卷橙尾公司,营业额和利润呈直线下降的趋势。但在这种情况下,橙尾兄弟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竞争思路,旋即开发出“迷你卡门”微型计算机,并以物美价廉的策略制胜,短短3个月内就售出了30万台。通过这个行为,橙尾公司在竞争中又占据了优势地位。但他们并没有自满停止,而是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并销往各大洲,到了1984年,橙尾公司已成为拥有员工2500多人。资金到1000多亿日元,年销售额近2000亿日元的世界电子企业的“巨人”。

橙尾公司的成功。就在于橙尾四兄弟在发现了他们赖以成功的制胜原则——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来取胜后始终坚持这个原则不放,通过不断改进、开发自己的产品,才能取得如今的地位。无独有偶,另外一个电子领域的老大的成功也是如此。

只要提到BP机和大哥大,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摩托罗拉,保罗·高尔文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和缔造者。成功后的高尔文,常有人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每当这时,高尔文就会向对方讲起自己小时候卖爆米花的故事。

高尔文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户平民家庭。十岁那年,高尔文在一个名叫哈佛的小镇上念书。哈佛镇当时是铁路交叉点,火车一般总要停留在这儿加煤加水,于是,许多孩子便趁机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一个个获利颇丰。

高尔文也感到在车站上卖爆米花是个不错的买卖,于是,在课余他也加入了卖爆米花的行列。为了争夺顾客,孩子们常常会爆发一些“战事”。但每当“战火”烧到高尔文身上时,他总是能很快与对方取得和解,因为他常常告诫对方:“如果我们这样搞下去,谁也做不成生意了。”

除了到车上叫卖,高尔文还想了许多办法来增加爆米花的销量。他搞丁一个爆米花摊床,用车推到火车站或马路上叫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1910年,哈佛镇下了场大雪,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被大雪封在了这里。高尔文就趁机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车上去卖,三明治做得并不太好,但饥饿的乘客们仍抢着购买。高尔文也并没有趁机敲竹杠,三明治很快就卖完了。事后。高尔文一算账惊喜地发现,这让他发了一笔小财。

夏天到来后,高尔文又搞了一种新产品,他设计了一个半月彤的箱子,用吊带挎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丰加仑冰淇淋,箱边上则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后拿到火车上去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欢迎,生意更是非常火暴。

在火车上做买卖很快成了一个大热门,不但镇上的被子们纷纷加入竞争行列,而且铁路沿线其他村镇的孩子也纷纷效仿。高尔文隐隐感到这种混乱局面不会维持太久,于是便在赚了一笔钱后果断退出了竞争。不出所料,不久之后,车站就贴出通告,禁止一切人进入车站和在火车上做买卖。

正是这次卖爆米花的经历,培养了保罗·高尔文对市场动态敏锐的把握能力,也成了他日后经营生涯中赖以制胜的法宝。在以后的岁月中,每当某些产品或销售进行不下去时,高尔文就会向他的同事们讲述这个“卖爆米花的故事。”

努力获得你梦寐以求的东西

“好”男人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你必须为了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付出努力,因为这世上没有什么能不劳而获,一旦认准了目标就必须立即行动,而且有时还要“多走些路”,通过克里曼特·斯递自述的亲身经历就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一个晚上,我正在墨西哥城访问弗兰克和克劳迪娅夫妇。克劳迪娅谈到:“我盼望我们在加丁区能够有一所房子。”(加丁区是这个美丽的城市中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你们为什么还没有呢?”我问。弗兰克笑着答道:“我们没有这笔钱。”

“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么,那还有什么问题呢?”我问道,未等回答,我又提出一个问题:“顺便说一下,你是否读过一本激励自己的励志书?”

“没有。”这是目答。

于是我就告诉他们一些人的经历,这些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读了一些励志书,听从书中的意见,然后就付诸行动。我甚至告诉他几年前我以自己的条件——首次付款为1500美元的分期付款——购买了一套价值30000美元的新房子以及怎样如期付清的房款。同时,我还答应送给他们一册我推荐的书。

弗兰克和克劳迪娅正是因为这件事而下定了决心。

就在这一年的12月,当我正在我的书房里学习时,我接到克劳迪娅打采的电话,她说:“我们刚刚从墨西哥城来到美国,弗兰克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谢你。”

“感谢我,为什么?”

“我们感谢你,因为我们在加丁区买了一所新房子。”

几天后在吃饭时,克劳迪娅解释道:“在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弗兰克和我正在家里休息。有几位从美国采的朋友打电话来,让我们用汽车把他们达到加丁区去。

“恰好那时我们两个人都相当疲乏。此外,我们在本周早些时候已进过他们到那里。弗兰克正准备说‘请原谅’,这时这本书上的一句话闪现于他的心中——多走些路。”

“当我用汽车送他们通过这人造的天堂时,我突然看见了我梦想的房子——甚至还有我所渴望的游泳池。”

“弗兰克买了它。”

弗兰克说:“你可能很想知道:虽然这个房产的价值超过千万比索,而我的存款只有5000比索。但我们住在加丁区新居的费用却比住在旧居的费用还要少些。”

“这是为什么呢?”

