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7137900000011

第11章

在职场中,每一位老板都不希望自己属下的光环遮盖了自己的光辉。所以,即使你为公司出了再大的力,立下的“战功”再辉煌,也千万记住,不要在人前显贵,尤其是在老板面前耍威风,那样做只能让老板产生被威胁的感觉。所以,收敛自己的光芒是保护自己的一条处世法则。

“狡兔死,走狗烹”,当老板不得不“肯定”你的功绩时,你要提高警惕,以免遭到被排挤的命运。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为大唐中兴立下赫赫战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不仅在战场上攻取得心应手,而且在待人处世中,还是一个特别善于对付小人的处世高手。

郭子仪与小人打交道的秘诀,就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安史之乱”平定后,立下大功并且身居高位的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嫉妒,他做事反而比原来更加小心。

有一次,郭子仪卧病在床,有个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拜访。此人乃是中国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生就一副铁青脸,脸形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世人都把他看成是个活鬼。正因为如此,一般妇女看到他这副尊容都不免掩口失笑。

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马上下令左右姬妾都退到后堂去不要露面,他独自等待。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您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

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记恨在心,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

郭子仪对这个官员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做到了小心谨慎。后来,这个卢杞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铲除,惟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没有动他一根毫毛。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仪处世之周密与老练。

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鼠辈小人,他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令人防不胜防,所以我们要处处防范被小人算计。

在待人处世中,谁都不愿意与小人打交道,可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遇到小人都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千万要小心,不要轻易得罪小人,因为小人得罪不起。

切莫戳人痛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瓦罐被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他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儿。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给杀了。这就是戳人痛处造成的后果。

在待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一定谁都会说,或许一不小心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在处世过程中,尽量不要揭他人的老底,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待人处世过程中,要想获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发掘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给他人留足面子

1953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苏军。在我方举行的招待宴会上,一名苏军中尉翻译总理讲话时,译错了一处,我方代表团的一位同志当场做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的失误使司令有些丢面子,他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紧张。

这时,周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他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恰到好处地翻译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了被译错了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翻译准确地翻译出来,缓解了紧张气氛。总理讲完话在同苏军将领、英雄模范干杯时,还特地同翻译单独干杯。苏驻军司令和其他将领看到这一情景,在干杯时眼里都含着热泪,那位翻译被感动得举着杯久久不放。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少考虑到给别人留面子的问题,我们常喜欢摆架子,挑剔、恫吓,在当众指责别人。如果多考虑一些,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想一下,就可以缓和许多令人不愉快的场面。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既是处世的一大原则,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这不仅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维护他人隐私

某公司一部门调走了一位员工,为了使公司事务能够顺利地开展,部门经理又招来了一个叫霍娟的女孩来填补空缺。因此,以前离开的那位员工所有的办公用品顺理成章地转给霍娟使用。

上班没多久,霍娟在与同事一同吃午饭时,聊到了以前离开的那位同事,霍娟兴致大发,眉飞色舞地说:“以前离开的那位同事还真的很有意思,她在电脑里存储了许多精彩的小说,我看过以后感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不晓得她是在哪里下载的……你们要看吗?”

霍娟趁午休时间把以前那位同事的小说分发到了几个同事的邮箱里,开篇第一句就是:“爱上我的上司王杰,已经两年。”最后的署名竟然是离开的那位同事的名字丽,碰巧他们这个部门的经理也叫王杰。这绝不是什么小说,同事们一眼就发觉了。庆幸的是,霍娟没有将这封邮件分发给部门内所有的人,经理王杰也没有收到。

看完那封邮件后,大家面面相觑,霍娟见此状也给吓坏了。有人拍拍她的肩说:“不要再看了,也不要再提了,赶快把它删掉吧!”

虽说将它删掉是一个处理问题的办法,可是,却不能删掉大家的好奇心。私下里,大家都在讨论:“丽怎么那么不小心,走的时候都不‘格式化’硬盘?她暗恋经理那么久,说不定经理是知道这档子事的,只是不理睬她罢了。”

还有的人说:“她这么做的目的很可能是有意让这些东西漏出来让经理明白她的心意。说不定哪天她暗恋经理的消息传到经理耳朵里会成就一桩好事呢!反正经理的太太也不在本地……”

半年后,霍娟向经理提交了辞职报告。原因是她无法在公司呆下去了。自从丽的“小说”在公司上下散扬开以后,别人就用一种歧视的眼光看霍娟,在众多压力下,她别无选择,只能离开公司。

维护他人的隐私,是一种人格的体现。做个正直的人,一是不探听他人的隐私;二是得知他人隐私时不传播,人云亦云。宇宙之大,朋友间可聊的话题比比皆是,何必非要把他人的隐私当做笑料供大家娱乐呢?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旦流言蜚语传播出去就再也无法收回,等到伤害到别人再后悔就晚了。因为你和被谈论者间的那份情已经消失了,有时甚至会引发一场激烈的争斗。所以,在与人交往时,如果不知内幕,就不可信口雌黄,以免招惹是非。

越级报告打不得

李林是个富有才华的小伙子,大学刚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一家报社的编辑部工作,职务是副刊编辑。

他毕业于大众传播系,理论基础非常扎实,而且才思敏捷锐,创意独特。在该报社任职期间,发表了不少作品,其中一部分还被国内多种文摘类报刊转载。他自己也勤奋创作,先后在其他大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他那出类拔萃的才能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而且,在自身的努力下,编辑部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随着李林影响的逐渐扩大,在单位的地位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该部门的主管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位子受到威胁,所以采取了排挤李林的行动,对他的合理化建议不加理睬。

