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物使用手册全书
7097700000015

第15章 肉类、蛋类、奶类的保健功效

?科学研究认为,人类的聪明受益于肉食。据化石资料显示,肉类食物比草叶等植物较易消化,消化系统耗掉的能量相对也减少,多余的能量为脑组织提供养料,从而使人类的智能迅速增长。所以,人类聪明受益于肉食是有一定依据的。

肉类在营养学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人体摄取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肉类蛋白质为优质的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其他氨基酸,其中猪、牛、羊、鸡、鸭、鹅等主要肉类含氨基酸都在18种以上。肉类食品还为人体提供脂肪,供给人体的热能和必需脂肪酸,而且肉类食物消化率高,可达98%以上,几乎被人体完全消化吸收。而蛋类能消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奶类有生津润肠补虚身的功效,适量食用有百益而无一害。

一、鸡:益脏健胃,强筋活血

鸡有数百个品种,其中南通狼山鸡、上海浦东鸡、山东九斤黄、湖北洪心鸡等为著名肉鸡,体大肉多,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鸡肉含蛋白质15.6~19.8%,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模式接近,营养价值较高。脂肪7.1~15.5%,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少,约0.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每100克鸡肉中含钙3毫克,磷230毫克,铁0.7毫克,维生素A12微克视黄醇当量,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10.8毫克。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如鸡肝。

鸡肉味甘、性温,大补,有益五脏、补虚损、健脾胃、强筋骨、活血调经等作用,适用于老年体弱、久病体虚、产后亏损、肺结核、阳萎等症。鸡肝可治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症。鸡心有补心镇静功效。鸡胆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功效,可治百日咳。鸡肫皮中药名称为鸡内金,可治消化不良、口疮等症。

二、鸭:滋阴补肾,除痨止咳

鸭的著名品种有北京鸭、曹昂鸭等。鸭肉以老、雄鸭为优良,含蛋白质11.1%,脂肪33.4%,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到1%。此外,每100克还含钙14毫克,磷140毫克,铁0.7毫克,维生素A11微克视黄醇当量,硫胺素0.06毫克,核黄素0.22毫克,尼克酸3.7毫克。

鸭肉味甘咸、性微寒,油脂大寒,有滋阴补肾,化痰利水、除痨止咳等功用。适于体虚有热者食用。对低烧、虚弱、食少、便干及水肿患者也有益。

三、猪肉:滋阴补肌,润肠养胃

猪肉的营养成分因部位及肥瘦程度不同,其含量也有很大差异。

猪的头部、蹄和内脏等称为副产品或杂碎。猪副产品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一般较猪肉多,尤以猪肝的营养成分最为丰富,维生素A的含量非常高。猪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较接近,生物价达74。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较多,胆固醇含量较高,故对冠心病、血管硬化症、肥胖患者不适宜。

猪肉味甘咸、性平,有滋阴补肌、润肠养胃等功效,适合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产后阴亏以及口渴、便秘、干咳无痰、肾虚腰疼者。猪的副产品中,猪胆性寒,有清热、通便、除烦渴等功效,可治目疾、咽喉肿痛、百日咳等症;猪蹄性平,有生乳益气作用,可用于催乳;猪皮炼胶,可代替阿胶,有活血、止血、润肌肤功效,可用于吐血、妇女血枯、月经不调等症;猪肝含大量维生素A,可补肝明目、治疗夜盲、贫血、小儿疳积等症。

“米猪肉”或“痘猪肉”,是猪感染了囊虫所致,猪肉中有米粒状或花生米状大小不等的白色半透明包囊,人食用后可传染上囊虫病。带领部的猪肉,食用时要将其中的甲状腺除尽,因为甲状腺所含的甲状腺素可使人体代谢增强,而且在烹调时不易破坏,食用后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头痛、兴奋、狂躁不安、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发热、四肢无力或抽搐等症状,孕妇则可引起流产。所以,吃猪肉时须注意卫生质量,一旦发现有问题时,应禁止食用。

猪肝中的胆固醇含量非常高,如果过多食用猪肝,超过正常摄取胆固醇的量,则可能引起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或加重心血管疾病。所以多吃猪肝不好。有动脉硬化或心血管疾病者更应注意。