“唔,我们买了两套房间,它们在财产上相当于一所房子。我们将其中的一套租了出去,那套房间的租垒足以偿付整个房产的分期付款。”

这个故事并不十分惊人。一个家庭买了两套房间,出租一套房间,自住另一套房间,这是很普通的事情。但使人吃惊的是,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只要弄懂并能应用某些成功的原则,他就很容易地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

你是否也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呢?那么就去为它付出努力吧。

机会的流失往往在反复考虑之间

机会的流失往往就在反复考虑中,所以,当机会来临时,你便应打开大门去迎接,以免稍有迟疑使你丧失即将到手的机会。

每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在斟酌得失之间,恐惧便会在“好”男人的内心里悄然出现,毕竟他们现在拥有的来之不易,他们不想因为自己一个错误的决定而放弃,但同时机会也让他心动不已,唯恐错失机会而失败。其实,这种反复的思量正是阻挠你成功的障碍,这虽然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变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便会慢慢累积扩大,当它爬满你的心。且进而侵蚀你的骨髓时,就难以救治。如果你正抱持着维持现状较轻松愉快的观念,也应早日医治,阻止病菌继续蔓延,从而将残留在体内的病原完全根除,以免到头来后悔不已!

至于消除恐惧的方法,除了从正面迎击,别无他法。因为恐惧一旦被姑息,便会常留在你的身边,直到把机会从你身边逼走。因此,为了能获得机会,就必须先消除恐惧。完成这个步骤,接下来就会有忙不完的工作迎面而来,数量多得使你不得不从中选择,更会让你没有时间去考虑害怕或是恐惧的问题。

有时候,机会来得太急,反而使人心生犹豫,不知该不该接受。因此,任何人平时都应养成主动接受挑战的习惯。若有在众人面前表演或发表意见的机会,就应尽量掌握,一方面是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一方面则是训练自己的胆识。

当公司委派你担任更重要的职位。负责更艰难的工作时,你就应毫不犹豫地一肩扛下。如果该职位被分发到离家300公里的地方,为了它,你必须抛弃妻子、儿女,以及向来熟悉的环境。此时,你也应毫不犹豫地答应,而不要反复思虑。

因为,成功的机会的流失往往就在这你的反复考虑之间,所以,一旦真正的机会来临时,你就应立即打开大门迎接,以免稍有迟疑使你丧失即将到手的机会。

有机会而不去把握,你便永远不知道在前面等待你的会是什么样的好运。

见缝一定要插针

培根说过:“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没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它的秃头了。”机会只敲一次门。成功者善于抓住每次机会,充分施展才能,所以才能最终成功,获得命运女神的垂青。

某地发生水灾,整个乡村都难逃厄运。许多村民纷纷逃生,一位上帝的虔诚信徒爬到屋顶上去,等待上帝的拯救。不久,大水浸过屋顶,刚好有只木舟经过,船上的人要带他逃生。这位信徒却胸有成竹地说:“不用啦,上帝会救我的!”木舟就离他而去。

片刻之间,河水已浸到他的膝盖。刚巧,有艘汽艇经过,拯救尚未逃生者。这位信徒则说:“不必啦,上帝一定会救我的。”汽艇只好到他处进行拯救工作。

半刻钟之后,洪水高涨,已至信徒的肩膀。此时,有架直升机放下软梯来拯救他。他死也不肯上机,说:“别担心我啦,上帝会救我的!”直升机也只好离去。

最后,水继续高涨,这位信徒被淹死了。

死后,信徒升上了天堂,遇到上帝后他大骂:“平日我诚心祈祷您。您却见死不救。算我瞎了眼啦。”

上帝听后叫了起来:“你还要我怎样?我已经给你派去了两条船和一架飞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

在商业活动中,如果你能在时机来临之前就识别它,在它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那么,幸运之神就降临了。

商场上的幸运和倒霉往往与利用时机有关,有些人在时机失去之后才顿足扼腕,那么他便注定只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而有些人明白时机稍纵即逝,因而能及时把握,所以,他的一生都仿佛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人不能够有这种“完美的墙”的思想,因为完美主义会让我们在做不到的时候,就自卑,就看扁自己,就容易放弃自己。因此我们主张:

(1)在行动之前,你首先要冷静地思考,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思考主题和问题。

(2)一旦做好心理准备,就要立刻去行动,迟疑是最大的禁忌!

(3)不要要求自己十全十美,不论怎样,每天一定要有规则地、持续工作。

(4)不要浪费时间。现在就是工作的最好时机。不要常常说明天,或下个星期,而是把握现在。

(5)要有远见、有计划性地工作,搜集对将来有用的情报,一点一滴地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