时间长了,李林对主管有了意见,随着二人矛盾的慢慢激化,双方关系出现了一条无形的鸿沟。

李林在事业上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他许多独特的建议在部门主管那里都无法得以实施。于是,他干脆越过部门主管直接去和主编谈,把自己的计划、设想汇报给主编,希望能得到主编的支持。

可是结果却令李林有些失望,主编不但没有支持他,反而将建议交到了部门主管的手里。

越级报告失败以后,李林与主管的关系彻底破裂了,致使他的工作陷入了极端被动的状态。无奈之下,他向报社提出了辞职申请。

打越级报告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即使你的理由再充分,计划再新颖,也不会产生好的结果,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任何一个上司都不喜欢自己的员工绕过自己打越级报告,而顶头上司也会对这样的报告采取“退回原级处理”,所以你的意见或建议仍然没有机会被采纳,反而还有可能伤害到你与直属上司之间的关系。

打越级报告是一种严重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最终必定会产生不良结果:顶头上司不理睬你,直属上司还要排挤你,这又何苦?所以,尽可能不要打越级报告,以免自食苦果。

将说话权交到他人手里

约瑟夫是一名推销员,从事电器商品的推销工作。

有一天,他的一个助手去一客户家推销养鸡用的电器,遭到了回绝。

助手委屈地对他说:“他们一毛不拔,根本就无法与他们达成交易。”约瑟夫笑着说:“你是怎样与顾客沟通的呢?”

助手说:“我敲开他家的门后,就开始不停地介绍我们产品的优点,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把我赶了出来。”

约瑟夫说:“那就让我试试吧!”

他们一起到了那家农舍的门口。约瑟夫礼貌地敲了敲门,一会儿,门打开了一条小缝,一位太太探出头来。刚看到约瑟夫的助手,她立即把门“砰”的一声关起来了。约瑟夫又继续礼貌地敲门,她又打开门,这次,她把对他们推销电器的不满情绪一股脑儿地全部宣泄出来了。

约瑟夫彬彬有礼地说:“太太,我为我们的失礼向您道歉,我们不是向您推销电器的,我只是要买一些鸡蛋罢了。”

太太听完约瑟夫的话把门开大一点,用疑惑的眼光看着他们。

约瑟夫说:“我知道太太擅长养多明尼克鸡,而且我猜您一定有许多鲜蛋,所以我决定向您买一些鸡蛋。”

门又开大了一点。太太问:“你怎么知道我擅长养多明尼克鸡?”

约瑟夫说:“我看到您养的鸡各个都非常的出色,能不能传授我几招啊?我也喜欢养鸡,可是却养不好。”

那位太太放心地走出来,态度与先前比,显然缓和了许多。随即就带约瑟夫和助手参观了她的养鸡场,开始耐心地给约瑟夫讲述怎样养鸡,并且让他们观看了她安装的一些各式各样的小机械。于是约瑟夫顺水推舟介绍了他们产品的优点,在和谐的气氛中这笔交易就谈成了。

以上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将说话权交到对方手里的益处。有些人在办事时总喜欢将说话权攥在自己的手里,认为那样就相当于掌握了主动权,占据了有利的优势。其实不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演出中扮演主角,都希望被他人重视。掌握人的这个心理后,在办事时主动地把表现权交给对方,会有助于你达到预期的目的。

将说话权交到对方手里,换句话说就是给他人说话的机会,这样办成事的几率要高于独占讲话权。造物主造人的时候,之所以给人一张嘴,两个耳朵,就是要人们在处世时多听少说,这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道理。

维护老板的面子

慈禧太后喜爱看京戏,每看完一场戏后,都会赐艺人一点东西。

有一次,她去看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散场后,她将杨小楼叫到面前说:“桌子上的这些糕点赏赐给你了,你可以带回去。”

杨小楼得到慈禧太后赏赐后,跪在地上叩头谢恩,可是,他想要的并不是这些糕点,于是便壮着胆子说:“多谢老佛爷的大恩,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敢请老佛爷赏赐奴才点儿其他的东西。”

慈禧太后并没有因杨小楼的请求而发怒,而是温和地说:“要什么?”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可不可以赐个‘字’给奴才呢?”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命人拿来笔墨纸砚,当即挥笔写了一个“福”字。

谁知慈禧太后把“福”多加了一点将“示”字旁写成了“衣”字旁。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拿回去一定会遭他人议论,不拿回去吧,又有欺君之罪。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急得他冷汗直冒。

慈禧太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对此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走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太监李莲英脑子灵活,笑着对慈禧太后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聪明的杨小楼一听,连忙应和着李莲英的说法,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的福,此等大的福气,奴才怎敢领呢!”慈禧太后正为不好下台而发愁,经他们这么一说,就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一场尴尬就这样化解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出错的时候,做老板的也不例外。这时候,就需要你给老板适时地创造下台的台阶。具体怎样才能维护住老板的面子呢?装作不知道,然后在事后尽力去弥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直言快语,肚子里放不下几句话,发现领导的疏漏就想揭穿,最后落得个遭到冷遇的下场。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作为老板,更需要在员工面前树立起威信。直接指出老板的错误,这种做法显然是欠缺思考,那无疑是在向他的权威挑战,最好的办法是给对方留足面子。

及时的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