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交际经商厚灰学
7093200000012

第12章 和气生财——广积人缘广开财路(3)

若是做硬汉,就要做得彻底,不要后悔,但弱势的人往往不具备做硬汉的基本条件,硬撑就会变成冥顽不灵、憨劲十足的蛮牛!摆在弱势的人面前的路除了与环境硬拼以外,还有控制环境、利用环境、服从环境、逃避环境等多种选择。但上上之选是逃避环境,因为弱势的人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本硬拼,拖也不是办法,那点儿本钱也耗不起,倒不如现实一点儿,争取“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的策略,或许日后还会出现转机东山再起。

“躲”和“走”字义虽有不同,但在趋利避害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迫不得已逃跑来规避风险的计策。走者跑也,有被动主动之分,被动是迫于无奈,主动是缺乏信心。被迫逃亡,并非怯懦表现;主动退去,也非英雄末路。这里所指的走,是因环境处于不利,设法转往别地另起炉灶,谋东山再起之意。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位精通保身之道的明眼人。攻下金陵之后,曾氏兄弟的声望可说是如日中天,达于极盛,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爵,所有湘军大小将领及有功人员,莫不论功封赏。时湘军人物官居督抚位子的便有十人,长江流域的水师,全在湘军将领控制之下。

但树大招风,朝廷的猜忌、朝臣的妒忌随之而来。颇有心计的曾国藩意识到鸡蛋是不能与石头碰的,既然不能碰,就必须改变思路,以求自保。他马上就采取了一个裁军之计,不等朝廷的防范措施下来,就先来了一个自我裁军。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曾国藩在战事尚未结束之际,即计划裁撤湘军。他在两江总督任内,便已拼命筹钱,两年之间,已筹到550万两白银。钱筹好了,办法拟好了,战事一结束,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费早已筹妥。

同治三年六月攻下南京,取得胜利,七月初即开始裁兵,一月之间,首先裁去25000人,随后亦略有裁遣。人说招兵容易裁兵难,在曾国藩看来,因为事事有计划、有准备,也就变成招兵容易裁兵更容易了。

曾国藩熟知老子的哲学,他对清朝政治形势有明了的把握,对自己的仕途也有一套实用的哲学理念。他在给其弟的一封信中表露说:“余家目下鼎盛之际,沅(曾国荃号沅浦)所统近两万人,季(指曾国葆)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弟者,曾有几家?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盈时矣。管子云,斗角斗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天人以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正是由于曾国藩明白以己之力不足与朝廷相抗衡,唯有自己主动裁军,方能消除清政府对他的猜疑,不至于最终吃亏而丢官甚至送性命。曾国藩的做法正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打不过走为上”的做人智慧的体现。

无论哪一种战斗,不管是文是武,谁都没有常胜的把握,在战斗过程中的小胜小败,瞬息万变,不机警不能应付,不变通无以达权,最后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五分钟的人。所以,不躲、不走并非英雄,躲和走也并非懦夫。

有一句经验之谈:“应走不走,反受掣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是说在事态严重,该走而不走,应当机立断而不决的人,必会招致更大的麻烦与危险。

在激烈的战斗中,谁都想摧毁敌人,或“擒贼擒王”地把敌方首领置于控制之下,或伤害,或软禁。虽不置于死地,也折磨个半死,或改造成一个软性动物。在这种情况之下,意志薄弱的自不必说,刚勇的必想办法逃脱。因此,有化装潜逃的,有借故远走的,有夺关斩将而逃的。由此看来,“走”这一计,并不是懦弱的所为,“走”得越多越危险的,往往成就的事业越大,这就是多难兴邦的意思。当“走”的经验积累得越多,应付逆境就愈容易。问题在于能跑得脱,而不是“逃跑不成身先死”。

“躲”和“走”的好处既是这样,“不躲”、“不走”的坏处又怎样呢?例子也不少。如,文种不听范蠡劝告,贪恋禄位,终被勾践赐死;韩信功成不退,遭未央宫之祸;宋朝石守信能请释兵权,得于终老。大抵在富贵场中,善终的都属急流勇退,提得起、放得下胸怀广阔的人;该躲而不躲,赖死而不走的全是贪婪之辈,他们舍不得地位享受,甚至刀锯加颈还自我吹嘘,最终落得残败的结局。

强与弱,永远都是相对的概念,盈则亏,满则损。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肯定对方成绩,满足别人的荣誉感

赞美,是现代人际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但要想用几句赞美的话,就使对方产生亲和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但是,如果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从他取得的成绩入手,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一个人的成就得到别人的肯定,他就会感到自我价值得到确认,荣誉感得到满足,就会对你产生“自己人效应”。心理学家证实:心理上的亲和,是别人接受你意见的开始,也是转变态度的开始。

