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以“睡眠”为饮食;适当的睡眠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但是过度的睡眠,则是浪费生命。
打瞌睡的经验,人人有之。打瞌睡必然是因为睡眠不足,体力不继。学生读书会打瞌睡,开会的人也会打瞌睡;上班的时候会伏案打瞌睡,驾驶车辆的人处在千钧一发之际,也会打瞌睡。
有的人会打瞌睡,有的人不会打瞌睡。会打瞌睡的人,让你不知道他在打瞌睡;不会打瞌睡的人,睡相百态,煞是有趣。例如:有的人以手支颐,类似美人托腮;有的人头向后仰,如仰天长啸;有的人频频点头,如小鸡啄米;有的人左右晃动,如学子读书。甚至,不会打瞌睡的人,鼾声如雷,扰乱众人,这就是不懂得打瞌睡了。
儒门的孔子不喜欢人打瞌睡,例如弟子宰我在上课的时候竟然打起瞌睡来,并且发出有节奏的鼾声,孔子当众不客气地责备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佛陀也不欢喜弟子打瞌睡,阿那律曾经为了打瞌睡,被佛陀批评说:“咄咄汝好睡,螺蛳蚌壳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甚至有一次在一场法会中,年老的比丘因为疲倦打瞌睡,而年轻坐在后座的沙弥反而正襟危坐,威仪端庄。佛陀就有感而发的问道:“何谓长老?”佛陀告诉大家,所谓长老者,非关年龄;有的人出家三十年,都在睡眠中过去,不如出家三年,都在修行办道,这才叫做长老。
现代的人,生活忙碌,疲劳过度,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在公众面前现出打瞌睡的毛病,当瞌睡虫来的时候,有的人涂抹绿油精、万金油,有的人用铅笔撑住桌面,有的人用牙齿咬破舌头,有的人用手指掐住自己的大腿,更有的人干脆站起来。此皆说明,瞌睡难以对付也。
有的人只要集会,他就打瞌睡,只要读书,他就打瞌睡,不但现出懒惰之相,也是一种病态。
佛教教人过修行的生活,要合乎中道,不可过度。例如弹琴,琴弦太紧,容易断;琴弦太松,弹不出声音。所以,凡是工作忙碌的人,及好打瞌睡的人,在忙睡、劳逸之间如何游走,就看各自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