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打虎哥刘伯温
7093600000038

第38章 附录

1刘伯温生平

1岁:(公元1311年)

农历六月十五诞生于浙处州府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现属文成县)。

出生书香门第,父爚,字如晦,曾任元遂昌教谕。爚共三子,基为第二子。

自幼博学强记,“于书无不窥”,据说他“神知迥绝”,读书能“七行俱下”。

14岁:(公元1324年)

入括城(处州府治,今丽水附近)郡庠读书。除习《春秋》及程朱理学,“习举业”外,“诸子百家过目即洞其旨”,“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其师郑原善大为赏识,谓其父爚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门。”

18岁:(公元1328年)

约于是年开始在青田石门洞读书。著《春秋明经》二卷。因学业精进,是以科场连捷。

22岁:(公元1332年)

赴杭参加江浙行省乡试,中第十四名举人。

23岁:(公元1333年)

赴大都(今北京)会试,作《龙虎台赋》,中三甲第二名进士。初露锋芒,很得名流赏识,“尝游燕京间阅书肆天文书,笠日背诵如流,其人大惊,欲以书授公,公曰:‘此已在吾胸中矣。’”侍讲学士揭傒斯(字曼硕)夸基是“魏徵之流,而英特过之,将来济时器也”。也有人赞基是“诸葛孔明之俦”。

26岁:(公元1336年)

初登仕途,任江西瑞州路高安县丞,作《官箴》以勉,决心“振惰奖勤,拯艰息疲”,“禁暴占奸”,“视民如儿”。

27岁:(公元1337年)

为高安县丞,“以廉洁著名,发奸摘伏,不避强御,为政严而有惠爱,小民自以为得慈父,而豪右数欲害之”。

28岁:(公元1338年)

仍为高安县丞。“新昌州有人命狱,府委公复检,案核得其故杀状,初检官得罢职罪,其家众倚蒙古根脚,欲害公以复仇。江西行省大臣素知公,遂辟公之职官掾史”。

29岁:(公元1339年)

为江西行省职官掾史。“以谠直闻”。

30岁:(公元1340年)

为江西行省职官掾史。是年秋,“与幕官议事不合,遂投劾去”。

31岁:(公元1341年)

隐居力学三年,“至是而道益明”。《百战奇略》、《多能鄙事》约作于是时。

34岁:(公元1344年)

游学江东,小驻丹徒,并曾赴大都,历三年乃归。“投壶命觞尽文友”,“三岁如电过”。写了不少诗词。

37岁:(公元1347年)

离江东返家。

38岁:(公元1348年)

寓杭州,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行省考试官。长子琏(字孟藻)生。

39岁:(公元1349年)

辞职,闲居杭州。“建言监察御史失职事,为宪台所阻,则又投劾去”。

40岁:(公元1350年)

闲居杭州,次子璟(字仲景)生。

41岁:(公元1351年)

闲居杭州,至年底,徐寿辉兵锋指向饶州、信州,时局有变,基带病辞杭归里。在杭三年中,写了不少文章。

42岁:(公元1352年)

复回杭州,省檄为浙东元帅府都事,复自杭赴浙东,在台州、温州一带参与戎事,并议筑庆元诸城拒敌。

43岁:(公元1353年)

年初在杭,三月由浙东元帅府都事辟为行省都事。十月因建议招捕方国珍,上官“以为伤朝廷好生之仁,且擅作威福”,受免职羁管绍兴的处分。十月至年底,在青田家乡。

44岁:(公元1354年)

羁管于绍兴,放浪山水,以诗文自娱。

45岁:(公元1355年)

仍居绍兴,放浪山水,以诗文自娱。在绍兴两年多中,写了不少诗、游记。

46岁:(公元1356年)

年初仍在绍兴,二月赴杭,复任行省都事。三月自杭归处,与石抹宜孙同谋括“寇”。

47岁:(公元1357年)

改任行枢密院经历,与行院判石抹宜孙守处州。安集本部后,因“功”升行省郎中。

48岁:(公元1358年)

任行省郎中。年底,执政者抑基军功,仍以儒学副提举授处州路总管府判,且不与兵事,乃愤而弃官归里。在处州期间,与石抹宜孙歌诗往来很多,结集为《唱和集》。

49岁:(公元1359年)

隐居家乡南田,著《郁离子》,“以俟知者”,“以待王者之兴”。

50岁:(公元1360年)

三月,应朱元璋聘,与宋濂、章溢、叶琛赴金陵,呈时务十八策。受朱元璋礼遇,“谓为天下屈四先生”,筑礼贤馆居之。留帷幄,预机密谋议。闰五月,陈友谅引兵攻建康,刘基竭力主战,以为“取威制敌以成王业者在此时也”,朱元璋用刘基策“乘东风发伏兵击之,斩获若干万”,元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不受”。

51岁:(公元1361年)

