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水域精灵的奥秘
7072300000017

第17章 水域中其他家族(1)

几千年来,海洋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地方,人们将其冠名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资源的宝库、交通的要道等等。并以它博大的胸怀哺育了人类。我们一提到海洋就会想起深海中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如海豚、河马、海狮、海绵、珊瑚等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浩瀚的海洋,探索除鲸、鲨、鱼、蟹外更多的神秘莫测的海洋动物。

满肚子“坏水”的家伙——河豚

中文名:河豚

英文名;swellfish

别称:气泡鱼、辣头鱼

分布区域:分布于温带水域中

河豚属硬骨鱼纲,鲀目。鲀类分布于温带到热带地区,大约有100种,它们都具有圆滚滚的身体,强韧的皮肤,鳞片变形而成为刺。当身体膨胀时,刺便会直立而起。

河豚也如同其他鲀类一样,具有圆滚滚的身躯,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水、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河豚的口部与整个身体相比较,显得很小,口中上下颌各有一对齿板,齿板由许多小齿愈合成为板状,嘴形看起来像鸟喙的形状,十分坚硬。

河豚遇到敌害时,会将空气和水吸入身体中,使腹部膨胀起来。有些种类吸入空气后常将身体倒立在水面上。

河豚吸入的空气和水被存在哪里了呢?

原来,有一个连接胃部的袋子,称为膨胀囊,是由胃的一部分进化而成的。空气和水就是被吸入到了这里而使身体膨胀的。吸入空气和水后,河豚的身体大约会比平常变大—倍。孵化两个星期以上的虎河豚稚鱼,已有这种膨胀身体的能力。

它们在水中吹动水和空气,使泥沙飞起,然后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因为它们的牙齿和颌骨很坚硬,所以连极硬的贝壳也能咬碎。蚌贝、螺贝、沙蚕和蟹类都是它们的食物。

河豚还很善于潜入沙中。河豚的相近种类中,鳞鲀的背鳍有极发达的刺,丝背细鳞鲀的已稍微退化,三齿鲀已完全没有。

河豚产卵由春天到夏天,产卵的地点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在海边,有的在深海中。虎河豚全长45厘米,卵为沉下性黏着卵,粘于石头、沙粒、木片等上面。一条雌鱼产卵数为64~151万个,雄鱼经过2年,雌鱼经过3年即可成熟。

河豚具有河豚毒,毒性极强,可以使大部分的动物中毒死亡。星点河豚被认为是毒性最强的一种。河豚的肉和皮无毒,但生殖腺、肝脏、肠等有剧毒,要是吃了河豚而中毒,会在10~45分钟内觉得头晕、恶心、脸色发白,更严重的会出现嘴唇、舌头及手脚麻痹等症状,接着会呼吸困难、痉挛,食用后的6~24小时便会死亡。

大老黑——加州鲈鱼

中文名:加州鲈鱼

英文名;blackbass

别称:大口黑鲈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美国、加拿大等淡水水域

加州鲈鱼原名“大口黑鲈”,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质鲜美、易捕获、适应能力强的肉食性鱼类。通过引种,现已广泛分布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淡水水域,尤其在五大湖区的种群十分庞大。目前,加州鲈鱼也被法国、英国、巴西、南非、菲律宾等国家引进。中国台湾、广东、山东等地也引进加州鲈鱼,并相继通过人工繁殖成功,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加州鲈鱼可以放入池塘中进行混养或单养,也可以放在清水塘中精养。这种鱼肉质坚实,肉味清香,加上能够实现活体上市,供食用者挑选,故备受青睐。另外,加州鲈鱼还受到世界各地广大垂钓者的喜爱。

加州鲈鱼主要栖息在浑浊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水域中,如湖泊、水库的浅水区、沼泽地带的小溪、河流的滞水区和池塘等。它们经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水生植物丛中,有占地习性,活动范围较小。在池塘里养殖时,它们喜欢栖息于沙质或泥沙质不浑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中下水层。它们性情较温驯,不喜跳跃,并且容易受到惊吓。加州鲈鱼主要以肉食为主,掠食性强,摄食量大,常单独觅食,喜捕食小鱼虾。食物的种类依鱼体大小而异,孵化后1个月内的鱼苗主要摄食轮虫和小型甲壳动物。当体长达到5~6厘米时,便会大量摄食水生昆虫和鱼苗。当体长达到10厘米以上时,常以其他小鱼作主食。当饲料不足时,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摄食饲料,而且生长良好。

