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王国奇妙事
7084400000006

第6章 遨游江湖:水中生物(1)

广阔无垠的大海是生命的摇篮。据科学家考证,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从大海里诞生的。水孕育了生命,水里的生物品种也是地球上最多的。

飞鱼——水上的滑翔机

飞鱼属硬骨鱼纲,颌针鱼目,飞鱼科。飞鱼盛产于热带、亚热带海域,在海洋中成群栖息,有的飞鱼身长超过30厘米。

飞鱼平时在温暖的海洋水面上游水,受到惊吓或被大型的肉食性鱼追赶时,会使用发达的尾鳍加速,展开胸鳍飞向空中。它的尾鳍下部大而发达,对飞翔前的助走有很大的助益。如果遇上顺风的天气,在约有5~6米的高度,一口气能飞行100米以上。

飞鱼是怎样起飞的呢?

在水面附近,飞鱼利用尾鳍用力左右摆动而加速,胸鳍展开,再利用尾鳍的下半部助走后,跳上空中。速度减慢时,再重复同样的动作。就这样,它们飞翔在了海面上。

它们飞行的样子很像是滑翔机。

飞鱼分为胸鳍发达的二翼型和腹鳍发达的四翼型两种。一般为胸鳍发达的二翼型,有些种类比较特殊,连腹鳍也很发达,这样看起来就好像有两对翅膀一样,这就是四翼型。

飞鱼主要以海中的浮游动物为食。竹刀鱼、尖嘴扁颌针鱼是它的同类。

飞鱼在漂泊于海上的海藻里产卵,它们的产卵期是在4~6月。产下的卵表面附有细条,直径有2毫米。卵孵化后,幼鱼长到2~5厘米大时,胸鳍开始长大并逐渐发达,渐渐长为成鱼。

海胆——钢针勇士

海胆又称海肚脐、刺海螺,大连人称它是刺锅子,属棘皮动物门海胆纲。现存的海胆种类约有850种,我国海域里常见的有4种,即马粪海胆、细雕刻肋海胆、北方刻肋海胆和大连紫海胆。

海胆的样子大多像带刺的半球。我们仔细观察海胆,就会发现海胆有一身很完美的装备!它的壳板上分布着大量有关节的棘刺,与管足一样是可以活动的,它们的长短、粗细、数目因品种而异。海胆的棘刺有着重要的作用,除可支撑躯体外,还可协助管足运动。由于棘刺伸向四面八方,使水流不会在躯体周围产生涡流,所以能平稳浮在水中,不致摇摆不定。海胆满身的刺,正是适于这种水流环境的有利结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少数海胆的刺有毒,这也是海胆的一种独特的自我保护措施。

海胆虽然满身是刺,但是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胆,而是过着比较隐蔽的“昼伏夜出”的生活。通常情况下,海胆生活在潮间带以下的岩石中和珊瑚礁底,依靠管足和棘在海底爬行,以腹足类和其他棘皮动物及各种海藻为食。

每逢繁殖季节,海胆的生殖腺就极为发达,几乎充斥了整个体腔。海胆是雌雄异体,繁殖期为6~8月,体外受精,受精卵从细胞分裂到胚胎发育,再到幼海胆,要经过3次变态,全过程需30天左右。

海胆的药用价值很高。它石灰质的全壳,药材名就叫“海胆”,据记载有“治心痛”的功效。民间早已用石笔海胆的笔状棘刺磨碎注入耳内,用以治疗耳炎。

海马——爸爸怀孕生子

海马属硬骨鱼纲,海龙目,海龙亚目,海龙科,海马属,为近陆浅海中的小型鱼类,全世界大约有32种海马,分布于从佛罗里达到菲律宾的温带和热带沿海水域。分布在我国海区的有冠海马、棘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克氏海马及日本海马6种。海马虽有外壳保护,但还是经常沦为螃蟹、大鱼的口中餐。

海马体长一般为10~17厘米。体侧扁,头部似马头,这也是叫它们海马的原因。海马的腹部明显凸出,躯干呈七棱形,尾部呈四棱形,尾较长渐细并向腹面卷曲,用以卷住海藻等作栖息用。吻细长,呈管状,口甚小,位于近头侧背方。头与躯干部成直角。

海马全身无鳞片,完全由骨环所包被。鱼体一般呈褐色,但随栖息环境的变化,体色可随之发生变化并与环境趋于一致。体侧第1、4、7体环的背方各有一黑色圆斑。

海马由于躯体构造特别,游动方式也稀奇古怪,通常是直立游动,昂首腆肚与水面垂直,一挺一挺地前进。海马这种直立的游动方式在鱼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海马因其拟态适应特性,习性也较特殊,喜欢栖于藻丛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带海区。海马性情懒惰,常以卷曲的尾部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之上,有时也倒挂于漂浮着的海藻或其他物体上,随波逐流。

