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使用学习用品要节约,一张纸写错了字,擦掉还可以用;生活上也要讲节约,衣服破了个洞,补好了还可以穿,人离去灯要熄灭,等等。
◆要让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比如可用易拉罐做个花篮,将旧凉鞋剪成拖鞋,作业纸写完后背面接下去写,等等。这样既可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又是一种手工劳动练习。
养成存钱习惯
理财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储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储蓄。任何人都不能挣钱马上就花,必须学会为未来打算,未雨绸缪,或为某一特定目的积攒一定的钱。储蓄实质就是延后满足,而延后满足能教给孩子许多东西:
(1)人们无法每次想到什么就有什么,正如同你现在无法把每一样想要摆设在自己家里的家具都买下来一样,每个人都要学会等到能买得起时再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2)人们必须决定目前什么是最重要所以非买不可,而什么又是可以等一等的。你就必须决定优先项目。学习如何做决定对孩子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有帮助。
(3)计划是必要的。首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固然重要,但是订出达成计划也同等重要。譬如你打算在妈妈过生日时送她一个礼物,你要考虑要攒多长时间零花钱才能达到。
(4)储蓄以防想法改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经不住诱惑把兜里的钱花掉了,可是不久之后,我们又后悔了,因为我们发现有更重要的东西要买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5)得到某件自己等待已久的东西时,会有一种特别的喜悦。每个人都记得(突然觉得很感动)一样小时候等了又等的特别东西,还有最后终于得到时的感动。而这是需要平时忍耐和计划才能得到的。
孩子如果了解把钱存起来,是为了以后买他们真正想要或需要的东西,他们就会喜欢存钱。举例来说,当一家人开诚布公地讨论他们要如何存钱买一辆新车,而且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们要如何节省开销时,孩子或许无法马上了解其中的关联。但是几个月后当孩子们看到停在车道上的那辆簇新、闪亮的红色轿车,看见家人为此兴奋无比时,他们就可以察觉出来车和家人过去几个月尽量不去麦当劳之间的关联了。
孩子手里有了一些压岁钱或零花钱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到附近的储蓄所办张零存整取的储蓄单。为孩子开专门的银行帐户,不是为孩子的高消费提供方便,也不是图自己省事,甚至也不是为帮助孩子学习保护好自家的"钱袋"(即私有财产),而是为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
孩子们小的时候,没有一个储蓄罐实在是一种缺憾。孩子们长到3岁的时候,家长就可鼓励他们把自己的零花钱储存起来。到6岁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把一部分自己积攒的钱拿到银行存起来。孩子这时已经可以懂得,银行并不是要拿走他们的钱,而是把他们的钱安全地保管起来.并且还会给他们支付利息。
事实上,待孩子正式拥有了自家独立的帐户后,让孩子通过消费来理财的学习才算系统、全面地展开了。当然,对第一次拥有这么多金钱的孩子,家长必须及时地作出指导,并充分予以关注。当家长发现自家孩子胡乱购买不需要或不合算的物品时,一开始也许不必大动肝火而对孩子横加责备--权且把它当作孩子学本领时必须付出的"学费"吧!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一开始出现的"消费膨胀"心理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我反省和家长帮助后都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独立帐户"可能给另一些孩子带来的另一种极端则是在无意之中使其过度捂紧了自家的钱袋。他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想到:既然这些钱都已归入我的名下,那么我就理应尽量缩小开支。
"独立帐户"不仅为孩子的合理消费提供了实习场所,而且也可帮助培养孩子合理储蓄的良好习惯,即所谓的"该消费时就消费、该节约时就节约"。
家长可与孩子商议其独立帐户必须保留的金额的底线,然后一起制定短期的储蓄和消费目标:开始时可能仅是小目标,一般只须储蓄几个星期便能大功告成;此后可转向较大目标,须耐心储蓄几个月才能实现夙愿;最后上升至更大的须储蓄上一年半载的大目标。