加州鲈鱼1岁以后才能达到性成熟。在每年的2—7月间产卵,4月为其产卵旺季。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如水流清澈、池底长有水草等,加州鲈鱼可以在池塘中自然繁殖。产卵前,雄鱼在池塘边水较浅处用水草或植物根茎筑巢,筑好巢后便会在巢中静静等候雌鱼到来。雌雄鱼相会后,雄鱼不断用头部顶托雌鱼腹部,使雌鱼发情,身体急剧抖动排卵,雄鱼便即刻射精,完成受精过程。雌鱼产卵后即离开巢穴觅食,雄鱼则留在巢穴边守护受精卵,不让其他鱼类靠近。其受精卵略带黏性,黏附在鱼巢内的水草和沙砾上。待鱼苗出膜可以平游后,雄鱼才会离开巢穴觅食。

活雷达——白暨豚

中文名:白暨豚

英文名;YangtzeRiverDolphin

别称:白鳍

分布区域:分布于长江流域

白暨豚又名白鳍、白鳍豚、淡水海豚。白暨豚一般在长江中下游的干流中,如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分布。因为这些地方水生物繁多,食物充足,适宜白暨豚生活。

白暨豚的体型呈纺锤状,体长约1.5—2米,少数体型较大的,可长达2.5米。成年白暨豚体重可达130—230千克。白暨豚有着又尖又细的长达30公分以上的长吻。白暨豚的脑袋与身体浑然一体,有一对豆粒大小的眼睛,另外,白暨豚没有耳朵,只有针孔大小的两个耳眼。白暨豚的鼻孔呈长圆形,长在头顶的偏左部上方,它约30秒左右要将头部伸出水面换一次气。白暨豚的上下颌骨上密密地排列着130多颗圆锥状的牙齿,但并没有咀嚼作用。白暨豚的消化能力很强,它一般都是把捕猎到小鱼整条整条的吞到肚子里。白暨豚的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尾鳍扁平状,分为左右两叶。白暨豚通体皮肤细腻光滑,背面浅灰蓝色,腹面白色,那三角形的背鳍与两片胸鳍呈白色,因此得名“白鳍豚”。

白暨豚的体内有一套独特的发声和接受回声的定位组织,它的频率都在超声波范围内,其精密程度远远超过现代化的声呐设备。因此,虽然白暨豚眼睛、耳朵几乎退化得完全失去功能,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它们在浑浊的江水中生活、觅食。白暨豚靠着这套声呐系统识别物体、捕捉猎物、联络同伴、躲避敌害,因此,它们又获得了“活雷达”的雅号。

白暨豚是群居性动物,大多成双成对地活动、觅食,三五成群的也有。白暨豚的寿命可达30年。

白暨豚一般都在冬末春初交配,它的怀孕期长达一年,每胎仅产一仔,幼仔都是靠吸食母乳长大。刚问世的白暨豚幼仔一般体长70公分,体重约5—7千克。

白暨豚的大脑的表面积很大,并且有着复杂的回沟,因而它十分聪明。有意思的是,白暨豚的大脑两半球轮流工作、休息,因此即使在睡觉时,白暨豚也照样可以自由游动。专家们认为,白暨豚甚至比长臂猿、黑猩猩还聪明。

白暨豚十分稀有,属于濒危动物,并且其濒危度还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共同努力,为保护白暨豚,保护所有的珍稀、濒危动物作出努力。

美人鱼——儒艮

中文名:儒艮

英文名;Dugong

别称:美人鱼

分布区域:各大海域均有分布

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动物。它的头很大,头与身体的比例是海洋动物中最大的。整个体型庞大且呈纺锤状,体长2.4~2.7米,雌性要比雄性大一些。颈部比较短,只能有限度地转动头部或点头。小小的耳孔,没有外耳壳,眼睛也很小。鼻孔在吻部顶端,周围有皮膜能在潜水时盖住鼻孔。宽而扁平的嘴位于厚重吻部的下方,有2对门齿,上下颚各有3对前臼齿和3对臼齿,嘴边有短须。但是这些牙齿不会同时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地失去第一对门齿、所有的前臼齿和第一对臼齿,剩余的2对臼齿则会终生成长。儒艮皮肤光滑,呈褐色或暗灰色,腹部颜色较浅,体表毛发稀疏。