孔立威的传播公司最近准备推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因此需要做一系列的广告,来宣传公司的新产品。所以近日以来有许多广告公司的人来找孔经理洽谈广告业务。

某广告公司的张经理这天也来到了孔经理的公司。他一进孔立威的办公室看到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公司的LOGE就说:“哟,你们公司的LOGE设计得真不错呀,不仅看上去给人一种很有活力、积极奋进的感觉,而且越看就越觉得它意味深长。”张经理这样开始了他们的谈话。

“是吗?这是公司刚成立时我亲自设计的。”孔立威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说罢,不无炫耀地向张经理介绍了公司LOGE设计比例、色彩调配以及它的内涵,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不用说,张经理顺利地谈成了与孔立威公司的广告业务。

张经理成功的诀窍,就在于他了解交往对象。他从孔立威公司的LOGE入手,巧妙地赞扬了孔立威所取得的成就,使孔立威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把他视为知己。这样,孔立威公司的广告业务也就自然非这位张经理莫属了。

人向来都是很注重外界对自我的评价的。成绩被肯定这种外界评价,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情绪,并获得对方的好感。

美国管理专家查尔斯·施瓦布被认为是一个钢铁业的天才,他在当时年工资为100万美元。但事实上,查尔斯·施瓦布自己这样认为:“我认为我所拥有的最大财富是我能够激起人们极大的热诚。要激起人们心目中最美好的东西,其方法就是去鼓励和赞美他人的长处。”

在公关交谈中,真诚地赞扬和鼓励,能满足人的荣誉感,能使人终身难忘。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句好的赞词,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他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就是指人们时常需要受人抬举和恭维。

有家造船厂造成的军舰“拖甲虎号”在27天内完工,造船场里所有的纪录都被打破了,老板召集造舰的全体工作人员发布一篇庆功的演说辞。并且赠送给每人一枚银质奖章和威尔逊总统的一封信。最后他转向监造人,从自己的袋子里掏出块金表,亲手交给他,作为一个小小的纪念。

由此,工人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只因为老板肯定了他们的成绩!

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一句话:“要人家有怎么样的优点,就怎么赞美他!”说明赞美具有展现潜能的效果。

对别人的成就,说一句简单的赞美话,实在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愿意并留心观察,处处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满足了别人的荣誉感,别人自然不会怠慢你,相信以肯定对方成绩来赞美别人的你,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善于和自己不喜欢的人交往

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与有共同话题谈得来的人相处在一起,必然感到亲切、欢喜;遇到和自己无缘的性格合不来的人,看到对方模样就觉得不舒服、不顺眼,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让自己看不惯、不喜欢,甚至连发型和服饰都鄙视和嫌弃。

对某类人的喜欢或不喜欢,可能起因于自己在过往生活工作的经历中,在某一时刻停驻心头不好的记忆,也可能是过去所带来的好恶,以至于见到某类型的人、闻到某种味道、听到某种声音,都会产生自然的心理反射作用。

假如某个人让你觉得很排斥,或许这个人根本就没有对你发生过任何利益的纠葛,而你讨厌的人未必会真的对你造成不好的影响,那只是你主观意识在作祟,导致你排斥、不愿接触对方;如果对方也有同样的回应,就会造成互相敌对的局面。

芸芸众生,性格各异。我们不可能喜欢每一个人,所以也无法要求所有的人喜欢你。很多人在生活中只愿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而对于不喜欢的人,或嗤之以鼻,或敬而远之,总之不会主动去向人家示好,若是不喜欢的人同时又是有很大矛盾的人,就更会形同陌路,甚至横眉冷对,而这种做法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事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如何与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呢?

(1)要增加接触的机会,对对方好一些。也许你选择躲避这些人,但多接触也许会改善关系。

(2)不要来硬的,要投其所好,如果对方喜欢喝点小酒,那么就私下请他喝点,如此可改善关系。

(3)要主动地活跃气氛,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多讲讲笑话,大家一起乐一乐,虽然这样做可能不太容易。

(4)保持适当的距离,与不喜欢的人相处时尽量不要表现出厌恶感,适当的距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树敌。

(5)在关系僵持或恶化的时候,一定要主动表示友好,不要碍于面子、难为情。

(6)包容和忍让是最重要的。哪怕你善待对方,对方还是对你不好,仍旧要继续保持与对方友好的这种态度,毕竟连草木、动物都有感情,更何况是人呢?只要心存善念不断地付出,对方也一定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