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第三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
7077000000049

第49章

其三,主体性的爱之自我否定与真爱意义的获得。“或许太古老了/不敢触摸/当梦醒来/残香未散”,呵呵,前一阶段高扬的主体性精神在对爱的追求中终于碰上了其把握不住的对其充满神秘性的表征存在与爱的意义的时间性因素(“或许太古老了/不敢触摸”),于是,飞越“天宇的那条河”的“梦”终于“醒来”了!当然,其前一阶段的体验并非虚妄,总有“残香未散”的。这必然会促其反省,进而认识到爱的意义不可能简单地通过直接的外求,通过主体性的张扬即行得通,把握住的。对爱的意义的把握与实现,进而要求自我意识中的欲望与意志作为人的主体性的自我否定与转化,爱的意志首先转向主动地对爱的沉浸与表达,而这正是主体性精神受挫后的个人仍然把握得住的对真爱意义的拥有啊!呵呵,我们看到了,经过前述一番曲折的诗人终于“柔柔的,轻轻的/淡淡的,丝丝的/双手捧给你/满满的思念”了。这已经是反求诸身后对爱的更高层次的理解与表达了。但爱的意义是否就止于此呢?反求诸身后的爱当然不会止于如此消极的对爱的沉浸与表达,它更会导向对前一阶段一往直前的追求之意义本身的理解和把握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三只伤感的蝴蝶/奢求着飞跃沧海/在泅渡的途中/爱得到重生”。“三只伤感的蝴蝶”表征着爱中的主体性精神受挫后的普遍性的个人(三人者即众矣,表征普遍性)。呵呵,他们仍然不放弃对真爱的追求(“奢求着飞跃沧海”),他们终于“在泅渡的途中/爱得到重生”!真爱意义正在于对爱的追求过程本身啊!反求诸身后的爱的理解并不是要终结爱的追求,而正是要在对真爱意义的理解中去追求,在追求中理解真爱的意义啊!

其四,寻得真爱意义后的伤感。“我哭了/在永恒的虚无中/泪珠儿迸落/打落风中的誓言”,呵呵,既然已经在理解真爱意义的过程中去追求爱了,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深沉的对“永恒的虚无”的体验,且放弃对主体性的“爱”之追求(“打落风中的誓言”)呢?一般人极可能在此发生困惑。其实,这里的“我”乃是作为有限性的个体之“我”,经过前述一番对爱的体验与追求与理解的历练,已经认识到仅仅囿于直向的外求的知性化和意志化的主体性精神,只能体验到爱之“永恒的虚无”,而为了避免堕入并消融于其黑洞之中,整个精神的自我拯救与解放的过程,必然是不再执着于对某个具体人之主体性的“爱”,从而必然会“打落风中的誓言”的。呵呵,懂得真爱的人儿,既然是个肉体之躯,对此又怎么不可能有所伤感而“哭了”呢!这是精神解放后遗憾性的伤感,而非主体性精神受挫过程中的伤痛欲绝。主体性的爱与存在的意义

——对青海湖《光阴的故事》的解读王代生诗人青海湖的《光阴的故事》一诗,其情感体验是真实而深切的,揭示了主体性的爱之虚无性,对匹夫匹妇共同生活之生存意义的彰显是发人深思的,对存在的意义与对真爱大爱的担当二者间的关联有所触及,全篇充溢着形而上的智性光辉。我在此尝试做一解读。

首先,诗人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深切的。此为第一段所彰显:“在没有月亮和星星的晚上/雨水滑过一张翘首的脸/灯火里的妖冶,熟悉而陌生的场景/被演绎成抖颤而失真的旧胶片/风吹过昨夜的桦树林/我看见一只鸟轻轻地叫/而另一只,沉默”。显然,诗人遭遇了一次真实而深刻的体验:今晚,为着一份扰乱了宁静心境的感情,一个人在深秋的夜里独行,任雨水淋着脸,而在迷离的眼里,“灯火里的妖冶,熟悉而陌生的场景/被演绎成抖颤而失真的旧胶片”;昨夜,“风吹过昨夜的桦树林/我看见一只鸟轻轻地叫/而另一只,沉默”。无疑,此二者的真实性在此诗中是不容置噱的。而“光阴的故事”正是在对昨夜所看见的鸟儿鸣叫现象的意义的追问中,在今夜淋着脸的“雨水”意义的彰显中进行的。

