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必备丛书——心脑血管病饮食与防治
7098000000015

第15章 心脏循环系统病理常识与预防治疗(15)

3.万年青注射液:每次2~4毫升,用50%葡萄糖液20毫升稀释,静脉推注,每日2~4次。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

(三)中药单方

1.强心散:蟾酥1份,茯苓9份,每次口服用量60~100毫克,每日3次。有强心利尿作用,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葶苈子散:葶苈子末3~6克,每日3次冲服,有利尿强心作用,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3.丽参虫草汤:高丽参15克,冬虫夏草10克,加水150毫升,煎2小时内服,用于心肾阳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

4.福寿草:用3%福寿草浸液(每毫升含全草30毫克),每次卜3毫升口服,每日2~3次。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四)中药复方

1.桂枝葶苈汤

组成:附片15克,干姜、桂校各9克、葶苈子15克茯苓、防己各30克、白芍15克、丹参、锻龙齿各30克、黄芪、党参、瓜萎各15克。

功能:温阳利水,活血祛痰。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慢性心力衰竭。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徐龙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2.强心活血汤

组成:人参(另煎)10克、黄芪60克、丹参6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益母草30克。

功能:益气活血。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郑梅生,《中医心病临床与进展》

3.抗心衰方

组成:赤芍、川芎、丹参、鸡血在各15克党参、益母草、麦冬各25克、附子10~15克、五加皮10~15克、泽兰15克。

功能:温阳益气,活血强心。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周德魁,《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中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心力衰竭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中老年心衰常常同时合并有其他慢性病,治疗时也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具体如下:

(一)病因治疗

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心脏瓣膜病、糖尿病或其他中老年疾患所致的心衰,应同时治疗原发病。只有这些疾病得到有效、充分的控制,才能延缓出现心衰的时间,使心衰稳定期延长,防止心功能恶化。

(二)诱因治疗

大多数中老年患者都有诱发因素造成心力衰竭症状出现或加重,而这些诱因对心衰的影响往往大于原有的心脏病,故纠正或控制诱因,是防治中老年人心衰的重要环节。例如:积极控制感染;纠正心律失常;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避免输液过多、速度过快;防止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精神压力过重;避免生活无规律,饮食无节制,暴饮暴食等。

(三)一般治疗

1.休息与适当的体力活动:在急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症状恶化时,体力上和精神上的休息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任何有价值的治疗,如果没有充分的休息,都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中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功能状况来调整体力活动。轻度心力衰竭仅需要一般限制体力和脑力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心悸、气短为宜。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应采取坐位。当烦躁不安影响休息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剂,但中老年人禁用巴比妥类药物,因其可引起精神障碍、定向力障碍等。待心功能改善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于床上、室内或室外做适当活动。

2.饮食:对中老年人心衰的饮食应有特殊要求,其在心衰治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中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应给予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

①饮食节制,少吃多餐,每日4~6次,避免过饱加重心脏负担;②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③适当热量:根据患者身体营养状况来确定摄入食物中的热量,一般摄入热量约为7531~9632卡/日;④蛋白质的摄入量约70~80克/;⑤限制脂肪的摄入: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尤其是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黄油、蛋黄等;⑥限制钠盐:每日摄入钠盐量一般不应超过6克,少尿、浮肿明显的患者,其钠盐应控制在七以下为宜。

3.吸氧:心衰时缺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吸氧增加病人血液中氧的含量,不仅能改善呼吸困难等低氧症状,而且还可以通过增强心肌氧供,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功能。

4.药物治疗:以下治疗心衰的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规律、长期服用。

(1)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通过排出过多的水、钠,降低循环血量,减轻肺淤血和全身水肿,有效降低前负荷而改善心脏功能。但它不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不能提高心排血量。常用的排钾利尿剂有:速尿、氢氯噻嗪等;常用的保钾利尿剂有: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等。

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病情轻重及肾功能情况合理选择用药,根据治疗反应调整药物剂量;②排钾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多联合使用,但排钾利尿剂宜间断应用而保钾利尿剂宜持续应用,使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血容量、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引起低血压、循环衰竭、氮质血症、低钾/低钠血症等副作用;③利尿剂对脂质代谢、糖代谢均有不良作用,应引起注意。

