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古兽真相
7092600000017

第17章

有人认为世界各地所发现的类人动物,比如神农架“野人”、北美洲的“大脚怪”、喜马拉雅山的“雪人”等可能就是残存下来的巨猿,但这种推测毫无根据。巨猿这个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史前灵长类早已完全消失在地球上,它们不需要这些尚未确认其真实性的“后裔”来增添自己的传奇色彩。

巨爪地懒

古兽档案

中文名称:巨爪地懒

拉丁文名:Megalonyx

生存年代:更新世。

生物学分类:贫齿目。

主要化石产地:北美洲

体形特征:身长3-4米

食性:植食性

释义:巨大的爪子(兽)

1.3万年前,阿拉斯加的群山覆盖着白雪,山谷中散布着星星点点的绿色。几个身披兽皮衣、手执长矛的史前猎人跋涉在山脚下的树丛中,他们是第一批到达这里的人类。突然,他们前方的灌木丛中传来响动,一头2米多高的巨兽露出了脑袋。它像人一样直立着身体,浑身披着粗厚的长毛。它仔细地嗔着周围的空气,挥舞着像北极熊一样粗壮的前爪,每个爪子都有20多厘米长,如同数把锋利的砍刀。在它身边,一头牛犊般大小的幼兽蹒跚着躲到母亲身后。

对猎人们来说,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一种巨兽,而在另一头,雌地懒已感觉到了威胁。它们通常是与世无争的,但保护幼崽的本能使它亢奋起来,不允许任何一个入侵者接近。猎人们决定先攻击雌兽,以免幼兽受伤后雌兽更加狂暴而难以对付。几个人迅速散开成扇形,呐喊着用投矛器掷出手中的长矛。借助杠杆的力量,煖石制成的矛尖能在数十米夕卜扎穿猛妈象的厚皮,然而这头巨爪地嫌虽身中数矛,却似乎毫发无损,摇晃几下便将长矛弹落在地。不等猎人发出第二次攻击,雄兽沉重的身躯已经冲出灌木丛,巨爪闪电般击向距离最近的一个人,差点将其开膛破肚。见势不妙的猎人们已顾不上自己打猎的使命,纷纷雛逃跑……着动画电影冰河时代及其续集的风靡全球,滑稽搞笑的地懒“西德”也和它的伙伴猛犸象、剑齿虎一起成了卡通明星。不过与另外两位相比,大部分中国观众还不知道地懒是何方神圣。其实,“西德”的原型就是杰氏巨爪地懒,这是一种身披长毛、本形如牛的动物,也是唯一曾在北极圈内生活过的贫齿类。

巨爪地懒是少数由业外名人命名的古生物之一,其命名者乃是美国开国元励、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这位总统在美国历史上素以学识渊博闻名。179畔,还没当上总统的杰斐逊收到一些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化石,包括3个巨形脚爪以及一些头骨、肢骨。当时他深为这些巨爪所震撼,以为是某种绝灭美洲狮的化石,遂将其命名为“巨大的爪子”两年后美国人了解至古生物学泰斗乔治·居维叶对大地懒化石的研究成果,才意识到这种动物其实是贫齿类。

此后一个多世纪中,南北美汧各地又有多种大地懒和磨齿兽的化石相继出土,其中某些地区甚至还发现过保存了部么皮毛、筋腱的天然地懒、木乃伊。

杰氏巨爪地懒约出现在150万年前,在地懒中算是小字辈。其化石在美国和墨西哥的一些地方都有发现,加拿大育空地区和阿拉斯加也留下了它们的足迹。它们的个头比电影中大很多,长三四米,体重达1.5至2吨,相当于两三头公北极熊。当然,跟它们更著名的南美洲堂兄弟、体大如象的大地懒相比,这只能勉强算“中重量级”。它们的头骨短而宽,有一个很深的、圆钝的口鼻部,上面有发达咀嚼肌附着的痕迹;它们只在上下颌两侧长有18颗柱状颊齿,头颅比大地懒短圆,更像今天的树懒。

与大地懒、磨齿兽和其他大多数地懒相比,巨爪地懒的行动能力更强,这是因为它们后肢中央3个祉上的爪子可以着地,这使它们能够用整个后脚掌承受巨大的体重,而其同族行走时大多仅用脚外侧着地。正是这种活动能力以及厚实毛皮带来的耐寒性,使它们能比同族行走得更远。

