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商人羊皮卷
7125600000013

第13章 空手创富(4)

我们梦想着有个优雅舒适的工作空间,做着令人羡慕的白领或金领贵族。可是我们必须知道,这样的工作空间是靠自己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会有的。同样,我们希望自己降生在一个美丽富饶繁荣的国家,可是,正如肯尼迪说的那样:不要问你的国家能给予你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如果没有个人的奋斗与努力,一个国家又何来繁荣与富强呢?

总之,一个道理,一切都要从自己开始,善于判断好坏还远远不够,与其指望别人,不如自己亲自动手。

可是,人的天性就是对别人的过失总是很敏感,而对自己却异常的宽容,有时甚至还为自己强词夺理,巧言辩护。人总是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妻子、儿女、同事、朋友、下属,惟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因此,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羊皮卷》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

人们介意他人身上些微的皮肤病,却睁眼不见自己身上的重病。

人有两片耳朵一张嘴,就是要人凡事应多做少说。

同时,《羊皮卷》也这样来比喻领导者:

身体从头开始。

没有船长的船,就如同没有舵,全然不知方向。

能以微笑回答别人非难的人,是领袖之才。

人首先要要求自己,然后才可以要求别人。路要自己去踩,才真正算是走自己的路。自己不走,叫别人走,是毫无道理的;而踩着别人的脚后跟走,其实是替别人走路。

犹太人有着凡事从自己做起,善于自我反省、慎独自律的传统。作为上帝的“特选子民”,他们以信守合约、遵守法律著称于世。在商业活动中,犹太商人严格遵守契约合同,哪怕这种约定是口头上的。在他们看来。既然双方达成了某种一致,就应该一丝不苟地去执行。也就是说,不管如何,都要求自己遵照契约的约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和享用自己的权利。他们相信,只有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这方面去执行合约,才符合上帝对“特选子民”的要求,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契约的精神——按照约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两方都按约定来要求自己,这样契约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否则,一方不从自己做起,却要求对方做到,那契约的执行就会遇到困难;如果双方都想着用契约去牵制别人,那么这个契约就可能要破产。在与犹太人的商业往来中,根本不存在犹太人不履行契约的情况,除非是契约本身有问题。正是这种先从自己做起,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约定的商业精神,使犹太人获得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

同样,在犹太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他们从来都是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好表率,然后才以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影响别人,而很少有自己都没有遵守却让别人遵守的情况。或许,遵守规章、履行契约、从我做起,这些只是犹太人从我做起的比较浅层次的表现。在内心的灵魂深处,犹太人有着可贵的“慎独”精神,也就是可贵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精神,他们总是去问自己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应该做什么,却很少去要求别人该怎样。

犹太民族弘扬“慎独精神”,但绝不意味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绝不提倡“独善其身”式的“隐士”,而是教导人们要和大众生活在一起。

有个拉比,行为高洁,为人亲切而仁慈,对神虔敬,做事审慎,因此他理所当然成为受人景仰爱戴的人。

过了80岁后的某一天,他的身体突然一下开始变得虚弱了,并很快地衰老下去,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已经临近,便把所有的弟子叫到床边。弟子到齐了之后,拉比却开始哭了,弟子十分奇怪,便问道:“老师为什么要哭呢?难道您有忘记读书的一天吗?有过因为疏忽而漏教学生的一天吗?有过没有行善的一天吗?您是这个国家中最受尊敬的人,最笃敬神的人也是您;并且您对那像政治一样肮脏的世界从没有插过一次手,照理说老师您没有任何哭的理由。”

拉比却说:“正是因为像你们说的这样,我才哭啊。我刚刚问了自己:你读书了吗?你向神祈祷了吗?你是否行善了?你是否做了正当行为?对于这些问题,我都可以作肯定的回答;但当我问自己,你是否参加了一般人的生活时,我却只能回答:没有。所以我才哭了。”

以后的拉比们常用这则故事来劝说一些不在犹太人共同的活动中露面的人,以使他们一起“参加一般人的生活”。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一般人的生活”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衣食住行,也不是指常人的其他感性生活,而是特指犹太民族的集体生活。

