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
7129500000038

第38章 马赫迪战争

这是19世纪末苏丹民族英雄马赫迪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这次战争是非洲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反殖民武装起义。

1820年埃及开始征服苏丹。1870年英国势力侵入埃及后,就打着埃及的旗号在苏丹进行殖民扩张。此后苏丹名义上属于埃及,实际上却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者逐渐取代埃及,担任苏丹总督及各省省长。在英国殖民当局、埃及封建王朝和苏丹封建主的三重压迫下,苏丹人民不断掀起各种反抗战争。马赫迪起义便是苏丹人民反抗烈火的一次总爆发。

马赫迪目睹英国殖民者和苏丹的富豪、教长、官吏们鱼肉人民,愤愤不平,决心发动苏丹人民进行反英武装起义。他号召人民进行驱逐外国人和异教徒的“圣战”,赶走外国侵略者。同年8月12日,马赫迪率信徒在阿巴岛歼灭前来围剿的政府军,揭开了反英大起义的序幕。

初战告捷后,马赫迪考虑到自己力量比较单薄,不宜过早地与有强大武装的敌人交锋,因此果断地将队伍转移到地势险要的卡迪尔山区,在那里建立根据地。经过广泛地宣传鼓动,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并且成功地抵御住了政府讨伐军接二连三的围剿。1883年初,他率领起义军,攻占了科尔多瓦省会、苏丹第二大城市乌拜伊德。

英国侵略军见马赫迪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急忙派希克斯上校率领大军,前来夺回乌拜伊德。

希克斯的大军闯进科尔多瓦省后,马赫迪并不主动出兵迎战,而是不断地以小部队进行骚扰、袭击。同时,又运走粮食,填没水井。

一个多月后,侵略军已经被折腾得疲劳不堪,官兵们大多有气无力。这时,马赫迪的军队开始出现在敌军的两侧,引诱他们到埋伏圈去。

1883年11月初,希克斯的军队被起义军诱至乌拜伊德以南的希甘。马赫迪集中了4万兵力,把侵略军团团围住。

11月5日早晨,希克斯将全军排列成3个方阵,两翼配上骑兵,拼死进行突围。到这个时候,希克斯上校才知道中了起义军的计,面对起义军的优势兵力,他下了命令:第二天早晨,全军冲出起义军重围。

马赫迪早已作好准备,侵略军阵势一变,马上下令发动总攻。

转眼之间,侵略军3个方阵成为3堆尸体。希克斯上校及所有军官全部被打死,1万多人的军队,侥幸逃脱的只有250人。

马赫迪乘胜进军,不到一年,完成了对首都喀土穆的军事包围。考虑到喀土穆城城市坚固,防守严密,他决定采取长期围困、最后攻城的方案。

希克斯的大军被马赫迪歼灭后,英国政府意识到,使用武力镇压已经无济于事,便改变策略,使用软的一手来对付起义军。为此,重新起用“苏丹通”戈登来执行这一任务,并再次委任他为苏丹总督。

到任后不久,戈登就给马赫迪写了一封信,表示要委任他为科尔多瓦省的统治者,并希望他来共谋苏丹的和平与安定。随信还送了一份委任状和一件华贵的长袍。

马赫迪立即回信说:“我是人们期待的当之无愧的马赫迪,无须接受你的委任。现在你的惟一生路,就是向我们投降!”他也给戈登带去一件长袍,不过这是一件“苦修僧”穿的长袍,意思是要戈登弃恶从善。

戈登至死不悟,不肯向起义军投降。可是他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守卫喀土穆,只得不断地向伦敦发出求救电报,要求迅速增派援兵。

1885年1月下旬,马赫迪鉴于英国援军已接近喀土穆,便决定发动攻城战斗。经过几个月的围困,城内物资供应紧张,士兵们毫无斗志。起义军只用了两天,就迅速突破敌军防御工事,冲进城内。

几名战士登上楼梯,冲进戈登的卧室。戈登正准备下楼逃命,一名战士举起长矛,对准他的胸膛刺去。这个双手沾满苏丹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当场倒地毙命。

两天后,两艘英国汽艇载着援军的一批先头部队,沿着白尼罗河驶近了喀土穆。援军军官举起望远镜一看,城头上插的已不是英国旗帜,而是起义军的绿色旗帜,赶紧掉转船头逃之夭夭。

马赫迪攻占喀土穆后,继续进行武装斗争,准备完成苏丹独立的大业,建立一个新的马赫迪国家,但他却在这年六月间病逝了。因此,他的未竟事业,由助手阿卜杜拉来继续完成。九月间,苏丹全境解放,马赫迪国家宣告成立。到1899年,又重新沦为英国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