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提高文章写作能力
7138200000013

第13章 有风格的文章更耐读(2)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亮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上面第一段是描写荷塘的景色,作者运用叠音、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富丽多彩的词语,描绘出荷叶、荷花、花香、微风的优美景色,使一个普通的荷塘明丽如画,顿生光辉。叠音词“田田”勾画出荷叶盛密的样子,“亭亭”形象地比喻了荷叶出水轻盈直立的美姿。写荷花,有的是“袅娜地开着”,体态柔婉之状宛然可见;有的是“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欲放之态栩栩如生。“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三个比喻,写尽了荷花美丽诱人的情态,唤起人们美好的遐想。写“缕缕”的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打通人的听觉和嗅觉,使人很自然地想象到隐约轻微、飘忽不定、时断时续的清幽的香气,沉浸在淡淡的清香、渺茫的歌声这一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的美妙氛围之中。写微风,作者用“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传到荷塘的那边”、“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等比喻、比拟手法,把花颤叶摇、风波流动的情景描写得活灵活现。第二段描写月色,作者抓住月光的特色,通过荷塘、荷叶、荷花和四周丛生树木的衬托,把它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几句相互映照,写出荷塘月色柔和恬静、朦胧隐约之美;接着描写月影,月下的光和影“并不均匀”,有“参差的斑驳的黑影”,也有“稀疏的倩影”,这些浓淡交错的画面,使读者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节奏感,然后用“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比喻浓淡不匀的月色,由视觉转到听觉,美妙的月色不但能看得见,还能听得着,真是精妙之至!以上两段文字,作者大量运用色彩词语和辞格,编织出一幅仙境般令人迷醉的荷塘美景,充分显示出篇章绚丽风格的特色。

注意绚丽不是“浮华”,不是华美辞藻的随意堆积。绚丽的篇章讲究辞藻,注重文采,但要求写得艳而不俗,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决不是一味雕饰、卖弄才华。

2.简洁与缜密

简洁就是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历代许多作家,都把语言的简洁作为自己遣词造句的首要目标。他们长话短说,沙里淘金,以少胜多,精心冶炼,使其返璞归真。例如鲁迅的《故乡》: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隐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段文字虽然只有70个字,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开头一句,“时候既然是深冬”,点明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天气又隐晦了”、“萧索的荒村”,描绘出故乡的自然景况;“没有一点活气”,点明农村的凋敝。这一段通过对自然景况的勾勒,就衬托出当时社会经济的本质特点,隐约透露出当时阴冷的政治气氛,说明“我”踏上故乡土地时的无比悲凉的心情。寥寥数语,竟包含了如此深刻、丰富的内容,真是简洁之至!又如老舍《茶馆》结尾时的一段对白:

常四爷……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

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

哈哈!

秦仲义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

王利发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

常四爷(立起,喊)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撒起几张纸钱)

常四爷

一百二十吊!

王利发

秦仲义(一手拉住一个)我没的说了,再见吧!(下)

常四爷再喝你一碗!(一饮而尽)再见!(下)

王利发再见!

这段对自,简明扼要,一字一词,都用得既简且精,意味深长。王利发“做了一辈子顺民”,“老没忘了改良”地挣扎了一辈子;常四爷“一辈子不服软”,刚强了一生;秦仲义“财大业大心胸大”,为实业救国奋斗了一辈子:他们都挣扎了一生,等到年迈力衰却仍找不到出路,只好自悲自悼,自己为自己撒纸钱。这几句简洁的对白,唤起读者对他们悲惨结局的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深刻的仇恨与愤懑,造成一种使人觉得无可奈何、啼笑皆非的复杂的效果。

缜密,就是对该说的部分不惜笔墨,精雕细刻,尽情发挥,淋漓尽致。具有缜密风格的篇章,充分利用一切语音、词语、语法及修辞手段,叙述、描写全面、周到、细致,使人感到内容繁富、辞藻丰美、细腻精密、刻画入微,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美感。例如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一段描写: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打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疙瘩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上面这两段是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情况的描写。这段描写工笔细腻,如蛛织网,细针密缕,把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形神毕肖地描绘出来:“扑”、“搭”、“掀”、“吼”、“竖”、“剪”等一系列准确形象的动词,细致地描绘出“大虫拿人”的绝招;“一闪”、“一躲”、“一棒”、“一按”等词语细腻地刻画出武松制服老虎的动作。通过以上这些丰富多彩的动作词语的描绘,给人以缜密的格调。

简洁与缜密是两种相对的篇章修辞风格。风格的简洁与缜密,各有其的适用场合,二者并无优劣之分。一般来说,根据篇章表情达意的需要,简洁和缜密要恰当适度,要做到语言简洁而不苟简,语言缜密而不杂沓臃肿,当简则简,该繁就繁,繁简适度,各得其所。

3.明快与隽永

明快,就是不隐不藏,直书其事,让人一目了然。具有明快风格特色的篇章,在词语的选用上,多用浅显易懂的常用词,不用或少用深奥晦涩的古语词;在句式的选择上,常用短小精悍的短句、主谓句、陈述句等口语句式,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在修辞手法上,常用通俗浅显的比喻、借代等。例如胡适《地理学》中的一段:

譬如一个人立在海边,远远的望这来往的船只。那来的船呢,一定是先看见它的桅杆顶,以后方能够看见它的风帆,它的船身一定在最后方可看见。那去的船呢,却恰恰与来的相反,它的船身一定先看不见,然后看不见它的风帆,直到后来方才看不见它的桅杆顶。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那地是圆的,所以来的船在那地的低处慢行上来,我们自然先看见那桅杆顶了。那去的船也是这个道理,不过同这个相反罢了。……诸君们如再不相信,可捉一只苍蝇摆在一只苹果上,教它从下面爬到上面来,可不是先看见它的头然后再看见它的脚么?……

上面这一段文字采用浅显易懂的常用词和短小精悍的口语化句式,极其翔实、准确、生动地表达了“地圆说”的内容,质朴少文,娓娓道来,体现了“明快”的写作风格。

隽永,就是不直截了当地把思想感情说出来,而是藏而不露、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修辞风格隽永,就会使篇章深沉含蓄,弦外有音,余味无穷,得到一种如啖倒蔗的艺术享受。我国古代的诗文家,非常注重篇章的隽永含蓄,具有隽永风格的篇章,可以说比比皆是。在现代作家中,这样的篇章也为数不少。例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结尾: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