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交际经商厚灰学
7093200000021

第21章 赢在决策——选对池塘钓大鱼(3)

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如果光凭知识去经商,完全照搬书本上的知识,是行不通的。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知识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一个人在商场上胜利与否。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经和某家报社打过一场官司,因为该报评说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福特的确没有受过什么学府式的传统教育,但他也并不是“不学无术”。于是,双方对簿公堂。被告试图用一些书本上的理论问题刁难他,他回答道:“如果我只是一个善于管理问题的家伙,我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你要的答案,我手下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给你一个圆满的答复。”

这告诉我们,虽然知识是重要的,但是实践比知识更加重要。企业经营者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既不要轻视,也不要固守;既要有针对性地阅读,更要活学活用。要知道,经营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满腹经纶者未必能取得好成绩。

这样说绝对没有贬低书本知识的意思,对一个企业经营者来说,知识还是非常重要的,但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学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第一,要有针对性地阅读。有些书对你并不适用,所以最好少读,或者不读,以防误导自己。比如,西方翻译过来的一些管理理论,有些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所以不会适合你扎根在中国土地上的企业。

第二,要活学活用。任何知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书本和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差距,所以,切忌在现实中直接套用书本知识,而是要依据实际情况,活学活用。

纸上谈兵,必败无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经营的过程中,经营者既不要轻视书本知识,也不要迷信书本知识。市场不是纸上谈出来的,而是真枪实弹练出来的!

没兴趣的生意最好别碰

兴趣是做事的原动力。如果对一样生意根本就没有兴趣,那么就注定永远不会成功。有些人总是看到社会上某个项目比较火爆,就迫不及待地也去做,完全不理会自己对此是不是真正感兴趣。

而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经商项目,他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更容易成功。

潘虹做服装生意刚刚赔了50多万元,下一步干什么让她很迷茫。通过姐姐帮忙,她得到一个中药美容配方,在朋友的支持之下,她在北京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美容院,当时店面只有80平方米,她东借西凑了6万元钱,付了租金、装修等费用之后,就所剩无几了。

但幸运的是,第一个月就赚了几千元钱。而且生意越来越好,现在,她的店面已扩大到300平方米。问起她成功的秘诀,她说:“创业兴趣非常重要,现在我想,以前做服装生意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我并不是真正地感兴趣,所以越做越累。而我从小就喜欢给别人化妆打扮,所以开美容院一点也不觉得累,而且越做越有想法,越做方向越明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企业经营者的眼睛过多地盯在了金钱上,而忘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也是导致企业不能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河南长垣县苗寨乡一直传诵着一段关于下岗厂长当“牛经理”的佳话。朱跃进是县商业局下属厂的厂长,1997年从岗位上提前退了下来。接着妻子、儿子、儿媳妇相继下岗,一家人回到了原籍长垣县苗寨乡朱寨村。

一家人都下了岗,生计成了摆在面前的大问题。为了维持生活,朱跃进到处找门路。经了解市场,他发现朱寨村紧邻黄河滩区,有饲草丰富的优势,而自己又是学畜牧的,于是决定上养牛项目。说干就干,他用3万元贷款购进了“美国牛”与“南阳牛”的杂交牛8头,随后又相继购进了一批母牛。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在已有大小牛56头,价值达8万多元,朱跃进养牛致了富。因此,一个下岗厂长成为“牛经理”的佳话传遍长垣大地。

和朱跃进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张军。他原是城里某制线厂工人,刚满40岁就下岗了。下岗后,他也想过很多门路,摆地摊、开饭馆、炒股票,结果赔了精光。后来,他发现鸵鸟养殖很有前景,想起自己喜欢养鸟,懂得一点儿养鸟知识,何不利用这一特长呢?

