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儿童急救手册
7094600000022

第22章 儿童常见急症的家庭处理(6)

如果黄疸出现太早、上升得太快,或持续的时日太久,都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造成的原因有母子血型不合(可以是ABO或Rh血型不合)、血肿块、重症感染、蚕豆病造成的溶血、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黄疸持久,足月儿黄疸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黄疸程度重,连同足底、手心的皮肤也发黄。

皮肤呈金黄色,伴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灰白色如油灰状,同时小便深黄。

5.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

6.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体温不正常、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

病理性黄疸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

(三)母乳性黄疸。

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暂停母奶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能会稍微升高,但无须停喂母乳。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母乳引起的黄疸会伤害到宝宝。

[急救措施]

1.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处理。

(1)生后较早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

(2)需要注意的是,吃奶不好、饥饿及便秘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

(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2.如果怀疑病理性黄疸,要密切观察。

注意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神情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

3.母乳性黄疸不必停喂。

有1%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较久。可停喂2-3天,黄疸会很快下降,以后仍可继续喂哺母乳。

新生儿高热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成熟,在过分保暖、患感染性疾病或是在炎热的夏天喂水不足时,均可以引起发烧,而发烧过高时还可引起抽风。

[急救措施]

1.当新生儿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处理。当在38-39℃之间时,可将孩子襁褓打开,暴露在室中,通过皮肤散热降温,或枕冷水袋降温。一旦体温下降就应去除降温措施,防止矫枉过正。

2.对39℃以上高热的小儿,可用75%的酒精加一半水,用纱布蘸着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可退烧。

3.每隔2小时给孩子喂5-10毫升白开水或白糖水。

4.严禁服用小儿退热药品。临床上经常发现服退热药而引起新生儿青紫、贫血及便血、吐血、肚脐出血甚至脑内出血的现象,有的因不能及时抢救而死亡。

5.及时找出高热的原因,对症治疗。

6.高热后的新生儿易发生便秘,可用肥皂条沾水塞入肛门,不要给孩子服泻药。

新生儿呕吐

新生儿的呕吐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全,胃容量小而呈水平位,胃入口处括约肌较松,因此,容易发生呕吐,尤其在喂养不当时更容易发生。但是很多新生儿疾病,包括先天性畸形等,常常首先出现的症状也是呕吐,因此必须对它重视,以免延误对各种疾病的及时诊断,失去治疗的机会。

发生呕吐的日龄、呕吐次数与呕吐性质、呕吐内容物、全身情况及腹胀等,对于鉴别呕吐原因有一定价值。

[分类及措施]

1.如果吐出物象泡沫样或含少许咖啡样物,全身情况尚好,胎粪排出正常,无腹胀,分娩时有产程过长或窒息的新生儿,可能因吞入过多羊水引起,待羊水吐尽后,呕吐自然停止。呕吐严重时须用导管抽出胃内容物,并用生理盐水洗胃。

2.对于因难产、高位产钳、吸引助产等引起分娩损伤的和有窒息的新生儿发生呕吐,需谨防颅内出血,这时常伴有嗜睡、突然尖叫、抽筋、前囟饱满等神经系统症状,全身情况亦较差。

3.出生不久,或刚开始吃奶,一吃即呕吐,无胎粪排出或排出量极少时,常常有可能为胎粪粘稠引起梗阻,或消化道畸形所致原肠梗阻。由胎粪粘稠引起的,灌肠后大便通畅即解除。消化道畸形可有食道闭锁、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无肛门等情况,除呕吐和无胎粪(或极少)排出等共有症状外,如梗阻位置较高,则呕吐频繁,腹胀不明显,或上腹胀而下腹空虚;梗阻在十二指肠以下的,呕吐物含胆汁;梗阻位置低的,呕吐发生较晚,呕吐物中可有粪便,腹胀明显。对这类畸形的患儿,应尽量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4.出生1-2周后发生呕吐,全身情况很好的,常常因喂养不当引起。小儿食量已增加,而母奶不足或牛奶过稀时,小儿饥饿,吸奶时咽下大量空气,或人工喂养时奶头开孔过小、过大,牛奶不充满奶头,都可以让小儿吞入空气,当咽入的大量空气从胃内排出时便发生呕吐。此外,牛奶过热、过冷、量过多或吸奶后翻动小儿等也会引起呕吐,有时呕吐可呈喷射状。只要注意喂养方法,吸奶后竖抱起小儿轻拍背部,待至嗳出吞入空气后再半卧,就不会发生呕吐。由于贲门松弛引起的呕吐,吸奶后予以竖抱,日龄稍大后,牛奶中加些奶糕,使奶液变稠厚些,能减少呕吐,随着日龄增长,能逐步恢复。如果胃出口(幽门)处肌肉痉挛,乳汁不易通过,也会发生呕吐,吸奶前给予解痉药物会有效。因新生儿的胃游离度和活动度大,进食后会发生胃扭转而呕吐,可于吸奶后身体稍抬高或取右侧卧位加以预防。对于小儿喂饱后不久吐出少量乳汁,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吐后不啼哭,亦不伴有其他任何症状和体征,通俗称为“溢奶”,属于正常现象。

