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古兽真相
7092600000019

第19章

700万年前,随着中新世的结束,体形和结构已发展到极致的恐象终于没落。欧洲的硕恐象在上新世凋零,而在所有象类的老家非洲,博氏恐象仍然顽强生息着,一直延续到10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甚至在我们的老祖宗进入直立人阶段时还与它们打过交道。不过,在人类发展出旨杀戮一切大型动物的智慧之前,这些长鼻陸物就彻底消失在了生命长、河中。

库班猪古

古兽档案

中文名称:库班猪

拉丁文名:Kubanochoerus

生存年代:中新世

生物学分类:偶蹄目

主要化石产地:亚欧大陆、非洲

体形特征:身长近3.0米

食性:杂食性

在大约1500万年前的中中新世,位于青藏高原脚下的我国甘肃和政地区的气候炎热温润,湖泊星罗棋布,草木繁茂。清晨笼罩在一层潮湿的薄雾之中,鸟儿的欢叫声此起彼伏,将一头年轻的雄性巨库班猪从睡梦中唤醒。它抖散开身上的露水,从昨夜栖身的灌木丛中走了出来。与雌性库班猪不同,成年雄猪总是单独生活,也没有什么固定巢穴。之所以如此逍遥,是因为成年雄性库班猪体形太过魁梧,其身长近3米,安全系数颇高。

今天这头减轻雄猪非常烦躁,繁殖期性激素的强烈分泌使它成了及其危险的“狂暴战士”。围着附近巡视几遍后,它并没有嗅出任何异性来到的信息,终于感到一阵干渴,于是一路跑到山坡后的湖边。这里铲齿象一家早已开始了早餐,安琪马、萨摩麟、和政羊等拥挤在一起尽情地畅饮。库班猪没有丝毫犹豫,径自挤了过来,扑进湖水中。这些邻居们似乎正喝得兴起,并没有散开的意思,例艮快它们就只得转移到其他地方了,因为清澈的湖水早已被那个大家伙搞得一片浑浊。这头库班猜要尽情地折腾,准备带着一身致密的泥装再去寻找它的新娘。它是如此专注,以至对丛林中缓步走向身旁湖岸的一头半熊熟视无睹……佐班猪属于偶蹄目猪形亚目中的猪次目是猪形亚目的演化主干,其成员的基本特征是都长有全部44颗牙齿,颊齿是低冠的丘型齿,犬齿强烈凸出,表明它们并非高度特化的食草动物而能适应杂食;四肢结构比鹿类、牛类原始,脚上一般有4个脚趾。它们中最早的是渐新世出现的原古猪,中新世后进入黄金时期,在亚欧大陆和非洲发展出几个支,仅在和政地区出现的就有库班猪、弱獠猪两种利齿猪以及稍晚出现的弓颌猪,这其中往大型化发展的主要是库班猪及其近亲利齿猪。

据化石材料和现代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库班猪类起源于非洲,但后来在亚欧大陆北部兴盛一时。经过长期演化,它们的外形与今天的各类野猪大不一样,体形像野牛一样巨大,体重500至800千克,四肢也更粗壮且较长;头骨化石仅下颌就近1米长,宽30厘米,上颌则有一对向外伸出的巨型獠牙。它们在眼眶上有疣猪一样的颊突,可能用于在争斗中保护眼睛。

更奇怪的是它们在额头上还有一只明显的角,成年雄性尤为粗大,这在通常不长角的猪类家族中显得非常特别。

在当时的环境下,食肉动物主要有后猫、戈壁犬、剑齿虎、半熊以及包括后期出现的巨鬣狗在内的几种鬣狗,其中只有后三者撕成群活动的雌性库班猪及其幼崽产生威胁,而对于独来独往的成年雄性,几乎没有什么敌人敢招惹它们。

凭借着极强的适应性和高繁殖率,猪类的大型化么、支在中新世的亚欧大陆乃至非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们遗留下的化石成了不少地区中新世地层标志性的动物代表。虽然最终这个分支伴随着库班猪和利齿猪类的相继灭绝而睹然而止,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一次。早更新世后,猪类演化中再次出现大型化的趋势,但只局限在非洲大陆。在今天的西非雨林中,还生活着一种被称为巨林猪的大型野猪,体重超过200千克。从它们身上我们或许可以想象,当年更为庞大的史前巨型猪类是如何的不可一世。