(2)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容量血管和外周阻力血管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室功能。其适应于: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为左心衰竭)患者;特别适用于瓣膜返流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可减少返流或分流,增加前向的心排血量。其不适应于:阻塞性瓣膜疾病;慎用于严重冠脉狭窄患者,以免影响冠脉灌注压,加重心肌缺血。其禁忌症为: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硝酸酯类、硝普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Ⅰ)、钙离子拮抗剂、a1-受体阻滞剂、肼苯哒嗪等。

中老年人常有脑动脉、肾动脉硬化,其血管调节能力较差,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故应用血管扩张剂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勿使血压骤然下降,以免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开始剂量宜小,用量应个体化,一般用常用剂量的1/3或1/2,并逐渐加至治疗量。

(3)洋地黄类强心药物的应用。洋地黄适用于中、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而对伴有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者特别有效。其不适用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如肥厚型心肌病伴流出道梗阻者;单纯性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而无右心衰竭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尤其在发病最初24小时内。常用的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有:快速起效的如西地兰;缓慢起效的如地高辛。

由于中老年人易出现心肌缺氧、缺血或急性病变,低钾或低镁血症,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洋地黄的耐受性降低,应予减量应用。若患者同时还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维拉帕米等以及华法令、红霉素、苯乙呱啶等药物,其均可使地高辛的半衰期明显延长,血浆总清除率降低,地高辛中毒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对于中老年人应严格掌握洋地黄适应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用量宜个体化;超过地高辛的有效血药浓度,即使增加剂量,其正性肌力作用并不增加,反而增加了其药物的毒副作用,故给药剂量宜小,主张低浓度为宜。嘱病人在服用地高辛期间,应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有效治疗浓度为0.2~2.毫克/毫升。但由于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之间有较大的重叠,故应结合临床来判断是否为中毒。

当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时,应警惕为洋地黄中毒: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最早出现,继而恶心、呕吐,属中枢性;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忧郁、无力、视物不清、黄视或绿视等;心脏毒性: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常见的有室早二三联律、交界区逸搏心律和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伴房室分离等;洋地黄可引起心电图ST~T变化,但不能据以诊断中毒,只能说明洋地黄作用。当怀疑洋地黄中毒时,应早期诊断、及时停药。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一)美西律(慢心律、脉律定)

用于急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用法:口服1次量150~250毫克,每6~8小时1次,以后可酌情减量维持。注意:可有恶心、呕吐、嗜眠心动过缓、低血压、震颤、头痛、眩晕等。

(二)心律平(普罗帕酮、丙胺苯丙酮)

用于预防或治疗室性或室上性早搏,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经临床试用疗效确切,起效迅速,作用时间持久。对冠心病、高血压引起的心律失常较好。用法:口服治疗量1日300~900毫克,分4~6次服用。维持量300~600毫克,分2~4次服用。

注意: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口干、头痛、头晕,亦可出现胃肠道反应。严重心肌损害慎用。严重心衷心原性休克、严重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明显电解质紊乱、严重阻塞性肺病、明显低血压禁用。

(三)心得安

用于治疗房性及室性早搏,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用法:口服每日10~30毫克,分3次服。注意:哮喘、过敏性鼻炎、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衰低血压忌用。使用时宜从小量试用。副作用可见嗜睡、头晕、失眠、恶心、腹胀、皮疹、晕厥、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四)胺碘酮(乙胺碘呋酮,安律酮)

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早搏、阵发性心房扑动、颤动,予激综合征等。用法:开始每次200毫克,1日3次,饭后服用。3天后改维持量:每次200毫克,每日1~2次,或100毫克,每日3次。注意可有胃肠道反应及角膜色素沉着,停药后自行消失。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者忌用。

(五)异搏定(维拉帕米,异搏停)

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迅速。也可用于房颤、房扑和房性早搏。用法:口服:开始时1次40~80毫克,1日3次,维持量1次40毫克1日3次。静注:1次5~10毫克,隔15分钟可重复1~2次。注意:可有眩晕、恶心、便秘、心悸。不宜与β阻滞剂合用。禁用于心衰及支气管哮喘、低血压、传导阻滞等。

