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不倒翁
7130600000017

第17章 做好左右逢源的中间人(5)

卧底,恐怕是太阳之下风险系数最高的职业了。尤其是当卧底的身份难于证实,卧底的功劳被人抢走,那更是有苦难言,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清朝康熙年间,李光地就靠玩一手出神入化的“无间道”功夫,把一个卧底朋友的功劳统统抢光而平步青云。

“无间道”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玩的把戏。要想玩好“无间道”,必须有两大基本素质:

第一,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

无论是承担真相败露的风险、出卖朋友的愧疚,还是抵御世人指责的皮糙肉厚,无一不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作支撑。李光地顺手出卖朋友,贪人之功以为己有,心理素质之强悍,令人叫绝。

第二,缜密的思维。

要想彻底拉黑一个卧底,同时把自己完全洗白,这需要颠倒黑白的能力。而颠倒黑白,则需要非常缜密的思维,步步算准,不可有丝毫差错。在这一点上,李光地同样表现出了杰出的素质,成功骗过了一贯明辨秋毫的康熙皇帝。

李光地,福建泉州人。他的祖上,是唐朝开国功臣李靖。李光地的爷爷听了风水大师的话,搬迁祖坟。效果果然明显,大概是由于祖坟上冒青烟的缘故,李光地生来聪颖无比,是个神童。他五岁的时候就入私塾学习,不管什么诗词曲赋文章,翻看一遍就能背诵,把私塾老师都给吓跑了,连连摆手说:“这孩子太神了,俺们才疏学浅教不了!”

神童李光地长到二十出头的时候,参加乡试,毫无悬念考中;不到三十岁,进京赶考,再度高中进士,在京城谋了个翰林院编修的差事。

事情发生在李光地三十二岁回家探亲的这一年--康熙十二年。这一年,南方的三藩之一--吴三桂正式起兵造反。

三藩,是历史遗留问题了。明清之交,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个明将投奔后金。这三个人,反戈相向,杀起明军来丝毫不心慈手软,为清朝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被封在云南、广东和福建,成为三个藩王,史称“三藩”。三藩犹如三颗毒瘤,盘踞在清朝的南疆,成为了极其危险的定时炸弹。

康熙皇帝尽管还不到二十岁,但他雄才伟略,有志于拆除这三颗定时炸弹。随着他的动作越来越加快,三藩也产生了危机感。他们坐拥数十万大军,当然不甘心当鱼肉任人宰割。所以,李光地回家探亲的这一年,吴三桂率先发难,盘踞云南反对清廷。

到了第二年,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在福建造反;尚可喜在广东造反。台湾郑成功的儿子郑经,这时候也跑来凑热闹,弄了几条船在东南沿海游弋,时不时搞点儿小破坏小骚扰。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迅速沦陷,三藩的兵势咄咄逼人。

三藩虽然都是草头大王,但也懂得“17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基本道理。耿精忠造反之后,头等大事就是派出猎头、星探,四处打探哪儿有人才。远方的人才,耿精忠发聘书邀请;近处的人才,耿精忠直接派人亲自登门,三顾茅庐,强行“请”来。

李光地同时收到了来自台湾郑经和福建耿精忠的两封聘书。他犹豫了。

看目前的情势,三藩势力强盛,而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不得民心。根据这个趋势来看,三藩渡过长江,驱逐满人,看来指日可待。而我李光地,如果能够在此时归顺耿精忠,便可以成为从龙之士,将来荣华富贵大大的有!谁还稀罕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破编修?

李光地有着老鼠般的警觉,他并没有贸然行事,而是先保持观望态度,让他的叔叔潜入福州打探消息。

君择臣,臣亦择君。李光地要验一验耿精忠的成色,看看他究竟是只纸老虎还是一只真老虎。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当年与李光地同榜中进士的,还有一位福州人--陈梦雷。此人也是学富五车,当年与李光地相见恨晚,结为至交。无巧不成书,陈梦雷中进士之后,也在清朝做了翰林院的编修,这段时间也正好回家探亲。他刚回到福州,正赶上耿精忠造反,强行邀请他出任伪政权的翰林院编修。

陈梦雷这人比李光地有骨气得多,誓死不从。耿精忠一看,哟呵,碰上江姐了!他一怒之下,用了一个无比搞笑的招数来对付陈梦雷:“你不出任俺的翰林院编修,俺就降你的职、贬你的官,让你降级为吏部员外!”

