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走进动物王国
7073600000021

第21章 动物——人类的朋友(3)

许多地方的人们都会借助河狸来控制溪水的水量。美国西部有些地方专门将河狸空运过去,在那里筑堤。这样,既能调节上游的水量,还能使山沟变成肥沃的小河谷。1954年,纽约州熊山公园由于天旱,土地龟裂,但是由于河狸在园内筑坝,使得公园内一片翠绿。鹿、獐、熊等动物也获益于水坝,生活得非常好。

六、建造摩天大厦的白蚁

白蚁是昆虫纲等翅目昆虫,其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几乎一样,而且翅长远远超过身体的长度。白蚁的样子和习性都很像普通的蚂蚁,可事实上二者并非近亲。白蚁是从2.5亿年前类似蟑螂的生物进化而来的,而蚂蚁则由蜜蜂和黄蜂等距现在较近的生物演化而来。多数蚂蚁像蜜蜂和黄蜂一样有腰部和长而对称的触角,它们全身都为黑色而且很坚硬。而白蚁没有腰,触角短且呈须状,身体柔软。白蚁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而蚂蚁则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白蚁会对摩天大楼的建造有启发,说来你可能不信,但确有其事。白蚁的巢穴通风极好,温度适中,许多高楼大厦的建造者正是从白蚁身上获得了灵感,建造了很多不用人工空调而使用天然风调节室内温度的摩天大楼。

首先看一下奇特的白蚁的巢穴,它是由生活区和奇特的泥塔两部分构成。横截面为楔形,并且尖头总是朝向北方。塔高3米左右,泥塔的侧壁面积很大,但皱巴巴的表面却能够在早晨和傍晚太阳光斜射的时候,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阳的热量。尖锥形的塔顶会在正午太阳直射时因受热面积过小而使吸收的热量减少一些。泥塔中布满空气通道,通道温度会随着太阳光的照射而升高,从而造成空气体积膨胀,并通过通道把空气抽到塔顶,于是新鲜空气便能进入地下生活区部分。白蚁中的一些工蚁还要更聪明一些。它们能够根据自身感受到的巢穴各处温度的不同,要么扩大通道,要么减少甚至堵断通道,从而达到调节气流进而调节穴内温度的目的。应用这些方法,尽管巢穴外面的温度千变万化,但是无论春夏秋冬,也无论黑夜白天,白蚁巢穴中的温度都始终保持不变。

生活在非洲和大洋洲的白蚁能建造比人体还高的蚁塔。这些建筑很像城堡,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金字塔形等,最高的能达7米,占地100多平方米。蚁塔中有无数弯弯曲曲的隧道,长达数百米。

人们从白蚁巢穴的建造和温度调节的原理中受到了启发,并将它应用在摩天大楼的自动控温结构上。这种大楼的角上往往建有作用与白蚁巢穴的泥塔作用类似的圆柱形玻璃塔,通过它形成自然通风。由于玻璃塔的气流通道与各个房间是相通的,所以房间中的新鲜空气可以随时置换进来,而多余的热量也随着塔中的上升气流被带走了。大楼中还配套装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同工蚁的工作,通过感知大楼里的温度高低不同随时进行温度调节。

人类在很多方面都得益于动物的启示,相信在动物们的“帮助”下,人类会生活得更加美好,与大自然相处得更加和谐。

(第三节)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动物千姿百态,它们既是人类的伙伴,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人类并没有真正做到与它们和谐相处,而是不停地捕猎它们。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动物正在悄悄消失,存活下来的数量越来越少,并且时刻面临着灭绝的危机。

一、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都是生态系统整体的一个环节。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种生物都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空气、水分、阳光、热量和营养物质。生物生长、繁育和活动过程中又不断向周围的环境释放和排泄各种物质,死亡后的残体也复归环境,重新参与自然界的循环。

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在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才能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会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成分缺损(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结构变化(如动物种群的突增或突减、食物链的改变等),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等,生态环境也就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是人类在地球上的重要伙伴,如果人类孤单面对地球时,便会像恐龙一样,走向下一步的灭亡。