海马也是一种对环境要求很高的生物。海马适应水温的范围,一般在12~32℃之间。海马对光照强度有一定的要求,光线太弱不利于海马的活动和摄食,长时间光线太弱,会导致海马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在繁殖季节里,性成熟的雌、雄海马往往在早晨发情,此时双双并列追逐,急速游泳,体表黑色素收缩退减而呈黄白色。待兴奋达到高潮后,雌、雄海马相互靠近,由并列转为相对游动,雄海马身体向腹部弯曲,使育儿囊的口部张开,并在此刻接受雌鱼送来的卵子并在育儿囊内受精。

海马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不同,雄海马有孕育子女的能力。

因为雄性海马的腹部长着一个育儿囊,据说可用来装2000只小海马。到了海马繁殖的夏季,雄性海马便张开育儿囊,雌性海马将产卵器插入雄性海马的育儿囊中产卵。经过受精,大约经过15天时间孵化后,小海马就蠢蠢欲动,离开了父亲的育儿囊,成为世间的一员。

奇怪的是,刚诞生的小海马不需要父母亲的哺育而能自食其力,独立生活。不过,由于它们太幼小,为避免遇到敌害,小海马必须钻进父亲的育儿囊中去寻求避难。经历90天的时间,小海马即可成为大海马。

海马是名贵的药用海水鱼类,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本草纲目》中对其就有评价。海马具有壮身补肾、强心催生、祛痰散结、消炎退烧、去痛止血之效。所以,如果能够合理地研究海马的药用价值,海马还可以更多地为人类造福。

海星——“皇后”魅力无限

海星属于棘皮动物门的一个纲,下分海燕和海盘车两科。由于外形大多似五角星,也称为星鱼,西方也称轮星鱼。它们大多生活在潮间带和近岸的平静海域,所以全世界都有海星的踪迹。

海星的种类很多,我国沿海就有约60种。

海星看起来温文尔雅,与世无争,实则不少种类都是凶猛的肉食者,经常欺凌弱小动物。它们大量吞食温顺的贝、游动的小鱼、美丽的珊瑚和多刺的海胆等。海星的食量很大,一只海星幼体一天吃的食物量相当于其本身体重的一半多,因此它们非常贪婪。

海星从外表上看,可以算作是动物界的“皇后”了。海星体色鲜艳,多呈鲜红色、深蓝色、玫瑰色、橙色,还有的在粉红色的底色上点缀着紫色的虫纹状花纹和镶边,也有的在蓝色中有红斑和红边,并且令人称奇的是许多海星可以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

海星平时总是腹面着地慢慢爬动,以此来捕捉食物或逃避敌害,因此在人们的印象里,海星似乎总是静止不动的。

海星在水底移动时并不用臂,而是用长在每只臂下部的管状足,通过管足的蠕动产生运动,在海底每分钟可缓慢地爬行10厘米,最快20厘米。但有些大个品种的海星运动起来却快得惊人,如砂海星,每分钟可以移动75厘米。

海星吸附在岩石上时,将管足内的液体排到专门的囊中,使管足内部形成真空,所以吸附得非常牢固,即使狂风巨浪也奈何不了它。

海星捕食或者保护自己主要靠它们的腕部,而且海星的五只腕动作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有一只腕特别灵活,不停地伸缩,有人认为这只腕起着头的作用,是用来支配其他器官的。

海星的再生能力很强,任何一只腕足断了都能再生,但再生腕比原来的要小一些。失去手臂的海星不仅能重新长出手臂,而且那只被它自行断掉的手臂也可以重新生成一只新的海星。

和大多数海里的生物一样,海星也是处于半盲状态。海星的每一只腕足上都有一只眼睛,称为眼点,只能分辨明暗,不能看清物体。海星虽然能通过臂末端的小眼睛感到外界的光线,但它们一般是靠触觉和化学感觉能力发现猎物的。

美丽的大自然真可谓无奇不有,大多数海星都有一种超常的本领,它能把胃吐出,将胃的内壁伸出来。海星一旦把胃脏的“有效部分”伸到外边,便可消化掉任何能触到的食物。更不寻常的是,海星竟能把“嘴”塞进猎物紧闭的硬壳上的微孔,就地将它消化掉。海星在捕食时,先用全身包住蚌贝,用嘴将麻醉液从壳缝吐进壳内,使壳张开,然后从嘴里伸出胃囊,伸进蚌壳内,慢慢将贝肉消化掉。

海星的天敌很少,尤其是海星进入成年后,能捕杀它的天敌更寥寥无几,只有海鸥和水獭偶尔来捕食它们。但海星最大的捕食者恰恰是它的同类,比如一只朝阳海星会将其抬起的臂搭在另一只海星身上,然后迅速将它缠紧,并开始攻击。但有一些海星可以把朝阳海星最先抓住的那只臂自行断掉,有意让攻击者来吃,而自己乘机逃之夭夭。

海星的经济价值不大,只能晒干制粉作农肥。由于它捕食贝类,故而对贝类养殖业十分有害。

海蜇——海中降落伞

海蜇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

海蜇广布于我国沿海,从辽东半岛直至广东沿海均有分布。

海蜇靠吸口吸食海水中的藻类、原生动物和小型甲壳类等微小生物。

海蜇的身体可分为伞部和腕部。伞体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50厘米,最大的可达1米。海蜇在海中漂游,身体柔软晶莹,就如降落伞一般。

海蜇有口腕8枚,每枚又裂成许多瓣片。口腕上长有许多小触手,触手乳白色,上面长有很多有毒的刺细胞。这些刺细胞能放射毒液,可御敌捕食。人在海中游泳时,如皮肤碰到海蜇,会被蜇伤,引起局部或全身疼痛。一般蜇伤后会感到灼痛,出现线条状红斑,有点儿像鞭子抽过的伤痕,俗称“鞭伤”。症状轻者全身发冷,肌肉酸痛,恶心胸闷;严重者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那么,海蜇是怎样使人们具有如此大的反应呢?