参与军机,力劝朱元璋摆脱韩林儿自成局面,大展宏图,并为之订下了先灭陈友谅后灭张士诚的征讨大计。在基谋划下,朱元璋下江州(今九江)、降洪都(南昌)。

52岁:(公元1362年)

回乡葬母。回乡途中,平定金、处苗军之乱。“太祖数以书及家,访军国事,基条答悉中机宜”。

53岁:(公元1363年)

营葬母毕,回京,途中助建德守将退张士诚军。二月,张士诚围安丰,刘福通请兵救授,基谏曰“不宜轻出”,元璋不听。四月,陈友谅乘间围洪都,太祖曰“不听君言几失计”,遂自帅将救洪都,与友谅大战鄱阳湖。“一日数十接,太祖坐胡床督战,基侍侧。忽跃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仓卒徒别舸,坐未定,正炮击旧所御舟,立碎。友谅乘高见之,大喜。而太祖舟更进,汉军皆失色,时湖中相持三日未决,基请移军湖口扼之,以金木相犯日决胜,友谅走死”。

54岁:(公元1364年)

朱元璋即吴王位,刘基仍参与军机。“每召基辄屏人密语移时,基亦自谓不世遇,知无不言,遇急难,勇气奋发,计画立定,人莫能测。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已以听,常呼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

55岁:(公元1365年)

在建康,仍参与机密谋议。七月,吴置太史监,以基为太史令。

56岁:(公元1366年)

为太史令,在建康。八月,承朱元璋命,卜地筑新宫于钟山之阳。

57岁:(公元1367年)

为太史令,十月,吴置御史台,以基为御史中丞,平公滞狱若干人,奏请立法定制,与李善长等一起定律令。十一月,上《戊申大统历》。十二月,《律令》成。

58岁:(公元1368年)

任太史院使、御史中丞。复兼太子率更令,奏立军卫法。三月,改太子赞善大夫。朱元璋特着青田粮税按宋制起科,较处州其他县低,曰:“让伯温乡里世世为美谈也!”四月,朱元璋赴汴梁,李善长、刘基留守京师基奏斩中书省都事李彬,忤李善长。夏,妻丧,八月告归,十一月奉召还京。

59岁:(公元1369年)

以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居京师。十月,与朱元璋论宰相人选,忤汪广洋、胡惟庸。

60岁:(公元1370年)

以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在京,四月兼弘文馆学士,十一月进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

61岁:(公元1371年)

告老归田,二月至家。八月,元璋致书基问天象事,以基所上书付史馆。基遣长子琏进《平西蜀颂》。

62岁:(公元1372年)

隐居山中,不预外事,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见青田县令即“称民谢去”。

63岁:(公元1373年)

遭胡惟庸等构陷,被夺禄。七月入朝引咎自责,留京不敢归。作长诗《二鬼》。

64岁:(公元1374年)

留京,病衰。

65岁:(公元1375年)

在京,病重,胡惟庸遣医视疾后病转笃。三月,元璋制《御赐归老青田诏书》,遣使护送归家。临终前交待遗嘱:“以天文书授子琏曰:‘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又谓次子璟曰:‘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念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我欲为遗表,惟庸在无益也。惟庸败后,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是密奏之。’”四月十六卒。六月,葬于夏山。

2《烧饼歌》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内监忽报国师刘基进见。太祖乃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礼毕,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

帝即问以天下后世之事若何。

基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帝曰:“自古兴亡原有一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基曰:“泄露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方敢冒奏。”

帝即赐以免死金牌。

基谢恩毕,奏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兴。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栖。”

帝曰:“朕今都城,筑坚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见都城,虽属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虑,只恐燕子飞来。”

遂作歌三首,曰:

此城御驾尽亲征,

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

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

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

旧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

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

灵明日月振边疆。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乱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基曰:

天下饥寒有怪异,

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

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拣金精尤壮旺,

相传昆玉继龙堂。

阉人任用保社稷,

八千女鬼乱朝纲。

帝曰:“八千女鬼乱朕之天下若何?”

基曰:

忠良杀害崩如山,

无事水边成异潭。

救得蛟龙真骨肉,

可怜父子顺难当。

帝曰:“莫非父子争国乎?”

基曰:“非也。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为未已?”

基曰:

万子万孙层叠层,

祖宗山上贝衣行。

公侯不复朝金阙,

十八孩儿难上难。

卦曰木下一了头,

目上一刀一戊丁。

天下重文不重武,

英雄豪杰总无春。

戊子己丑乱如麻,

到处人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草寇发,

平安镇守好桂花。

帝曰:“偶遭饥荒,平常草寇则乱天下乎?”

基曰:

西方贼拥乱到前,

无个忠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日,

衰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两二吉在中,

奸人机发走西东。

黄河涉过闹金阙,

奔走梅花上九重。

帝曰:“莫非梅花山贼作乱乎?从今命人看守何如?”

