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重生之狂潮
710900000010

第10章

第十章小人书

今天是国际六一儿童节,同样也是弟弟和妹妹们的节日,下午一家人都去了动物园,看到各种奇怪的动物时,弟弟妹妹这两个好动的小家伙兴奋的不得了,劲道十足的四处乱跑,一边好奇的看着,一边还一个劲的问着身边的大哥这个动物是什么,那个动物又是什么,还有狗狗为什么也在动物园里呢?郑翼翔看着被关在铁笼里已经没有多少野性的狼,只能为弟弟妹妹慢慢的解释那不是狗狗是狼,专门吃不听话的小朋友的,俩个小家伙立马表示自己是乖孩子,并且躲藏在父母的身后偷偷的探出头,怕怕的望着着笼子里的狼。一家人在动物园里足足逛了三个多小时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嚷着下个星期天还要爸爸妈妈带他们来。逛完了动物园,两个小家伙手里,一人捧着一支雪糕很享受的品尝着。

一家人从动物园出来走了没多远就来到了县里最大的新华书店,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所以书店今天买书也比平时便宜的很多,再加上父母都是爱书之人怎么能不进去看看呢,而其爸妈本来也想给弟弟妹妹买几本儿童启蒙的读物看看。这下又把弟弟妹妹开心的不得了,小孩子们都喜欢热闹,儿童读物区又有很多和弟弟妹妹一般大小的小朋友也都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看着好看的图片。看着弟弟妹妹有老妈看着,郑翼翔索性去看看别的书,走了几处翻看了一会感觉没什么,这个时候的却不能几十年后那时候相比,这时候除了文史一类的书,其他类书的相关资料很少,国外的书和资料就更是几乎没有了。信息匮乏的年代啊!郑翼翔不由的感叹道。

逛了一圈下来也没什么意思,现在初中那点东西对于自己这个挂着三科博士头衔来说根本就是毛毛菜了,现在在学校读书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再说自己也的确很享受那种学校的氛围。

老爸买了几本政治类的书究竟是什么郑翼翔也没去看,反正他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弟弟妹妹一人抱着一个漂亮的小书袋子,这是今天书店送给所有小朋友的节日礼物。两个人笑呵呵的开心的不得了。

晚饭后,老爸和爷爷在一边下着棋,母亲去了小舅家,奇怪了,平时一吃完晚饭弟弟妹妹总是缠着自己玩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一吃过晚饭就不见这两个小家伙的踪影呢。估计这俩小家伙又跑到奶奶那屋了,随叫爷爷奶奶太宠爱着弟弟妹妹呢!刚进奶奶他们那屋,本以为这俩小家伙会跑过来缠着自己的,没想到俩小家伙头顶在一起不知道在看什么,原来是在看今天下午书店里买了的书啊,说起这点来可得归功于母亲了,弟弟妹妹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能用拼音看些少儿读物了,这在同龄的孩子身上是很不多见的,更不要说这个时代的人们所受的教育水平了。

原来是两个人在看着一本西游记的小人书,诙谐幽默的画面的确很有意思也很吸引人,也时不时的听到弟弟妹妹开心的笑声。这个年代哪有什么漫画啊!自己都差点搞混了,这个年代儿童的读物是很少的,这种小人书不就是陪伴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学生时代吗?自己不正为第一桶金发愁吗?这不就是机会吗?完全可以把几十年后的东西搬过来吗?重生的兄弟们不都是这样发起来的,咱是党教育出来的,可不能搞个人主义的,得有集体主义观念,万事要随大流走才行,也不能说自己怎么怎么地,咱这是按着国情走的,要盗版,要将盗版进行到底,郑翼翔就是这么想的,就是这么不要脸的安慰着自己的。

不过说起小人书,我们就不得不看看他的发展历程了,我国最早的小人书的出现是近代石印技术传入的结果。据记载石印技术最早进入中国是同治十三年也就是1874年当时传入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876年点石斋印书馆成立,最早使用照相石印技术印书,到1884年出版点石斋画报更加独领风骚。据有关史料记载:“光绪末年到辛亥革命前后……文海书局、文益书局开创了图画为主,辅以图案的连环画形式的石印小人书多种。”“1899年出版朱芝轩编绘的有200多幅图画的三国志”,到清同治末年,上海出版业便盛行起绣像绘画,由此开创石印连环画的先河。