对耿精忠这种过家家式的自说自话的降级处分,陈梦雷当然嗤之以鼻。他在家装病,说自己得了各种绝症,没法儿当官,企图用这种办法跟耿精忠耗着。就在这时候,李光地的叔叔兴冲冲地跑到福州来了。

陈梦雷见李叔叔来了,非常纳闷:“什么风把您老人家吹到这儿来了?”

李叔叔兴致勃勃:“俺家光地要来福州当大官儿啦,让俺过来探探路。”

陈梦雷大吃一惊:“李光地怎能做出这种无父无君之举?这是凶地啊,我想逃都逃不出去,他居然还想进来?”

李叔叔叹口气:“是啊,人生就是一场围城啊!”

陈梦雷力劝李叔叔阻止李光地来福州,李叔叔怏怏地走了。陈梦雷还不放心,又派家人跟着李叔叔,一起去劝阻李光地。

但是陈梦雷晚了一步。李光地见三藩的势力越来越大、一路势如破竹,便急不可耐,不等叔叔归来,就一路狂奔五百里,从泉州亲自跑到福州来了。他先面见了耿精忠,狂拍马屁,献殷勤,见博得了耿精忠的欢心,这才放下心来,得意洋洋来见陈梦雷。

陈梦雷气得要吐血。他命令家人关上大门,死活不肯见李光地。李光地一头雾水:我跑到福州来跟你同甘苦,共患难,你为啥不肯见我?于是在门口也赖着不走,一个劲儿砸门。

陈梦雷的老爸看不过去了:“孩子,你们有话坐下来好好说,一个顶着门,一个砸门,算是怎么回事啊?”

在老爸的调解之下,陈梦雷终于暂时咽下胸中这口恶气,开门让李光地进来。两人进了一个小密室,陈梦雷这才开始给李光地讲形势:耿精忠有多么的脑残,他的部下有多么的白痴,三藩的兵力有多么的外强中干,清兵的军事潜力有多么的深不见底……

随着陈梦雷讲解分析的步步深入,李光地的脑门上豆大的汗珠一颗颗凝结起来,缓缓滚落,砰然落地。他这时候才彻底后悔自己行事鲁莽,居然放着好好的锦绣前程,跑到贼窝里来。

李光地傻乎乎地问:“那你说咱现在怎么办?”

陈梦雷仍然保持冷静。他见李光地已经幡然悔悟,便说:“这样吧,我留在这儿当卧底,稳住耿精忠。你找个借口,赶紧从山路跑回去,把耿精忠的底细通通汇报给朝廷。”

李光地看着陈梦雷,不说话。

他非常清楚,陈梦雷继续留在此地,实在是九死一生。但是,他没有更好的办法。如今面临这样的境况,只有保命为上。

陈梦雷见李光地还在犹豫,以为他担心家人的安全,便再给李光地吃一颗定心丸:“你放心。你走了以后,你爹就是我的亲爹,你娘就是我的亲娘,你老婆就是我老婆。我以全家八口人的性命,在耿精忠面前担保你全家无恙!”

李光地握了握陈梦雷的手,满眼含泪:“你先在伪政权委屈一下。等我大功告成,我一定帮你洗白,替你邀功!”

两位革命同志挥泪诀别,分道扬镳。

李光地找到耿精忠,耿精忠正沉浸在李光地刚才的马屁中喜滋滋地无法自拔。李光地哭丧着脸,向耿精忠请假:“我老爸病危,我得回去在床头尽孝;您这样大仁大义、深明大义的君主,一定会批准吧?”

耿精忠一听,更舒坦了:“回去吧!早去早回,俺喜欢听你说话!”

李光地得到批准,一溜烟从山路逃跑。他回到家后,立刻给康熙皇帝写信:

Dear皇帝陛下:

耿精忠造反之后,臣就躲进深山老林。无奈臣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他们一趟一趟跑来拉臣入伙,死活要给臣封个丞相啊什么的做做。臣一哭二闹三上吊,死活不肯,这才保全名节啊!