有些人认为吃肥肉会发胖,吃瘦肉既不会发胖又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就大吃瘦肉。事实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据有关资料报道,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在某种酶的催化下可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过多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物内皮细胞,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适量,并非多多益善。另外,大量吃瘦肉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肝肾功能不好者更应注意适量进食瘦肉。

四、羊肉:补精血、益虚劳

羊肉蛋白质含量高于猪肉而低于牛肉,一般为13.3%左右。脂肪含量13~55%,介于猪肉和牛肉之间。碳水化合物不到1%。内脏中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以肝脏含量较高,每100克中含钙9毫克,磷414毫克,铁6.6毫克,维生素A8979微克视黄醇当量(29900国际单位),硫胺素0.42毫克,核黄素3.75毫克,尼克酸18.9毫克。羊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皮脂肪分泌物,在空气中可被氧化散发,所以,羊肉有膻腥气味,如将羊肉与白萝卜同煮,然后弃去萝卜及水,再进行加工,膻味即可去除。

羊肉味甘性热,可补精血、益虚劳,是冬令滋补佳品,对于产后体虚、多汗、缺乳以及慢性肾炎浮肿、腹冷带下、低血压、心率过缓和平素体虚者尤为适宜。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因羊肉性热生火,故各种急性炎症、皮肤疮疡、疖肿患者,各种出血、习惯性流产者及发热或热病初愈者忌食,妊娠妇女、大便秘结者少食。

五、牛肉:补中益气,健脾强筋

牛的种类有黄牛、水牛、牦牛等,我们平时食用的牛肉主要是黄牛肉。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每100克中含量达20.1克,比猪肉多1倍左右。其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生物价达76,也较猪肉高。脂肪平均含量10~20%,肥肉中的含34.5%,瘦肉中的含6.2%。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为4%。此外,还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每100克中含钙7毫克,磷170毫克,铁0.9毫克,硫胺素0.07毫克,核黄素0.155毫克,尼克酸6.0毫克。牛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和磷、铁、钙等,以黄牛肝中含量最高。

牛肉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胃、强筋骨等作用。由于牛肉含脂肪量较猪肉少,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较为适宜。牛内脏则因胆固醇含量偏高,老年人不宜多食。消化不良或高烧患者也不宜食牛肉。

六、鸡蛋:消热解毒,润肺止咳

鸡蛋俗称鸡子,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食物之一。全鸡蛋的蛋白质含量为10~15%,其中蛋清中的蛋白质含量略低,蛋黄中较高,其氨基酸的组成与人体需要最接近,生物价也最高达94。鸡蛋蛋白质中蛋氨酸的含量较高,故与含蛋氨酸较少的豆类食品混合食用,能提高豆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脂肪的含量11~15%,主要集中于蛋黄,蛋清中几乎不含脂肪,而且蛋黄中还含有卵磷脂、胆固醇及维生素。鸡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多,一般1~3%。此外,鸡蛋中还含有磷、铁、钾、镁、钠和硅等矿物质,其中铁的含量很高。

鸡蛋的蛋清性寒,有消热、解毒、消炎和保护粘膜的作用,可用于食物及药物中毒、咽喉肿痛、失音、慢性中耳炎等病症的治疗;蛋黄味甘、性平,有祛热、温胃、镇静、消炎等功效,由蛋黄提取的蛋黄油,内服可治盗汗、肺结核,外用有润肤生肌作用,可治乳头破裂及奶癣;蛋壳有制酸止痛作用,研末内服,可治胃溃疡、胃痛、胃炎等;鸡蛋膜又称凤凰衣,味甘,性平,有润肺、止咳、止血等功效。

鸡蛋的吃法很多,煎、炒、蒸、煮及做汤均可,还可做各种糕点食品。但鸡蛋不可生食,因生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抗生物素蛋白能与生物素在肠道内结合,生成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一种化合物,可导致生物素缺乏,产生食欲不振、全身无力、毛发脱落等症状;抗胰蛋白酶则会抑制胰蛋白酶的活力,妨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当鸡蛋煮熟后,这两种有害物质因受热就会被破坏,但不能加热过度,否则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影响食欲和消化。另外,蛋黄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是导致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又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治疗作用。故鸡蛋不可多食,也不宜禁食,每天以食用1~2个为宜。