自光绪年间玉姣龙全传(1892年)、金台全传(1895年)出版后,上海许多书局纷纷仿效,如源记书局说唐征西全传、文宜书局施公案、上海书局荆钗奇缘、申江书局七剑十三侠等等。光绪25年(1899)文益书局石印的三国志图收入绘画二百余幅,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卷首绣像。虽然它们还只是绣像图书,但已经完成了到“回回画”或“回回图”的转变——成为中国“小人书”的前身。

最早期的小人书有两种,都是清末的。一是1892年2月创刊的文学刊物海上奇书的同名章回小说改编的海上花列传作者是创办人韩子云,二是出版于光绪甲午年(1894年)的增广名花月影大观。这套增广名花月影大观。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具有小本、线装、宣纸和石印四个特点,上手一看就是典型的小人书。

从海上花列传和增广名花月影大观看,正值小人书初创问世之时。这时识文断字能看报读书的人,还是上层或文化人的专利,非普通大众所能问津。所以这时的小人书,读者对象主要是上流阶层,还只是“大人书”,也不可能是给孩子看的“小人书”。进入民国,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民间印刷市场逐渐扩大。小人书的通俗性和易读性使其成为率先走进民间走进老百姓的读物,很快就为劳苦大众喜闻乐见。进入二十年代,印刷和美术学科的建立,也开始用“连环画”这样的学名来称呼“小人书”。不过随之而来的追逐利润和粗制滥造,使我国民国时期的小人书总体呈现出低俗状态。

战前的中国小人书,尽管总体处于低谷的水平,但是也出现过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比如直到解放后还为人们熟知的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都是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时事的佳作。解放前旧小人书的内容多是武侠神怪题材,约占一半以上。小人书主要是通过书摊向读者出租,对象主要是学龄儿童和工人、店员及其他城市居民,其中多半是文盲和半文盲。由于旧小人书紧密联系经济市场适合读者观赏需求,加上故事曲折连续性强,文字通俗易懂,所以特别能够吸引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也因此,旧小人书市场成为新旧文化争夺的阵地,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把新小人书提高到摧毁旧政权维护新政权的空前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加紧查禁和收缴旧小人书,通过收购、替换等形式把它们统统从小人书摊上收回来化成了纸浆。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小人书业的改造。使旧出版业转向出版新连环图画,光是在上海就成立了连环图画作者联谊会、连环图画出版业联谊会及连环图画出租者联谊会。仅上海在1950年就出版新书660余种总数达530余万册,中国新连环画事业获得了勃勃生机,造就了解放后新小人书出版业的空前繁荣。在“文化革命”前出现了一批划时代的作品。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是小人书出版的不朽题材。就连“小人书”叫作“连环画”也是从1927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成套“三国志”开始的,当时封面上就印着连环图画三国志。在2000年9月16日北京图书节“中国书店连环画专场拍卖会”上,这样一套24册1938年版世界书局的连环图画三国志的底价是18000元。据说毛泽东也爱看小人书三国演义,还感叹过:‘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道理一目了然。’”195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三国演义因为总总原因直到1963年9月,60册三国连环画才终于出齐,整整经历了八个寒暑。这一版本的累计印数超过一亿册,创造了连环画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后,中国小人书的创作和出版却令人遗憾地陷进了低谷。为了推动和振兴中国连环画出版事业,一些热心小人书的人士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甚至精心策划将一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经典小人书,制作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品图书。

1999年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采用几乎半个世纪不用了的石印宣纸线装,推出了2000部特藏本连环画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和水浒传,以“中国经典珍藏系列”编号复制,用特10开本盒装。首部三国演义还邀请原作画家配画题诗,签名钤印。在二十世纪末为世界人类留下了一份足供赏鉴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