可见,犹太人“从我做起”的这种以自我为基点的人生观念,并不是与集体、与别的个体相游离的,犹太人“从我做起”的意义在于提升了自己,却又影响感化了别人,这比单纯地要求别人要强得多。正如在犹太复国运动中体现出来的那样,犹太人不论贫富,地位悬殊,一律为着心中的以色列建国而积极努力,他们从没有想过要求别人为重建国家做些什么,而只是想着我能为祖国的重建做些什么。正是这种先从自己做起的理念和精神升华了犹太民族的集体感和凝聚力,才使他们能够在四散各地的情况下紧密相连,并最终促成了以色列的再生。

尽量多看几步

“多走几步会看到更多的风景。”

——《羊皮卷》

作为商人,就要有敏锐的眼光,可以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不要只看眼前的几步,那样的人永远只能跟在人们后边,赔钱是肯定的。

“纵观历史,预测人类的行为显然比预测天气更为容易。”智者切面包时,估算十次方才动刀;倘若换成愚者,即使切了十下也不会估算一下。当我们邻居的屋子起火时,你得留心一下自己的屋子了。

犹太人会赚钱。赚钱,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其实,如果你抛开这些神奇的传说,认真地看看犹太人的发财秘诀,你就知道原因是什么了。

我们来看看北美宣传奇才哈利小的时候是怎样在寒冷的冬天把饮料卖掉的吧。哈利十五六岁时,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场内叫卖小食品。但天气寒冷,观看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几乎没有人问津。小哈利就想:为什么饮料没有人要呢?是人们不需要呀,但是怎么让人们在冷天也需要饮料呢?他脑瓜一转,有了!于是,他大声喊:“来看马戏,谁买一张票就免费送您一包好吃的花生喽!”还有这样的好事?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人越来越多。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些花生,这些花生比平常的花生好吃,不过越吃越有点口渴,原来这些花生被撒上了一些盐,不过,既然花生是免费的,而且又这么好吃。那就继续吃吧,但要有点饮料解渴才可以呀。小哈利乘机推销他的饮料,口干舌燥的人们顾不得那么多了,纷纷慷慨解囊,购买小哈利的饮料,这下,小哈利一天卖出去的饮料居然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销售量。

其实,看起来神奇的妙计,如果你分析一下,小哈利不过是善于谋划,比别人多看到几步而已。我们来看看小哈利的这几步是怎么走的:

第一步:要想卖出去饮料,在冬天似乎不太可能,那就必须借助什么东西,借助其他东西作为中转,来间接的实现自己的意图,于是,看看手里的东西,就是花生了。第二步把花生全部撒上一点盐,这样花生就变咸了,咸花生的味道不仅香了,更重要的是,借助咸花生,他可以卖掉自己的饮料了。第三步,把咸花生和票捆绑在一起,免费地赠送给来看马戏的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吸引那些贪图便宜的人前来,为更多地推销自己的饮料打好顾客数量上的基础。

其实,多看几步,不过是要多多地思考,多想几个可能性而已。由此可见,多多地想,多几个谋划,作好各种准备,事先多方面地计划,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去,尽量利用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想办法克服对自己不利的一方面,促进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一个东西总是两面的,有利的方面也不总是有利的,不利的方面也不总是坏的,如果你利用得当,它就是有用的。任何的不利和有利都是站在某个角度来说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犹太富翁洛克菲勒是怎么运用这些高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组织——联合国。这个总部得建在繁华的城市里才好,可是在任何一座繁华城市里购买建立庞大楼宇的土地都是需要很大一笔资金的,而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的资金极为有限,各国首脑为此事不停地商量来商量去。这个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听说了这件事,他们立刻宣布,愿意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并且无条件地捐赠给联合国。人们不禁惊讶了,掏这么大的价钱买土地免费赠给联合国能有什么好处?洛克菲勒家族这么做简直是头脑发晕了!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当洛克菲勒家族在买下土地捐赠给联合国的时候,也买下了与这块土地毗连的全部土地。等到联合国大楼建起来后,四周的地价立即飙升起来。现在,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凭借毗连联合国的土地获得了多少个870万美元。