鸡蛋易因微生物的入侵而变质,所以存放时忌水洗、高温、潮湿和蝇叮。当食用时要鉴别其质量好坏。新鲜蛋的蛋壳清洁、完整、坚固,颜色鲜明,有光彩,鲜蛋的内容物没有移动性,摇动时无声音,鲜蛋蛋清扩散面积小,蛋黄呈球状隆起,若打出的鸡蛋蛋清变稀,蛋黄瘫软或散黄,说明鸡蛋不新鲜。

七、牛奶:生津润肠补虚身

牛奶又称牛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每100克鲜牛奶含蛋白质2.9克,脂肪3.0克,碳水化合物3.8克,钙85毫克,磷73毫克,铁0.1毫克,维生素A18微克视黄醇当量,维生素E0.12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16毫克,尼克酸0.1毫克,抗坏血酸2毫克。

牛奶中的赖氨酸含量较高,在膳食中能补充谷类蛋白质赖氨酸的不足,生物价为85,仅次于蛋类。脂肪中含有低熔点油酸、亚油酸、卵磷脂和胆固醇,其中低熔点油酸的脂肪颗粒小,呈高度分散状态,消化吸收率较高。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有调节胃酸、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的作用,还能助长乳酸杆菌繁殖,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维生素含量与奶牛饲养的条件、季节以及牛奶的加工方法有密切关系,牛棚中饲养的奶牛乳汁中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含量较低,而在牧场放牧的奶牛则含量较高;有青饲料的季节,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含量较高,而在夏季日照长时维生素D含量则较高。但牛乳中的维生素多呈游离型,光照极易破坏,故保存时应注意避光。牛乳中铁的含量较少,故喂养婴儿时要注意补充含铁多的食物,如果汁、菜泥等。乳中成碱元素多于成酸元素,因而牛乳属于碱性食物。

牛乳味甘、性平,有补虚身、生津润肠等功效,可用于虚弱劳损、反胃噎膈、便秘等症。用牛乳和羊乳等量混合煮沸,清晨空腹服用,可治胃脘疼痛。误食汞和砷类农药时,用牛乳灌胃,可使毒物沉淀,减少吸收,保护胃肠。喝牛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饮过量的牛奶

牛奶中的乳糖,靠乳糖酶分解,消化吸收。如果饮过量的牛奶,牛奶中的乳糖不能被完全分解。滞留在大肠内的乳糖发酵分解,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体内乳糖酶活性较低的人,尤其应该引起注意。

另外,冷牛奶更不宜多喝,不然会加剧胃肠蠕动,引起腹泻。在夏季气温高时,牛奶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地,煮沸后的牛奶放几小时就会被细菌污染,因此最好是煮好后即饮用,切莫放置过久。

(2)早晨喝牛奶不科学

很多人喜欢早晨喝牛奶,其实这样做不好。而牛奶中含有能使人产生疲劳感的L-色氨酸和有镇静作用的咖啡类物质。早晨喝了牛奶,就有可能影响上午的工作、学习效率。因此,早晨喝牛奶不好。有的人则习惯空腹喝牛奶,认为这样会吸收完全,实际上这样做也是很不科学的。因为空腹吃东西,胃蠕动很快,牛奶中的营养物质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就排到了大肠,无形中造成了浪费。因此,最好在晚上喝牛奶。

(3)喝牛奶不要马上喝桔子汁

用牛奶喂养婴儿,容易造成排便困难。为了解除孩子的排便痛苦,一些家长让宝宝常饮果汁露、桔子汁等,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这些弱酸性饮料会形成凝块,不利于牛奶的消化,也影响其营养成分的吸收。所以喝牛奶后马上喝桔子汁不好,要间隔一段时间,最好应在喝牛奶后1小时。或者在牛奶中增加一些糖,使肠道内的发酵反应增强,大便就会变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