巨爪地懒的尾部结实粗壮,能与2条后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像袋鼠一样直立活动。其前肢则有长而弯曲的爪子,能够轻易地扯下树枝、拔起灌木,当然也是锐利的自卫武器。此外,它们的皮肤下长着许多角质化的硬疖,是皮毛之内的最后一层防御。

中新世的早期地懒类体形很小,而且可能像现存的树懒一样是树栖的,此后则逐渐增大。南北美洲相连之后,大地懒类逐渐向北扩散到北美大陆的各个角落,包括体形不亚于杰氏巨爪地懒、能在半沙漠地区生活的舌懒兽和身体较小、以树叶为食的孽子兽等都是非常成功的种属。就连西印度群岛上也曾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地懒,其中体形大的如黑熊,而小的则和猫差不多,这自然是岛屿环境的限制所致。

巨爪地懒是所有“懒族”动物中最进步、生存能力最强的一类,但它们还是无法摆脱与同族一样的命运,在大约9400年前从地球上消失了。从此,美洲大陆上只剩下整日倒挂在树上的树懒,而强大有力的地懒则成了永远的过去时。然而,在今天亚马孙雨林和巴塔哥尼亚原野的某些角落,还有关于一种体形似熊、倉旨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的神秘巨兽的传说,这种动物身披长毛,能抵抗箭头甚至铅弹的射击,外形和声音都极为可怕。有人认为这或许意味着某种地懒仍在蛮荒之地游荡,但目前仍未发现最近5000之内仍有它们存活的任何实物证据。

巨足驼

古兽档案

中文名称:巨足驼

拉丁文名:Titanotylopus

生存年代:中新世-更新世

生物学分类:偶蹄目

主要化石产地:北美洲

体形特征:身长4.3米,身高约3.5-4.0米

食性:植食性

释义:巨大多节的脚(兽)

在更新世的北美大草原上,一群巨足驻刚刚增力口了5个新成员。初生的驻崽狄在地上喘息,母驼疲惫地咀嚼着胎盘。突然担任警戒的巨足驻发现一群恐狼正围拢过来。放在以往巨足驻是不会和恐狼纠缠的,它们只需要跑开就可以了。但现在有数匹母驼刚刚生产完,对同伴特别依恋的巨足驼不能舍弃它们逃跑。于是巨足驻采取了传统的防御方式,把初生的小驻和体弱的母驻围在中间,形成一个缓慢移动的圆形阵。恐狼忍耐不住了,其中2匹扑了上去。几匹巨足驻迅速反刍,把胃中的食物对着恐狼喷了出去,污秽物喷了它们一头。这2个倒霉鬼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硕大的驻蹄踩翻在地。几次尝试后,恐狼在巨足驻们的目送下离开了……现存的驼类只分布在亚洲、非洲与南美洲,种类也不多。而在史前时期,拥有骆驼最多的却是北美洲,因为这里就是驼科动物的发祥地。这里曾出现过的胳5它将近100种,其中有一种非常高大的胳5它最为著名,这就是巨足驼(X译泰坦马它)。

巨足驼最早出现在晚中新世晚期,它们的身体构造与现代的骆驼差异不大,只是更加尚大健壮,般身尚在3.5米左右,较大者可达4米,甚至有的资料称最大的巨足驼有5米高。与粗壮的躯干相比,它们的头部比较小,但是脖子和四肢雛长。

根据对巨足驼胸脊和脊椎的研究,人们认为巨足驼长有一个5它峰,这使它们的样子就像是长颈鹿与单峰5它的混合体。但也有人认为巨足驼高耸的脊椎并不是为了支撑驼峰,而是为了支撑类似猛犸象、披毛犀身上储藏脂肪的肩峰。由于巨足驼和南美汧的羊轮关系很近,而与旧大陆的单峰驼、双峰驼关系较远,所以有理由相信它们储藏脂肪的形式可能也不同于后两者。

现代骆驼大多是生活在荒漠地带吃草的动物,但巨足驼的牙齿是不耐磨损的次高冠,因此通常认为它们生活在有茂盛森林或者灌木很丰盛的地区。由于它们身材高大,腿长挺拔,能够到高处的鲜嫩枝叶,或许相当于类似长颈鹿的生态区位。它们每天都成群游荡在北美草原上,不停地在一片片树林和灌木丛中寻找着可口的食物。