当人们明白过来的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已经赚得盆满钵溢了。这就是大亨的做法,他们的头一两步棋,我们通常是猜不到他的用意何在,他的真实意图总是在事情快有了结局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可是这已经是事情的结局了。

比别人多看几步就决定了你是否可以发财,你能想到未来的发展情况有多远,那你的成功就有多远。

试举一实例,那是犹太巨富吉威特,他具有一种近似天才的远见。当一件事尚未来临,他便能预见它将在何时发生。这个先见之明,可以说是他的事业成功的关键。自从1930年以来,吉威特对每10年来临一次的时代新浪潮,都能十分准确地把握并抓住。而且把它联系在自己的事业上,使自己成功。

20世纪30年代:在这个不景气的年代(经济危机),大多数的土木建筑业者都无事可做,但吉威特却预见公共投资不久将复苏,于是尽力去作事前的准备。

20世纪40年代:预见有关防御方面的工程,尤其是空军基地的建筑将增多。

20世纪50年代:预见高速公路以及飞弹基地建筑时代将来临。

20世纪60年代:预见都市交通网将有大的发展。

如此这般,吉威特每次都把因时代潮流而带来建设需要,在事先就把握住了。他的这种先见之明,奠定了今日吉威特王国的基础。

想必大家都知道下棋吧,下棋过程中,我们把仅仅看到一两步棋路的人称为“初级棋师”;把那些想到三四步棋路的人称为“中级棋师”;但是把那些能够估算到五六步以上棋路的人誉为“高级棋师”。高手们的头一二步棋,人们常常琢磨不透他们的用意。以下棋比喻经商。商战中的高手常常是这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商人。

如果你也是一个经商的人,那你是一个商人,那么你在筹划大事的时候,应该问问自己:我会想到第几步?

联邦政府重新修建自由女神像,但是因为拆除旧神像扔下了大堆大堆的废料。为了清除这些废弃的物品,联邦政府不得已向社会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也没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犹太人麦考尔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即终止休假,飞往纽约。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当即就与政府部门签下了协议。消息传开后,纽约许多运输公司都在偷偷发笑,他的许多同事也认为废料回收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况且能回收的资源价值也实在有限,这一举动未免有点愚蠢。当大家都在看他笑话的时候,他已开始工作了,他召集一批工人组织他们对废料进行分类: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旧木料加工成女神的底座;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尘都被他包装了起来,卖给了花店。

结果,这些在别人眼里根本没有用处的废铜、边角料、灰尘都以高出它们原来价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卖出,而且居然供不应求。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他甚至把一磅铜卖到了3500美元,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l万倍。这个时候,他摇身一变成了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活用数字

“如果店主算不清账,他的账就会找他算账。”

——《羊皮卷》

数字能精确地反映企业的许多情况,比如说,抓管理就反映在数字上,你的经营状况全部反映在你账目的数字变化上面,你的账面反映了一切,你根本不需要去看你的库存、看你的规模,只要看数字就知道你的工厂的一切经营状况了。

犹太人思维缜密,尤其对于数字。他们把这个特点应用在经商上,用数字来思考,来总结社会,让数字为自己服务,这是犹太人的精明之处。

注重数字,习惯数字,这是犹太人几千年流浪总结出来的经验。首先让数字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然后从生活惯用的数字中找出一条经商原则,以此为基础,成为赚钱的根本。犹太人认为,假如想赚钱的话,就必须把数字运用到生活中去亲近它。

阿拉伯数字最初是由印度人发明的,但是如果你问问阿拉伯人:“阿拉伯数字的1为什么代表1呢?同理,2、3、4……为什么分别表示2、3、4……呢?”

这个时候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其他民族的人都会哑口无言。即使数学知识渊博的人也很难回答。

但是犹太人会机智地回答:“因为1有一个角,所以表示一,2有两个角,所以表示二,其余依此类推……”

如果再问:“可以证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