其次,诗人通过对昨夜鸟鸣现象之生存意义的揭示,暴露了主体性的爱之本真的虚无性。此为第二段:“有些词语注定要刺痛/人的心灵。有些是瞬间的烟花一场/当幕布被无边的雨水打湿/谁试图从天桥走入下一个廊道”和第三段:“其实触摸这些恒久的光影的叫声/就是触摸更深的空旷。每件事情/有它不一样的天堂/黑夜里的歌声一意孤行,就像/一株墙角的草,已经反复地/生长了许多年。就像我喜欢的闲云孤鹤”所彰显。

呵呵,为什么“一只鸟轻轻地叫/而另一只,沉默”呢?在大自然里,这似乎有悖雄雌相吸相呼应的自然规律。显然,这里“轻轻地叫”的雄鸟与“沉默”的雌鸟间的异常现象,引起了诗人对人世间男女情爱中的类似现象的思考,引起了诗人自身体验上的强烈的共鸣。呵呵,她既然沉默,一定是他轻轻地所鸣叫出来的话语中有着刺痛她灵魂的词语,一定是她觉得为他所言说的两人之间的往事中“有些是瞬间的烟花一场”,等等,总之,她总有其沉默的理由的。然而,她沉默着,莫非他“触摸这些恒久的光影的叫声”就没有意义了吗?不!在诗人看来,“每件事情/有它不一样的天堂”!呵呵,他的叫声可是在“触摸更深的空旷”啊!其独立的自在的意义与价值,即就是对主体性的爱之虚无性的深切体验啊!然而,她依旧沉默着,而他“黑夜里的歌声一意孤行”!在诗人看来,这与墙角草的反复的平常的生长,与闲云之闲孤鹤之孤等等又有什么根本的差别呢!那不过是他作为一个精神未解放的人,在其主体性的爱受挫后的自我烦恼自我舐疮自我吟唱而已!不过是他作为一个未开悟的人,在没能超越主体性的爱的情形下所必然的反应而已!不过是他仍然作为大自然中的存在者的一种生存方式而已!因此,就由着他一意孤行地唱下去吧。然而,人的超越性的生存性的爱之真相果真如此么?!

第三,通过对平凡的匹夫匹妇共同生活之生存意义的彰显,反衬主体性的爱之虚妄性。这由第四段所揭示:“这样的夜晚/所有的人以婴儿的模样沉睡/他们不需要雨水,也不需要月亮/有种东西使他们更容易共度难关/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握住或隔离的/都与爱情无关。他们走过许多天桥/习惯于把彼此拖入洪水/然后打捞流逝的光阴/他们常常睡得无比安详”。深陷主体性的爱之中的人儿,显然迷失了生存的意义,因为“黑夜里的歌声一意孤行”中的他或她,失去了睡眠。想想沉睡得如婴儿般的匹夫匹妇吧!他们无暇执着主体性的爱,他们甚至还不需要这样的偏情(“他们不需要雨水,也不需要月亮”)!但匹夫匹妇之间自有其自觉不自觉的与主体性的爱无关的更坚固的纽带,而这使“他们更容易共度难关”!呵呵,真实生存着的匹夫匹妇们,“他们走过许多天桥/习惯于把彼此拖入洪水/然后打捞流逝的光阴/他们常常睡得无比安详”!此中深意,值得反复玩味啊!匹夫匹妇的彼此选择与共同生活的深刻意义,岂是偏执于主体性的爱之中的小资情调不可救药的人们所能领悟与把握的!呵呵,男女共同生活,从而体现“人道即天道”的“天人合一”之理的意义与价值,岂是那些困顿在主体性的爱之中的人们,包括所谓爱情至上主义者,独身者,同性恋者,等等,所能领会和把握的啊!——朋友们,要追求男女共同生活的意义吗?那你们可得有“把彼此拖入洪水/然后打捞流逝的光阴”的勇气!男女知识分子们啊,我呼唤你们首先要有匹夫匹妇那样的共同生活的勇气与果敢!