(六)利多卡因

主要用于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用法:可先给50~100毫克溶于10%葡萄糖液20毫升中静注,注射速度可较快,有效后以每分钟1~3毫克的速度静滴。注意:禁用于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对本品过敏者、有癫病大发作者,严重肝功不全者及休克者。

电转复治疗心律失常

以电击治疗某些心律失常,称为电转复。它是用一次短而强的电刺激使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到正常心律的一种治疗措施,对心室颤动及快速性心房纤颤尤其有效。它的原理是利用电刺激使心脏的心电活动全部暂停,就在这一瞬间中止了快速的心律失常,使窦房结得以重新发放电冲动而恢复到正常的心脏活动,即转为正常的窦性心律。据国内报导,心房纤颤电转复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容易复发,尤其是对心房纤颤较持久、心脏明显扩大的病人疗效差,更容易组发。

使用电击治疗前需停服洋地黄类药物。如果已经使用这些药而又必须电击治疗时,可静脉内注射利多卡因,以防电击时发生心室颤动。

电击治疗,是必须在住院条件下、由专科医生严密监视进行的一种紧急治疗方法。在治疗前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由于它的耗电量很小,因而对病人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当进行一次电击治疗没有成功时,还可配合药物治疗等措施再进行多次电击。

心动过速的治疗

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即统称为心动过速。一般常见的心动过速,有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多由发热、情绪激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造成。如能针对病因治疗,窦性心动过速便能基本治愈,或者应用些镇静、安定药就可以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以突然发作、反复多次为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因此,发作频繁而持续时间较长者常要急诊处理,一般先给予氧气吸入,刺激咽喉部,使病人产生恶心、呕吐,也可令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尽量憋住气,在不能忍受时,用力做呼气动作,这样,大部分病人即可中止发作。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防止血压偏低,并及时找医生诊治,可考虑选用异搏定、西地兰、心得安等药物治疗,也可考虑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如果条件许可,也可用同步直流电转复治疗。为了防止反复发作,目前推崇射频治疗,就是对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旁路系统,应用射频束消融,可以终止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这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发展成为心室颤动而猝死,一经明确诊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治疗,并力争住院治疗。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一旦发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说明病情严重,并有突变的可能,要果断迅速地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酚胺等药物,并做好进一步急救的准备,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一)西医药治疗。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应尽早控制其发作。

发作时治疗:常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如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以诱发恶心呕吐、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呼出等。如以上手段无效者可选用新福林、阿拉明、新斯的明、异搏定、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奎尼丁等。

预防复发:发作频繁者,宜选用能够控制发作的口服药物,长期使用,如异搏定、乙胺碘呋酮、心得安等,并避免发作的诱因。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此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重度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发展为心室颤动,可选用利多长因、慢心律、心律平、乙胺碘呋酮、双异丙吡胺等药静脉注射。同时应作好直流电同步复律的准备。发作中止后,宜选择能够控制发作的药物口服,避免复发。

(二)中医药治疗。

1.心血虚:心悸不宁,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心烦意乱,舌淡苔白,脉细数。治宜补养心血、清心安神。

方药:丹参30克,川芎、赤芍、当归、熟地、茯神、酸枣仁、远志各10克,龙齿25克,莲子芯3克。

2.气阴两虚:心悸气促,动则尤甚,体倦懒言,自汗口渴,舌红少津,脉沉细数。治宜益气滋阴,安神养心。

方药:西洋参12克,天冬、麦冬、五味子、山萸肉、酸枣仁、远志各10克,炙甘草6克。

3.痰火扰心:心烦不安,怔忡烦闷,头晕失眠,口苦痰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化痰清热、宁心安神。

方药:茯苓、龙齿各30克,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远志、酸枣仁各10克,黄连、甘草各5克。

三、心脏循环系统疾病的饮食保健

饮食与心血管病的关系

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发展,老年病也日渐增多。在老年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率较高。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大敌。因此,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是延长人类寿命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