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交际经商厚灰学
7093200000015

第15章 读心有术——摸清底牌占得先机(3)

有些人总是不停地询问对方的情况,这样做,是因为他想了解对方更多的真实情况,有时甚至是想特意了解对方的缺点与弱项,如果是后者,很可能是因为询问者想进一步控制对方。如果有人这样和你谈话,就应该及时引开话题,以免他询问不休。

另外,当正津津乐道某一话题时,对方突然插进一个与此毫不相干的话题,这说明他对谈论的话题没有兴趣。这类人喜欢忽视别人的谈话,对别人不太尊重。

谈话中善于把握好对方的话题,从中捕捉对方的心理,会帮助更多地了解对方,提高谈话质量。

分辨那些口蜜腹剑之人

多数人都喜欢听奉承话,但是听到别人的奉承话时不能昏了头,而应该在对方的好话和赞扬中领悟其真实的意图。

人在说好听的话的时候,有时是单纯的、发自内心的表露,没有什么用意的,但有时却是居心叵测,别有用心,可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亲近对方。

唐明皇时,有两位宰相共辅国政,一个是拘谨正直的李适之,一个是阴险奸诈的李林甫。李适之一向反对李林甫,李林甫一直算计着陷害李适之,但在表面上两人还很要好,看不出有什么冲突和矛盾。

一日,两人闲谈之中,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出产金矿,谁都知道,如果开工采掘,实为国家增加无穷的财富,你何不奏闻圣上?”李适之是老实人,亦认为有理可行,便上折奏知唐明皇。唐明皇召见李林甫问:“适之所奏华山有金矿可采,你知道吗?”李林甫饰词相答:“小臣近来常为陛下的疾病担忧,深知华山金矿的那一方位,实为陛下本命,地下隐伏着三老三气,如果采掘,恐怕不利于龙体,臣正以此为忧,故不敢将此事奏闻。”唐明皇听了这话,认为李林甫才是最体贴的忠义之臣,从此对李适之逐渐疏远,终于免除官职,由李林甫一人当政。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了自己的权欲,不惜用小人之手段来谋取。第一步就是排除异己,启用一班亲戚奸佞之人,对那些正直之士,务必除之而后快。有一位名重一时的绛郡太守严挺之,唐明皇十分看重,要加以重用。李林甫看在眼里,怕此人重用后会影响自己的权位,就想办法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找来,拍着肩头说,他和令兄如何之相好,相交怎样之深,并且当面许诺一定要保奏你做个员外郎,以示关切和对好友严挺之的敬意。然后再透露说:“皇上对令兄非常看重,我们必须想个办法把令兄调回京,方能及时水到渠成。”

严损之已被李林甫的迷魂汤灌得晕晕乎乎的,便问有什么办法。李林甫想了半天说:“不如这样,你写封信给令兄,叫他写一封呈文来,说患有风湿病,希望能到长安来就医,我自会代他想办法。”严挺之接到弟弟家书后,便如所嘱,写一封“乞调回京就医”的呈文。李林甫拿到这通奏折,即跑去参见唐明皇说:“严挺之年事已高,又患风湿症,行坐甚为不便,不如给他一个闲官调到气候好的地方去调养,也正好体现圣上对下臣的体贴。”

唐明皇闻李林甫所奏,毫不考虑就批准了,把严挺之调到“闻道花似锦”的洛阳去做了个领干薪的闲官,连太守也做不成了。

当听到别人的奉承话时,如何才能看清对方的真实用意,从而避免陷入对方设计的陷阱,并妥善做出回应呢?

当女性被称赞“你的短裙真漂亮啊”,不妨回答:“不过,我的身材好像不太适合穿短裙,所以还要保持身材啊!”

这种回答包含了“我穿衣搭配得不够好,品位并不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没有被甜言蜜语冲昏头脑,反而贬低了自己。

在奉承话面前,学会适当地贬低自己,会给别人这样的印象:他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谦虚的人。这可以间接提示对方,休想通过甜言蜜语从你身上得到什么。

就算对方回答说:“哪里啊,你身材很配这个短裙啊。”可能也只是单纯的客套话而已。

如果对方的回答是:“说得也是,你这条短裙很漂亮,但如果你再把身材完美一下,看起来就会更有气质。”这就证明他对你短裙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讨好你。这也证明此人不是口蜜腹剑之人。

此外,以称赞回应别人的甜言蜜语,也是一种高超的说话技巧。例如,女性称赞你:“很漂亮的领带啊。”你可以回应她:“哦,你的围巾也很美啊。”

在他人称赞的时候,需要保持谦虚的姿态,而不能一听到甜言蜜语就得意忘形,那样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很容易被取乐的人。当他需要你的帮助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很可能利用你。

面对别人甜言蜜语般的称赞,需要冷静面对。或许对方正想通过甜蜜赞美让你产生得意和骄傲情绪,然后趁机赶超你。例如,在工作中,如果同事不停地给你甜言蜜语,夸你工作业绩如何突出,或许就是为了让你得意自满,从而使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好趁机追赶。

生活中,甜言蜜语是常有的。但如果发现一个人总是不停地对你甜言蜜语,就应该格外注意,只有细细分析他的真实意图,才能防止被其所害。

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人要脸,树要皮”,“士可杀,不可辱”,面子,谁会不在乎?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他怎会不感激你?而如果你不懂得给人面子,就像当众脱光对方的衣服,对方在羞愧、懊恼的同时也不会给你面子。

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但是,有的人一旦发现别人犯了错,就会毫无顾忌地大声指出,丝毫不给人留面子。《菜根谭》上说:“人之短处,要曲为弥逢;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意思是:别人有缺点或过失,要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如去揭发传扬,就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到时肯定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你给别人留面子,别人才会给你面子。

一位高僧受邀参加朋友的素宴。席间,他忽然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出现一块猪肉,这时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这块肉翻到菜上面,打算让宴客的主人看到,高僧见状,立刻用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了出来,这位高僧又马上把猪肉遮盖起来,并对着徒弟的耳朵轻声说:“你若还敢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了此话,就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

宴后高僧辞别了这家主人。归途中,徒弟非常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个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可是他为什么在素菜中加块猪肉呢?所以我想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

高僧对他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的。如果你当着那么多人面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主人确实会处罚厨师,但他自己也会因此失掉面子。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为人处世时,留一点面子给得罪你的人。既是一种大度的表现,也是一种为了维护人际关系的做法。就像高僧那样,既照顾了主人的面子,也给厨子改过自新的机会。于己于人,都是有利的。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照顾对方的面子,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别人自会非常感激你,你也会因此多一个朋友。相反,如果你抓住对方的把柄大肆张扬,会使对方感到无地自容。要知道,丢了面子意味着伤了自尊。这会使对方怀恨于你,说不定哪天会为难你,让你也下不了台。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照顾好对方的面子。

田秦是古时候的一位大侠,有一次,洛阳的唐桐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的一些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但是依然没有效果。后来唐桐找到田秦,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田秦接受了这个请求,他亲自上门拜访那位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后,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按照常理,田秦此时已经完成了任务。可是田秦没有立即离开。

田秦对唐桐说:“这个事情,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仍不见效果。你很给我面子,让我来调解此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一个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完成了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非常的丢面子。”田秦接着说:“这件事这么办吧,我请你帮个忙。等我明天离开此地之后,你请本地几位绅士、侠客上门,告诉他们我也没有调解成功,然后再让他们帮你调解,把这个面子留给他们。”

每个人都爱面子,如果你给别人面子,就等于送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当你求他帮忙,对方自然要还你这个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