要是在这段时期孩子受到其他东西的诱惑而没能"挺住",那么他就必须为自家的或合理或不太合理的花销负责。换句话说,责任人不是家长,而是孩子自己!而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中可学到一种宝贵的责任心,领悟到一种辨证的得失观。
??? 此外,家长要对帐户进行合理适度的"监控"。要知道,如果家长对其尚未谙世事的未成年孩子过度信赖而对孩子帐户的使用情况不闻不问,那么孩子可能很快便沦为大手大脚地胡乱用钱的败家子。而要是走另一极端,即家长事事管、样样问,孩子的一切消费仍由家长作定夺,甚至干脆将帐户锁进自家抽屉里,那么孩子同样也会因没有机会亲身经历理财的过程而领悟不到理财的真谛,当然也难以达到"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目的。所以家长要在其中掌握一个合适的度。
存钱、取钱让孩子自己做,真正锻炼孩子的能力。作为家长不能随便支取,要尊重孩子的权利。能掌握个人存款的小孩,会觉得自己至少能掌握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这种感受的小孩,可能会因为对自己要存多少钱和为什么目的存钱没有发言权,而对整个存钱进行过程失去兴趣。
在美国,由于商业和金融业的发达,少年儿童在银行开设账户存钱,使用自动取款机非常普遍。要是孩子长期攒钱,数额也比较大,父母便让他将钱存到银行去。这是首选的存款方式,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存钱在银行的四个理由:银行很安全;银行可以使钱增值;银行提供有用的服务;银行使人不容易乱花钱。
孩子还小,可能还不能开立自己的支票账户。大多数银行要求年满18岁且有固定工作的人方可开立支票账户。不过,较早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支票账户还是有益的。
如今,银行和其他业务一样计算机化了。在一此地区、银行客户现在可以在家里、工作场所和学校用个人计算机来付款、转账、咨询票据等。工资也由计算机直接输入了账户。应该计孩子尽快了解和尽快进入这一切,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这个网络社会,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事业。
学会怎样花钱
花钱容易挣钱难,是生活中的普遍道理。要将花销限制在收入许可的范围内,并做到合理使用,保证在不得本用的时候有足够的金钱,是一门学问。
少年儿童的通病之一就是乱花钱,不懂得计划,不知道节制。帮助他们处理好这个问题便是理财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会花钱的孩子已经懂得了管理和计划,他已经成为了自己"金库"的成功的运营家,这是一件很荣耀很了不起的事情。不过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要学会花钱得具备很多条件,这里面既有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诀窍的贯通,更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节俭品质的培养和形成。
在决定给不给孩子买一样东西之前,家长应当先考虑下列问题:(1)你买得起吗?(2)这个是否是你希望孩子拥有的?(3)别的小孩有什么东西是否很重要,会影响你的决定吗?(4)你的孩子是否要求过多或者要求合理--不论是数量或价钱? (5)这个要求是"想要"还是"需要"?
早一点开始帮助孩子分辨"需要"和"想要"的差别。不论现在或以后,他们处理本身财务的大部分能力,都取决于对两者差异的了解而定。把钱花在"想要"的事物上纵然既美妙又快乐、既有趣又重要,但是身为父母的我们有责任教导孩子"需要"才是应当优先满足的。
父母应该把"需要"这个字眼儿用在必须的事物上--食物、衣物、住所、良好的健康以及工作能力,而把"想要"这个字眼儿用在你希望拥有、能令你感到舒适与快乐的事物上。
明智的选择如何花钱,要靠由经验慢慢发展而成,以及复杂且抽象的理解力。小孩子得花上一段时间才能明白,如果今天花光了所有的钱买看来不错的东西,明天他就没剩半毛钱可买看来也不错的东西了。倘若孩子要学习如何明智地做选择,我们就得容许他们做些很糟糕的选择。这也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制定并执行一个简明扼要的财务预算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成为避免人们乱花钱的保险阀。制定一份财务须算表并不费时;相反,它倒能在生活中为你节省大量的时间。一份财务预算表也并不是要妨碍你去购买所想要的东西,而是把所要购买的东西分出轻重缓急,让你买时能做到有先有后,不至于盲目购物。一分预算表就是平日支出的书面记录,可对它进行分析,并在以后的日子中加以改进,以达到其最终目的--对所挣的每一分钱的节约或花费都深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