狸尾兽

古兽档案

中文名称:狸尾兽

拉丁文名:Castorocauda

生存年代:中侏罗世

生物学分类:柱齿兽类

主要化石产地:中国

体形特征:身长42.5厘米

食性:肉食性

释义:(长着)河狸尾巴的兽

中侏罗世的夜晚,明月如镜,在内蒙古古湖泊中一条古鳕鱼正四处搜寻小鱼来故点心。繁殖季节快到了,它必须储备更多的能量。它太专心了,一点儿都没有察觉到有一个黑影正向它逼近。它突然惊觉,却为时已晚,黑影锋利的牙齿已经狠狠地咬住了它的身体。古鳕鱼徒劳地挣扎扭动,但再也没机会看到明天的日出了。黑影咬着古鳕鱼,拍动着它那覆盖着鱗片的扁平大尾巴向水面游去,流线型的身体和长着瘦的脚令它在水中灵活异常。月亮的影子在湖面上裂开,黑影近半米长的轮廓清晰呈现出来,一身稠密的硬硬的针毛紧紧贴在身上,在皎洁的月光下反着光。原来是一只狸尾兽,当时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

狸尾兽叼着美味的晚餐,摇摇晃晃往自己的巢穴走去。狸尾兽的巢穴就建筑在岸边,巢穴有2个出入口,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岸上的隐蔽处。宽敞的巢穴里铺着许多柔软的蕨类,非常舒适。狸尾兽畅快地在那里品嚼着古鳕鱼,不一会儿就剩下一小堆鱼骨头,多出了一个圆鼓鼓的小肚子。现在裡尾兽可以舒舒月。良地蜷身大睡,因为太阳出来了。

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大多数中生代哺乳动物体形-较小,不超过50千克,而且一般在陆地生活。由于受体形限制,加上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下,因此它们多数食性单一,均食虫。然而中国专家在内蒙古中侏罗世地层发现了生活在1.64亿年前的哺乳动物化石,这件保存完好的化石动摇了古生物学家对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都是像鼠句鼠青一样小的偏见。化石动物的名字叫獭、形狸尾兽,它有着与河狸相似的尾巴,像水獭食鱼的生活习性。这一研究成果是由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和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为一些中生代哺乳动物具有游泳和食鱼的生活习性并占领半水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最早的化石证据,这表明在中生代哺乳动物的总体生态分异远比人们以往认识的要多得多。

新发现的狸尾兽是十分不同于典型的陆地生活的小型哺乳动物。

其身长至少有42.5厘米,头骨长度超过6厘米,估计体重在500-800克之间。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半水生中生。

代哺乳动物,也是已知体形最大的侏罗纪哺乳动物。或许二因为其体躯较大,可能才具有了食鱼和游泳的生活习性。

狸尾兽尾巴扁而宽,并覆盖有一些鱗片,与现生河狸的尾巴及其功能非常相似,具有游泳(如适于游泳的有鱗片的宽而扁的尾巴)和挖掘洳粗壮的肱骨)能力。以往人们一般认为,现生半水生洳河狸类和水獭类)和现生全水生(如鲸类、海牛类)会游泳的哺乳动物,最早出现于始新世和渐新世(2500万年前·5500万年前),而新发现的狸尾兽却生活于距今1.64亿年的中侏罗世,这表明狸尾兽这样的原始柱齿兽类哺乳动物在中生代就已经单独具有了半水生的游泳功旨,比新生代有胎盘类哺乳动物至少提早了1乙年“下水”,这是趋同演化的重要范例。

此外,狸尾兽还保存了毛皮印痕(碳化的体毛和绒毛):其毛皮为哺乳动物皮月夫结构的系统演化提供了直接证据;其牙齿和下颌特征则表明,狸尾兽代表了柱齿兽类的一个新哺乳动物属种。

丽牛

古兽档案

中文名称:丽牛

拉丁文名:Leptobos

生存年代:早更新世-中更新世

生物学分类:偶蹄目

主要化石产地:欧洲、亚洲

体形特征:身长2.6-2.8米

食性:植食性

释义:瘦弱的牛

昨夜的寒气为草原带来一层晶莹的露珠,雾气弥漫在草原上。到处都是片死气沉沉,几只寒鸦的呻吟声打破了天空的宁静。远方一群丽牛正在安静吃草,稀稀拉拉地散成一片。牛群边进食边向南走去,它们要在寒潮到来前离开这里,去欧洲中部的河谷度过冬天。牛群在昨天晚上遭到了袭击,但显然它们成功地击退了进攻者。成年丽牛虽然没有野牛块头大,但它们凭借尖锐的牛角和快速奔跑的能力足以保护自己免遭伤害。面对这些成群结队的牛科动物,多数捕食者都会离开去寻找更容易捕杀的目标。