基曰:“非也。

“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主有牛星。

“运至六百又得半,梦奇有字人心惊。”

帝曰:“有六百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天机卿难言明,何不留下锦囊一封,藏在库内,世世相传,勿遗也,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基曰:“臣亦有此意。臣封柜内,俟后开时自验。”

遂又歌曰:

九尺红罗三尺刀,

观若一见任逍遥。

阉人尊贵不修武,

惟有胡人二八秋。

桂花开放好英雄,

拆缺长城尽孝忠。

国家天下有重复,

摘尽李花枉劳功。

黄牛背上鸭头绿,

安享国家珍与粟。

云盖中秋迷去路,

胡人依旧胡人毒。

反覆从来折桂枝,

水浸月宫主上夷。

禾米一木并将去,

二十三人八方居。

帝曰:“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基曰:“臣该万死。不敢隐瞒,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帝大惊即问:“此人生长何方?若何衣冠?称何国号?治天下何如?”

基曰:

还是胡人二八秋,

二八胡人二八忧。

二八牛郎二八月,

二八姮娥配土牛。

帝曰:“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乃此竟有二百余年运耶?”

基曰:

雨水节,草头脱,

王出头,春三月。

赤头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总谗说。

须是川页合成出,

十八年间水火夺。

庸人不用水火臣,

此中自己用汉人。

卦分气数少三数,

亲上加亲又配亲。

帝曰:“胡人至此,水夺火灭,亲上加亲,莫非附马作乱乎?”

基曰:“非也。胡人英雄,水火既济,安享太平。有位有势,时值升平,称为盛世。气数未减,还有后继。”

曰:

宝剑重磨又重磨,

抄家灭族可奈何?

阉人社稷藏邪鬼,

孝弟忠奸诛戮多。

李花结子正逢春,

牛鸣二八倒插丁。

六十周甲多一甲,

螺角倒吹也无声。

点画佳人丝未了,

一止当年嗣失真。

泥鸡啼叫空无口,

树产灵枝枝缺魂。

朝臣乞来月无光,

叩首各人口渺茫。

一见生中相庆贺,

逍遥花甲乐平康。

帝曰:“胡人到此败亡否?”

基曰:“未也。虽然治久生乱,值此困苦,民怀异心,然气运未尽也。”

曰:

廿岁力士开双口,

人又一心度短长。

时有寺僧八千众,

火龙渡河热难当。

叩首之时头小兀,

姮娥虽有月无光。

太极殿前卦对卦,

添香禳斗闹朝堂。

金羊水猴饥荒岁,

犬吠猪鸣泪两行。

洞边去水台用水,

何能复正旧朝纲?

火烧鼠辈犹自可,

虎入泥窝无处藏。

草头家上十口女,

又抱孩儿作主张。

二四八旗难蔽日,

辽阳思念旧家乡。

东拜斗,西拜旗,

南逐鹿,北逐狮,

分南分北分东西。

偶逢异人在楚归,

马行万里寻安歇,

残害中女四木鸡。

六一人不识,

山水倒相逢。

黄龙早丧赤城中,

猪羊鸡犬九家空。

饥荒灾害皆并至,

一似风登民物同。

得见金龙民心开,

刀兵水火一齐来。

文钱斗米无人籴,

父死无人兄弟抬。

金龙绊马乱羊甲,

二十八星问土人。

蓬头幼女蓬头嫁,

揖让新君让旧君。

帝曰:“胡人至此亡败否?”

基曰:

手执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人方罢休。

炮响火烟迷去路,

迁南迁北六三秋。

可怜难渡雁门关,

摘尽李花胡不还。

黄牛山下有一洞,

可投拾万八千众。

先到之人得安稳,

后到之人半路送。

难恕有罪无不罪,

天下算来民尽瘁。

火风鼎,

两火初兴定太平。

火山旅,

银河织女让牛星。

火德星君来下界,

金殿楼台尽丙丁。

一个胡子大将军,

按剑驰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爱,

永享九洲金满籝。

帝曰:“胡人此时尚在否?”

基曰:“胡人至此亡久矣。”

曰:

四大八方有文星,

品物咸亨一样形。

琴瑟和谐成古道,

左中兴帝右中兴。

五百年间出圣君,

周流天下贤良辅。

气运南方出将臣,

八面夷人進贡临。

宫女勤针望夜月,

乾坤有象重黄金。

北方胡虏害生灵,

更会南军诛戮行。

匹马单骑安外国,

众君揖让留三星。

上元复转气运开,

大修文武圣主裁。

上下三元无倒置,

衣冠文物一齐来。

七元无错又三元,

大开文风考对联。

猴子沐盘鸡逃架,

犬吠猪鸣太平年。

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血千军万民迎。

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

千言万语知虚实,

留与苍生长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