5.出生2-3周后开始呕吐,每天数次,逐渐频繁并发展为喷射性,每次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就发生剧烈呕吐,吐出量有时比进入量还多,吐出物无胆汁,吐后食欲仍正常,因长期持续呕吐而逐渐消瘦的,可能为先天性幽门肥大性狭窄。本病在男婴多见,进食时在腹部可见到胃蠕动小,有时在右上腹可摸到像橄榄大小的硬块即是肥大的幽门,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6.如果小儿经常发生便秘,3-5天排便一次,而且必须经常灌肠才能排出,否则就出现明显腹胀、呕吐,这时应考虑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应由医生进一步通过X光摄片等明确诊断,随后进行根治性手术。

7.新生儿在胎内、出生时、出生后都很容易感染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呕吐可以为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新生儿任何时期出现呕吐,伴有上述这些疾病的相应症状,或全身情况差时,应及时就诊治疗。

总之,引起新生儿呕吐原因很多,只有排除各种先天性畸形等外科疾病、感染性疾病,再结合小儿全身情况,才能考虑是否由于喂养不当所引起,否则容易延误治疗,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新生儿产伤(头皮血肿/颅内出血/骨折)

新生儿产伤常由困难的产科手术、产程延长或分娩处理不当所引起,因此积极提高助产技术,对防止新生儿产伤非常重要。

[分类及措施]

(一)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是由于分娩时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可因胎头负压吸引、产钳手术等引起,亦可见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血肿多位于顶骨,偶见于枕骨和额骨。一般在产后数小时甚至数天内逐渐增大,常以颅骨边缘为界限,而不越过骨缝。血肿外覆盖的头皮不变颜色,血肿下的颅骨一般无明显骨折,但偶有颅骨线形骨折者。本病吸收较慢,常需数周,多不需特殊处理,但应防止揉擦。初期可冷敷,肌注维生素K1100mg每日1-2次,共2-3天。血肿较大者,五天后在严密消毒下,自血肿内抽血,局部压迫包扎。

(二)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能引起中枢神经损伤,严重时能导致瘫痪、癫痫、脑积水、智力发育不全甚至死亡。

颅内出血的原因主要有缺氧和产伤。(1)缺氧:胎儿在宫内缺氧,导致胎儿血氧浓度降低,引起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同时胎儿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致使血液外渗。未成熟儿血管弹力纤维发育尚未完善,缺氧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且初生后1-3天内凝血因子有比较明显的下降,所以发病率比足月儿高。(2)产伤:由分娩过程中的机械性损伤所致,如产钳术、胎头吸引、臀位后出胎头困难等,头颅被挤压,导致颅内血管破裂。此外如分娩过速,由于外界压力的迅速变化亦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

护理措施有:

1.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搬动,右侧卧位,头肩略垫高,约30度。保持患儿体温在35.5-36.5℃之间。以防止继续出血。

2.出生时即有颅内出血症状者,宜推迟喂奶。

3.供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控制入液量,宁少勿多,每日50~60ml/kg。

5.可适当使用止血、镇静、解痉药。

6.对躁动不安,有惊厥或抽搐者,可用冬眠药物。

7.降低颅内压。颅内压增高明显,有脑水肿症状时,可静脉缓慢注射脱水剂。

8.纠正酸中毒。尤其有呕吐、抽搐、高热时,容易出现酸中毒。

9.预防肺部感染。应及早使用抗生素。

(三)骨折。

1.锁骨骨折。是产时损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发生在巨大胎儿肩周径过大、肩部娩出困难时,亦可发生在臀位牵引时,顺产时偶尔见到。损伤侧肩部运动受到影响或完全不能活动。体格检查时,见局部肿胀,折断处有骨摩擦音,必要时作X线摄片方可确诊。治疗可在病儿腋下置一棉垫,将患侧上肢用绷带固定于胸部,两周后常可愈合,预后良好。

2.肱骨骨折。大都因臀位手术产引起。骨折多发生于骨干中段,系横断骨折,有移位。治疗可在患儿腋下置一棉垫,使肘关节处于直角位,用绷带缚于胸侧,二周后常可愈合。骨折端重叠和成角亦可在短期内自行消失。

3.股骨骨折。在臀牵引时,用手勾出下肢,容易造成股骨骨折。骨折后局部肿胀严重及骨磨擦音,同时由于屈肌的收缩,使近侧断端向前移位,造成向前成角畸形。治疗可用小夹板固定或悬垂牵引,常于两周愈合,一般无后遗畸形。

(四)周围神经损伤。

臀丛麻痹是新生儿出生时因臀丛神经丛受伤引起的部位性或完全性麻痹。在头位产时,当肩部不易娩出而用力拉头部时发生,或在臀位产时,胎头不易娩出,强拉锁骨上窝时发生。表现为手臀下垂、内旋内收贴身,前臀不能弯曲,有时有前臂小肌群瘫痪。如果由于出血或水肿压迫造成损伤,功能可很快恢复,但如神经断裂将造成永久性的麻痹,尤其在三角肌有损伤时则更严重。治疗采用局部按摩或针灸疗法,可使麻痹的肌肉松弛,防止继发性挛缩。

新生儿出血症

[急救措施]

1.尽量使病儿安静卧床,少搬动。

2.维生素K每天1-3mg,连续肌肉注射3-5天。

3.不用配血型,用成人新鲜血5-10ml,一次肌肉注射。

4.胃肠出血者可暂禁食,可输血或血浆纠正贫血、休克。

5.胃肠不出血者应早喂食,可促进肠内菌群生长,有利于维生素K的合成。

6.脐部出血应包扎消毒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