牛科动物是有蹄类中最成功、最进步的一支,现在全世界几乎一半的有蹄类都属于这个家族。牛类的形态从史前到现在非常多变,其中在欧洲、亚洲东部与南部地区曾生活过一种形态特殊的牛,因为它们个体比野牛、水牛等小得多,显得很痩弱,丽牛一名也由此而来。

丽牛大多生活在早更新世,只有少数延续到了中更新世,此后逐渐衰败并被其他牛类取代。雄性丽牛头上长有一对细长、呈扁柱状的角,角不大但很直,只轻微弯曲。雌性不仅没有角,体形也要小些。它们的牙齿为次高冠,只覆盖了很薄的一层白垩质。与许多史前牛类相比,丽牛的个头不算大,也不粗壮,四肢较细长,证明它们能快速奔跑。

丽牛与此后出现的各种野牛非常接近,但更为原始,因此它们可能是野牛类的祖先类型。因为丽牛化石的发现地多为草原环境,所以人们擁它们是在草原上群居生活。

中国地区最大的丽牛是陕西的粗壮丽牛,这种丽牛的双角长度超过60厘米,向后向外生长。早更新世初期,它们与三门马、山西捨猁、山西轴鹿等一同生活在温和湿润的森林一草原地带,数量众多。几乎在同一时期,印度南部也生活着一种捻角丽牛,但分布并不广泛。由于和它们一起生活的纳玛象是经印度到达我国的,所以也有人认为丽牛可能也是和纳玛象一起通过相同的途径来到我国,但现在人们对此还未找到足够证据。在欧洲,埃楚斯坎丽牛也一度非常繁盛,它们比亚洲的同类还稍痩小些,但却能忍耐温度更低的草原环境。

巨今90万年前左右,全球气候再次转冷,丽牛的生存空间也逐渐被冰川剥夺。欧洲的丽牛率先退出生态圈,随后它们在中国北方也灭绝了,只有短角丽牛一种退居到南方地区进入中更新世。到了中更新世晚期,分布在中国南方、印度等地的丽牛也消亡了。人们认为丽牛虽然能适应较凉爽的草原环境,但太过寒冷的冰河气候并不适合它们。不过,这可能并非它们灭绝的唯一原因,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

砾爪兽

古兽档案

中文名称:砾爪兽

拉丁文名:Chalicotherium

生存年代:始新世-中新世

生物学分类:奇蹄目

主要化石产地:蒙古、中国

体型特征:雄性身长3.0米、肩高2.6米,雌性身长2.6米、肩高1.8米

食性:植食性

释义:(某些器官)像小石头的兽

渐新世的中亚气候干燥闷热,生活在内陆的动物不得不适应这极端的气候,或离开这里去找更好的地方生活,而生长在河流两岸的森林、灌木就是当地所有动物的最后避难所了。

砾爪兽就是这里的常住居民,也是当地最常见的大型动物之一。

它们在雨季的栖息地进行繁殖,旱季到河道周围集成小群生活。

雄性姊爪兽往往在这个季节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这些健壮的动物平时喜欢在树上蹭痒,身上也经常粘上一层树脂,年来久往,一些中年雄性身上的皮毛就硬得像铁皮一样,不仅有助于抵御捕食者,还能在争夺配偶时占到不少便宜。此时2头砾爪兽正相互用胸腾抵着对方用力推着,还不时用前爪象征性地拍打对手,旁边几头母砾爪兽则安静地欣赏这场战争。这种争斗虽不会造成损伤,但非常消耗精力,战斗会一直持续到一方疲爸地离开为止……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和整个身体是相互适应的,各部分、都与整体相协调。这就是生物学中著名的“相关定律这条定律在生物界一般是适用的,可地质史上曾有一类哺乳动物死活也没有遵守这条定律,这就是奇蹄类中的砾爪兽。它们虽为食草动物,脚上长的却是爪子而不是蹄。它们最初被发现时曾让人大伤脑筋,几乎无法相信还会有这么奇怪的动物存在,甚至曾被认为是两类不同科目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