原来当人体或是小动物碰到刺针时,刺细胞里盘曲的刺丝就会弹射出来,将毒液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海蜇就是依靠身上的刺细胞来释放毒液,麻痹游到它身边的小动物,然后捕获取食。所以被海蜇螫伤的症状不可忽视,应作急救处理。一般先用海水或清水冲洗后,再用明矾水或1%的氨水冷敷,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河豚——一肚子“坏水”

河豚属硬骨鱼纲,鲜沌目。鲜沌类主要分布于温带到热带地区,大约有100种,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水、淡水汇合处也可见其出现。

河豚也如同其他鲜沌类一样,它们都具有圆滚滚的身体,强韧的皮肤,鳞片变形而成为刺。当身体膨胀时,刺便会直立而起。河豚的口部与整个身体相比较,显得很小,口中上下颌各有一对齿板,齿板由许多小齿愈合成为板状,嘴形看起来像鸟喙的形状,十分坚硬。

河豚遇到敌害时,会将空气和水吸入身体中,使腹部膨胀起来。有些种类吸入空气后常将身体倒立在水面上。

河豚吸入的空气和水被存在哪里了呢?

原来,河豚有一个连接胃部的袋子,称为膨胀囊,是由胃的一部分进化而成的。空气和水就是被吸入到了这里而使身体膨胀的。吸入空气和水后,河豚的身体大约会比平常变大一倍。孵化两个星期以上的虎河豚稚鱼,已有这种膨胀身体的能力。它们在水中吹动水和空气,使泥沙飞起,然后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

河豚产卵由春天到夏天,产卵的地点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雄鱼经过两年,雌鱼经过3年即可成熟。

河豚具有河豚毒,毒性极强,可以使大部分的动物中毒死亡。星点河豚被认为是毒性最强的一种。河豚肉味鲜美,但生殖腺、肝脏、肠等有剧毒,要是吃了河豚而中毒,会在10~45分钟内头晕、恶心、脸色发白,更严重的会出现嘴唇、舌头及手脚麻痹等症状,接着会呼吸困难、痉挛,食用后6~24小时便会死亡。

接吻鱼——将浪漫进行到底

接吻鱼又被称为桃花鱼、吻嘴鱼,是一种热带鱼,原产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东南亚的爪哇岛和婆罗洲岛是接吻鱼的故乡。当地居民非常钟爱接吻鱼,常常将它们养在鱼缸中,观赏其“接吻”表演。后来,接吻鱼便成了世界闻名的观赏鱼类,市场价格也一路飙升,每尾最高售价达100美元左右。

接吻鱼体长约15~25厘米,嘴唇上长有锯齿状的肉齿,接吻鱼喜欢啃食水草、青苔和藻类,有水族“清洁工”的美称。接吻鱼的体色银白,略带粉红色。繁殖水温在26~27℃,雄鱼背鳍末端尖长,雌雄较易区别。接吻鱼属泡沫卵生鱼类,雌鱼每次产卵1000~1500粒。

接吻鱼是一种浪漫的鱼类,它们互相遇到时,双方都会撅起生有许多锯齿而呈吸盘状的嘴巴,用力地接触,丝毫不顾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故而得名“接吻鱼”。

接吻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情感交流,那对于鱼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一些人认为,接吻鱼的接吻动作是雄接吻鱼与雌接吻鱼之间的示爱行为。但人们发现,接吻现象并不只限于异性之间,在同性之间也有接吻现象。只要有两条鱼共同饲养在一起,不论同是雌性的,或同是雄性的,它们也要接吻。即使是只有一条鱼的情况下,它也要向着水草上的青苔或鱼缸玻璃上的青苔不断地吸吮,乱碰乱撞,表现出接吻的样子。

由此可见,接吻鱼的接吻并不是相爱的动作。这种行为并非调情、打架,而只是它们的一种“口癖”,是一种习性。此外,还有人认为接吻鱼接吻是它们彼此吸吮对方嘴上的青苔。

金枪鱼——高速“鱼雷”

金枪鱼属硬骨鱼纲,鲈目,鲭鱼科,和鲭鱼是相近的同类。金枪鱼、鲣鱼和鲭鱼都是鲭鱼科的洄游性鱼,同属于生活于外洋的鱼,但金枪鱼的游泳速度、时间、距离却比鲭鱼快而且长。金枪鱼属包括5种。长鳍金枪鱼的胸鳍比其他金枪鱼长,体长约1米,是金枪鱼中体形较小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