北美洲在上新世、更新世时期拥有相当多的食肉动物,包括著名的恐狼和刃齿虎,这些动物对身材高大的巨足5它也足以造成威胁。然而巨足马它恐怕不会在意这些猛兽,因为现代骆驼在自卫时非常勇猛,甚至时常把狼踩死,而更加高大强壮的巨足驼应该也会采取相同手段进行反击。实在不行,它们也能依靠修长的四肢把试图追杀它们的猛兽远远甩在后面。

然而,倉旨应对各种危险的巨足骑仍难逃人类的追杀。根据巳发现的化石,我们得知早期到达北美洲的人类曾经和巨足驼一起生存过,还经常猎杀它们作为食物。至今人们巳在18个史前美洲人类的遗址中发现了巨足驼的骨骼化石,其中一件甚至还被制成了工具。

早類世之后,北美汧啲冰誠一步扩展,整体气候更加干冷。草原更加开阔了,而原来的森林灌木则逐渐消失。习惯生活在有稀疏森林草原上的巨足马它难以适应没有树的环境,分布逐渐缩小。虽然多数巨足驼在中更新世前就巳经灭绝,但最后的巨足驼仍然延续到晚更新世,接触了这里最初的人类移民。在此之后,曾长期作为胳骑类进化的中心的北美洲就不再拥有任何骑类了。

恐齿猫

古兽档案

中文名称:恐齿猫。

拉丁文名:Dinictis

生存年代:渐新世

生物学分类:食肉目

主要化石产地:北美大陆

体形特征:身长1.50米

食性:肉食性

释义:恐阼(牙齿)的猫

中渐新世时期的美洲大陆南部,郁郁葱葱的各种乔木遮天蔽日,除了偶见小群的反刍兽游荡在林间外,一时似乎看不到什么别的陆栖动物。终于,山丘后传来阵阵沉闷的吼叫声,显示着那里正有什么事件发生着。几头如现代野牛般大小的古巨猪正聚集在一起,它们是渐新世的扫荡者,模样凶恶而丑陋。前方10多米开外,一身形小巧的食肉兽正埋头享用着一只硕大的原角鹿。骨骼断裂和[嚼肉体的声音刺激着贪婪的古巨猪们,它们一步步慢慢接近,嘴里发出吼声试图将这专注的食客赶走。

深入猎物腹腔掏吃内脏而满脸血污的食客抬起头来,发出威胁性的咆哮,做出要扑击的样子。临近的巨猪群慌忙后退,身高体壮的它们一时竟慌乱不已,因为它们知道这个凶残的家伙是恐齿猫,自己若是落单的话恐怕小命不保。尽管布满,但它们的这顿饭还是再等等了。

恐齿猫(又译古親)是食肉目假剑齿虎科动物的先驱之一它们骨髂强壮,四肢短粗,体形介于猫类与灵猫类之间身躯和尾部细长、脚爪不能完全收回,像灵猫;而头部则很接近真正的猫形动物,并且可能和后来的猫科动物一样有三重眼睑。

它们的双颌强劲有力,犬齿非常锋利,是有效的捕食武器。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它们是食肉类中的第一种“剑齿动物”

与现在的猫科动物不同,它们是以脚掌而不是脚耻行走,这多少影响了它们的行动速度。因而就整体而言,恐齿猫身体结构上原始的成分较为明显。

作为早期带有剑齿的假剑齿虎科动物,恐齿猫凭借夸张的、边缘如锯的上犬齿而成为非常高效的捕食者。尤其是当面对大型猎物时,恐齿猫总能占据有利位置,准确切断猎物咽喉部位的气管和动脉。

化石记录显示,身高达1.8米、大如非洲野牛的古巨猪类也曾被只有现代非洲狮一半大的恐齿猫猎食,其凶猛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恐齿猫虽然凶焊,但毕竟个头较小,它的生活依然充满着危险,大型的鬣齿兽类以及其后来出现的近亲伪剑齿虎类、祖猎虎类等,者卩可能危及到它们的安全。例如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发现的一具恐齿猫头骨化石上的后部,可以清晰地看到2个致命的小孔,这正是其被别的食肉动物猎杀的有力证据。

晚渐新世开始的气候转变,使森林开始逐步被草原或灌木林所代替,作为跖行性猎手的恐齿猫被迫在相对开阔的环境里追捕那些奔跑日渐迅速的猎物,失败乃至灭亡的命运终究难免。恐齿猫,这个曾经的林间幽灵终于留在了地球历史被翻过的一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