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衣食亦有禅
7130900000032

第32章 茄盒儿

蔬菜有个特点,鲜的时候有香味儿的,干了以后未必香,而鲜的时候没有香味儿的,干制以后未必就不香。蘑菇如此,黄花如此,干菜如此,连茄子都如此。我母亲,年年都要晒一些茄子,买大量秋茄子回来,一种是把茄子顺了切,切成一条一条,但要在茄子把儿那地方连着,好晾晒。一种是把茄子横了切,切成一片一片,但这一片一片的茄子是两片两片相连,晾这种茄子干儿,不用说,是用来到了冬天吃茄盒儿的。吃的时候把茄干儿用水泡好,中间夹馅儿,裹以调了味的面糊,然后下锅炸,茄子盒要现炸现吃,才不会回软,可真是香,馅子香加上茄子香,是香上加香。现在出去吃饭,东北菜馆都会有这个菜,但用的大多都是鲜茄子,口味上就要差得多:一是鲜茄子入口太糯;二是没有干制过的茄子那种独特的香味儿。用干制过的茄干儿做茄盒儿也好看,这个“盒儿”是严丝合缝,而用鲜茄子做的茄盒儿却往往“支棱”着,合不严,不单单是味道上有区别,看相上也不一样。

中国民间的饮食,在叫法上就特别有意思,带馅儿而又要经过烙制的多叫饼--“馅儿饼”,牛肉馅儿的,羊肉馅儿的,素馅儿的,都叫馅儿饼。而唯有韭菜馅的往往叫“韭菜盒子”,是因为这种饼馅儿要装得比一般馅儿饼多得多,烙出来鼓鼓的可不就是个盒子。起码是在我们家,没有“韭菜馅儿饼”这一说。就是韭菜里加了鸡蛋,也叫“韭菜盒子”。炸“茄盒儿”也是这么个意思,虽然它也像个小小的饼。还有“藕盒儿”,在藕的一个一个眼里塞上肉,外边裹一层调好味的面糊然后下锅炸,也叫“盒儿”--“藕盒儿”。

从沙滩往西,北海公园门口再稍往东一点的地方有个盒子店,里边卖各种馅儿的盒子,有一阵子,我经常去那地方吃盒子,说是盒子,却是大饺子的形状。每次去吃,牛肉芹菜馅儿,猪肉韭菜馅儿,羊肉大葱馅儿,各要一个,再要一碗汤,这顿饭吃得很香,吃完再去书店翻书。下次去,鸡蛋韭菜馅儿、西葫芦羊肉馅儿、猪肉茴香馅儿,再各要一个,各种馅儿换着样儿吃。

我和印度朋友去那里吃盒子,直把她的鼻环吃掉她还不知道,吃完饭,从店里走出去,一摸,不见了,再回去找,居然没丢,可见这盒子有多香。所以这个“盒子店”生意特别的好。带馅儿的食品我以为是最好的发明,一样儿东西端上来,饭菜两样儿全有了。走遍中国的各个城市,包子铺、饺子铺、馅儿饼铺生意往往都不赖,道理就在于有菜有饭实惠方便。

茄子的香气很不好说,无法比方,是它自己的味儿。茄子一旦晾干,味道就更突出,远非鲜茄子可比。干豆角干茄子再加上干葫芦条子一起烩,味道老远就能闻到,这个菜要放荤油,而且油还要大一些。这个菜最好和小米干饭搭配着吃。如果手头正好有烧好的肥瘦相间的肉条儿,不妨也放进去,味道会更好。

说到吃茄子,下大功夫去做,做出来而又让人觉着不得要领的,就是《红楼梦》中的那道“茄子鲞”。这道菜之所以说它不好是因为它本味全失。我在北京和扬州吃过两次所谓的“红楼宴”,两个地方的“茄子鲞”,一样的不怎么好。《红楼梦》中讲到做“茄子鲞”--先把茄子切小丁儿,然后入锅用鸡油收,收什么?收茄子里的水分。这水分好像是不那么容易收,经常入厨的人都知道,鲜茄子入油锅,别说小丁儿,就是切较大的块儿,往往是油温一高茄子便已稀烂,可以说是无法“收”。这道菜如果是用晾干的茄子做我想还差不多。

一边是《红楼梦》中的“茄鲞”,一边是母亲的“茄盒儿”,我想我还是吃母亲的茄盒儿吧,虽简单,却好吃,那才是真正的家常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