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不倒翁
7130600000001

第1章 序:“谋”的境界

中国文化有阳的一面,有阴的一面。阳面曰义理,所谓能说也能做是也;阴面曰权谋,所谓能做不能说是也。前者,形成了官方的话语与制度体系;后者,则构成了中国古代官场的真实生态,是千百年来圣人所挞伐、史书所讳言,却绵延不绝、运行不息的一套东西。

因此可以说,这本书正是要揭揭权臣的老底,开开历史的后门,从冠冕堂皇的正史背后翻检出三十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讲讲关于权谋的原理和故事。其实这三十四个人物,并非全是官场不倒翁。王国维《人间词话》曾经引三句诗词来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本书所录的三十四个人物,恰好可以作这“三种境界”的诠释与注脚。

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第一重境界的关键词是“机遇”。一个偶然的机遇,平步青云、一步登天,独上高楼而望尽天涯之路。古往今来多少人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靠的正是机遇的魔力。机遇看似运气,实则与“谋”难舍难分。对于无谋之人来讲,机遇只是偶然;对于能谋之人来讲,机遇只不过是化装成偶然的必然。没有机遇的时候如何创造机遇、机遇隐藏的时候如何瞄准机遇、机遇来临的时候如何手不抖心不跳稳稳抓住机遇,都要靠谋的功夫。

但是第一重境界始终只能成就暴发户而已。譬如靠吮吸脓血起家的邓通,虽然一度富甲天下、财可敌国,但最终逃不过饿死街头的宿命;而靠文字游戏摘取状元的龙汝言,也终于成也文字败也文字,最后革职为民、永不叙用。像邓通、龙汝言一样,很多人的仕途在第一重境界的时候就中途腰斩。而只有少数此道高手才能够披荆斩棘,进入第二重境界。

境界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第二重境界的关键词是“持久”。抓住一次机遇并不难,愚者千虑也必能有一得。关键是如何在抓住机遇叩开仕途大门后,仍能如《菜根谭》所云“风斜雨急时,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从第一重境界的流星进化到第二重境界的恒星。这就需要谨言慎行、持之以恒,于平淡处见真功夫。比如西汉的万石君一家子,以谨慎到近似神经质著称于世,家族里前后出了十八个省部级高官;再比如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以一个“熬”字诀解决了他的一切对手,笑到了最后。最典型的例子,则莫过于五代时的冯道。此翁历事四朝五姓十位君主,政权如走马灯般更换,他却能稳居相位二十多年,堪称政坛常青树。

能够到达第二重境界者,当然堪称高手,但是如果吹毛求疵,则仍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口碑不佳。万石君一家在司马迁的笔下遭到调侃,司马懿被后世骂为“狐媚”,冯道则更是成了文人无行、恬不知耻的代名词。因此之故,真正的高人绝不肯停留在第二重境界而任人唾面自干,他们会继续朝着第三重境界勇猛精进。

境界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第三重境界的关键词是“返璞归真”,只有抵达了这一层境界的人,才能当得起“官场不倒翁”的称号。不倒翁的原理是什么?简单来讲一句话:肚子里有重心,所以立足才稳。仕途的道理也是一样。《三十六计》按语有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权谋并非义理的对立面,而是蕴藏在义理之中。义理修养到了极致,也就是权谋;权谋修炼到了极致,也就是义理。换句话说,前两重境界的人用阴谋,最高境界的人用阳谋。权谋的最高境界,并非熟练各种潜规则,到处钻营投机。权谋的最高境界,乃是抱朴守拙,甚至于率性而为,这就是阳谋。

有小伎俩、小手腕,也许可以玩人,但玩人者终必被人玩之;胸中有大丘壑,固然城府深广,能长保恩荣,但难免百密一疏、千虑一失。唯有真正坦诚率性之人,犹如金刚,不害人,而亦百毒不侵、诸邪莫近,最是仁者无敌。权谋,体味到了这个份上,也许才真正算得上达到了最高境界,体悟出了“阳谋”的滋味。

聊公

壬辰岁末于五斗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