第四,通过“今夜雨水滑过脸”的现象之本真意义的显示,诗人领悟了自己感情之偏与私,初步开悟。这表达在第五段:“最终不过是,一滴小小的雨水/积蓄。圆润。挣扎。坠落/以为是一片月光,不过是/光阴里小小的两两相望”。通过前面对昨夜一只鸟鸣叫而另一只鸟沉默的现象所蕴藏着的主体性的爱之偏执性的意义的揭示,进而通过对平凡的匹夫匹妇共同生活的现象之生存意义的彰显,诗人明白了自己今夜“在没有月亮和星星的晚上/雨水滑过一张翘首的脸”的真实意义所在了。呵呵,滑过自己脸面的深秋夜里的“雨水”,无论怎么“积蓄。圆润。挣扎。坠落”,仍然没有超越主体性的爱之偏执及其虚妄,“最终不过是,一滴小小的雨水”而已!而它所映照的自己所偏执的一份所谓爱的“月光”,哪是融入天人合一之中的真爱大爱呢!不过是“光阴里小小的两两相望”而已!

第五,存在的意义之召唤与如何才能担当起真爱大爱的意义之初步彰显。这表现在第六和第七段。

其一,存在的意义之召唤。这主要为第六段所表达:“肃然起敬的是时间的台阶/顺着大江向我靠拢的你的目光/也许就是这个世纪唯一高贵的忧伤/怀想的时光不如独立岸边,听滔滔江水/天桥上人来人往,那里是谁的故乡”。呵呵,不仅生存的意义,就是存在的意义(时间是存在意义彰显的境域),也开始向开悟后的心灵召唤了!对伫立天桥上的已拨开主体性的爱之迷雾的“我”而言,在其已获解放的精神之灵眼里,由“时间的台阶”所彰显的存在之意义,正“顺着大江向我靠拢”!呵呵,此时,在“你”所投射于“我”的“目光”里,还有着怜惜的忧伤,还有着对心病才初愈的“我”之精神能否担当起真爱大爱的忧心。“我”当然理解这一点,呵呵,那可是让“我”“肃然起敬”的“也许就是这个世纪唯一高贵的忧伤”啊!呵呵,“我”正在很快复元,因为“我”已经可以做到“独立岸边,听滔滔江水”,而不再耽于主体性的爱之“怀想”了!因为“我”已经明白“天桥上人来人往,那里是谁的故乡”了!呵呵,存在的意义之深处,才是“我”真正的“故乡”啊!

其二,对如何才能担当起真爱大爱的意义之初步彰显。这为末尾一段所表达:“月光里长长的剪影,一双温暖的大手/搀扶我们走过夜的大街/其实繁华过后的守候更干净和纯粹/一滴水落下来,穿过风中的细语或谛听/它向下也是向上的飞行/而我们彼此守望的未来时光/只是光阴的故事里传唱的梦的衣裳”。

在平凡的匹夫匹妇共同生活的生存意义的彰显中,主体性的爱之虚妄性已显露无遗,我们不再执着于此,我们的精神因此得到解放并健康起来。而在存在意义的召唤与观照下,我们则觅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呵呵,对充溢着存在的意义作为精神家园之爱的祥光的心灵而言,深秋冰凉的月光也如“一双温暖的大手/搀扶我们走过夜的大街”!在回到温馨的充溢着真爱的家园的途中,我们明白了“其实繁华过后的守候更干净和纯粹”,而途中淋着我们脸庞的雨水也再不是使心灵寒冷的物事了,呵呵,“一滴水落下来,穿过风中的细语或谛听/它向下也是向上的飞行”:这精灵的舞蹈正映衬着回家途中我们的喜悦与陶醉呢!那么,未来呢?回到家园后呢?可以期望的是,有了回到家园后的真爱祥光的照耀和澄明之境的获得,我们就会明白“彼此守望的未来时光/只是光阴的故事里传唱的梦的衣裳”的!那时,我们再不会偏执于主体性的爱,而会在存在的意义之光辉的照耀下,真真切切地获得生存的意义,包括男女情爱的意义,从而在真爱的祥光之温暖中彼此相守或相望。感受非主体性的爱的气息