于是,他便在潮白河畔的通州区宋庄镇小邓村落了户,从加拿大引进种鸵鸟14组,办起了一个鸵鸟养殖场。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小小的鸵鸟场每天顾客盈门。通州、海淀、大兴、怀柔等各地客商纷纷慕名而来,订购他们的商品鸟和商品蛋,不少商贩还上门收购蛋壳、鸟毛等。

时下很多人都习惯盲目地跟随别人,看到别人开饭店生意兴隆,自己就去开饭店;看到别人办补习班人气很旺,自己也忙着配备桌椅招生;看到别人搞房地产发了家,自己也赶紧去注册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却很少考虑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不明白自己到底能干什么,喜欢干什么,结果赔了钱还抱怨自己时运不济。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行,每一行都有人取得成功,但是并不是每一行都适合你去做,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才是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经营者在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对项目熟悉还不够,还需要热爱。只有熟悉,才能如鱼得水;只有热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

决策不要迷信直觉

直觉,对一个生意人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帮助他获得成功,也有可能导致其失败。成功的决策者为自己敏锐的直觉感到自豪和欣慰,同时,也应对直觉保持警惕。因为一个错误的直觉就会导致错误的决策,而错误的决策将会给你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那些获得巨大成功的经营者,在制订方案或决策时,往往十分重视利用他们直觉的经营意识。但同时,也要明白,如果全靠直觉进行判断,无疑就会进一步增大决策失误的风险。

企业决策的完整过程包括决策前期的准备工作,设置决策目标、拟订方案、选择方案及方案的执行和检查等许多方面,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往往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够完成。

直觉的确能帮助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也有很多人尝到了甜头,于是“我只相信自己的直觉”,成了许多决策者自我炫耀的口头禅。他们在决策的时候,常常拍一下脑袋就定了下来,他们的决策依据不是客观的市场调查报告、科学的理论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市场未来趋势所做出的正确预测,而是凭感觉、直觉。

不可否认,优秀决策者的直觉在速度和灵活性上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直觉决策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是他们的直觉未必“百发百中”,他所有的直觉判断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家最后栽就栽在他的一个错误判断上;二是即使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只是方向上的正确,在投资成本、利润及风险等细节上仍需要理性科学的论证、计算。有些决策者不喜欢做细节上的工作,决策常常有浪漫色彩,完全是理想化的。

其实,经营任何一种企业,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建立在符合客观经济要求基础上的直觉,是必要的,但如果完全不顾现实需要,而单凭主观直觉决策,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泛美航空公司的艾克是一个全凭直觉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策的当家人,这使得泛美公司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创建于1927年,至1980年初已成为全美第三大航空公司,航线遍及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城市。

泛美航空公司是美国境内的一家航线最广、历史最久的航空公司,它是美国国家航运业的化身。

然而好景不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它就一步一步地走向“破产”的深渊。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世界航空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世界经济不景气,交通量减少以及燃料价格上涨等原因,泛美航空公司陷入财政困难,仅1981年到1982年间,泛美营业额累计亏损就达10亿美元之多。

由于处境日趋恶化,该公司总经理威廉·西卫尔被迫于1981年引咎辞职。

1982年,艾克尔出任泛美公司总裁,他未能挽救危难之中的泛美航空公司。相反,他在选择飞机机型上,仅凭自我直觉,结果错选了机型使泛美公司竞争力受损。

当时,泛美航空公司需要着手淘汰机队中陈旧而且费油的波音707客机,仅在直观上进行粗略的比较,就选择了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L1105—500型三引擎宽体飞机。这种飞机单位飞行成本无论是油耗还是员工费用都比那些新型竞争对手飞机高,泛美公司的竞争力因此大打折扣。

更不幸的是,洛克希德公司宣布停止制造L1105的各型飞机。泛美航空公司的L1105—500型飞机的维修立即成为难题,没过几年,这种飞机就成为一堆废铁。

泛美航空公司为了争夺国内航线,领导层又投资购买了国家航空公司,这样又带进了一批DC10—30型飞机。为了使公司现代化,艾克尔不惜花10亿美元巨款购买了西欧空中客车公司制造的A300型飞机,同时,又出售和交换了一批飞机。这样,公司共拥有5个生产厂家生产的10多个不同的机种。这正是经营航空业的大忌,因为繁杂的机种,使航空公司的培训、零部件的储备、引擎的维修以及机场管理等负担加重,无形地增加了飞行成本。

由于公司机型复杂,飞行成本偏高,泛美航空公司完全丧失了竞争力,最后走上了失败之路。

直觉,虽然在制定决策时,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并有着一定的可用性和实用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直觉也有它的局限性和危险性。如果决策者缺乏冷静的判断,以偏概全,否认科学决策的价值和有效性,不遵循科学规律,单纯依赖自身的直觉感应,必然会使决策风险增加,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所以,要利用直觉,但不要迷信直觉,虽然直觉有时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弊端,有时会招致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