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写给今天的回忆
7127300000027

第27章 每年回一趟青年点

1998年10月7日,是知青“上山下乡”三十周年纪念日。我们班二十几名同学坐着两辆小旅行车,回到了旺兴仁公社郭堡大队。

冯书记听说知青要回来,一早就在公社等候了。车还没停稳,我们第一眼就看见了冯书记。三十年过去,如今他已经是满头白发,腰也弯了,但是,脸上还是洋溢着当年那灿烂的笑容。我们下车后,他拉住每位知青的手久久不肯放,好像是久别归来的亲人。

“冯书记!”安子边喊边冲到冯书记跟前。冯书记认出了他,一把抱住安子:“想你们啊,你还这么瘦。”眼泪在他眼眶里直打转,安子的眼圈也红了,他们互相拥抱,谁也不愿分开。

“走,到我家,饭菜都准备好了,你嫂子等你们呢。”冯书记连拉带拽地就把我们让到了他家。

饭桌上,冯书记拿出了自己舍不得喝的西凤酒,大嫂给我们做了当年想吃都吃不到的豆腐脑和大豆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忆起当年的事,讲到激动处频频举杯,讲到伤心处暗自流泪。这时,冯书记如数家珍般地说着当年谁爱流眼泪、谁爱惹事、谁能干活、谁会来事儿,逗得大家哄堂大笑。酒喝到兴奋处,冯书记提议:“当年你们演的《沙家浜》,我还记忆犹新,安子、小清你们俩来一段。”安子演郭建光,小清演沙奶奶,二人来了一段《军民鱼水情》。现在再唱这一段,感觉又有别样的一番意味。安子唱到最后一句时,把“再来看望你这革命的老妈妈”改成了“再来看望你这革命的老书记”,道出了我们和乡亲们的深厚情意。

那天的酒,从下午两三点钟,一直喝到半夜,奇怪的是竟没有一个人喝醉。晚上,十几名知青住在冯书记家,睡在里外屋的大火炕上,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知青岁月。但是,现在个个是带着欢聚的喜悦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上午,知青们到各小队看望当年的老房东、好朋友。安子和翔子去看望老房东张大娘。她家老房子还在,但是,张大娘于一年前去世了。想起当年每次回鞍山,张大娘都早早起来,给我们每人做一碗黄米干饭,再加上一勺白糖的往事,安子心里好一阵子难过。周大叔也进城了。当年的一些年轻朋友,如今也都变成了老头子,见面后大家百感交集,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第二天下午,我们要走了。当我们要上车的时候,冯书记哭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你们以后一定要再回来,这里就是你们的家……”知青们也都流着泪,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旺兴仁。

从那时起,我们几乎每年“十一”后,都要回青年点一趟,大都住在冯书记家。赶上他家有农活,我们都帮着干。后来冯书记也来过几次鞍山,我们热情招待了他,因为我们之间有的不仅是乡情,更是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