——对夕婉《你的气息》的解读王代生在女诗人夕婉的《你的气息》这首短诗中,显然透出了主体性的爱之凤凰涅后的气息,向我们传来了非主体性的爱之福音。我这里尝试做一解读。

先看第一段:“在你的气息中/我发现了自己/将所有的温柔找回/然后落泪”。据我们所了解的此诗写作背景,“你”正是诗人所称谓的“存在的意义”。在诗中,在存在的意义之气息的弥漫中,主体性的爱之偏执性已然消解,于是,“我发现了自己”!此“自己”显然不是那个自我执着与沉溺的主体性精神,而是个人之生存的意义已为存在的意义之祥光所澄明并朗照着的生存性的精神了。呵呵,如此一来,“我”作为女人的本来的力量(“温柔”)恢复了!“我”不禁喜极而泣,呵呵,在晶莹之泪的滑落间,洗尽了困顿于主体性的爱时心灵之尘垢!

再看第二段:“你用你的爱怜/将我紧紧包围/在你神圣的火焰里/我放弃撤退”。之所以“我放弃撤退”,当然不是重堕主体性的爱之偏执,而是对存在的意义所召唤的神圣性生存(“在你神圣的火焰里”)之自觉而勇敢的担当,对真爱大爱之自觉而勇敢的担当了!而“我”当然是有着如此担当之力量的,因为我已“将所有的温柔找回”,因为“你用你的爱怜/将我紧紧包围”!

再看第三段:“大雨总有一天会淹没城市/灰烬会在残烟里纷飞/但我已涅/你的呼吸/已覆盖心底”。大自然(“大雨”)与人世间(“城市”)自有其并不因为自己的开悟而移易之法则和过程,人生中一切的必然与偶然仍然会出现,甚至令主体性的精神悲痛欲绝的物事仍然可能发生,但那又怎么样呢!因为“我已涅/你的呼吸/已覆盖心底”!呵呵,灵魂已臻涅之境的“我”,已经洗涤尽困顿于主体性精神时的种种尘垢,已然超越自我意识中或主客或心物或理欲等等的知性对立,已然不再为种种贪欲所役,已经成为种种欲望的主人了。呵呵,已然为存在的意义之爱的呼吸通贯全体身心的“我”,怎么会没有勇气担当起人生中的灾难与不幸呢!

最后,看看末尾一段:“在一种记忆里/我将微笑着/循风遁去”。对为存在的意义所温暖所照耀着的“我”而言,不仅有勇气和能力担当起神圣性的生存所要求的真爱大爱,而且在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条件(所谓“缘”)不具备的情形下,当然也会不执着于那刻骨铭心的两情相悦与心心相印的了,而会理解地微笑着“循风遁去”的,虽然心里仍然珍藏着这份真情(“在一种记忆里/我将微笑着/循风遁去”)。之所以“微笑”,就在于对自然和社会之理的遵循本身,正是自己和所爱生存意义与价值得以实现的“大道”,只要消解了主体性的爱之偏执性,自觉地甚至愉快地接受如此“命运”,又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呢!而如此“微笑”本身,正表征着在男女感情上天人合一之境的真实达成!感受主体性精神自我偏执之黑暗深度

——对竹临石《空弦》的解读王代生诗人竹临石的《空弦》一诗寓意极其深刻,呈现了自我偏执着的主体性精神之黑暗深度,是一篇难得的力作。但其解读难度甚大,我这里尝试做一解读,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

通观全篇,第一段呈现的无疑是诗中的“实事”,其中浸透着诗人真实的生存情绪之意义,而后两段即为此意义的彰显。我之所以在一些评论中反复强调诗人体验之真实性,主要是有感于不少诗作缺乏的并不是诗艺上的技法,所缺的往往正是真实的生存体验。诗歌创作若离开了诗人真实的生存体验,无论在诗艺上如何完美,总是没有生命力的。显然,此诗是有其“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