儒艮有很大的肺部,从胸部一直延伸到肾脏附近,由横膈膜将其与其他脏器分隔,支气管深入肺部的大部分区域。它的头部顶端有气孔,在游泳时平均每15分钟换一次气。由于栖息在温暖海域,它们的脂肪层较薄。由于儒艮是海生草食性动物,它的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生活环境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人河口,进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

儒艮是群居动物,经常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儒艮从不挑食,最喜欢的食物是海草,主要是以茜草和龟蓬草为主。它的食量很大,每天能吃相当于它体重5%~10%的水草,所以又有“水中除草机”之称。有时也会尝试其他的海底植物,以植物的根、茎、叶和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用吻部来啃食。它们生性害羞,只要稍稍惊吓,就会立即逃避。

儒艮的生殖行为与其他海牛目动物类似,通常一只发情的雌性会吸引众多的雄性,它们彼此间会争斗来争取交配权。懦艮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有繁殖行为,妊娠期约为11~14个月,每3年怀胎1次,每胎产1仔。儒艮终年皆可生产,但似乎有季节性的高峰期。在哺乳期,儒艮会带着幼儒艮在浅海游弋,这时儒艮乳头肿大,古代水手在光线不好的时候看到它,误认为是女人,便有了“美人鱼”的称呼。

儒艮不仅形象不美,而且还很丑陋。它的体型像一只巨大的纺棰,有3米多长,约400千克重,身大头小尾巴像月牙。最难看的是它那像耗子一样的眼睛,鼻孔顶在头上,耳朵无耳沿,两颗獠牙从厚嘴唇边露出,样子十分难看。皮色灰白,身上长着稀稀拉拉的硬刺,实在算不上什么美,但说它是美人鱼,是因为它在生活习性上有和人类相近的地方,就是幼儒艮都是吸吮妈妈的乳汁成长;儒艮的体型也确有点像女人的地方,它退化了的前肢——胸鳍旁边长着一对较为丰满的乳房,其位置与人类非常相似。所以在它偶尔腾流而起,露出上半身出现在海面上时,真有点妇人模样。

喜欢夏眠——刺参

中文名:刺参

别称:沙噀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刺参是海参的一种,也称“沙噗”。刺参科。刺参主要产于辽宁、山东沿岸浅海,并沿日本海分布到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海岸。它们以小型生物为食。

刺参体圆柱形,长约20~40厘米。前端口周生有20个触手。背面略隆起,有4~6行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3条不规则的纵带,体色黄褐、黑褐、绿褐、纯白或灰白等。喜栖水流缓稳、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

刺参有—个特有习性是“排脏”,当其受到强烈刺激或遇水质浑浊等恶劣条件刺激时,会将全部脏器从肛门排出体外,与此相适应。其再生能力很强,条件适宜时,失去的脏器及切断的体段均可再生,重新成为—个完整的个体。

刺参的另—个生活习性就是“夏眠”。在烟台地区从夏至到寒露这段时间,水温大多保持在20℃以上,刺参大约需要三个半月一直沉睡不醒,这叫做夏眠。

在夏眠之前,由浅水区迁至水流平稳有岩礁的深水区。刺参20—30个结群,挤在一起,腹面朝上隐伏下来。在夏眠期间,刺参不食不动,消化道等脏器萎缩,紧紧吸附在岩礁缝中或石板背对面。

刺参为什么要夏眠呢?经过科学家的考证,刺参夏眠与食物有关。入夏后,随着水温升高,海底小型生物开始上浮,在充足的阳光下进行营养和繁殖,但底栖生活的刺参则不能上浮,由于食物大量减少,它也就处于睡眠状态,从而降低了消耗。再者刺参属冷水种,温度不适也是夏眠的重要因素。

电光石火——芋螺

中文名:芋螺

英文名;ConeSnail

别称:鸡心螺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热带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