另纸附有破敌之策,内详。

Yours李光地

后面附的纸上,仔细分析了耿精忠的军力部署及其薄弱之处,并且给出了建议进兵路线与破敌之策。这些当然都是陈梦雷告诉李光地,李光地照着记忆写下来的。

李光地把这封信揉成小团儿,塞进蜡丸里面,找了个能干的仆人夏泽,让他贴身携带,进京面圣。

夏泽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险来到京城。但是,要见皇上谈何容易?他只好四处求达官显贵在上朝的时候把这封密函交给皇帝。这些达官显贵听说夏泽是从福建过来的,谁能担保你不是耿精忠的奸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才不给你通报呢。

夏泽求爷爷告奶奶,遇到的都是冷漠的面孔,眼看走投无路,终于有一位官员被说动了--李光地的老乡、学士富鸿基。

富鸿基把蜡丸呈献给康熙皇帝,康熙拆开看了,大为赞叹:原来我朝还有这样陷身贼窝而坚贞不屈的好男儿啊!于是下谕旨:“兵部,好好研究和分析李光地密函中提出的建议,考虑是否可行;前线各军,务必细心寻访李光地的下落,尽最大努力把他救离贼窝!”

经过几年的苦战,形势终于大逆转。

清军长驱直入,收复泉州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遵照上谕人肉李光地。清军在找李光地,李光地也在找清军。终于,双方相遇,李光地牢牢握住清军的手,老泪纵横:“可找到组织了!”

清军将领把福州沦陷区的功臣名单汇报给康熙,其中李光地的名字赫然在目,而陈梦雷则榜上无名。康熙得知找到李光地了,大喜过望,破格把他从一个没有实职的翰林院编修一举提拔为四品的侍读学士,宣他进京面圣。康熙要好好看看这个身陷敌营而忠勇不屈的金牌卧底。

可怜陈梦雷,这个真正的金牌卧底,现在还被蒙在鼓里。李光地临走之前找到陈梦雷,说:“你报国之事不止一两件,我这次面见圣上,一定会替你一一禀告,敬请放心。”

陈梦雷之前为了保护李光地的家人,为了稳住耿精忠,不惜出任伪政权的职务。他现在不但没有上功臣名单,反而上了伪政权战俘的黑名单。而知道陈梦雷真实情况,能够替他洗白辩诬的,只有李光地一人而已。陈梦雷把满腔希望都寄托在了李光地身上。

李光地还没来得及起程,他的老父亲便去世了。李光地没有办法,只好在家丁忧。福州刚刚经历过一场大乱,治安情况很差。一些小股的流匪经常四处作乱,而台湾的郑经也逮着机会就上岸扰民。李光地组织乡勇,把这些人一一打退,还及时联络清军主力前来清剿。

李光地在丁忧期间,居然能有这样神勇的表现,再一次打动了康熙的心。他下诏表彰:“李光地之前身陷贼窝,而能一心向着朝廷,独自上疏陈破敌之策;如今丁忧期间,又屡立奇功。优授为学士,丁忧期满就进京任职。”

李光地接到圣旨,感觉陈梦雷的事情有点儿不大好开口了。之前我李光地上疏,署名只有我一人而已;现在上至皇帝,下到百官,都以为是我一人之功,才会对我前后恩赏;倘若我爆出还有一个陈梦雷深入敌后,当居首功,那他岂不是要抢尽我的风头?

李光地思忖已毕,决心将此事隐瞒到底。

如果我不说,功劳是我一个人的;如果我说了,功劳的大部分是陈梦雷的。僧多粥少,不如我一个人吃独食拉倒。

李光地给康熙回了封信,表示:这次之所以能够击退流匪、郑经,维护地方治安,全仰赖各位将帅的功劳,我李光地没有尺寸之功,无功不受禄。希望皇上收回成命。

这是一招高明的以退为进的招数。皇上下的圣旨,乃是金口玉言,当然没有无故收回的道理。而李光地这一番谦让,却能够为他赢得一个绝好的口碑。

果然,康熙收到信后,一方面表示“已有成名,不必辞”,一方面却对李光地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所以,在李光地丁忧期满进京赴任的时候,直接给了他一个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高位。

而陈梦雷这名真正的金牌卧底,则彻底被打入“出任伪政权官职”的叛徒黑名单,发配边疆。

无法洗白的卧底,等于真正的坏蛋;甚至于,比真正的坏蛋更为凄惨。

李光地通过彻底拉黑陈梦雷这个卧底,从而抢夺其功劳的办法起家,在家闲居数年的情况之下,就从一个没有实际职位的翰林院编修一下子飞升到内阁学士兼任礼部侍郎的副部级高官位置,可谓仕途的一种另类升迁办法。

但是,这个办法不提倡使用。毕竟,李光地可以欺瞒一时的舆论,却难以欺骗历史,难以堵住千载悠悠之口,更骗不过他自己的良心。无论做人做官,都应当以良心为本。不坏良心的基础之上使用权谋,才是长久之道。

李光地赢在了当时,却败给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