所以,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动物界的现状

我国已知的脊椎动物共有6347种,占世界45417种的13.97%,也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1%;另外还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19056种的20.3%。我国的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十分繁多,由于研究不足,大部分种类迄今尚未被认识,所以目前尚难作出确切的种数估计。

无论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我国的野生动物的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均在急剧减缩之中。但是由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肉、卵可食,毛皮可衣,并且其中许多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它们历来是人类捕杀的对象。加之它们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躯体大小、繁殖和遗传方式、世代时间、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等),使得它们更容易受环境变迁(破坏)的影响。

据科学家估计,自16世纪以来,世界上约有250多种动物已经绝种了,还有600种动物处于灭绝的边缘。据说,现在平均每年都会有一种动物走向灭绝之路。

目前,我国濒绝野生动物的兽类有128种,占保留兽类的25.6%;鸟类183种,占我国鸟类的14.6%;爬行类96种,占我国爬行类的24.6%;两栖类29种,占我国两栖类的10.4%。

在我国,由于森林被破坏,无节制的盲目猎取等原因,许多珍稀动物,如麋鹿、湾鳄等已经灭绝;野骆驼、普氏野马、海南坡鹿、滇金丝猴、黔金丝猴、扬子鳄等濒于灭绝:亚洲象、大熊猫、小熊猫、扭角羚、梅花鹿和绿孔雀等生活区域正在缩小。

(贴士)

中国原来豹的数量很多,也曾伤害牲畜,被视为害类。随着数量剧减,1981年和1983年,所有豹种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逐渐升格为二级、一级保护动物。

三、动物保护

自地球诞生以来,地球上出现过数百万种动物,逾百万种动物因为各种原因已先后灭绝。目前,近千种动物濒临灭绝。动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与人类的生存、生活休戚相关。动物物种的锐减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一)灭绝原因

历史上,许多动物的灭绝都可以归结于地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激烈的生存竞争、遗传性状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等。其中,人为因素越来越明显。人类为了自我保护、食用动物和获取动物毛皮而导致物种灭绝的事例不计其数,而人类占用、破坏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事例仍在不断发生。

(二)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动物界拓展或缩减的过程是有序的。人类出现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界中动物界长久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人类如果一味向自然索取,必然会因为自然界的失衡而危及自身的生存。保护动物是刻不容缓的行动。

人类既是大自然的改造者,也应该是大自然的保护者。

(三)怎样保护动物

目前,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动物保护法规,从法律上强制执行各种动物保护措施。人们应该自觉地增强动物保护意识,不破坏环境,不污染环境,禁止猎杀受保护的动物,设置自然保护区,通过各种实际行动来保护动物。

1.动物保护团体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团体致力于动物保护。其中,世界自然基金会是世界是最大的、经验最丰富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它的前身是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机构。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最终目标是制止并最终扭转地球自然环境的加速恶化,并创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

2.重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保护自然生态,并非仅仅是保护某种特定的动物或植物,而是保护大自然原有的生态,使生态保持平衡。这就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了解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停止破坏行为,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寻找其他更好的生活方式。

3.野生动物保护区

野生动物保护区是在典型的自然地带内建立的保护区,人们只需稍加管理即可恢复类似原生植被和动物区系,使得区内的生物链正常运行。自1872年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黄石国家公园以来,世界各国就陆续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中国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一年最多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丹顶鹤越冬栖息地。

4.迁地保护

对于目前已经处于稀有种、绝灭种和有特殊价值的动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从目前的活动栖息地迁移到更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更好的人工饲养场或者是动物园、水族馆等专门的保养场所,借此加以饲养保护。

5.离体保护

这种方法对饲养驯化的野生动物和家畜比较适用,可以利用它们机体的一部分加以繁殖保存,例如人工贮藏精液、人工授精、借腹怀胎等等。

总之,无论采取哪种保护措施,都需要社会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为了能够让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存更和谐、更安宁、更美丽,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吧!

(贴士)

大熊猫的分类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